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前世今生
userphoto

2024.03.12 山东

关注
感觉我像韩信
医师执业资格证持证人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个复杂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在动脉内膜局部脂质入侵积聚、泡沫细胞 增多、炎性病变加剧、粥样斑块坏死和崩解 、溃疡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等炎症现象为基本特征的病理变化,炎性反应贯穿血管病变的整个过程,包括泡沫细胞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纤维斑块的形成及斑块的破裂。根据Pub Med 数据库上的检索结果,已报道的心血管炎症标志物有 46 种,可分为细胞因子/炎症、白细胞/血小板/内皮、凝血/纤溶三大类。以下汇总了当前已研究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
1.巨噬细胞:在 AS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它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巨噬细胞的迁移、活化、浸润和增殖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甚至使整个机体处于低度炎性反应状态,巨噬细胞还通过 分泌大量的蛋白酶和组织因子,促进炎症、脂质沉积和斑块破裂。
2.T淋巴细胞:其广泛存在于动脉粥样硬 化病灶,单核细胞和T细胞黏附于受损血管内皮表面并进入 内皮下,标志着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早期炎症的开始。斑块中的T细胞大部分为CD4T细胞,参与病变进程的主要为辅助 T细胞1(Thl)和Th2亚群。Thl主要分泌炎症细胞因子Y-干扰素、TNF-a、IL-2、白三烯等。Y-干扰素能促进巨噬细胞活化和炎性反应,还可诱导生成氧自由基,刺激氧化应激反 应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TNF-a仅具有明显促炎作用,可刺激内皮细胞表达VCAM-1、ICAM-1、E-selectin等黏附蛋白, 并可抑制一氧化氮合酶生成,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因而,Th1主要发挥促进粥样硬化形 成的作用,斑块内主要为Th1。Th2主要分泌IL4、IL-5、 IL—10等细胞因子,对Th1的功能有抑制作用,主要发挥抗粥样硬化作用。
3.B淋巴细胞:主要包括B1和B2亚 群;B1细胞基于其表面标志物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B1a和 B1b细胞。B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仅被少量检测到, 主要出现在病变周围的动脉外膜,调节病变处炎性应答。 B细胞依赖分化抑制剂一趋化因子受体6途径介导B细胞归巢,发挥粥样硬化的早期保护作用。
4.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抗原呈递。人体内大部分树突状细胞处于未成熟状态,存在于正常动脉血管壁中,具有极强的抗原吞噬能力,在摄取抗原或受到某些因素如CD40、CD86、缺氧等刺激时即活 化为成熟细胞,促进粥样硬化形成。
5.自然杀伤细胞(NK)可通过多种途径活化,包括细胞膜表面的CD分子和多种细胞因子。活化的自然杀伤细胞可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等,亦可分泌抗炎细胞因子如IL-4、IL-10、IL-13等,并可促进树突状细胞的 成熟和单核细胞的活化。自然杀伤细胞存在于人类颈动脉斑块,亦存在于肩区及腹主动脉瘤区。实验显示,将CD(-/-) 小鼠(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杂交到载脂蛋白E(-/-)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说明自然杀伤细胞影响动脉粥样硬化, 但具体作用尚有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6.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以及降解产物具有众多的能与 内皮 细胞、血小板 、单核细胞、淋 巴细胞等相互作用的位点 (基序),通过介导炎症反应 ,参与血栓形成 以及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慢性炎症反应是心血管病的特征性表现,慢性感染可能会通过激活 T 细胞或者其他免疫应答影响现有的斑块,并导致斑块纤维帽的不稳定性。临床中,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炎性因子,可评估健康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可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疗及病情发展的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
7.CRP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在斑块破裂、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再狭窄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8.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 T、B 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根据已报道的文献资料,IL-1、IL-2、IL-4、IL-6、IL-8、IL-10、IL-12、IL-17、IL-18、IL-22、IL-27、IL-37 参与了血管炎症及斑块的形成,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9.氧化卵磷脂Lp-PLA2 可作为卒中或急性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者的评估指标。
10.髓过氧化物酶(MPO)是一种由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以及某些组织的巨噬细胞释放的血红素蛋白酶。 MPO 可氧化修饰 LDL 产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OX-LDL 本身具有细胞毒作用,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单核细胞的聚集,并可导致巨噬细胞的泡沫化,而泡沫细胞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 早期标志物。
11.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是一种急性相蛋白,主要由肝细胞产生。 作为一种载脂蛋白,SAA 可与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参与胆固醇代谢,增加脂质与巨噬细胞的亲和力。SAA 不仅是一种炎症标志物,也是一种致炎物质,其能上调内皮及单核-巨噬细胞系中的 IL-1、IL-6、IL-23、TNF-α 等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参与了血 管炎症反应的过程,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中均有表达。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的研究表明,服用艾塞那肽(降糖药)可抑制 TNF-α 的诱导作用,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研究发现,TNF-α 可通过多种途 径导致血管 内皮细胞的 损伤,如上调内皮细胞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VCAM-1 可使单核细胞粘附在内皮细胞上,并从血管内膜移动到中层,进一步释放 TNF-α 及其他炎性因子,以此形成一个正反馈环,加快斑块的形成。
13.CD40 和 CD40 配体(CD40L)是一对互补的肿瘤坏死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均属于 TNF 超家族成员。D40/CD40L 主要在T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中表达。CD40/CD40L 配体和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可增强多种促动脉粥样硬化分子的表达,如粘附因子、各种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等。CD40/CD40L 还可促进凝血因子的表达,抑制血栓调节蛋白的功能。 其不仅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更与斑块的不稳定性、血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除了上文提到的炎性因子外,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1和2、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P-选择素、E-选择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WBC、凝血因子、血浆纤维蛋白原等炎症标志物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抗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的治疗是缓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阳,米树华,杨关林等.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2017,12(4):619-623.DOI:10.3760/cma.j.issn.1673-4777.2017.04.034.
[2] 刘俊田.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2):141-152.DOI:10.7652/jdyxb201502001.
编辑于 2022-03-15 21:0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ELISA 系列产品——心血管疾病方向那些热门靶点
【快清养生】心血管病猝死脑梗-治来治去!还是突发?!----怎么回事?!传统疗法忽视炎症是根本
国自然爆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还等什么!
冠心病随时可猝死,这个重要检验竟然99%的医生都不知道!
代谢性炎症——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共同干预靶点!
慢性牙周炎和高血压的关系(资料汇编)(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