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古典美学主义

我们时常用仿佛听到了“天籁之音”来形容乐曲演奏家们演奏的乐曲如同来自天上而非人间。天籁泛指自然界的声响,风声、鸟鸣、泉涌,种种凝聚了天地、日月精华的声音。可见,大自然发出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我们又时常用“巧夺天工”来形容精巧的工艺技术。实际上,自然界的一片树叶,一瓣雪花…..,是如此美丽和不可思议,人工难以完全模仿。齐白石先生因为画虾而出名,特点就是惟妙惟肖,如同画出了活虾。

随着生活的进步,人们提出了有机食品的概念。有机食品是指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简单说来,就是最接近自然的种植方法。事实上,我们会发现,越是接近自然的食物往往越美味,而且,刚从树上地里采摘下来的果蔬往往口感更好,因为其保留着更接近自然的味道。

过去数十年的农业经验告诉我们,长期的使用化肥、农药等非有机物会造成土地严重酸化。土地酸化造成微生物锐减,从而引发其上端食物链上的生物减少。微生物、动物和植物在土地中“生老病死”会让土地保持肥沃和可持续发展。土地酸化会带来土地板结,土地的存水能力下降,进而引发整个生态链脆弱和被削弱。

科学技术的发展曾经使人们洋洋得意,盲目自信。在经历过自然界的“惩罚”以及付出极大的代价后,人们不再盲目自大的想“改造自然”。反而越来越认识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所有的“聪明才智”都不过是“小伎俩”。敬畏自然和热爱自然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自然的就是美的。


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首次提出了美学的概念。拉丁语“aesthetic”的意思是感性的,觉知的的意思。事实上,当我们看到美妙的花朵、风景怡人的森林湖泊、辽阔的草原……内心所产生的“美”来自直觉感受而非逻辑推理。从身体的直觉感受来看,“美”来自我们的“心”里,而非头脑。

我相信,所有的人类身处美妙大自然中所带来的身心愉悦感远远超过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的房屋。

美学的概念虽然由外国人提出,但中国古典哲学一直强调美学的观点。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质世界之上建构一个由内心活动构造的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这个“意象世界”可以用成语“情景交融”来描绘。如同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看到了瀑布的“景”,引发了无穷联想的心中“情”,银河或许代表的正是李白胸中的那股浩瀚广大的宇宙视野。

意象世界是经过人的“情”升华的情景世界。譬如,王安石的有关梅花的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看到了真实世界中的梅花,将内心的感受和情感“施加”于梅花,使得梅花有了情感,借物以言志。而另一位诗人王冕看到的梅花却是另外一种情景交融:“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同样看到了梅花,但王安石是王安石的世界,王冕是王冕的世界。

意象世界是人创造的。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是陶渊明的内心世界,谢灵运的田园是谢灵运的内心世界,就象莫奈画的睡莲是莫奈的世界,梵高画的向日葵是梵高的世界一样。所以王国维说“境界之生于吾心而见诸外物者,皆须臾之物”。


意象世界是人在物质世界上创造出来的另一个世界。它是虚幻的,还是真实的?人类的心理活动经验告诉我们,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联想永远都来自亲身的生活经验,就像中国的玉皇大帝的依然是人间皇帝的形象,外国的上帝也依然是西方人的形象。因此,意象世界是真实世界的投射。

从中国的古诗词中可以得到启示,诗人眼中的一朵梅花,一棵竹子,一片山水…….都是有生命的东西。我们的世界不仅是物质的世界,而且是有生命的世界,是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是人与自然界融合的世界,是天人合一的世界。

中国的哲学,最关心的就是人类与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因为人也是自然创造的,人和自然界的生命过程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易经》、《黄帝内经》,甚至《诗经》、《礼》、《乐》……,讨论的都是人和天的关系,而关系的中心就是生命。

《易经》说“生生谓之易”,自然界植物、动物、人类是生生不息的过程,自然界充满了生机,而从自然中产生了世界的意味和情趣,这就是“美”。

美字的甲骨文其实是站立的人,头戴羽毛的头饰的形象。我们用耳朵听到的天籁之音,用眼睛看到的“巧夺天工”,用鼻子闻到自然界的清香……,核心是用人去感悟自然。所以,在中国美学看来,人和自然界不是分裂的,是和谐的。《乐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鸟鸣的声音、花开的声音…..,我们听到的著名乐曲,《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梁祝》、《命运交响曲》……要么是完全模仿自然界的声音,要么就是人在自然和世界中发出的声音。


在艺术的眼光里,如果一幅画、一具雕塑,能呈现出“生气”与“灵气”,就是伟大的艺术。这个内涵,就是来自于自然。这个自然,不是我们一般说的自然界,而是存在的本来面貌,是真。这个存在的本来面貌,是有生命的,是“天人合一”的,是充满了情趣的。中国美学所说的意象世界“显现真实”,就是指照亮这个天人合一的本然状态。

除过雕塑、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外,其实所谓的科学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探索自然本真的方法。从爱因斯坦到杨振宁,许多大科学家都谈到他们在科学研究的某个境界会得到一种美感和宗教感。扬振宁说:研究物理学的人从牛顿的运动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方程、狄拉克方程、海森堡方程等等这些“造物者的诗篇”中可以获得一种美感,一种庄严感,一种神圣感,一种初窥宇宙奥秘的畏惧感,他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哥特式教堂想要体现的那种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最终极的美。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不难理解,来源于西方的“科学”,最早和神学、艺术是不可分割的。而享誉世界的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等最初都是神学院。科学、艺术、宗教、医学,在起源上本就是浑然一体的。

《易经·系词》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的变化和互动导致了宇宙的运动,宇宙的运动产生了生命。我们体悟到自然中那股生生不息的力量,就是美。我们听到唤醒身体内灵动的音乐旋律,欣赏到了渗透时间节奏书法中的飞舞,抑或是伟大科学家们描绘自然规律的方程式,其实都体现着一种精神:人的悟道、道合人生,个体生命与无穷宇宙的相应相生。

什么是美?

柏拉图说:美是理念。

圣奥古斯丁说:美是上帝无尚的荣耀与光辉。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

中国古人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相对于有限生命,个体生命只有实现躯体的超越,通过观照绝对无限的存在、才能体会到“最终极的美”,才能实现精神意义上的升华,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实现绝对的升华。这种境界,是西方宗教徒所谓的“与神同在”,是中国人的“澄怀观道”,“饮之太和”。

在美的感知者来看,美是瞬间的永恒,是灵魂在天地间的震动,是生命融入自然的无限喜悦与宁静。

作者原创,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微信号:sishenghongy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理解对于美感的三个层次分类?
淘园诗话 | 美在意象
薛永武: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美与人才开发
【教育读书】审美中国(一)
美学原理1
粪便美不美?——美学上的“美”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