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家长四大病 出国就会好吗——孟母附体型人格

您知道中国学区房的先驱者是谁吗?是什么年代就有了学区房吗?说出来吓你一跳!2300多年前就有学区房了!而中国学区房的先驱者就是孟母!孟母是谁?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孟子的母亲。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你,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

孟母为了让孟子从小就好好学习,在选择学区房方面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孟母三迁,就是孟母为了让孟子从小就有好的学习环境,有好的对口学校,光学区房就换了三次!最后终于找到了满意的学区房。孟母的执着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儿子不仅一路名校(受教于孔子的孙子的学生),而且最后成了中国文化史上职称第二高的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现在,孟母的精神有了传人,在一小部分带娃出国念书的家长中,一项弘扬民族文化且有益身心的运动项目——搬家换学校,正在热火朝天的开展。

和当年孟母的焦虑一样,他们主要是担心孩子的学习。一种情况是上一篇文章说过的,千辛万苦的带娃出国来到国际学校之后,他们发现原来怕孩子在国内压力大,不快乐;现在是孩子太快乐,我压力大!于是,亲自让孩子不快乐,还有就是走群众路线团结就是力量全世界焦虑者联合起来跟学校斗争,不要自由!要补课!要加压!在群众运动暂时受挫,革命低潮之后,他们转入地下,孕育的地火转为决绝的行动——转!老子搬了,奔向那些他们认为“更好”的学校。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英文教育和中文教育之间来回纠结。咱现在不是大国崛起了么?中国以后就是世界的中心啊!连特朗普的外孙女罗杰斯的女儿都在学中文。哎呀呀,在国际学校中文拉下了怎么办?怎么办?还真听到过,有父母把孩子又转回国内的。

另外,还有就是一种攀比的心理。有些陪读家长大概也是因为平时比较空,除了盯孩子以外无事可干。自发地互相交换情报,自己搞个排行榜。一听到有什么新学校出来就去探校考察,往往会被华丽丽的硬件和宣传材料所吸引。一定要转去所谓最好的学校!

其实从教育的规律来说,培养一个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你们在当初择校的时候,是有认真的研究和了解的话,是不会轻易的做出转校的决定的。而且,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频繁的转换学习环境、离开熟悉的同学和老师,会有助于他的成长吗?这是一个人,不是一块砖头,就是一块砖头你频繁的搬来搬去也会掉几层皮的吧?另外,根据国际学校的制度,轻易转学也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原来入校时交的注册费(或者发展基金),这个费用是不可退的。到了新学校还要交注册费(或者发展基金)。当然,土豪您随意。

最后,咱们再来弘扬一下传统文化。您可能知道孟母三迁,但是您知道“断织喻学”的故事吗?也是有关孟母的。这个故事是说:虽然孟母精心挑选学区房,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但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你再不好好念书,将来就上不了985、211,就要去马路扫大街!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是换学区房换学校也未必管用,家里还要有织布机,还要懂得学习是一丝一线、一天一天日积月累的过程,频繁的断线,只会出残次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孟母”有无必要?没有“坏”教育,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爸妈
重庆某重磅学区“入学规则”,又变了!
何田昌:陪读的新“孟母”
你,为什么活不明白?
博爱是骗人的,阶级才是永恒的
“孟母三迁择邻”面临现实问题:学区房几人买得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