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大一自曝“行医秘籍”,年轻医生值得一读!

作者丨小生

来源丨医学界



“新中国一成立就确立了疾病以预防为主,现在还在讲关口要前移,这么多年来我们变成了另一种行医的模式,没病的的病,得病的等复发。”近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书香医院论坛上,胡大一教授在发言中说,“宁可药发霉,但愿人无病,没有这种情怀就不要做医生。”



医疗的价值和目的不能改变


胡大一教授认为,无论任何朝代,在什么社会制度下,选择了医生的职业,医疗的价值和目的都是不能变的:医生要时时考虑患者利益,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当医生需要富有同情心,要有责任心。“现在讲以价值为导向的医疗服务,我的体会就是作为医生怎么体现患者利益至上,这需要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要努力提高自己,让每一位患者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包括症状解除和愈后改善。


第二个维度是我们现在往往忽略甚至几乎做不到的,就是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体验,这是目前我们医疗上最严重的问题,这是体制造成的,趋利性导致大医院垄断,导致大医院排队一条龙,看病两分钟,我们的亲戚朋友都可能会成为病人,没有人会觉得这种感受很温暖。


第三个维度是成本,怎么用更低的成本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如果结果是一样的,能不能用更少的药、更适宜的技术让病人获得一样的疗效,如果病人多花钱一定要有更多的获益。


“现在我们的价值观是有问题的,很多人都想抢最新技术,而最新技术往往还不成熟。”胡大一教授说,“像支架,医生往往希望用最新的技术去做,医生更容易获得名利,但最近指南依然认为可降解支架不是成熟技术,首选的还是成本更低、更成熟的技术。”


除了医疗价值不能改变外,胡大一教授还强调医疗的目的不能变。“医疗目的一定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我们要以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健康才是医生这个职业最神圣的责任。



医学要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胡大一教授有句名言: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他强调医学要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他说:“我非常希望年轻医生有机会跟我一起看病,我现在看病是看三段:一看病情,一定要问症状;二看心情,看患者情绪状况,要谈谈心;三要谈谈生活经历、工作,甚至聊聊性格爱好。把这三方面都搞清楚非常重要,很多患者并不是真有心血管病,而是焦虑抑郁的躯体化表现。”


胡大一教授提到,现在很多心血管医生都不带听诊器了,他有时候用听诊器,患者还很惊奇。另外对成本低、无创伤、行之有效的检查如心电图,医生一定要会看。“很多医院现在直接就是CT、造影、支架,200多块钱的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很多医院都不买了,或者买了也不用,患者有胸痛症状几句话后就去做CT,CT发现斑块就做造影,到了七八十就做支架。”



患者随访应该成为医生习惯


作为一名医生,从不大会看病变成会看病,胡大一教授表示应该非常重视看病过程。“当医生看病时,面对疾病开始怎么想的,后来怎么想的,中间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什么,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一定要思考、要总结,不要犯重复性的错误。”


做了50年医生,胡大一教授说他想对年轻人说的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就是:随访患者应该成为医生的习惯。“没有任何一个医生可以一面之交就把病看得准,即使看对了,高血压很简单,能看好吗?开的药有没有副作用?患者回家有没有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胡大一教授表示,随访患者,一是对患者负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看好病,另外也是医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医生才能成长。“医生在试错中成长,随访可以让你不酿成大错,错误的用药真的可能要命。”


胡大一教授的手机里面几乎都是患者的信息,没有别的内容,他说目前国内敢让患者不做支架的医生,他即使不是唯一的,也是极少中的一个。“一个是多年临床经验,最重要还是随访,没有随访根本不敢做这样的治疗建议。”



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


胡大一教授说:“年轻医生都想学习做什么,但成熟医生应该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年轻医生处于不断学习过程中,成熟医生要知道什么时候叫停,宁可不成功,也要给病人留下治疗的机会,不伤害病人是底线。”


从1995年胡大一教授就提出“双心医学”,不但要关注心脏,还要注重心理。他表示只有认认真真学点心理学,才能更好的尊重患者感受,体贴患者疾苦。“懂心理就是共情,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双心医学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突破口。”


胡大一教授再次的提出了他著名的“五个处方”理论,他说:“单纯的生物医学非常苍白无力,不是说不重要,而是远远不够,因此我又提出药物处方、运动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为人类健康、患者管理进行个体化指导。”


“做出调整非常重要,要走出以治病为中心。”胡大一教授最后说,“我们应该从科研投资、办院方针进行体制转变,更多的投入公共卫生,而不是基础医学。不是说精准医学、靶向治疗不需要搞,而是要把主要人力物力放到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最需要的地方去,投入预防、投入到基层,心血管事件与其说是治疗的开始,不如说是医疗的失败,这是一句最经典的话。”




- 完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医”胡大一:对过度治疗和割裂的行医模式说“不”
[关注]胡大一:单纯的生物医学是个死胡同
社会能见度--脆弱的心脏支架
中国心脏支架滥用严重 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一次CT等于750次胸片 过度治疗现象加剧看病贵
胡大一:尽大责任者得大快乐(一)——医生必须坚守的三个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