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沙老口子的药王街记忆

药王街位于西牌楼东向,与三泰街、三兴街十字交会,东接黄兴中路,长254米,均宽7.4米,沥青路面。原属西区如意街办事处,1971年曾并入西牌楼,1981年复原名。现隶属天心区坡子街街道八角亭社区,并已列为《长沙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市政交通设施、历史街巷”之中。

清末民初的照相、制鞋一条街

“药王”指唐代著名医学家、药学家孙思邈,相传他晚年曾隐居于长沙。清《善化县志》载,此街曾建有药王宫,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药业界都要到此祭祀“祖师”。清同治七年(1868年)药王宫改为云贵会馆,成为云南、贵州商人集会场所。民初瑞典信义会在药王街建有教堂,后毁于文夕大火。

药王宫

清末民初,药王街成为著名的商业街,商号鳞次栉比,而以药店、鞋店和照相馆为多。

美国医生胡美在为雅礼医院选址时说:从西牌楼大街往上走一走,进入我们最初打算设立医院的药王街,那里有城里最好的丝绸店,你可以买到任何花色的美丽的中国丝稠,分别来自湖南、四川或东部沿海的浙江。靠近丝绸店的是展示来自世界各地棉织品商店,也有些商店专营厚绒绸缎……

位于市街中心的药王街八角亭,商店比较整齐,又有许多新式店铺,错杂其间,的确是锦上添花,傲视各街了!每当黄昏后,华灯初上,行人特多,肩摩着肩,裙舄交错,如果侧身其间,步行速度,必须减低,否则,就有和人撞个满怀的危险了……”1937年7月,时为长沙《力报》记者王泉光如是说。

清光绪年间开设长沙第一家照相馆——镜蓉(后名改镜中天),还有裕兴、金粟影、白东坡等照相馆,渐成长沙照相一条街

*供图/陈先枢

1917年,艺人唐仁甫等在药王街自建一幢三层西式楼,创建驰名中外的锦华丽绣庄,除经营绣品外,还附设照相业。文夕大火中被毁,后迁入八角亭黄兴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公私合营并入长沙湘绣总厂。

民国时期,药王街又成长沙制鞋一条街,集中了美利长、五福、大捷、中西、云飞、四明等著名鞋店。前店后厂,自产自销,手工制作,可按脚型定做,因而穿起来合脚舒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外宾常来购鞋,据说苏联专家为自己和家人订做皮鞋,成十上百双带回国。

民国年间,长沙南货明珠九如斋,最先开在药王街口,门面不大,作坊设在三尊里。后因不慎失火,搬至福源巷口,生意日渐红火。八角亭的店堂不大,顾客却很多,显得十分拥挤,经常“打涌堂”(行业术语,在一短暂时间中顾客过多,以致应接接不暇),而流失很多生意,又在药王街口及三尊里一带承购地基开分店,做加工场所及仓库。

20世纪20年代的药王街及其周边地图

从凯旋门照相馆到市百货纺织品公司

1946年3月1日,摄影行家朱振山等集12股计1200银元,在药王街北厢中段24号建房二层开设照相馆,取名“凯旋门”,以庆祝抗战胜利(其前身是文夕大火后,朱振三邀同事七人各集百元,在废墟上搭起临时摄影棚,取名新华光照相馆)。时经抗战八年离乱,人思团圆,拍照留影者甚多。

我出生前妈妈最好到此照相,我出生后就成了凯旋门的常客,满月照、百天照、周岁照、谢氏和李氏家族团圆照,不管我愿不愿意都要照。据大人讲,我细时候逢照相就哭,大概是怕灯光!

依稀记得拍三周岁照时,欲从小板凳上爬下来,摄影师给我几颗糖,阿姨摇着响豉又唱又跳逗我笑。但看到摄影师手中的小红球,我就大哭起来,从凳子上下来。反复几次都未照成,气得妈妈用脚狠狠踢了我一脚。

她可是穿着皮鞋的,有点痛,才极不情愿地坐上去,妈妈坐在旁边安抚我,摄影师抢拍下这张母子照,据说当年还陈列在橱窗中展示。这张照片保存70年至今。可我却落下照相不会笑的毛病。

儿时在凯旋门拍的照片 作者供图

1954年凯旋门与白宫照相馆合并,迁至五一广场东南角,此处就建成了市百货纺织品公司,里面有个水泥灯光篮球场,经常举行球赛。

小学同学徐鑫荣所在的英姿服装厂比赛时少了一个球员,要我冒名顶替上场。我也不负众望,在最后一分钟时上篮,跨出头两步,就闪过了两个防守队员,第三步腾空而起,球准备出手时,对方一大块头队员跳起欲盖帽,我急忙收手,把球从右腿胯下换给左手,侧过身,低手把球抛出去,球擦板入筐,并造成对方犯规,加罚一球投中,一分险胜对手。博得满堂彩之时,我赶快溜之大吉。

止于80年代初的公共食堂

百货纺织品公司对面是药王街公共食堂,高高的砖瓦房正中的大门离街边人行道有四五米,这个空坪足有200平方米,稀疏种了几棵小树,我们这些小学生常在坪上跳房子、打跪牌……待大门打开后,一窝峰涌到十来个窗口前,递进饭菜票,端出一钵饭、一小钵菜或汤,小心翼翼地端到桌子上,从口袋里拿出调羹或筷子。有时连坐都来不及坐,就将饭菜吞进肚里,望望窗口,也不敢近前再来一份,只吃个半饱去上学或回家。

时值1960年过苦日子,小学生粮食定粮量每月27斤,月小9两/天,月大就不到9两了,大家都盼润二月只有28天。

记得有个小学生将一个月的饭票前半个月用光了,每餐只得吃碗酸菜豆腐脑汤,或舔吃别人未吃干净的饭钵子边上饭粒,来填充正在长身体的肚皮,真可怜啊!被食堂卖饭菜票的李会计知晓,她含泪掏出一斤饭票给他,食堂的大师傅和就餐的叔叔阿姨,你三两他四两的饭票递给那学生……缺吃少穿的年代大家都不容易啊!

以后,我们这些小学生月初买饭菜票时,李会计就只先给十天的饭票,还在背面写上某日早中晚,防止我们这些细伢子寅吃卯粮,我们都亲切称她为李妈。

药王街食堂虽起于公社化和大跃进时代,和当时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的,“吃饭不要钱,提前过共产主义”的公共食堂还不一样,为我这样的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提供了一日三餐之地,故止于80年代初,后成为长沙制鞋厂厂房(不确定,亦或是五金交电批发部、五金交化采购站)

现药王街中段

药王街西段的民健诊所与小学

食堂往西不远有一条巷子叫高家巷,长180米,均宽3.5米。可抄近路到福源巷,但要通过某公馆才行。后来福源巷兴建市委干部宿舍,留了一张门可互通,可我从来没有走过。有时却走福源巷西头的铜铺巷子,24号有一过路房可通三兴街的金聚泰五金号,其实并不近,纯粹是好玩。后来发现过道角落里摆放了两副棺材,好吓人的,就不走这条路了。

八岁那年某天深夜,我突发高烧,妈妈背着我急不择路,经人指点穿过此宿舍房来到药王街北厢西头48号的民健诊所(后为西区医院,现为天心区人民医院),高烧四十度,医生开药方,护士为我打退烧针,又用冰块进行物理降温,还要输液青链霉素,又打试验针……折腾到七点钟,妈妈要上班了,左右为难之际,护士王阿姨说:“你先去上班,孩子交给我,吊完瓶子,我送他回去,我也住在福源巷。”

天心区人民医院已改为长沙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 作者供图

趁我打完试验针观察时段,王阿姨跑到街东口的爱晚楼买了一笼小汤包来,哄劝我“吃饱了,打针就不痛了”,我一口气吃了四个,她欣慰地笑着说“再吃一个”。她轻轻地将针头插进我的静脉血管,调好滴速,用毛巾擦去我额头上的汗……我舒适地睡着了,待我醒来时,手上的针头已拔掉,王阿姨如释重负地说:“好了,我送你回去。”我说要去上课,她抄近路又将我送到火后街丽泽学堂,并嘱咐明天还要打一针。临别,我竟脱口而出:“妈妈,再见!”她开心地笑了。

我从小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到访”民健,这个小诊所由几个老医生合办的,规模不大、条件一般,但整洁,医疗水平高,服务态度好,医生护士待病人为亲人,白衣天使的形象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形成。

民健诊所的西隔壁是药王街小学,只有初小四个班,1959年与三泰街的康乐小学合并升级成三泰街完全小学,五、六级的生源由西区各小学抽调组成,我这个火后街小学的双优生被选中。原药王街小学成为分部(后来可能又成为西区文化馆),只有一二年级,中、高年级就在本部新教室上课。新楼东围墙有一张门可通尹家巷,即药王街北厢那些房屋的背面。

尹家巷北向五一西路,长83米,均宽3.3米,呈乚形。1967年年初,我和高中同学童淑平、许诸文,在此排队四个小时,各买了一枚毛主席像章,如获至宝戴在胸前。

80年代的药王街及其附近街巷

名噪一时的爱晚楼茶馆成了寄卖商场

爱晚楼茶馆位于药王街北厢的东口,一楼是可园百货商场。茶客们上到二楼,可先来一笼小汤包,外表晶莹剔透、内里鲜红、薄薄清香,让人不忍入口,还想欣赏此“工艺品”。尽管满嘴流油外加口水,还得来几块玫瑰千层糕,这可是湘菜经典啊,“层层清晰菱块形,皮馅色泽两分明,甘甜松软皮洁白,玫瑰酱香味更馨”。

据说三四十年代,长沙著名面点师王卓云在爱晚楼帮工时,怜惜长沙人在夏天时,因天气炎热味口不爽,王大师利用发面开薄,用伏油加入玫瑰糖浆调成酱红色,抹在面一边,几经反复折叠抹馅成九层大方糕。整块上笼蒸熟,在面上洒上红绿丝,切成菱块状,甘甜松软、清香无比,食客一尝,胃口大开。此点心成爱晚楼一道名点,名噪长沙城。爱晚楼一点不比长沙四大名茶楼差。

1960年过苦日子时,爱晚楼却连同楼下百货商场变成寄卖商场,可能是政府想让市民互相调剂共渡难关吧!两张大门分别临黄兴南路和药王街街口东,一楼寄卖一些衣服和日用品,二楼有些贵重物品:金银首饰、手表、收音机和单车等。听妈妈说过,我父亲曾寄卖过两个金戒指得了20元钱,治好了他的水肿病。好像还是八叔找了熟人,因为寄卖贵重物品要提供证明。

我参加工作后,得知某同事用20元买了一台美多牌柜式收音机,当然是电子管的,蛮合算的,我这专业人士自己装,成本也不止20元。我就经常来此碰运气,看能不能买一台电视机,哪怕有点小毛病的都行,自己修修应该没有问题的,但未能如愿。

1980年时为急于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跟着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陈琳主讲的《跟我学》学英语,凑了600元钱,托人从广州走私买了一台17吋日产电视机,圆了电视机梦,原来所买的零配件只得束之高阁了。

现药王街东口北侧为春天百货

怡长街上万人空巷看梅郎

怡长街北起五一西路,南止于药王街北厢,长215米,均宽3.5米,与湘绣大楼和湖南南剧院毗邻。怡长街和尹家巷、观音井巷∪形相连,其北向和西向有栋银行宿舍,很气派的,木楼梯、木地板。有同事和同学住在此,让我们这些住平房的很为羡慕。再往北就是湖南剧院。这一带旧有怡长庵、轩辕殿、粤东会馆、彭氏试馆及华杰乐器店等。

怡长街入口(药王街一侧) 摄影/焦江红

怡长街原是藩府的怡悦之所,清代的怡长庵位于其西侧,在药王庙北边。怡长是心悦长久之意,出自屈原《楚辞·九章·哀郢》“心不怡之长久兮,扰与愁其相接”,故名怡长街。

怡长街北侧有一条小巷,因巷内曾搁置明末所造的三尊大炮,而名三尊炮巷,又名三尊里。该地原为明吉藩正府殿承运殿,当时陈列着三门大铁炮,各约千余斤,上铸“明崇祯十六年癸未岁造”字样。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打长沙,清军将三炮移至南门城上,防守城池。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三尊铁炮在天心阁的凤凰台出土,现藏长沙市博物馆。

又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记载,这三尊大炮“纵横卧,无镌识,风雨剝蚀不绣”。有学者认为这三门铁炮很可能是原架设于八角亭中,作“王府在举行大型典礼时鸣炮奏乐之用”的礼炮。清初明藩府废,这些礼炮遂被弃置原“御道”旁,周围渐成街巷,因此而得名。故有“三尊炮响,官吊马以升堂”之说。现此巷已拆,仅留巷名。

怡长街这一带曾有一段红色历史:20世纪40年代,有一家联华露天电影院。1947年,抗战中被誉为驰骋湘鄂川三省的“文艺轻骑兵”抗敌话剧表演四、六队,集资和借款在此地皮上修建联华剧院,演出众多著名话剧,田汉的《丽人行》、曹禺的《原野》和《日出》……还通过中共地下党,放映苏联电影,引起轰动。(详见《怡长街上消失的长沙老剧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联华剧院变为国有资产。1954年4月,拆除联华剧院,开工建修建湖南剧院,当年9月竣工。苏联艺术团和梅兰芳等中外艺术家,轮番在湖南剧院演出,盛况空前,在长沙引起轰动,五一广场及药王街一带热闹非凡。1956年“万人空巷看梅郎”,梅兰芳的粉丝们在怡长街、药王街排队三天三夜买票的情景至今留在记忆中,我班某同学旷课为人代买戏票可得五元钱,让我们羡慕不已。

年轻时的梅兰芳(1894-1961)照片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长沙拓宽五一路和五一广场,兴建中山商业大厦和王府井百货大楼等,将药王街周边地带吞噬殆尽。药王街虽在,长和宽也没怎么变,但其项背却没了,面目全非,旧时房屋和单位都改头换面了。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行走在这条曾经熟悉的街巷中,陌生感油然而生。借用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可表述我等药王街老住民的心情。当然,有几个字词要加以注释:“乡音”——记忆;“儿童”——药王街的新住民;“客”——药王街的老住民。

现药王街及其周边

参考资料:

1、《一个城市的记忆——老地图中的长沙》,沈小丁编著;

2、《天心地名纪胜》,天心区政协编著;

3、《长沙西区地名资料汇编》;

4、感谢卢楚良、李自强老师对本文几处记忆点进行考证。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谢昌明。编辑 | 明明。部分图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沙市天心区,药王街街景实拍
长沙药王街有什么历史传说?孙思邈真的隐居在此?还有遗迹吗?
文夕大火前的长沙街景
长沙地名赋
家乡美|行走在周潭老街上
【文化宁海】苏礼巧 | 在长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