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宗街# 北正街的前世今生——古老商业街的复兴

#潮宗街# 北正街的前世今生——古老商业街的复兴

(潮宗街历史故事之二十)

北正街位于今开福区,原名北门正街,南起中山路,北至湘春路。清嘉庆《长沙县志》载:“自北门至二圣庙,名北门大街。”清同治《长沙县志》载:“自北门(湘春门)入城南行名长春街,又南行至二圣庙名清泰街,旧志总名北门正街。”所谓“二圣”指文圣孔子、武圣关羽。清陈运溶《湘城访古录》对北门正街的古迹和街道作了概括:“入湘春门至北门正街 宗伯师臣坊 王伟故宅 左文襄公宗棠祠 长春街 赵忠毅公申乔祠 李端肃公发甲祠 清泰街。”其中赵忠毅公申乔祠和李端肃公发甲祠均在今存北正街南段。

赵忠毅公申乔祠建于康熙六十年(1721)。赵申乔,字慎旃,清江苏武进人。康熙进士,四十二年(1703)任偏沅巡抚,疏请湖南、湖北乡试分闱,禁革一切私派、定额漕料斛,革盐商规约,平抑盐价等。为官清廉,常俸以外,一介不取,严罚贪赃枉法之徒,民称颂之。官至户部尚书。论学以不欺为本,周悉物情,果于自立。卒谥恭毅。有《赵恭毅在剩稿》。

李端肃公发甲祠又叫李大中丞祠。1909年7月徐特立在李大中丞祠创办湖南第一所平民夜校,这比20年代晏阳初掀起的平民教育运动早了十多年。李发甲(1652—?),字瀛仙,河阳(今云南澄江)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举人,五十五年(1716)巡抚湖南。时值水灾,借帑银五千两以赈,出仓各以平市价,皆先发后奏。次年上疏两湖分闱。以劳瘁卒于官,士民建专祠祀之。书法飘逸秀健,雅近董其昌。卒谥端肃。著有《世恩堂诗文集》《滇南诗略》《云南通志》《滇南书画录》等。

1971年将长春街至清泰街合并,统称北正街。

1938年“文夕”大火前,北正街是北区主要商业街道,设有美西司电影院、北协盛药店以及众多西餐馆、茶馆、杂货店等。建于1905年的中华圣公会礼拜堂为长沙独特的石砌建筑物,至今犹存,只因潮宗街以北的北正街于2001年拓宽为黄兴北路,今教堂就处在黄兴北路东侧了。1905年,同盟会湖南分会设北正街湘利黔织布厂禹之谟家中。20世纪80年代,北正街南段曾辟为“灯具一条街”。

北正街南段旧影(黄菊生摄)

位于北正街、通泰街、成功街交叉的十字路口,称为“头卡子”。清朝时,此处是城北湘春门入城第一道关口,设有木栅门,故称头卡子。头卡子十字路口之东的成功街因靠近长沙县学宫,取“功成名就”之意而得名。民国初年头卡子即成为商业繁华之区,有浙帮北吴恒泰酱园、大醇酒店、廖春鸡鸭腊味店等著名店铺。

2001年,因扩延黄兴北路,北正街南段大部分被拆除。2011年,黄兴北路从营盘路起再向北扩延至新河,北正街北段亦被拆除。今仅剩下南起中山西路,北至潮宗街东口的一小段,长约150米。在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中,有意保留市民对北正街老商业的记忆,不搞大拆大建,通过对两厢房屋和铺面的“有机更新”,引进老字号和品牌名店,使老街成为新旧兼融的消费热点和市民打卡之地。

“有机更新后”的北正街

2020年元旦,新北正街开街试营业。老字号商铺、网红新店开张迎客,市民在老街重遇陈年往事,寻觅美食,重新铺砌的麻石路仿佛通到了从前的繁华市井。中华老字号玉楼东,湖南老字号双燕楼、马复胜又回到了五一商圈。各具特色的品牌店,如采禾记、松桂坊、蚝嗨森、金丹酱板鸭、长沙东子烤肉、书亦烧仙草、周记老长沙热卤油炸社、多样甜社等也一齐亮相北正街。

“依旧爱你”旧物故事展一角(乐兵摄)

新北正街开街之际,“FM893汽车音乐电台”与“长沙开福棚改”合作,在北正街29号举办了“依旧爱你”旧物故事展,陈列许多老物件、老地图、老契据、老票证。展览聘请长沙市博物馆副馆长李历松为学术顾问,长沙市收藏协会副主席乐兵为收藏顾问,吸引来不少顾客,也增添了些许历史街区的城市记忆。

特别是多家老字号的入驻,见证了古老商业街的复兴。

玉楼东酒家

玉楼东酒家原坐落在市中心五一广场,是省内知名度较高的一家老字号。清光绪三十年(1904)开设于青石桥(今解放西路), 由长沙人饶石顽创办。曾国藩之孙、湘乡翰林曾广钧曾登楼用膳,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麻辣子鸡汤泡肚,令人常忆玉楼东”的诗句。民国九年(1920),由当时被尊为“湖南第一名厨”的谭奚庭接掌玉楼东。他有一手高超的烹饪技艺,由他制作的湘茶、湘点,人称“奚菜”、“奚点”。玉楼东酒家的牌子很快在长沙传开。后因经营不善亏本,改由他人经营,仍聘谭掌厨。

北正街新“玉楼东”

民国初,谭延闿在湖南督军任内,曾是玉楼东酒家的座上客。某年农历五月的一天,谭在“玉楼东”大宴宾客,觥筹交错,酒菜罗列。席间一幕僚在斟酒之际,指着手中酒瓶说:“这是一瓶法国名酒'三星白兰地’,愿诸公属对”。席间沉默了几分钟,无人开口。谭忽然站起来说:“我想了一句'五月黄梅天’,未知妥否?”诸人无不点头叹服。接着又上了一碗“鸡丝汤”,有人提议再续一对,谭信手指着旁边另一瓶酒说:“还是以酒相对,'虎骨酒’如何?”满座拍手叫绝。谭延闿在“玉楼东”对“无情对”的故事成了当时长沙热门的街谈巷议,为“玉楼东”赚来了不少名气。以后坊间各种集会常选在“玉楼东”举行。

民国二十七年(1938),长沙“文夕大火”,将酒家烧成废墟。1942年,申佘文炳等集资重建于东茅巷。1949年7月4日《长沙商情道报》中有“本市工商界巨子昨在东茅巷玉楼东酒家欢宴刘航琛”的报道。刘航琛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他对玉楼东酒家的莱品,尤其是麻辣子鸡大为赞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店名几经变更,先后改名为“奇珍阁食堂”“广场饮食店”“长沙实验餐厅”。

1985年为扩大经营,振兴湘菜,在五一广场恢复了“玉楼东酒家”这一老招牌。并先后投资260多万元,两次对店堂进行了装修,使其面貌焕然一新,古朴典雅与时代气息融于一体,外部雄伟壮观,内部富丽堂皇。两座仿古塔式阁楼雄踞顶层南北角,上面装配大型时钟,按时音乐报点,响彻整个五一广场。长沙市著名书法家胡六皆重新为酒家书写了店名。

饱经沧桑的玉楼东酒家,数易其主,传统技艺之所以能保持下来并不断发展,主要是有不少湘菜名师如舒桂卿、蔡云、周子云、王墨泉、许菊云等人先后在此掌勺献艺,根基深厚。这些湘菜名师在继承的基础上,采取外部移植、内部创新的办法,推出海味、汽锅、火锅、罐焖、铁板、牛百页、甜菜、素菜八大系列160多个品种。

创新名菜柴把鳜鱼,选用一尾近1500克重的鲜鳜鱼,开剖洗净,切下鱼头,鱼尾和前鳍(指刺状的支撑薄膜)加绍酒、鸡蛋清抓匀。然后将葱用开水焯一下,置砧板上,横放鱼丝2根,成“U”形,将冬笋、火腿、香菇、姜、韭白丝各一根,置“U”形中间,捆成柴把形,共32把。将菜油烧至五成热,下入柴把鱼,出锅沥油,锅内留油25克,再倒入柴把鱼,加鸡汤、味精、芝麻油、蒜头颠匀,用湿淀粉勾芡出锅。鱼身由柴把拼成,头、尾、鳍过油后放在原位,并在鱼头上镶一颗樱桃作眼睛,整个成品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肉质鲜嫩,冬笋韭白清脆,火腿咸香,味感丰富。此菜由该店国家特一级厨师许菊云制作,曾荣获1988年第二届全国烹饪大赛金牌。

玉楼东酒家的名声日高,慕名前来就餐和造访的顾客络绎不绝。1990年4月,中国电影明星赴湘演出团来店,厨师们先为他们上了6个冷菜:炸泥鳅、烤子鸭,卤牛肉、甜蕌子、泡黄瓜、掸韭黄。入口有焦有烤有卤有甜有酸有香,“序幕”就撩人食欲。紧接着,第一道菜上鸡汁鲍鱼。鲍鱼发得通体透明,软硬适度,伴以鸡汁煨出来,又鲜又嫩。第二道菜清蒸裙爪,只取水鱼的裙边和腿子,清汤一勺,满口余香,营养价值自不待说。第三道菜是铁板鳝鱼,当服务员刚通报菜名,将一碗生鳝片朝烧红的铁板上一倒,随着“吱吱”的淬火声,使整个店堂弥漫着油盐香。用筷子一拨,鳝片全熟了。

接着上的是过桥百页、汤泡肚尖,都是该店的拿手名菜,不断博得阵阵掌声。最后上的是翠竹粉蒸鱼,只见一截青青的楠竹,上面开个“天窗”,将“天窗”一揭,悠悠的植物清香沁人心脾。明星们无不称奇,啧啧不已。每上一道菜,大家都频频举杯,来几句评论,认为“走南闯北,今天算得一餐”。明星团团长郑在石,当即挥毫写下“佳肴美酒玉楼东”“玉楼东酒分外香”两幅条幅。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添、陈述和陈强等人,也写下了“美餐”“观景武陵源,美食玉楼东”和“湘菜千姿色香味,玉楼百年真善美”等赠言。

2002年,企业完成改制,定名为长沙玉楼东有限公司,拥有多家连锁店和加盟店。2005年“玉楼东”获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重新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10年,许菊云被长沙市政府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玉楼东传统湘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玉楼东自1996年从五一广场拆迁后,一直业无定所,多次搬迁,直至2020年落户北正街,才算有了好的归宿。

双燕楼馄饨店

双燕楼是长沙市久负盛名的小吃店之一。清末时期,李少明、刘凤章、柳子顺3人合伙在南门口南墙湾开办了一家馄饨店,取名双燕楼。李少明、刘凤章都是十二三岁便开始学做馄饨,因而对馄饨制作都颇有研究。除每一道工序都要求精工细作外,在选材配料上也相当讲究。馄饨肉馅选用新鲜的夹缝肉与腿肉;配料用优等味精和排冬菜;汤料用骨头汤加豆豉等精心调制;馄饨皮选用优质面粉,张张擀成薄如轻纱。包成的馄饨折叠多纹,呈燕尾形,人称皱纱馄饨。由于其做工精巧,配料考究。因而馄饨味道鲜嫩,落口消融,生意红噪一时。

北正街新“双燕楼”

一碗原汁原味、正宗的双燕楼馄饨,有3个标准:一是每碗馄饨,个数要达到15个左右;二是每只馄饨都要漂浮汤面;三是白胡椒粉、排冬菜一定不能少。还要有五种味道:一是馄饨皮柔软得给人以入口的滑爽;二是馄饨皮应有少许碱香;三是肉馅软糯鲜嫩;四是汤汁有肉骨头的鲜香和白胡椒粉的辣香;五是排冬菜给牙齿以咬劲,但须细碎得不塞牙。

1950年,双燕楼在南墙湾口(原德茂隆酱园前面)租一宽大门面,扩大了营业。1960年迁至黄兴南路。由于业务发展,1987年市饮食公司出资将门面改建成为三层楼房。扩大了经营范围,增加了饭菜、卷子、小油饼等品种,还曾在解放路杨裕新面馆旁增设门面。

1993年,双燕楼被百年湘菜名店玉楼东兼并,成为玉楼东酒家的一家连锁分店,从此,双燕楼迎来了发展史上的第二个春天。玉楼东先后投入了100多万元资金用于店堂整修和添置设备。装修后整个店容焕然一新,古朴典雅与现代气息融为一体。同时对经营格局与风格也作了较大的调整,一楼经营传统的馄饨及其它名优风味小吃;二楼经营正宗湘菜;三楼改造成了豪华的酒宴包厢。注入玉楼东特色后,双燕楼由一个小型的馄饨店一跃成为了一个经营正宗湘菜与风味小吃的中型酒家。

进入21世纪,黄兴南路因改扩建“步行街”,“双燕楼”自此从黄兴路上消声匿迹。

2006年,在长沙饮食集团的促成之下,“双燕楼”重新营业,今为湖南老字号品牌企业。

马复胜油货店

清光绪十四年(1888),在长沙看守城门的汨罗人马复生为了贴补家用,每天下班后便褪下戎装,扛起扁担,沿着湘江码头,走街串巷,大声吆喝:“椒盐馓子,白糖米花……”这些油货竟大受青睐,被哄抢一空。马复生因此尝到甜头,遂将“生”改为“胜”,寓意旗开得胜。

马福胜招贴画(乐兵摄)

从马复生开始,马氏后人陆续从汨罗来到长沙城,大都以做油货生意谋生。1992年,在叔爷爷马春林手下学徒的马朋,因舍得吃苦、悟性高,深得叔爷爷偏爱,老人将自己的技艺传给了马朋。2000年,马朋成为“马复胜”第四代传人。接手后的马朋经历了一场阵痛。同样是油炸食品,肯德基、麦当劳成了年轻人追逐的时尚,传统油炸货却几乎被时代遗忘。马朋的很多长辈和同辈不得不退出油货行当,去谋稳定的工作。在艰难维持了半年后,马复胜油货铺还是难以为继,加之老铺子面临拆迁问题,“马复胜”最终停产。失落的马朋远走广州打工。南下的日子,马朋想起叔爷爷的期望,以及自己对“马复胜”无法割舍的情感,寝食难安。

就在此时,马朋的伯父专程到广州找到他,希望他能够重新接手“马复胜”油货,不要丢了这块祖上传下来的百年招牌。重新开张的“马复胜”并没有出现奇迹,仍然经营惨淡。到2001年,“马复胜”一年的营业额也只有3万元。 三分原料,七分手艺。看似简单的油炸货,其味道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匠人的一招一式。“

马复胜”的制作间只有两种机械:压面机和切面机。揉面、熬糖、油炸等90%以上的制作流程仍采用纯手工技艺。一块比白纸还要薄的面皮,师傅们来来回回数十道,不断地擀平、重叠、再次压实、擀平。做了100多年的油薄脆,就是以面粉、白砂糖、饮用水、鲜鸡蛋与芝麻为原料,制作工艺也很简单,盆内倒入白砂糖加水溶解加鸡蛋芝麻搅拌均匀,再加入面粉反复搓揉起筋。放置案板半小时用擀面杖手槌,将面团擀至一毫米厚薄的薄片,然后切成四平方厘米菱状。油锅加温到220℃,倒入面皮翻炸,待表面炸至金黄色即可起锅。 2006年,店铺状况基本稳定。互联网时代也到来了,马朋开始琢磨进一步发展,开启网售模式,让更多国人吃到老长沙的传统特色小吃。

截至2017年底,马复胜在长沙、岳阳、株洲等地的直营门店已达8家,天猫、京东等线上店铺5家,年销售额过千万,卖的大花片、小花片、糖馓、油薄脆等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的管理方式也逐渐从传统经验管理向制度化、现代化管理迈进。在传承匠人精神的同时,通过多维度的产品和营销创新,为品牌注入新活力,已成为马复胜转型聚焦的核心点。马复胜今为湖南老字号品牌企业。品牌与文化是老字号最大的优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宴罢乡愁一扫空
十年前,你肯定和朋友在这几家餐馆约过
湖南美食之七种长沙美食
闲说湘菜65 湘菜与诗
这8家爷爷辈儿的店,吃的都是长沙人百年的回忆!
揭秘长沙北正街: 130年油货铺见证“城北第一街”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