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备不应该进攻东吴吗

丢了荆州,刘备举国之兵讨伐东吴,后来兵败病亡。后世多指责他没脑子,刚愎自用,破坏联盟,损耗国力。吧啦吧啦,都是无稽之谈。
先聊《隆中对》。这文章很牛逼?很一般。


卫星地图,有图有真相。魏汉时期,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就是长安和洛阳及河南一带,就是图中上方画圈圈的地方。
然后自北向南,哪有平原,哪有湖泊,哪里就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这样的地区,一直延伸到上图下方的长沙。
这一块地方的轮廓,我用红线描出来了,很简单,依山而划。
武汉,当年叫江夏,那早就是东吴的地盘。
而襄阳及其北部,就是曹操的地盘,可以看到襄阳扼守在两山之间,地势险要,是曹魏南部边境的重镇。
刘备好不容易才搞到了荆州。形势大致就是这样。

《隆中对》删掉一通废话,就剩下面几句干货:
1. 荆州。。。。此用武之国。
2.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第一点讲的是荆州有多屌。其实,不管你是孔明还是屌丝,只要能看看地形图,也就一目了然了。
这么简单的事儿,为啥刘备还得三顾茅庐呢?难道刘备的智商,还有一帮武将谋士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吗?
原因也很简单:没卫星,没网络,哪儿搞地图呢?不要说汉魏时代,就说现在,能搞到一张1:10万的军用地图吗?红军长征时,最发愁的不还是地图吗?
但,诸葛亮有地图,这是其一。
其二,地图仅仅是硬件,重要的是,有地图这个事实表明诸葛亮不是善茬,地图就是当年的玛莎拉蒂。
又隐居,又书童,又茅庐,装,接着装。还记得小说么?刘备问了当地几个牛逼人物,大家都说,要不你先找找诸葛先生。换个角度,当地社会贤达对诸葛是真怕啊,有事儿你这外乡人别问我,先问问我们老大什么态度吧。
所以,诸葛亮在当地很有势力。刘备要进驻荆州,当然得跟地头蛇打交道。这没啥不好理解的。
然后,大军阀头子和大流氓头子相互之间一番讨价还价后,就答应合并了。合并总得弄份公告出来呀,于是就有了《隆中对》。而刘备也装的恍然大悟一样,哇,好高明啊,要不是孔明先生,我们哥几个都以为要统一中原,先得拿下西伯利亚。

两拨流氓一合作,刘备就顺利稳定了荆州局势,接着就发兵四川盆地了。


关羽留守荆州,刘备张飞孔明跋山涉水,从宜昌,经三峡,进入盆地,剑指成都。曹操看到刘璋要挂了,也没闲着,派张郃趁机夺取汉中。问题大了


这是从盆地通向曹魏京畿重地的3条小路。现代国道基本据此开辟而成。其中,曹魏南下进攻汉中沿着最左边那条小路。


曹魏占领汉中后,刘备的形势相当被动了。看小说是感觉不出来的,小说里面讲的是刘璋如何虚弱,但没提在刘备的右侧局面已经严重恶化了。看地图可知,获得了汉中的前进基地后,曹魏向西可以从剑阁攻击成都,也可以从小路穿过山脉向南直达巴中,而这正是连接刘备大军和荆州的东西交通枢纽。事实上张郃乘胜追击,正是沿着这个方向,企图一鼓作气把刘备拦腰截断。
张飞迎头猛击张郃,成功把其赶回汉中,从而缓解了刘备翼侧的险境。几年后,就是定军山战役,击毙夏侯渊于汉中,张郃为首的曹魏势力才被迫彻底退出盆地。这是后话。
而在张飞和张郃爆发激战的时候,刘备要求关羽镇守的荆州军区行动起来,对曹魏的南部边境重镇襄阳发起牵制性的进攻。这就是”水淹七军“的由来。
关羽多牛逼啊,进展很顺利。当时打的曹魏摇摇欲坠。绝不仅仅是水淹七军,因为曹魏政权长期在河南征兵征粮,早就惹起当地贫农和士大夫不满了,他们揭竿而起,要响应关羽大军北上。看地图就知道,襄阳防线一旦瓦解,河南就无险可守,关羽兵锋直逼洛阳。所以曹魏被张飞赶回汉中后,从攻势转为守势,让刘备得以从容的降服成都,也为最后定军山决战争取了时间。


面对大好局面,关羽膨胀了。他忘记了这只是牵制性进攻,只是为了缓解汉中局势,掩护刘备攻击成都;忘记了《隆中对》的第二点: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前面说了,《隆中对》实质体现了刘备军阀集团和孔明荆州流氓集团的共同意志,要求和曹魏集团决战时要两路同时出击。而关羽面对军事上的初期胜利,得意忘形,对国策置之脑后,以为单凭荆州军区的实力即可歼灭曹魏,企图继续穷追猛打,于是,傻逼了。
东吴抓住这空档,狠狠扑上来。看上图,以江夏为进攻基地,东吴兵分两路,向南迂回包抄,荆州南部的流氓集团纷纷投降,直至彻底占领宜昌。这意味什么?曹魏企图通过占领巴中来截断刘备,未能成功。但东吴却把刘备进川的入口整个给封了。
向北,打击关羽进攻襄阳的军队的翼侧。关羽被迫向宜昌方向退却,他当然不知道自己是瓮中之鳖。最后,众所周知,在图中的红叉位置,麦城,被收拾了。
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势力被包了饺子。

回顾荆州战役的全过程,特别是荆州战役和其他战役的相互关系,显而易见,荆州在《隆中对》制定的战略部署中的极端重要性。可以说,刘备军阀集团能否成就大业,四川和荆州,两个军区,一个都不能少。荆州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用兵方便,向北威胁曹魏防线,向东力拒东吴。那么反过来,也意味荆州处于两方合击的险境。这就叫风险大,回报大。所以要求镇守荆州的首长,必须小心应对。
《隆中对》设定在决战时,从四川进攻的一路由老大亲率,这是有讲究的。因为四川地势险要,越难啃的骨头越得老大亲自上马,这样可以吸引曹魏主力部署于甘肃等荒凉之地,此时,荆州方向可以缓解被合击的危险,可若荆州丢掉,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于是,刘备要反扑,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是《隆中对》的战略,这是刘备集团唯一的出路。丢了,那就得夺回来,否则还扯什么统一中原呢?《隆中对》不是孔明自己的奇思妙想,而是整个刘备集团早已有之的共识,说白了,那就是给知识分子一个面子,才把这荣耀发给了孔明。但它体现的是整个集团的意志:没有荆州,一切免谈。
不要扯什么蜀吴联盟,不要扯什么合则利斗必损,核心利益没了,还谈什么朋友,刘备绝不是这种傻逼。但在征讨东吴的战役中,孔明身上的知识分子习气,却暴露无遗。这是一个没有担当的师爷,老实讲,又怎能指望师爷有所担当呢?孔明对老大的战略是首鼠两端的,阳奉阴违的,沽名钓誉的,这时候倒是跟千年后的周仲尼颇有相似之处。可以说,面对孔明暗地里阴阳怪气,刘备讨伐东吴,那得下多大决心,压根不可能是意气用事。恰恰相反,违背《隆中对》的,正是孔明自己,再次表明,《隆中对》根本不是孔明个人聪明的体现,他自身都没能理解《隆中对》的真谛。但,刘备是了然于胸的。

刘备最后兵败病亡,这是不是必然的呢?接着看地图


刘备军队声势浩大,排除了艰难险阻,其实已经突破了地势复杂无法用兵的四川盆地了,重新回到了宜昌,那就是他们当初进川的入口。
此时形势相当有利。
首先,刘备集团经过激战,已经夺取了夷陵,表明他们已经夺取了重入荆州的桥头堡。
然后,从地形看,背靠山脉,面向平原湖泊,莫大的地利。看看北京地形图就知道了


北京,北宋叫幽州。为啥宋朝长期挨揍?除去宋朝钳制军官的政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地形。辽国占了幽州,幽州以南无险可守,华北平原尽收眼底。
刘备集团也处于这样的优势地位,东吴比北宋稍好的只不过是,针对夷陵的防御正面并不宽广,而北宋对幽州的防御就不一样了。
在多次攻击猇亭未果后,刘备应该缓下来,重点经营夷陵,把夷陵变成军事堡垒,变成幽州。同时东吴在三峡一带布置了游击队,经常袭扰刘备的补给线,此时,重点是肃清后方,对游击队的办法无非是封锁和诱敌,力图一网打尽。
总之,越是稳打稳扎下苦功巩固之前的胜利战果,东吴就越害怕。毕竟东吴夺取荆州太容易了,后方也不稳固。决不可速战。
兵败猇亭,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这是战术失败,但在战略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荆州必须要夺回来。
战术失败,不要紧。哪怕刘备因此抑郁而死,也不要紧。只要战略对头,那一切牺牲都是有价值的。所以作为刘备死后的军事统帅,也是事实上的行政首长,孔明先生,其实还是有将功补过的机会。
怎么补?那就是一如既往的继承主公遗志,坚决讨伐东吴,把这场战争打到底。荆州未得,关于北出秦川歼灭曹魏的一切说法,皆为空谈。要么《隆中对》就是错误的,要么孔明北伐就是错误的。事实上,北伐就是错误的。
从盆地向北,也就是这几条羊肠小路。


诸葛亮北伐路线,看画圈的地方,一个暗度陈仓,一个天水降服姜维,陈仓在前,天水在后,可见北伐真是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暗度陈仓对曹魏威胁最大。


占领陈仓,即可沿着平原直逼长安。而打了天水,什么西凉震动,全是狗屁,从天水还得突破曹魏防线才能进入平原,这还远着呢。
到了最后一次北伐,魏延公开提出了不同的方略。魏延主张,诸葛亮出斜谷(最左边的路线),他率轻兵出子午谷(最右边),可以看到子午谷出来就是长安了。


魏延的意思很明白,你诸葛亮每次北伐的路线都被曹魏看的死死的,不如搏一搏,我从子午道出,直插长安。
但诸葛亮还是坚持从祁山,也就是天水西凉方向出。他为啥这样干呢?很简单,如果继续从陈仓发动进攻,已经没有可能。陈仓太重要了,一出来就是曹魏京畿平原,无险可守,曹魏不可能会在同样的坑里掉第二次。那么走西凉方向,前面说了,距离曹魏大本营还远着,这对诸葛亮来说,不是坏事,反而好事,这可以给北伐大军在突破盆地后有个喘息机会,可以长期固守,耐心经营这个出发阵地。

应该怎样评论诸葛亮和魏延的全套算盘呢?
其实,这只是缩小版的《隆中对》。回顾前面的《隆中对》,荆州方向,相当于放大版的子午谷,关羽相当于魏延。曹魏的襄阳防线正面宽广,不利于防守,但有利于进攻。这个比子午谷强多了,更重要的是,出子午谷,沿途根本没有经济便利和任何兵员补充。但荆州本身就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之地,只要经营得当,绝对是强大的进攻阵地。
那么《隆中对》的出秦川,就相当于放大版的祁山方向,刘备相当于孔明。由老大坐镇,足以吸引曹魏主力部署而削弱襄阳防线。
由于孔明放弃了《隆中对》的既定政策,那就只能拘束在这个可悲的缩小版《隆中对》中,不如叫《笼中对》更合适吧。
实际上,孔明连这个缩小版的《笼中对》也没法实施。这点他反而是对的,历代兵家有赞同魏延设想的,全是扯淡。原因在上面谈了,按魏延的说法,出褒斜道,还是打陈仓,曹魏早已严阵以待,这时候派轻兵出子午谷,根本是狼入虎口。
任何战略决战,都不可能采取这种小聪明,企图靠什么狙击手,靠什么特种部队,还是省省吧。
只能靠尸山血海方能达到目标。而要尸山血海,没有襄樊之战这样的大手笔是不行的。
那么当诸葛亮转而采取祁山突破,此时子午谷相距实在太遥远了,毫无意义。
所以,就这点来说,就这个魏延提出的具体战术来说,诸葛亮的判断是正确的。
但他的能力也就限于战术判断了。实际上,占领西凉,他的确做到这点,又有何用呢?这个出发阵地和战争潜力,远远不如荆州。双拳合击的态势也完全丧失殆尽。据说他这是要稳打稳扎,他有这精力还不如稳打稳扎讨伐东吴。

最后顺带聊一下刘禅。不管小说还是历史书,这家伙都是个弱爆的主儿。
其实他的智商根本不亚于老爹。他早就看出北伐是没意义的,只不过是诸葛亮把持朝政的把戏,说白了,诸葛亮无非借着制造国际动荡对国内刷存在感。人的价值在于解决别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重要的就是如何制造别人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对孔明先生来说,制造”北伐“这种问题,就是维持自己统治的不二法门。
刘禅和老爹都对《隆中对》的本质了然于胸。区别在于,老爹有魄力去实施,但刘禅大权旁落,也只能委屈求全。总的来说,对刘备来说,为了统一中原,就必须全力夺取荆州。而对他儿子刘禅来说,就成了,既然没法夺取荆州,不如做个太平皇帝算逑了。

其实,单凭刘禅能在司马懿下面活下来,智商已经够高的了。一句”此间乐,不思蜀“道尽多少坚忍。对屌丝来说,刘禅能选择兵不血刃的献城投降,实在比诸葛孔明先生劳民伤财北伐强了不知道多少倍。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笑谁呢?诸葛孔明。对刘禅,我没啥意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于刘备集团而言,发动夷陵之战,是战略决策错误吗?
《三国演义》61
诸葛亮神机妙算,为啥不救关羽?夷陵之战又为啥不跟着刘备出征?
关羽失守荆州是谁的过失? [中华万年历]
从这五点可以看出,关羽之死与荆州之失,诸葛亮要负很大责任
诸葛亮是否该为关羽之死负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