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联对趣谈,yanzhi999著

联对趣谈 作者:yanzhi999

 原创首发 于 2010-11-09  人气:213
    联对即对联,也
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或室柱
的联语。
节时,贴在门边的
联则是联对中的重要分支和组
部分。联对在汉语言的修辞格中称为对偶,它要求组
联对的
下句必须字数相等,平仄相
,词
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对,具有很强的表达效果。
    联对常见于古代诗词或姘文中。《诗经.小雅.采薇》一诗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著名联语。
唐四杰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写联对可谓比比皆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
共长天一
”就是其中的一例。另外,宋代欧
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
楼记》也都有大量的联对。“
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写出了醉翁亭秀美风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表达了范仲淹阔达的
襟和远大抱负。这些联对都可谓是千古佳对。在律诗中,联对句更是做为其必具格式而存在的,无论七律还是五律,其颔联和颈联必定是对仗的,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律诗了。
    联对做为
联使用,最
起源于“桃符”。《辞海》对此解释说:“元旦用桃木板写神萘、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为能压邪”。王安石《元旦》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
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
,总把新桃换旧符。”也说明了此意。当然,“桃符”只是对联的雏形。真正的对联相传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
。”到了宋代,遂推广用于楹柱
。清代梁章钜对联对有专著,即《楹联丛话》,对楹联起源各门类作品特
,都有论述。
    联对按语言结构,可分为正对,
对和流
对。所谓正对,是指
下联句意相关联,词义相谐。如:“螃蟹一
甲胄,凤凰遍体文章”(或“蜘蛛满腹经纶”)。
下联皆用比喻,写出各物特点,形象而新颖。2004年北大招生考试,有题让考生对下联。
联为“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一考生对下联为:“三峡截流,神州盛世壮山河。”
下两联,都表达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歌颂与赞美之

    所谓
对,指的是
下联词义相
或相对。“
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落叶迟。”就是典型的
对联句。据传,某皇帝召见进士及第的考生,该考生
材矮小,进大堂时翻越门槛而入。皇帝见此笑道:“书生脚短。”考生立即答道:“天子门高。”真是用语得体,应对巧妙,也是
对的例句。
    所谓流
联对,指下联意思紧承
联意思而来,
下联具有承接关系。如:“少年常有惊
句,壮年才有摘桂才。”又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
方悔读书迟。”不过,从字面
看,这两例又兼有正与
对的结构形式。
    联对在实用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行业和繁多门类的联。据说朱元章曾为阉猪者作联:“双手分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可谓形象而诙谐。有
为生
铺作联:“但愿天下
无病,哪怕架
生尘。”表达了
铺老板的良好生意心态。孟姜女庙有联云:“海
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该联将“朝”和“长”这两个多音多义字巧妙的组合在了联对中,读来颇费思量。也有
为弥勒佛题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
常开笑笑下可笑之
。”一“容”一“笑”,表现出弥勒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豁达而超世之态。
    在联对中,砺志联颇为多见,
们用这类联对勉励自己,鼓舞他
,在为
事,勤学立志及奋斗奉献等方面,给
示和启迪。鲁迅先生在“自题小像”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以其鲜明的
格立场和
生价值观而
们的座右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表达了莘莘学子勤奋学习的坚定志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
于思毁于随。”又告诉
功的秘诀,可谓言之灼灼,发
深省。
    婚、寿联对在生活中可谓常见。“
同鸾凤飞比翼,意似鸳鸯宿同林。”以鸾凤、鸳鸯比新婚夫
,比喻形象,充满喜庆
氛。而“福如东海长流
,寿比南山不老松。”则表达了
们对老
的美好祝愿,堪为贺寿之佳对。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妙趣横生的联对,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充满机智和活力,现撷取几例,以飨读者。
    郭沫若私塾时,曾和同学
了邻家的桃子,邻家找到塾师,塾师追问此事,但无
承认。塾师无奈,便出一
联,让学生出下联,对出者可免于责罚。塾师的
联是:“昨
桃钻狗
,不知是谁?”郭沫若略加思索,对出了下联:“来
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答对可谓文思敏捷,不仅承认了
桃之事,而且表达了将来“蟾宫摘桂”的崇高理想。
    据说清朝乾隆帝曾举办千叟宴,得知一老者高寿141岁时,十分称奇,随
联,并让纪晓岚对出下联,
联是“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纪晓岚随
答对:“古稀双庆,更多一个
秋”。可谓出得巧妙,对的机智。令
称奇。
    也有以五行出联的。
联为“烟锁池塘柳”,下联为“炮镇海城楼”。每联五字,“金木
火土”具金,可见其功夫。
    也有以拆字形式出联的。“长巾帐中女子好少女尤妙”,“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其中“帐”、“好”、“妙”和“岩”、“枯”、“柴”均为所拆之字,可见用字工夫之高超。
    也有用地名
名做对的。“翠屏山有巧云方显石秀,清风寨逢时雨立现花荣”。字面看描写了翠屏山、清风寨两地的自然风物之美,但其中却
着梁山英雄的名字,其功底可谓深矣。
    也有以数字做联对的,寓义含蓄而深刻。有联这样写道:“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隐含缺一(衣)少十(食),又少“东西”之义。又有联写道:“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拾”,其中大写的“壹”和“拾”,蕴含“丰衣足食”之意,真可谓用必之良苦。
    除此之外,还有用回文格写联的。“我
邻居邻
我,鱼傍
傍鱼”。无论顺念还是倒念,字句和意思都一样,表达了邻居之间和谐融洽的亲密关系,真是妙极!
    
述足见,联对是一种语言艺术。它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意蕴深刻,读来铿锵悦耳,具有音乐般的美感。它不愧为我
文化宝库中的一株璀灿耀眼的奇葩。也充分
映了祖
语言的丰富与美丽。运用联对,不仅使诗文生辉,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也体现出一个
语言功底之深厚,文学修养和造诣之高超。因此,继承和发展这类语言艺术,将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我们的光荣责任。
    但是,学习和掌握这一语言艺术绝非一
之功,是需要花力
,是需要逐步积累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说怕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学习和掌握这一语言艺术,还需经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天对地,雨对风、大地对长空。
间清暑殿,天
广寒宫……”这类最基本的语言基础。这起码的联对知识是要靠我们记诵的。如果我们坚持不断积累,对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自
素养,也必将是大有裨益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联故事 2、大明奇才 楹联大家
(15)鼠年鼠联赏趣
古今巧联妙对赏析
趣联故事二
yanzhi
对联趣闻(467)巧对拒客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