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万别大意!身体这些地方长出'肉疙瘩',可能会诱发癌变…
userphoto

2023.06.29 美国

关注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定期去医院体检。
不少人拿到体检报告,看到“肠息肉”三个字时会感到格外恐慌,害怕自己患上肠癌
这担心并非杞人忧天,肠息肉和肠癌的确息息相关。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李初俊医生曾接诊过一个真实案例,患者是一名60多岁的大伯,因大便次数多、便血多月前来就诊。
李医生顿感不妙,怀疑可能是直肠癌,于是询问大伯是否曾做过肠镜。


这时,大伯拿出了一张自己20年前做的肠镜报告,报告显示大伯直肠有一个直径5㎜的肠息肉,但未作处理。
李医生赶紧重新为大伯做了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直肠息肉已经癌变为直肠癌
5㎜息肉拖成癌,李医生深感痛惜。
息肉都会癌变吗,发现肠息肉到底是切还是不切呢?我们一一来看。 

01
肠息肉是什么,为何会长肠息肉?


息肉的“息”,是多余的意思,肠息肉就是肠道内表面粘膜细胞生长聚集,长出一个多余的“小疙瘩”
肠息肉通常是一种良性病变,喜欢长在大肠,临床上结肠和直肠息肉居多。
根据数量,其可分为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
按照病因或组织类型,又可分为腺瘤样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其中70%以上为腺瘤性息肉。
现代医学对肠息肉的病因尚未明确,但可能与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炎症刺激、异物损伤、遗传等因素有关。
肠道有息肉时,身体可能会出现反复腹痛、肠道出血、便血、乏力、头晕、贫血等症状。

02
息肉都会癌变吗,到底切还是不切?

 
虽然很多时候查出息肉可以不用过于恐慌,但有些却不可大意,以防癌变!
身体这5大地方发现的息肉,一定要小心:
1、肠息肉 
肠道息肉就像身体里的一枚“定时炸弹”,多发的、直径>2cm的,恶变风险高
虽然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癌变,但80-95%的大肠癌(包括直肠癌、结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
因此,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肠息肉,一经发现,建议及时手术切除,切除前可以先进行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再做处理。
值得提醒的是,肠息肉并不是一切了之,切除之后也要定期复查,因为它可能复发,且发生的位置、性质都可能不同。
2、胆囊息肉 
绝大部分胆囊息肉没有明显症状,通常,较小的胆囊息肉以随访观察为主。
若息肉直径≥1cm;短期快速增长、伴明显恶变症状;息肉<1cm但合并胆囊息肉合并慢性胆囊炎,应尽快手术切除。
胆囊息肉,息肉越大,癌变风险越高,切不可大意。
3、胃息肉 
胃息肉一般不会引起身体不适,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表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一般来说,长在胃体下部的息肉多为良性息肉,癌变风险较低,长在胃窦部的多为腺瘤性息肉,癌变可能性大。
胃底腺息肉是所有胃息肉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发现胃底腺息肉一般不必过度担心。
发现单个的,直径<1cm的胃息肉,可以暂时观察。
但如果胃息肉多发、直径>2cm,且形态是趴着的,同时合并了幽门螺杆菌,应尽早切除。
4、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病因多与长期发声不当、不良刺激、慢性炎症相关。
长了声带息肉,一般会出现声音嘶哑症状,嘶哑的程度取决于息肉的大小、部位,严重者甚至发声困难。
一旦出现声音嘶哑超2周,并伴随咽喉干痒、疼痛、喉部异物感明显,应及时到医院做喉镜,明确病因,听从医生建议,决定是否做手术。
5、子宫息肉 
单发或较小的子宫息肉,一般没有症状,定期监测即可。
如果长了多个子宫息肉或息肉大小超过1cm,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紊乱,子宫异常出血,尽量手术切除。
目前,医学界虽然未证实宫颈息肉与宫颈癌之间有因果关系。
但如果长期患有慢性宫颈炎症,药物治疗几乎没有效果,应及时进行微创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活检,检查是否有恶变。
对于女性来说,积极预防宫颈癌变是非常有必要的。

03
如何预防息肉的产生? 

 
作为与癌症的“近亲”,息肉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癌变,则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那么,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息肉的产生呢?

1、戒烟戒酒,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食用蔬菜、粗粮、水果等高膳食纤维的食物。

2、减少久坐,积极运动并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预防便秘。

3、女性朋友要积极控制宫颈炎症,同时注意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每天用温水清洗,勤换内裤,保持清洁与干燥。

4、建议每年做好定期体检,以及时发现各种息肉,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更要提高警惕。

5、密切复查。定期复查是防癌不可忽视的一环,具体的复查时间,需根据检查的结果,按照医生的指导而定。
综上所述,遇到息肉不要慌,未必都要切。
息肉并不全会导致癌变,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一定要重视,不可大意。
临床上很多患者切了肠息肉依然患癌,可能就是漏了复查,因此,切除后,同样要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邱兴帅,谭小倩,罗丹.胃息肉与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特别健康,2021:299.
【2】宋彦伟,程军,罗威,蒋丽萍.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对判断息肉性质的价值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0:130-133.
【3】王群.子宫息肉应及时治疗,小心带来这3大危害[J].科学养生,2020:30.
【4】身上的这种'肉'有癌变风险!这几种必须切除,而你却不知道.科普中国.2019.7.2
作者:圈圈 | 编辑:十七 | 审稿:吉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遇到这些息肉、结节、囊肿,一定及时切!容易癌变,千万别忽视
息肉是癌症前兆?医生直言:体检发现这种息肉,越早切越好!但有些可能会“消失”
息肉是癌症的前兆?到底要不要切?收好这份判断标准
三个部位长了息肉,最好及时切除,时间长了癌症可能会悄悄接近你
警惕!存在这几类息肉,提示患癌高风险!
身体长出“肉疙瘩”,或是癌症前兆!这类息肉尤其危险,几乎100%变成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