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辛弃疾诗词】听取蛙声一片的“取”字是用字用得妙吗?你想错了
首先,“听取”的“取”并非实词,没有实在意义,是个语气助词。“听取”就是听的意思。
古诗词中,同样的例子还有: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怜取,就是怜惜、怜爱的意思,“取”也是个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
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登临之时,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思念远方的亲友;
等到风雨吹落繁花之际,才发现春天易逝,不禁更生伤春愁情。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怜爱眼前的人。
触景伤情,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由山河想到远方,再念及亲人,觉得春天虽美,终究落幕,感慨时光易逝,生命匆匆。
在此基础上,发出“不如怜取眼前人”的感叹,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所以,怜取眼前人,这个“取”字并不存在“选取”“挑选”的意思。
同理,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先说“稻花香里说丰年”这是想象中蛙群在互相庆祝今年真是个丰收年,再说词人听见群哇共鸣。
先说“内容”,再补声,实在妙!

也有解释说,是农民们闻着阵阵稻香,争相说着丰年,但从上下词句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可知已是半夜;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说的是山路上,所以一群农民谈论丰年的可能性不大。
从意境和美感上说,也不及群蛙“说丰年”更胜一筹。
这样看来,“听取蛙声一片”的取字,真不是词人或者农民去选择性听蛙声。
另外,从古汉语的用法,也有一证:
古汉语词典(在线版)对“取”的解释,第10条,明确指出“用于动词后,无实义。”举的例子,恰好是这首《西江月》。
综上,“听取蛙声一片”的“取”字无实在意义,并非炼字意义上用得妙,而是整首词的构思巧妙。

猜你想看:

01 【初中作文】《我的小欢喜》作品点评

02 【回答】高考作文是“堆砌”重要,还是逻辑重要?

03【高考作文】有哪些适合高中生用的作文结尾?

学好语文,

受益终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人名、字、号是什么意思?
送一份特别的礼品给我自己
侃字45 即与既
“旁”字玄机
百喻人生小故事881
辛丰年的罪恶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