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的浓和厚,或许您从来没有分清过

引 言

“浓厚”我们也经常连用,但实际上,浓和厚是两者不同的感受,有本质的区别,江湖流传的“浓非厚,淡非薄”,你真的理解吗?还不快随大印来!

一般我们在喝茶时,经常评价一款茶,说“浓厚甘爽”、“浓厚饱满”,那么这个浓厚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是什么物质影响了浓厚感,另外,浓和厚是一回事儿吗?

浓厚感和鲜味一样,最先都是由日本科学家提出来并命名的,英文名kokumi,是指在五原味即酸、甜、苦、咸、鲜的基础上,提高后味呈味组分,使人深感味的厚度和广度。

浓厚感客观来说,是品饮物对口腔的一种物理感受,属于口感的范畴,应该是人类对大自然美味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它是一个新的食品基本风味描述词汇。

浓厚感具有持久、集中等感受,不仅可以增强5种基本味道的强度,而且还能够增强基本味道的边缘味道或外围味道,使产生充盈感、持续的延绵感、醇厚感、满口感和圆润平衡的协调感等。

1

浓和厚的物质基础

“淡非薄,浓非厚”,一般懂茶的朋友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这确实有其道理。

关于浓,直观上主要是水中溶解物比较多,对口腔形成强烈的刺激,一般茶汤中含有比较多的酯型儿茶素、咖啡碱和黄酮苷类等物质,这一些物质含量越多,苦涩味就越强,显得浓度就越高。一般红绿茶审评时,你将茶闷泡5分钟呈现的感觉,往往就能非常直观的感受什么是浓。

关于厚,主要是氨基酸、水溶性果胶类物质,以及可溶性糖,都是茶汤感受到稠厚感的重要物质,他们协同茶汤的苦、酸、鲜和涩感等感受,使口腔品味到醇厚感、饱满感和圆润的感觉。我们可以尝试使用桃胶,用开水进行溶解以后,看看水溶性果胶对于口腔厚度的影响。

2

浓和厚在茶中的表现

对于茶来说,一般水浸出物含量比较丰富的,浓厚感就会比较强,一般大叶种类和小乔木的茶树品种,往往都比较有优势,一般灌木类的品种,出现浓厚的感受相对弱一些。

其次,大树、古树和老丛制出来的茶往往要比台地和新丛的厚度要强,一般台地和新丛,生命力旺盛,萌发的芽叶多而快,茶叶内部茶多酚和氨基酸、单糖等成分的比例就很难协调,制出来的茶往往浓而不厚,品饮起来口感寡而空,除了刺激性比较强。

另外,同样的原料,制茶工艺或仓储合理到位,也更容易出现厚感,比如白茶加工,就是萎凋和干燥,核心工序就是萎凋,如果萎凋温度太高,失水过快,萎凋时间少于36小时,汤水容易出现清苦味,品茶汤只会感受浓度了,一旦萎凋时间过头,超过72小时,茶叶容易出现发酵的酸味,破坏白茶的醇滑清甜,只有萎凋到位,茶多酚适度氧化,水解反应充分,生成更多的单糖和氨基酸,茶汤才有浓稠感,细腻爽滑。

就个人的感官体验来看,浓和厚的比较,在喝一些高品质的普洱生茶之时,表现的比较明显,一般冲泡的前七八泡,茶汤的水溶解物比较丰富,苦味、鲜味、甜味和涩感等构成立体感很强的浓强感,表现为强烈的刺激,品饮后唾液分泌,口腔甘润,冲泡十来泡以后,茶汤水溶解物开始减少,需要进行闷泡,长时间的闷泡,可以增加水溶性果胶的析出,而多酚类苦味等其他物质减少,此时品味茶汤,茶汤的粘稠感,厚感就非常的明显。

在平时喝茶的过程中,您有注意过浓和厚的差别吗?哪些茶的浓厚感,让您记忆犹新,欢迎留言讨论!

·END·

文 /大印

图 / 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洱茶的成分和口感
普洱茶内含物质与口感的关系
茶汤的“味厚”感和浓稠度从哪儿来?
一片茶叶中到底有什么?把茶掰开了揉碎了来看一看
普洱熟茶,究竟是怎么“熟”起来的?|熟茶|普洱茶|茶汤
普洱茶中的物质名词解释,及其对茶汤口感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