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都在说“蛤蟆背”,岩茶的“蛤蟆背“到底是什么?

茶友们在品读关于武夷岩茶品质特征描述的专业书籍中会发现:“蛤蟆背”总是必然出现的词汇,而且在与别的茶友谈及武夷岩茶时,“蛤蟆背”也是总会被提起的词语,那么什么是“蛤蟆背”,有“蛤蟆背”就一定是好茶吗?

什么是“蛤蟆背”?

蛤蟆背,一般是形容岩茶叶底的用语。从字面意思来看,蛤蟆背就是蛤蟆的背部,在茶叶品评上,其所指的是武夷岩茶在冲泡以后,叶底砂绿,上面会泛起蛙皮状的小泡,且带有沙粒状的小白点,叶片并不光滑,反而看起来比较粗糙,形似蛤蟆的背部,因而得名。

“蛤蟆背”是怎么来的

岩茶出现“蛤蟆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原料,二是工艺。传统岩茶的制作有茶一道很重要的工序是焙火,焙火的特点是高温水焙和文火慢烤,这样才能形成馥郁的香气。

而武夷岩茶由于有极佳的生长环境,产出的茶叶品质较好,就算经过漫长的较重的焙火都不会导致叶张破损,同时,在焙火过程,茶就像在锅里的水,因温度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气泡。这些气泡,实则是一种热量。就如同火山喷发,是因为岩浆的热量太高,需要一个通道散发热量,于是就会出现火山喷发之景。岩茶在焙火时产生的热量,也需要一个通道释放,导致在茶叶表面撑起了一个个小气泡的形式散发,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蛤蟆背”了。

“蛤蟆背”是一般出场现象

仔细一点我们会发现,只要是焙过火的岩茶,都会出现蛤蟆背,区别在于蛤蟆背出现的数量、大小不同。这些蛤蟆背相对容易出现在中火及中火以上焙火的茶叶中,而轻火茶相对较少出现,即使有也是少的可怜,需要认真观察才能发现。这就是因为焙火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

由于焙火温度不同、焙火时间不同以及叶片局部受热不同所以就会造成“蛤蟆背”大小不同、数量不同、分布区域也不同,是以,并不是所有岩茶的蛤蟆背都很显眼、数量很多。

有“蛤蟆背”不一定品质就好

由于传统型的岩茶,因为强调耐存储、岩韵显等品质特征,所以往往要求岩茶火功达到中火以上甚至足火。特别是早期,岩茶制造者会根据茶叶销售地域的路程远近来定夺茶叶需要焙到什么火功。长此以往,人们渐渐的就对此形成了一种惯性,因此,“蛤蟆背”似乎也就成为一条必然存在的岩茶品质特征之一。

不过小编要告诉茶友们是凡事都要就事论事,“蛤蟆背”也只是能体现岩茶焙火程度以及焙火是否到位,而不是能成为衡量一款岩茶是否好坏的标准。

有蛤蟆背出现,说明这款岩茶的焙火到位,把茶焙得好,让茶的口感发挥到了极点。而评判一款岩茶的好坏,还要看从岩茶的香气、滋味、回甘、岩韵着手,并不能单纯只看蛤蟆背。

所以别再误会有蛤蟆背的岩茶才是好岩茶了,否则没有蛤蟆背的轻火岩茶,可要哭晕在墙角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夷岩茶的“蛤蟆背”是什么?
蛤蟆背是正岩茶的标准,半岩、洲茶、外山茶焙不出蛤蟆背?
话说水仙肉桂大红袍,有“白霜”、“蛤蟆皮”就是好茶吗?
比蛤蟆功还厉害的武夷”蛤蟆背“的妙趣
深度解析武夷岩茶之工艺篇
瞬间学会名词【文玩保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