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蔡邕创“飞白书”,飞动一千八百年的书法情趣
蔡邕,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官至中郎将,人称“蔡中郎”。蔡邕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呢?
所谓飞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它是中国传统艺术观虚实相济的典型表现。
如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记载:“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为之飞。”
飞白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它可以在书写中产生力度,使枯笔产生飞白,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以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与此同时,它还可以使书写显现出苍劲、浑朴的艺术效果,从而使作品增加情趣,达到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
如此具有传奇性的书体是在什么情况下被创造出来的呢?
东汉灵帝熹平年间,皇上令蔡邕书写《圣皇篇》,他写完后便动身送往皇家藏书之所鸿都门。在等待接见期间,他看到有几个工匠正在用蘸着石灰水的扫帚刷墙。
由于扫帚苗比较稀疏,蘸水后水分不是很充足,加之墙面不够光滑,所以一扫帚刷下去,印在墙面上的水痕里仍有些地方会露出未被打湿的墙皮。
蔡邕见此,心中不觉随之一动。他想,以往写字多是用笔蘸足墨汁,一笔写下去,笔画是纯黑的。
如果能借鉴工匠刷墙的原理,让黑色的笔画里露出些纸或帛的底色来,整幅字看起来岂不更加生动自然?
蔡邕回到家里,激动得顾不上休息就立刻准备笔墨纸砚。回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便写了开来。
可谁知,想象和现实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一开始不是纸的底色无法露出,就是露出来的部分显得过于生硬。
但他没有灰心,在经过反复思考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终于掌握了蘸墨多少、用力大小以及行笔速度等方面的尺度,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画,使整幅字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灵动、变化和飘逸,别具韵味。
蔡邕《熹平石经》
蔡邕独创的这种“飞白”体,很快地就被推广开来,在其后的朝代中被欧阳询、欧阳修、苏东坡等书法大家以及唐太宗、唐高宗等帝王所推崇。
然“飞白书”技艺渐趋完善,出现创作的最高峰则都是在北宋时期。这要得力于宋太宗与宋仁宗两位皇帝对此书体的大加宝爱。
飞白书的身世让人牵想如缕:一千八百年前大书家蔡邕得之于泥瓦工横涂漫抹的白灰泥浆笤帚下,继而锤炼成为历代书法大家、风雅帝王们的术业专攻、豪翰所好,一时文墨所尚、标榜尘上,几近神仙化境。
飞白书在中国书法的众多书体中独独可称之为“贵族书体”,似不为过。
唐代张怀瓘《书断》中评论飞白书道:“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可惜飞白书体的传世作品甚少,我们现在只能从唐宋御制的碑额题识上去感受其风采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蔡邕的“飞白书”?
“飞白”之美
宋仁宗擅长的飞白书是什么?为什么后世很少提及?
高清经典|东汉《熹平石经-尚书残石》
飞白书是书法中最富意韵的书体。王羲之都觉得难。你知道飞白书是怎样写的?
中国书法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