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的境界也是人的境界,通会之境、人书俱老即境界的展示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陈海良书法《唐诗数首》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之境界。
人生于天地之间、时间之流、社会之中,不可避免遇到种种问题,而对待问题的觉悟和处理方式就彰显出了人的不同境界。
在中国的艺术品评体系中,“境界”是非常重要的价值指标和归宿,艺术境界亦是人们对于人之境界的理想追求的一种投射。
杨维桢 《竹西草堂志》
在书法艺术中,书写者通过恣意发挥情感,然后落笔挥洒,用线条的形式来表现自我的心境乃至心灵的轨迹,在畅达的笔墨流动间,传情达意,展示书者的真性情,从而展现出美的创造与价值。
可以说,境界既是衡量人存在的终极指标,也是衡量艺术的终极价值尺度。就书法而言,境界是一个书家的全部修为在书法作品中的显现。
赵孟頫《秋深帖》
换言之,书法作品不仅能展示自然生机以及创作者的心情、性格、风神等,还能展示他在人生的历练中超越世俗所达到的高度。
唐代孙过庭《书谱》云:“至于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此段话讲到学习书法必经的三个阶段,由最初的平正尚缺乏变化,到中间的险绝过度,再到最后的通会之境、人书俱老,书法达到了既合乎规律又能处之自然的境界。
孙过庭《书谱》
作者:陈海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创作部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师从尉天池、马士达等教授(中国唯一楷、行、草书全国一等奖获得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艺术的审美境界
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04
南窗书钞·诗词的有我无我境界,你怎么看?
心灵气息是书法艺术的生命
衡量艺术的终极价值尺度是境界
董其昌67岁的神妙行书,这字已达神仙之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