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山伯”化蝶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逝世





 2月17日,范瑞娟先生,走了。

 就像她代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所化的蝴蝶,翩翩飞向另一个世界。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越剧范派艺术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

一系列的称号背后,是对范瑞娟先生一生艺术价值的肯定;回顾范瑞娟先生的演绎生涯,是对这一位越剧老前辈最大的纪念。



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

三载同窗情如海,

山伯难舍祝英台,

相依相伴送下山,

又向钱塘道上来。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十八相送,家喻户晓。

人们不但惊异并沉醉于那凄美的故事和尾声化蝶那绚丽的结局,更为其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清新亮丽的曲调,却又不失激情与高亢的特点吸引。

饰演梁山伯闻名的范瑞娟先生,以其稳健大方、质朴无华,具有阳刚之美的表演风格让人终生难忘。


作为一名演员,她是绝佳的。

北方曲艺有一句话,叫“腥加尖,赛神仙”。“腥”指假的,“尖”指真的。作为一名演员,那些设计的、技巧的、安排的、练习的,都是“假”的,是演员早就准备好的;而现场的、灵活的、个性的、情感的,是“真”的,这些往往不是排练好的,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天赋、个性、修为所激发出来的。

 她的表演的每一处、每一字都做过精巧的设计,然而临场演出时,她把这些“腥”都用“尖”盖住了。她的表演由内而外,自然、真情、朴实、可爱,一举一动都像发自内心,自然而然。

有人这样评价范老:

一身正气,能演将军;温文尔雅,能演书生;真诚倔强,能演情哥;呆头呆脑,能演山伯。 这些角色不能说演的差别很大,甚至有些相似,可范老偏偏设计了一些小唱腔,小身段,小调度,小道具,让这些人物一下清晰起来,个个分明,成为一个个经典;甚至是《祥林嫂》中贺老六这样的现代人物形象,依然叫人拍案叫绝。

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范瑞娟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唱腔、表演风格。

范瑞娟接受现实主义表演方法,重视从人物和生活出发进行创造,突破行当限制,除塑造了朴实敦厚者如梁山伯、焦仲卿、郑元和、许仙等之外,也饰演了英武慷慨的人物,如《忠王李秀成》中的李秀成、《双烈记》中的韩世忠等,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学生是我师,我是学生友。”


                   学生是我师 我是


范瑞娟为越剧剧种的发展、女子越剧舞台艺术的表演形态及越剧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认为:

“我们越剧事业是年轻的事业,现在要靠下一代人继承。”

如今,范瑞娟桃李芳菲,师承范派的弟子有陈琦、邵文娟、史济华、章瑞虹、吴凤花、韩婷婷、方雪雯、江瑶、张志明、张惠忠、韩林根等。

其高徒中有两次摘得戏曲“梅花奖”者,面对这些,她依然谦称:“学生是我师,我是学生友。”

“老师待人接物很低调,没有架子,”其弟子吴凤花这样评价老师范瑞娟,“我有一次陪老师出门,坐公交车,她还主动站起来给别人让座,当时她已经70多了。她并不是作秀,就是本能地有这样的反应,我们看在眼里,触动很大。” 


 戏迷哭了

   


听到范瑞娟先生走了的消息,嵊州范派戏迷钱玲玲哭了起来。

2006年,钱玲玲第一次见到范瑞娟先生。那年范瑞娟先生在嵊州外甥占一华家里休养。一进屋,钱玲玲就看到了“山伯”迎面而来,“范老好憨厚淳朴啊,哪像一位名震全国的艺术家,分明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奶奶啊!”

那段时间,钱玲玲经常去朋友家里看范瑞娟先生,被范瑞娟先生称为“嵊州小朋友”。

“最难忘的是,有一次,她请人给我泡了一杯热牛奶,我一激动全洒在了地上,慌张得马上要找抹布去擦。范老师却说,你是客人,你坐着不要动,我来。随即自己擦了起来。”钱玲玲说,不管是对弟子,还是对普通戏迷,范老师都很亲切,一点架子都没有。

还有一次,范瑞娟先生要钱玲玲唱一段《英台说出心头话》,钱玲玲心里很紧张。范瑞娟先生说:“我最喜欢的是这一段。因为这段是彩调转为弦下调的。”

唱完后,范瑞娟先生就指导钱玲玲怎么去唱:一板一眼,一高一低,一停一顿,一词一句,讲得清清楚楚。

最后一次在范瑞娟先生面前唱,是2016年4月9日上午,那时范瑞娟先生已经无法进食了,也完全不记得钱玲玲,全靠挂流汁补充营养;她听力已经很不好。但是,范瑞娟先生还是让阿姨给她戴上助听器,让钱玲玲唱《回十八》,听完后,范瑞娟先生指导说要“字正腔圆”。 


春风化雨万年长


春风化


何忍逝去,

十里长亭两茫茫。

何忍逝去,

山伯化蝶弦下伤;

 

何忍逝去,

嵊州故地长相望。

何忍逝去,

春风化雨万年长。

 

范瑞娟先生逝去,但范派艺术将永存、将发扬、将光大,她饰演的各种艺术形象,将长久活在人们的心中!



范瑞娟的艺术人生

●范瑞娟,别名范竹山,1924年1月6日出生,浙江新昌县黄泽镇(今属嵊州)人。

●1935岁进入龙凤舞台科班学戏,由黄炳文师傅启蒙,工小生。 范瑞娟从小在科班里练功很苦的,石板上掼,戏台上摔,没保险带这样练出来。虽然到城市后改演文戏了,但练功依然不放。

●1938年春节前,随姚水娟、邢竹琴等所在的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1941年夏初,在汇泉楼演出时因竺素娥生病,她毛遂自荐救场成功,由此当上了头肩。

●1945年,范瑞娟携手袁雪芬在九星大戏院首次演出《梁祝哀史》,首创越剧“弦下调”,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范派”表演艺术。在越剧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1951年任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副团长兼任上海越剧工会主席,1951年被选为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政协特邀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1953年,范瑞娟在第一部国产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成功饰演梁山伯一角,被海内外越剧戏迷誉为“梁山伯”。

●1954年,彩色戏曲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国际上获奖之后,范瑞娟曾应周恩来总理之邀,在日内瓦与喜剧大师卓别林会面。卓别林见到穿着旗袍的“梁山伯”时颇觉惊讶,说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让他流泪,并对范瑞娟的表演称赞不已。

●2017年2月17日,范瑞娟在华东医院去世,享年93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3岁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化蝶”而去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去世,享年93岁
深切缅怀!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范派创始人范瑞娟今日去世!
【越剧“八”课堂】纪念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系列专题(一)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范瑞娟袁雪芬
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高清 袁雪芬 范瑞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