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展览书法千人一面,自作诗文缺失严重,该如何解决?

文|夏绍毅

摘 要:自作诗文书法是文人诗歌与书法的“交集”,书法艺术的风格、成就不仅与点画技法有关,还与笔下所写的文学内容有密切联系。但在当代书法创作中,自作诗文的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列举历代经典传世书法作品,从文学艺术角度探讨自作诗文对书法创作的重要作用,并分析当代自作诗文丧失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平时要多积累,养成记录身边事情的习惯,方可真正提高诗文创作的水平。

关键词:自作诗文;书法;笔墨;文化内涵;

王羲之_兰亭序局部01

一、历代经典传世书法作品,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自作诗文。

1、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件极品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是一篇绝佳的“美文”,其价值甚高。其中脍炙人口的文句,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等文句。从美景谈到人生,再从人生谈到死亡,“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面对生死,他们显得是那样的从容豁达。虽然这次聚会已过去一千多年,但细读这篇文章之时,当时聚会时的盛况的场景在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人生之短暂,时空之无穷,往往非常容易引起古人之感叹,今人之嘘唏。可见,对此生死之大事,古今并没有什么不同。古人的诗文和书法往往能穿越时空的限制而能与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之后的人们产生共鸣,这样的绝妙诗文书法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亡的。

王羲之_兰亭序局部02

2、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祭侄稿》疾涩用笔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追祭侄儿颜季明的一篇草稿之作, 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其中涂改次数之多,令人吃惊。但丝毫未能影响其诗文书法的历史价值,反而更能彰显颜鲁公的忠心大义。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3、苏轼《黄州寒食帖》。

这是苏轼的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后,在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引发的人生感叹,其诗苍凉沉郁,表达了苏轼当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发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苏轼_黄州寒食诗帖局部

4、孙过庭《书谱》。

孙过庭《书谱》局部01

《书谱》是一篇书学理论大作,其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书学各个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规律。是书史上无争议的一篇文、理、艺三绝之作,其书法深得二王笔法真传,落笔干脆爽快,使转多变自然,笔力遒劲雄强。一如他所描述的那样: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孙过庭《书谱》局部

作为草法的学习,《书谱》如同二王的法帖一样,是不可缺少的范本。

5、怀素《自叙帖》。

怀素《自叙帖》局部

《自叙帖》是怀素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及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是以狂草写成的书卷,卷中摘录颜真卿等书家、诗人及名流贵卿所赠诗文及对他的草书的赞颂。此卷采用细笔劲毫,笔画圆转遒逸,使转如环,如“铁画银钩”。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其中有疾有缓,有轻有重,像是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极富动感。此外也有点画分散者,则强调笔断意连,生生不息的笔势,笔锋回护钩挑,一字、一行,以至数行之间,点画互相呼应。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二、当代自作诗文的缺失原因剖析。

当代书法事业的虽然蓬勃发展,但也导致一些问题也逐渐交显。这些问题当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当代书法文化内涵缺失非常严重。当代书家诗文修养不过关,从历代国展可以看出,能书写自作诗文的比例极少。当代书家传统文化修养的缺失、文化价值的弱化其原因分析如下:

国展书法

1、当代书家文化身份的不同,导致不能产生自作诗文的书家。

当代书法缺乏文化内涵的根本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书写者文化身份的不认同。时至今日,书法家的构成是比较多元的,既有专业化、职业化的书法工作者,也有政界、学界、商界从事各类工作的书法创作者,他们与传统文人的知识结构相比较,对古文字的学习与使用,对古文经典的记忆与理解,对古典文学的创作与欣赏,都远逊古人。

2、当代展览对书法作品中自作诗文的影响较大,跟风严重。

国展书法

书法风格看似多样,实则趋同,流于单一。

书法风格是书家作品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与创作个性,虽然一个时代的书法风格具有不同程度的趋同性,但是一个时代的风格越是多姿多彩、繁复不同,这个时代的整体艺术水平就相对卓越。翻阅中国书法史,除个人书风外,还有地域书风、流派书风以及家族书风。正是这如此绚烂多姿的书法风格与风格类型,使得汉字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书写艺术。

纵观整个书法史,它也是书法风格的演变史。反观当前书法创作,书风相仿、面目雷同,缺少地域风格和个性特征。当前书法风格趋同的原因。在外,交通便利信息搜集传达的便捷;在内,投展跟风心理严重,加上理论知识薄弱,文化修养严重不足。

当前展览书法作品基本以抄写古代诗文为主。

古代经典书法作品的书写内容,绝大多数是书家自撰,如上说列举。其作品内容与艺术水平高度统一,艺术性与文学性同行并存,表达的是作者个人的思想与情怀。经典,既可以作为艺术来欣赏,同时也可以透过笔锋,批读书家之思想。当下,抄写古人诗文的原因,还得从清末说起。从清末提倡新学、废除科举,到以新学为主要知识结构的当代,书法人古代文学修养普遍欠缺,书写书法文本的能力逐渐减弱,导致当代的书法作品以传抄记录为主要特色。

三、当代书法面对如此多的创作问题,我们如何解决呢?

1、要明确书法创作理念。

要从思想上有较高的认识,要有“殉道”的精神,学书法不仅仅是把字写得好看,而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人生修行,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而诗文的修养,正是“言志抒情”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上述古今流传的经典书法作品就是如此。因此,要想提高书法的层次境界,加强诗文修养迫在眉睫,是必不可少的日课。

陆游《怀成都十韵诗》局部01

2、要多读古今诗词歌赋。

对于一些经典诗词歌赋,最好能背下来。推荐必背之文章,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孙过庭的《书谱》、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等。

3、要养成记笔记,写感想的习惯,自作诗的创作不是一筹而就的,而是慢慢积累的。

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诗文创作,那么平时就得多写、多看、多思,从而养成良好的诗文积累习惯。要多到大自然中去感悟,万物皆有灵,自然物象会给你许多有益的启示。激发诗词的创作灵感,久而久之,诗词的创作感觉就会顺口而出。

这种大格局下,书家自身还是需要不断提高自作诗文的水平。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诗文并不只是诗歌,其拓展的形式还可以是白话文、散文等。但是,自作诗文如果格调太低,就如格律不通的打油诗、顺口溜,那还不如抄经典诗文。

但即使是抄写,也还是错误百出,笑话不断。抄写对象版本不佳,如“百度体”;抄写态度不认真,错字、漏句、倒文现象严重;对文化制度不了解,与诗文作者共同避讳。

陆游《怀成都十韵诗》局部02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当代书法所书写的文字内容折射出的文化缺失现象,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与社会制度的发展密不可分,是书法前进道路上的正常现象,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如在近两届的国展中,逐步提倡书写自己创作的诗词歌赋。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估计不久的将来,书法人士都是自己创作自己的诗文而不是抄录唐诗宋词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谱》品评100讲(1)孙过庭:书法史上难得而少有的书法大家
书法史上比肩《兰亭序》的另一行书名作……不是《祭侄稿》……
《〈书谱〉品评》一百讲 王根权著 第九十九讲 后记 第六十九章 妍 蚩 杂 糅
中国书法发展史,这20位大师缺一不可!
书评:《书法没有秘密》
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二十位历史人物(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