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临帖是欺诈,只临帖是自杀

#2021加油带头人#


多年的教学,使得呈现给大家的 “作品”,没有什么典型的个人面貌,尤其是这一年来在网络上发布的小品,多写得中正规范,目的是吸引更多兴趣点不同的爱好者,用时髦的话来讲,叫做“吸粉”。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哪一种字体写得更好一些,真草隶篆行,我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追求,而且打通五体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无我?有我?

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不能让大家学习我个人的风格,我希望学生们在与我剖析理解古人精华的过程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我从来不把自己的风格的作品,作为教材、范本的原因,今人是不可学的!而当下这种老师却非常的多,只要自己功成名就,就拿着自己的书风作为范式,但是我觉得这叫“杀鸡取卵”或者叫“揠苗助长”,同时也扼杀了每个学生的天赋。虽然他们口口声声不允许学生学自己,但诸君看过去,哪个学生不是老师的翻版?当下的书法教学主要为了参赛获奖,我们可以为此不得不去考虑短期的某些速成方法,但是流行风绝不能作为追随者毕生的个人面貌,老师的风格,更不是学生们极力模仿的范本,否则,对书友来讲就是失职和欺诈。

大道至简

我的定位是希望把大家培养成为不一定是所谓“书法家”的“学人”。“书法家”这个称谓,既神圣,又普通,因为真正合格的、能称其为“书法家”的人并不多,这三个字很神圣!但是“书法家”又太多太多……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我觉得除了写字之外,可能有更重要的东西,就是综合素质。我欣赏没有任何功利性的人练字,这种心态是最好的,一切该有的,该属于你的,随着坚持,随着精进,随着眼界胸襟的打开,随着成长感悟,慢慢的都来了,如果说你想得太多,欲望太多,反而更累,收益更小。这也是为什么我就是教大家相对纯粹的某种字体的原因之一。无论大家学习任何字体都可以成功,关键是过程中要有自我的思考。

画者工之余

我更希望大家能成为一个博学的通才,可以称其为文化艺术的拥趸,而不是功利的奴才。之于书画的鉴赏能力、书写能力,包括除此之外的,比如像文学、诗词,我主要是指的是传统诗词和经典著作,很多貌似有才华的人,只是写一些咿咿呀呀辞藻华丽却空洞无物毫无思想的东西。所谓熟读经史子集,擅长琴棋书画等方面的学人抑或是学者。这也是为什么同时给大家普及一些楹联、诗词、文字、、古文等方面的粗浅知识,这也是我个人今后努力的方向。

净心守正

另外,现在非常多的书法界成功人士,不大鼓励临贴,这也是为什么我多年一直坚守用临帖的方法与大家交流互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临帖是书法入门的根本,历代任何一位书法大家,都是临帖的高手,终生临池,而且取法多元,最终形成了自家风格,流芳后世。但是今人,只要你成了,就可以为所欲为,就可以信马由缰,甚至是胡说八道。

书论要读

现如今书法研习者大都不像我们学习书法的时代那么纯粹,以前我们没有任何动机,只是基于酷爱。现在学习书法的人恨不得都能成为专业领域的一员,所以“书法热”有些变质。

放飞心灵

除了临帖,没有更好的法门让大家进入书法,至少可以让我们打开视角,打开眼界,这是有目共睹的,再有就是技术层面的逐渐夯实。到了一定阶段,我们可以寻求突破,去寻找自己的符号,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这是一个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漫长过长。

守拙以清心

弘扬经典,捍卫传统,是我个人的追求,虽然这条路很艰难,甚至很孤独,但是我觉得值得,至少有这么多的人在呵护,在支持,甚至于是追随,我也是很感到很欣慰的。传统不继承,永远都是无本之木,所以说学习哪门哪派,如果写得与老师一模一样,至多是个“复制品”。蔡邕、齐白石都有“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之类的警句值得我们警惕,所以我觉得老师给学生带来的,应该是学习的方法。齐白石带出来如此多的大师,像李可染、王雪涛、李苦禅、陈大羽等等,可以说是在中国影响最大的艺术家群体,这一大批几乎都是齐白石的门生。他们的成功,基于深厚的功底以及最终有了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符号,如果说都画得跟齐白石一样,比如娄师白、齐良琨、齐良迟、齐良已等等,他们的画风可以说是最毕肖齐白石老人的,但是艺术造诣远逊于前面的几位大师。为什么?就是他们没有突破、没有个人风格、没有形成自己的艺术体系,几乎都是齐白石的翻版而已,可以讲没有什么成就。我们学习艺术,一定要百花儿齐放,百家争鸣。一个齐白石教出一大批小齐白石,那么艺术还有繁荣的可能性吗?是不可能的了。艺术至今几千年,如果用这种模式去传授的话,那么它不能叫做艺术了,只能叫做一门手艺或者一门儿技能,艺术的性质也早就变了。

书香气节

网络时代成就了很多“网红书法家”,其实早在八十年代就有类似现象了,他们的共性,我总结为属于“商人行为”,他们普遍能及时抓住商机,进行包装炒作。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昨天我看到某名家的一个言论,就是商业化使得他不得不为市场去创作一些“相对比较俗”的作品。我我特别不赞成这个观点,我觉得越是商业化,不仅这个时代,齐白石那时就已经是商业化了,其实唐宋至今,书画家的商业行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商业化,只会促使作者在自我提升和完善过程中,作品越发高级,所谓“精品自留”是站不住脚的。流通性高的作品,都是该作者的精品,而不是附庸品,这也是收藏市场的发展趋势。如果用糊弄群众的态度去对待市场,首先是人品的问题,也反映出其真实水平的低下。因为但凡能称得上“作品”的,都应该“不太差”,虽然有“神来之笔”——所谓“精品”,是应该留给社会的,而不是垃圾满天飞,这也是对藏家、对自己的责任。

尽兴一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协首届老顾问权希军-----我行我素 不离传统
书法临摹太多字体,最后写字会不会串?
秦爱国:书法贵在格调高雅
齐白石的书法风格对于后世书法家的启示和示范
著名书法家任长富
柳体为何在书法界闻名?米芾看出“柳体”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