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情常以酒后书,不醉不狂不好书,书法为什么酒后容易出精品?

说起书法,笔墨纸砚是离不开的,若再论一物,喝酒想必是这些文人的通好。很多文人都跟酒有着深厚的感情,书法家也不例外。

几杯老酒下肚,浑身发热,脑袋有一种晕晕乎乎的感觉很是舒服,此时的人往往会说出真话,吐露真情。而借着酒劲,再能挥毫一番,很容易出精品。

相传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雅集上喝了足够的绍兴老酒,喝得有点醉了之后写出来的。据说,第二天酒醒之后,王羲之整理草稿的时候,在清醒的状态下,再也写不出《兰亭序》的感觉了。

优秀的书法作品,从来不仅仅只是文字的记录,更强调书者的情感。喝点小酒之后,人的情感很容易被酒精给催发出来,而此时创作作品,必然会将情感流露于纸面。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作品都需要酒精的催发,例如号称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可问题是,颜真卿写《祭侄文稿》的时候,所遭遇的国仇家恨,也不是哪个书家、普通人能遇到的。

唐代的大书法家张旭,被誉为草圣,他就是这样一个借助酒劲将其书法魅力发挥到极致的书法家。据说,张旭特别爱喝酒,每次喝高了之后,就要写字,还常常拿自己的头发蘸满墨汁书写。

张芝-冠军帖

不过这毕竟只是个传说,因为唐代的造纸技术,未必能造出那么大的尺幅,供张旭用头发书写。但,我们从这个传说中,也看到了张旭的那种酒后癫狂的举动,他与之后的另外一个草书名家怀素,被誉为“颠张狂素”。据说,怀素也是喜欢喝酒的。

当然,酒不仅仅是和书法有关系,唐代文坛被酒精催生的人物也何止张旭一个。李白斗酒诗百篇,他的很多伟大的诗作都是和酒有着莫大的关系。

酒与文人是什么时候勾搭到一起的,恐怕没人知道。而书法圈里喝酒的关系,要讨论起来的话,恐怕和魏晋时期关系最大。

因为书法圈里的人,学书法都学魏晋,顺便也学会了魏晋人士的生活习惯,那就是喝酒。魏晋文人不仅仅是喝酒,而且普遍“服食”,有点像今天的“吸毒”,这种药物叫“五石散”,魏晋人士普遍将此物作为日常保健品,要壮阳的功效,服食之后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而这种“药物”服食之后会全身发热,需要靠喝酒来降温,于是魏晋文人喝酒的记录就不绝于史书了。陶渊明就是个代表,《五柳先生传》就记载了他爱喝酒,没事就跑到亲朋好友那里蹭酒喝的故事。

张旭草书

痛饮酒,读《离骚》,这一魏晋风尚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就连苏东坡也是如此,传世苏轼书法作品多是行书或楷书,几乎没有草书,是因为苏轼自己认为自己的草书不好。不过,一旦喝点老酒,那又不同了。苏轼曾言:“吾醉后能做大草,醒后自以为不及。”“仆醉后,乘兴辄作草书十数行,觉酒气拂拂,从十指尖出也。”

而同一时代的米芾,则有所不同,别人是靠老酒来带动激情,而米芾根本不需要酒精的催发,便能达到“颠”的状态。当然,米芾不是不喝酒,而是不需要借助酒劲来书写。米芾的书法无需酒精的作用,就能将真情带入进去。

米芾书法

而我觉得,酒后能书,无非群求的是一个自然创作的状态,让全身的感觉汇聚到情感的挥发上,而不太考虑书写技法方面的东西,书写出来的作品浑然天成。

最后编者提醒一下,本文只是就事论事,并无鼓励饮酒,况且古人之酒非今日之酒。酒多伤身,酒多误事,节假日里,莫要贪杯。

虽然酒后容易出精品,但练习的时候却需要头脑清醒。行书其实是历代文人最喜欢的一种书体,就是因为它比较适合书家情感的表达。那么学习行书,有一本法帖你不能错过,这就是《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为什么这么说呢?难道学别人的不行吗?

其实,这就是一个源头和直流的问题,打个比方,学格律诗那必须学唐诗,学词必须学宋词,那么学《怀仁集圣教序》也是这个道理。下面这个专栏课程,就是指导大家如何更好地学习这部经典法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个人的才情气质,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
“颠张醉素”书法形象与唐代文化渊源探析==>汉中书法
章草—书体演变与章草
章草、王羲之与魏晋风骨:漫谈草书发展及其时代语境
魏晋南北朝的“尚韵”之风
历代文人书法之卅三 晚唐五代释家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