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云平和他的书法

近日,“云平书法作品展”捐赠仪式在河南省美术馆举行。捐赠仪式上,著名书法家云平将正在河南省美术馆展出的80余幅作品全部捐赠给河南省美术馆永久收藏。

这些作品被河南省美术馆收藏后,将进一步丰富河南省美术馆的馆藏书法资源,同时利于推动河南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探索书法艺术的学术评价和理论体系。

“通过此次捐赠,我们看到河南书法事业的发展,也希望激励更多书法家关心河南书法事业,创作出更多有时代精神、时代灵魂和时代价值的优秀作品,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资源。”河南省美术馆馆长于会见说。

云平,专业书法家。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郑州美术馆馆长,郑州画院院长等。他的书法作品获奖二十余次,数十次入展国内外重大展览,一些作品曾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展出。

云平诸体皆能,尤善行书和楷书。作品曾入展国际书展,全国第四、五、七届书展,获得诸多全国性书法大奖。他的作品曾在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发表。

云平的楷书结体敦厚朴实,点画含蓄内敛,寓丰富变化于笔端:有时以点代面,有时以面代点,块面组合,诡谲深邃,神出鬼没。其楷取碑之拙厚、临帖之灵动,有唐楷之法,又见魏晋之韵,笔触灵动,虚实相映。其巨制小品,看似平淡却又频造波澜,寓静于动而又动静结合。其作品给人的感觉是玄虚冥迷,曲径通幽;暗设机杼,险象环生;交替顾盼,心手相应——一个成熟艺术家的涵养、学识、阅历皆囊括其中。

云平的行草作品干湿有致,浓淡自然,如美人梳浴,妆饰合度,点缀得当。其纵势如江河奔涌,倾泻而下。在笔墨上,云平有着非同一般的操控能力。其字体千姿百态却又如分兵列阵,各司其职,各司其要。他的行草书韵味无穷,富于变化,老辣而不失狂放,变化瑰奇,则又情致在理且不露破绽。

云平以丰富的学识营造出自己的艺术风格,楷书端丽内敛,行草书文气而灿然华滋。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李佩甫以为,云平的书法里是有“魏晋之风”的。既有刚烈、率真、锐利,特立独行的一面;也有洒脱、飘逸、淡雅,守身如玉的一面。动则飞刃在天,一腔热血泼上去,或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静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在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西泠印社副社长、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刚田看来,云平从年少青青到如今华髪双鬓,醉心书法而不为外物所移,为此付出许多辛劳,当然也收获无穷的快慰。他临过许多帖,从颜真卿、欧阳询、王羲之、李北海到汉隶、魏墓志,从楷书、隶书到行草书,从师法古代法帖到对近、当代书法的汲取等等。他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中不断渐变,如今看他的作品,已难以明确出自某门某派、某碑某帖,而是植根传统、融合时代、採花酿蜜、匠心独运,渐成自家风格。他的笔下不作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状以惊世骇俗,而是如潭深千尺、水不扬波,在自信从容中见韵味醇厚与本真自然。

对于技法,云平很重视,很用心,有许多独到的认识。他的这些认识来源于对古人的学习乃至师友的启发,但最根本的是他潜心临池四十年的深刻体悟。例如书法中结构与笔法的问题,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而启功则认为书法以结构最重要,没有结构就谈不上笔法。云平认为:“二者同等重要,不能失之一隅。但是字法和笔法是有阶段性的,对于初学,字法应放在第一位,待掌握了字法并熟练之后,笔法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继之,笔法掌握之后,字法与笔法二者则应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这是云平在长期临池实践中的体会与总结,字法与笔法“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符合书法审美与技法的实际。在过去书法的文人“书斋时代”,重对作品的用心品读,所以笔笔递进具有时序性的笔法与笔势就显得非常重要,成为书法的“核心价值”,而书法进入当代,走出书斋,走出文人的小圈子,进入在公众视野中的“展览时代”,作品力求形式动人,所以字的结构乃至章法的变化出新成为书法创作的重要关注点,然而这种适时新变有得亦有失,只有结构与用笔并重,才能既有形式表现力,又能在细心品读中感受到书法的内在韵味,尽精微而致广大,云平笔下得之。

对于用笔提按变化,云平认为:“帖重提,碑重按,将二者融合,难在其度的把握。多一分是以帖写碑,少一分是以碑写帖。”这种见解很有独到之处。董其昌最讲究用笔要能提得起,这是写二王一路帖派用笔的重要特征,提得起才能表现出灵动虚和的江左流美。反之,用笔按得下,杀锋入纸,万毫齐力,才能表现出碑派厚重朴拙的审美特点。于是在用笔提按变化不同之中造就了丰富多样的风格特征。我们读云平的书法,用笔基本上是倾向碑派的“按”,形成了自己用笔重压的特点。但他并不是一味用拙力,而是在以按为主中求顺乎自然挥运的提按变化,其点画厚重中有灵动,平实质简中又见苍涩感,在力量与韵致之间很好地把握了一个度。这是他碑帖结合、碑帖融化中在技法上的具体表现。

对于书法美的认识,云平这样说:“早年对审美只有一个笼统的认识,作品追求干净、爽劲,而现在确有十分明确的追求,概括起来分为三个字,即:古、雅、简。古是指所写的字要有古意,要不失传统;雅是指精致而不粗俗,要有文人气息;简是指简约,而不是简单,所写字笔画要省去多余的动作,笔画力求简而明了,直书胸臆。正是有了这一追求,从而对写字越来越有信心。”

形成这样的审美观,一方面是长期浸淫在古代碑帖之中,从书法的外在形式到内在精神都受到了深固难徙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云平在四十年来当代书法求新求变的潮流中击水前行,当代书法的形式表现及审美变化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他的创作与审美。他的学古并非单纯的在形质上趋同于古人,而是在古人的基础上平添了时代的表现力,他在注重形式表现的同时,重作品内在的古意、古韵、古趣,这种“古”是在历代书法沉淀与叠加而成,云平的字形能做到新而意古,既能动人眼目,又能耐人品读。云平所谓的“雅”,已经不单纯指那种清隽之雅、明净之雅,这是云平早期的审美追求,如今他崇尚着一种大雅,这种大雅出自书斋而走进展厅,出自文人而面向公众,其核心是本真自然。自然二字是艺术乃至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心无挂碍,胸无渣滓,才能平实坦荡,自然本真地写字做人。

云平六十岁以后的作品,最明显的变化是放松心态自然书写,洗尽铅华,直抒胸臆。这大雅与“简”字息息相关,云平所崇尚的“简”是大雅的具体形质表现,是豪华落尽见真醇。他近年的字,也许在形质上没有年青时的字处处用意而变化丰富,但为陈年佳酿,韵味醇厚绵长,从而进入一个新境界。

在书法创作之余,云平潜心研究书法基础理论。他的《行书创作中横画重复出现的变化方法》《行创作中左右结构的字重复出现的变化方法》《行书创作中雨字头重复出现的变化方法》等数十篇著述,是给书法爱好者及同行珍贵的礼物。

友人眼中的云平,外表温和,谦谦君子,但他的笔墨可以恣意汪洋。挥洒自如、酣畅淋漓之余,又不远离常人的生活。云平就是这样,既不落俗,又不拘俗。大江南北,雅室荒野,都能和他品茗畅谈,欣赏自在如他的人间诗画。(井长水)

编辑:张晓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 平 | 碑帖交融 会古通今
赵孟頫63岁这件小楷,藏着他的书法心得,只要学楷书,就躲不过去
【书法】孔可立:浑穆的境界、幽微的神采
王羲之书法的第8代传人,楷书秀丽端庄,在唐代排第一名
欧阳询被尊为“楷圣”,其实他的草书最好,可惜仅有600余字传世!欧阳询在当代书法界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人...
【书法学习】楷书四大名碑笔法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