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楷之“爨文化”书法作品赏析丨范有全

收到中国美术学院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唐楷之先生精心为传播和弘扬云南曲靖“爨文化”创作的书法作品,感激之余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几次提笔想写点他的作品赏析,在一遍又一遍上网查阅资料、看到诸多学者以及名家大师以其精妙评论其书法作品称赞其人时,自知学识浅薄,只有好好学习的份,再没有更好的语言文字可以对唐楷之先生及其作品表情达意了。但我又忍不住想尽快把他的书法作品展现给大家欣赏评论,美美与共,姑且就这些书法作品作一点个人学习体会和赏评吧!

△唐楷之,1971年生,广西桂林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查阅唐楷之先生的个人简介,不难发现他书画艺术求学道路上的导师们,无一不是当今学界书坛上大名鼎鼎的师者,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王冬龄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欧阳中石先生),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朱青生教授指导),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精英班成员。他1971年出生,广西桂林人,现任教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艺术类大展,主要参与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4项。担任《林散之书法全集》书法分卷主编,《国家图书馆藏金文全集》副主编,主编教材《草书临摹与创作》。出版作品集《新唐书》《象外》,专著《生命现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教育创新特色》等。

△左起:赵浩如、张公者、刘宗超、李逸峰、孟庆星、唐楷之、常汉平、梅跃辉、王庆敏

唐楷之先生与我初识于2021年4月在云南曲靖师范学院举行的首届中国爨体书法临创作品展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47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这是首次以作品展加研讨会的形式开展的全国性爨体书法学术研讨活动。会上张公者、刘宗超、孟庆星、李逸峰、成联方、赵浩如、唐楷之等十余位专家学者,从《爨宝子碑》与《爨龙颜碑》是隶书与楷书融合并化而为一的另一种书法字体——“合体”,到近现代取法“二爨”谈碑刻学习中的若干问题以及“二爨”书法艺术精神、爨美学价值等方面交流阐述了各自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其中唐楷之以《“爨美学”的反思与构建》为题,从哲学的视角审视二爨碑的审美核心,首次创造性提出“爨美学”的概念。唐楷之提出,“二爨”碑自清代以来闻名遐迩,因其卓绝奇古的艺术特色,加之刊立于极富民族特色的疆域,而备受世人瞩目。史载南朝沿东晋旧制,禁立私碑,故所存碑刻数量极少,位于云南边陲的“二爨”碑逾显弥足珍贵。六朝时期的云南碑刻文化与中原碑刻刻石书风有着较高的审美趋同性,书史中的铭石书刻为“二爨”碑注入独特的审美内核。有清一代,“碑学”勃兴,康南海所列《爨龙颜碑》为“神品第一”、《爨宝子碑》为“真书之鼻祖”。因此,爨碑融入清代碑学连缀发展,广受书家、学者膜拜、研习,形成清代“碑学”延续的审美体系。对于“二爨”碑书法美学的探究,既定于“爨碑”发展的客观审视,是构建“爨美学”独特的审美形态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概括《爨龙颜碑》野逸的形式意味为“天然去雕饰”,其美学意境为“疏野”“超诣”“雄浑”;《爨宝子碑》原始、蛮悍的风貌精神为“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其美学意境为“高古”“清奇”“绮丽”。

△“大亨玉影吐芳甘,邈邈春风三月三。不守故常非放诞,故将流别振西南。”岭南秦咢生宗法小爨故撰此诗壬寅兰月十八日海上唐楷之书69×138cm。

唐楷之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是源自内心且渗透于灵魂深处的,品读他的书法作品和著作,便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敬畏之心和挚爱之情。唐楷之楷书中的高峰,与唐诗互为一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耀眼的奇葩。巧的是“唐楷之”的名字与之有缘,好似命中注定与书法为业。唐楷是集魏晋南北朝楷法为一体,形成了字体严肃端庄,笔划平稳凝重,结构严谨,法度森严的风貌。唐楷之书写的《秦咢生诗赞爨宝字碑》楷书作品厚重、饱满、阔大,蕴涵着遒劲端庄崇尚法度的唐楷功夫。唐楷之书写的《韩天衡诗赞爨宝子碑》篆书作品秦汉小篆体势,笔画融入大篆古拙和行草意趣,彰显苍润萧散、朴拙直率、高古淡然之气。

△“滇南乏古书,有书即奇出。一通爨宝子,羲之叹勿如。”海上韩天衡先生诗赞《爨宝子碑》壬寅兰月十九日唐楷之书于琅华34.5×138cm。

草书是最能抒情达意,但又是技法要求最高,最难创作的书体。恰好草书又是唐楷之最为擅长的书体,其书写的《康有为诗赞爨龙颜碑》《唐王之涣诗登鹳雀楼》作品用笔轻松写意,富有快慢节奏与浓淡韵律,线条柔中带刚,方圆兼备。行内间距和字内粗细自然过渡,牵丝连带细腻入微,在注重技法的同时,融入自己的真性情,洋洋洒洒,无拘无束,自然天成。作品展现了作者率真灵动,入古出新的书法新貌,诉说着作者的心灵轨迹,作品大气、生动、空灵,飘若浮云好似一幅泼墨山水画,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观感与艺术上的启迪。

△“铁石纵横体势奇,相斯笔法孰传之?汉经以后音尘绝,惟有《龙颜》第一碑。”康南海赞誉“爨龙颜碑”语:“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弃。壬寅秋月唐楷之69×138cm。

△唐王之涣诗《登鹳雀楼》34.5×138cm。

《曲学根源》《范爨》书法作品就是唐楷之教授2021年9月在曲靖讲学期间同时拿着三支毛笔在纸上纵情挥毫,求新求变,收放自如,大开大合,轻松自然随意书写而成的。用笔随意洒脱而不失规矩法度,作品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与书写节奏感。笔墨技法应用自如,分行布白自然随意,宽处可以走马,密处不容插针,笔势一泻千里,汪洋恣肆,痛快淋漓。作品中的题跋和落款,更是在密集的构图中找到空白,随形就势,巧夺天工,形成强烈的疏密、粗细和大小对比,令人豁然开朗,心旷神怡。回忆当时书写创作的情景,群贤毕至、其乐融融、醉意犹在、恰似昨天,真性情显露无遗,倍感可亲可敬。

△《曲学根源》辛丑秋月曲靖爨文化思考唐楷之于曲靖麒麟二爨美术馆97×90cm。

看他的作品,读他的文字,听他的讲解,深深感觉到这位追求卓越的艺术家身上特有的清雅正大之气,自然洒脱,随和谦逊。书法作品在充分践行老师陈振濂先生倡导“阅读书法”理念的同时,特别注重书法的形式美以及书写内容的文化性和传播性。唐楷之教授属于学院派书法大家,他在书法教学中主张书法崇尚经典、注重师承、讲究系统和学理研究,勇于开拓创新、探索未来。在创作上追求清晰的古典路径和精能技法语言,注重培养“五体”创作的全面能力,在作品风格上塑造专业化学术品位的书卷气和金石气。

△《范爨》爨碑之乡以爨为范乃知楷体之源辛丑秋月唐楷之69×138cm。

△唐楷之唐开荣《一层楼》辛丑秋月楷之先生正笔开荣34.5×136cm。

唐楷之静心创作的“爨文化”书法作品自成一格、功力精湛、精彩绝伦、卓尔不群、焕然一新。每幅作品都表现出他对“二爨碑”的敬仰和推崇之情,从另一个维度反映出他对书法艺术严谨缜密、追根溯源的治学态度,对继承和弘扬“爨文化”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孔之见,意犹未尽之处,在所难免,愿与唐楷之先生及读者朋友共勉。

(主要参考文献、公众号及媒体:《书法报》《艺术中国》《荣宝斋在线》《古戈爾藝術》《唐楷之、董泽衡爨体书法美学刍论》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好资料】首届中国爨体书法临创作品展全部入选作品高清欣赏
“大爨”和“小爨”
《探索·发现》 20120306 爨碑惊奇录(下)
南碑瑰宝,曲靖溯源 (之二)
谜面|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
爨体书法——邵建国作品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