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书的法则

草书有严格的“草法法则”,而且是十分规范和有规律可寻的。草书的“草”不是“潦草”的意思,而是有“简、快、捷”的意思。我们学习草书尤其要注意恪守草书的法则,“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不顾草法的要求是习草的大忌。 查其点画中哪些是“实笔”,哪些是“虚笔”,这样才好辨其“原形”。

因此,习草务必先寻规入矩,取其规范、平正一路者入手,寻其法,求其源。循序渐进,日日积累,识草自不难为。待对基础有定,再择古人法书为范继而习之。

虞世南他认为写草书,笔的挥运与情绪有关,心情纵逸笔自然就快,书性已尽就自然停止。虞世南他是强调自然意趣的。他对做草书的书家提出了人品、气质方面的要求。

1、草书不见长横

行草书有横线条的尽量短些,要有纵向感。可用虚、细线替代。

2、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忌由过快行笔产生平拖、干笔、粗细等败笔现象,而是要有“行处皆留驻,留处皆奔行”之气韵。

3、浓墨有骨,淡笔有形

重新起笔用浓墨,浓墨字的笔画要交代清楚。

4、有板有眼,亮点醒目

忌单字中的“眼”,防止“眼子”太多。中间一行是重点。一作品中,要有几个突出、精彩、有个性的字。这也叫“书眼”。

5、美丽的长线条

长线条的字很重要,收笔时要谨慎,一般笔势结束时用干笔。

6、浓而不肥、不肿、不沉

笔墨重的字不能面积相等,字的重轻要有过渡,忌团状。

7、细笔有力

细笔运笔或单字要有韧性,粗笔要结实。要有铁划银沟的粗笔,又要有行云流水的细笔。

8、快慢有致

墨干时速度稍慢,湿时略快,粗时略慢,细时略快。行草有楷意,楷书要行写。

9、笔笔清楚

交笔时,起讫分明,每笔要交代清楚。

10、提按讲究,八面出锋

齐而不齐,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要“提着笔向下按”。中锋侧锋并用,细处用中锋,厚处用侧锋。

因此,习草务必先寻规入矩,取其规范、平正一路者入手,寻其法,求其源。循序渐进,日日积累,识草自不难为。待对基础有定,再择古人法书为范继而习之。

虞世南他认为写草书,笔的挥运与情绪有关,心情纵逸笔自然就快,书性已尽就自然停止。虞世南他是强调自然意趣的。他对做草书的书家提出了人品、气质方面的要求。

孙过庭指出心与手的统一,是书法创作的源泉、根本。在笔法运用方面,孙过庭要求骨力与遒丽、劲速与淹留、浓与枯等对立方面相济。在书体的风格方面,要求真草兼通。孙过庭认为,书法具有形质美和情性美,可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因此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活动。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导,一种运笔方法,南唐后主李煜《书述》云:“导者,小指引名指过右。”顿,即“驻”,在垂直方向往下用笔谓之顿笔。此句意谓行笔则如流泉之畅达,停笔则如山石之稳定。

汲取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的规范,竭尽思虑,专心一志,这样时间过去了二十余年,虽然缺乏入木三分的功力,但从未间断临池学书的志向。看到书法中悬针垂露般的奇异笔法,如奔雷坠石般奇特,有鸿雁飞翔、野兽惊骇的姿态,鸾舞蛇惊的状态,断深崖、颓高峰的气势,临险境、据枯木的情形;有的重如飞崩的浓云,有的轻如蝉翼;行笔如泉水喷注,顿笔如泰山安然;纤巧似新月出现在天空,又如群星列于银河间疏阔有序;同大自然一样变化神奇,非人力运作所能达到。确实可以说是智慧与技巧的巧妙结合,心与手的和谐舒畅。笔不虚动,落笔定有缘由。一画之中,笔锋有起伏的变化;一点之内,衄锋挫锋,体现于毫端。何况每一个字都是由一点一画组成的,如果不去专心学习书法,用功苦练,反而引班超听说“安能久事笔砚”的话作为借口,或援引项羽所谓“书但记姓名而已”以自我满足,信笔为体,聚墨成形,心里不明白临书方法,手上不清楚运笔的道理,还想求得书法的美妙,这不是很荒谬的吗?

然而有德行的人以修身为根本法则:心手相通,犹如同源的不同支流;运笔之法,就像一棵树上分出的若干根枝条。作草书不能兼通楷法,就会失去规矩;写楷书不能兼通草意,就不是好的书法。楷书靠点画集结而成形体,靠使转来表现性情;草书以点画来表现情趣,以使转来构成形体。草书离开了使转,便不能成字;楷书在点画上功力欠缺,依然能够记录文辞。草楷二书体虽然结构形式不同,大体上还是有关联的。所以,学习书法的人要能够旁通大篆、小篆,融会隶书,参酌章草,深入领会飞白书。不能兼擅楷、草二体的人,书法水平就必然受到限制,也就不能算作真正的专精了。

书法最可贵的,在于既能继承历代传统,又不背离时代潮流;既能追求当今风尚,又不混同他人的弊俗。所谓“文采与质朴相结合,才是清雅的风度”。

智慧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使心手和谐双畅;笔墨不作虚动,薄纸必有章法。在一画之中,令笔锋起伏变化;在一点之内,使毫芒顿折回旋。须知,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如果不去专心观察字帖,时刻抓紧埋头苦练;只是空论班超写的如何.对比项羽自己居然不差。放任信笔为体,随意聚墨成形;心里根本不懂摹效方法,手腕也未掌握运笔规律,还妄想写得十分美妙,岂不是极为荒谬的吗!

写草书不兼有楷法,容易失去规范法度;写楷书不旁通草意,那就难以称为佳品。楷书以点画组成形体,靠使转表现情感;草书用点画显露性灵,靠使转构成形体。草书用不好使转笔法,便写不成样子;楷书如欠缺点画工夫,仍可记述文辞。两种书体形态彼此不同,但其规则却是大致相通。

五种情况:

精神愉悦、事务闲静为一合;感人恩惠、酬答知己为二合;时令温和、气候宜人为三合;纸墨俱佳、相互映发为四合;偶然兴烈、灵动欲书为五合。

与此相反,神不守舍、杂务缠身为一不合;违反己愿、迫于情势为二不合;烈日燥风、炎热气闷为三不合;纸墨粗糙、器不称手为四不合;神情疲惫、臂腕乏力为五不合。合与不合,书法表现优劣差别很大。天时适宜不如工具应手,得到好的工具不如舒畅的心情。如果五种不合同时聚拢,就会思路闭塞,运笔无度;如果五合一齐俱备,则能神情交融,笔调畅达。流畅时无所不适,滞留时茫然无从。对运笔的方法,虽然在于自己掌握,但是整个规模布局,确属眼前的安排要务。关键一笔仅差一毫,艺术效果就可能相去千里。如果懂得其中诀窍,便可以诸法相通了。用心不厌其精,动手不忘其熟。倘若运笔达到精熟程度,规矩便能藏解胸中,自然可以纵横自如,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笔势飘逸神飞了。像桑弘羊理财(精明干练,计划周到),心思筹措在于各方;又似庖丁宰牛(熟知骨骼,用刀利索),眼里也就没有牛了。曾有爱好书法者,向我求学,便简明举出行笔结体的要领,教授他们实用技法,因此无不心领神会,默然得到旨意了。即使还不能完全领略各家所长,但也可以达到所探索的最深造诣了。有些人不懂得行笔的淹留,便片面追求劲疾;或者挥运不能迅速,又故意效法迟重。要知道,劲速的笔势,是表现超迈飘逸的关键;迟留的笔势,则具有赏心会意的情致。能速而迟,行将达到荟萃众美的境界;专溺于留,终会失去流动畅快之妙。能速不速,叫作淹留,行笔迟钝再一味追求缓慢,岂能称得上赏心会意呢!如果行笔不是心境安闲与手法娴熟,那是难以做到迟速兼施、两相适宜的。

起首的第一点为全字的范例,开篇的第一个字是全幅准则。笔画各有伸展又不相互侵犯,结体彼此和谐又不完全一致;留笔不感到迟缓,迅笔不流于滑速;燥笔中间有湿润,浓墨中使出枯涩;不依尺规衡量能令方圆适度,弃用钩绳准则而致曲直合宜;使锋忽露而忽藏,运毫若行又若止,极尽字体形态变化于笔端,融合作者感受情调于纸上;心手相应,毫无拘束。

孙过庭

张怀灌《书议》中“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这句话非常著名,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最本质的的东西,书法作品中,没有任何具象的东西,单他却有生命、有动态、有神采、有气势,可以囊括自然界的万物。而他最基本的元素就是“一画”。

赵佶:宋代皇帝书画家,自创一种瘦劲锋利,如屈铁断金的瘦金体。草法飞动,气势奔放,笔锋劲力,时见其“瘦金书”笔势,节奏紧凑,一气呵成,有如疾风骤雨,飞驰而下。

王羲之的《十七帖》,很少有字与字的上下连绵,草法谨严而雍容洒脱。

背《草决歌》的方法记草字,每周记两三句,用钢笔或铅笔写一写、划一划即可。按对临、背临到意临的过程,持之以恒,从能够写出字形到临出笔意、神韵。

线条是草书的精神,具体来说,就是挥洒 “三线”(线形、线质和线律)的多变及其构成关系

线形,即草书线条的具体造型。在“篆隶笔意”前提下,某些地方往往大胆中锋、侧锋、破锋和散锋并用,流动与拙涩笔势并置,在强化线条“三段”起、行、收转变为起、转、收的连字组合中,加长中途笔线的行进距离,形成丰富多变的长短、粗细、弧形之线。线质,即草书线条的质地和质感。常常使用不同材质或在同一材质中,通过用笔疾缓(速度)、轻重(力度)的差异,追寻线条不同质感特征。尤其体察毛笔不同部位的把控与发挥一一在行笔过程中对笔尖、笔肚、笔根不同位置与纸面各角度碰触、摩擦的变化,以期形成线条本身内部运动及两侧不同的质感。线律,即草书线条运动过程中的节奏和旋律。通过各种虚、实连和虚、实混合连等方式,进行构形和势变。虚连,是看不见的暗线,是在明线书写中生成的一种潜在的“涌动”的内力。它以搭接方式通过穿插、避就、压缩字距,形成一种整伤的连缀,也可以通过体势组合方式,连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形成字组,提高作品的凝聚力。实连,是看得见的明线,是构形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笔线。它通过不同的行轴线实、虚和混合连缀方式,形成各种线造型、字造型、行造型或篇造型等。在“异音相从谓之和”“节则止之,奏则作之”中形成一种书写时力量分布和速度分布变化的节律形式。对于此,我们要“高度把握”,通过“熟能生巧”的训练转化为功夫,变为默契于心、调控于手的一种笔墨运动的良好惯性力。这样在借助于“酒后三杯”的激情时,才能表现出“不期然而然”“无意于佳乃佳”的理想情调和审美内涵,体现出“书卷气”的轻松、遒劲的形式美感。

通过各种虚、实连和虚、实混合连等方式,进行构形和势变。虚连,是看不见的暗线,是在明线书写中生成的一种潜在的“涌动”的内力。它以搭接方式通过穿插、避就、压缩字距,形成一种整伤的连缀,也可以通过体势组合方式,连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形成字组,提高作品的凝聚力。实连,是看得见的明线,是构形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笔线。它通过不同的行轴线实、虚和混合连缀方式,形成各种线造型、字造型、行造型或篇造型等。在“异音相从谓之和”“节则止之,奏则作之”中形成一种书写时力量分布和速度分布变化的节律形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书的用笔和用墨
记住它,你就是专家了!
《书法初步》(蔚秉惠著)因公众平台字数所限,删去书中的字外功部分,大约占三分之一。图片也仅为《九成宫...
陈海良解析孙过庭《书谱》
中国行书书法基本技法的掌握到精通,是向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97个书法专业术语(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