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头条
明代董其昌草书欣赏《櫽括前赤壁词》

书法小知识: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 董其昌深谙此理, 认为“学书不从临古入, 必堕恶道” (《容台别集》卷二) 。他特别推崇米芾,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米芾勤于临古, 善于临古, 他说:“吾尝评米书, 以为宋朝第一, 毕竟出东坡之上。山谷直以品胜, 然非专门名家。” (《画禅室随笔》卷一,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下引同) “盖米于前代书法, 盘旋甚深, 非苏、黄所及也” (《容台别集》卷二) , 流露出一个迥出时流的书家在临古上必须有过人的勤奋和非同一般的深入的观点。

“义阳吴光禄寄余褚登善《千文》, 遒紧绵密, 在钟、王之间, 因用其意书士衡赋, 不类余平日笔。余不自立家, 故数数迁业如此, 得在此, 失亦在此。赋云:'谢朝花于已披, 启夕秀于未振。’是余书旨也。” (《容台别集》卷三) “不自立家”就是不画地为牢, 在艺术追求上故步自封, “谢朝花于已披, 启夕秀于未振”是指不流连已掌握的某些传统样式, 勇于探索自己尚未知的领域, 对于前人的书风, 只要好的就学习, 即使“不类余平日笔”亦照学不误, 所以最终董氏虽“不自立家”, 却自然而然的成为一代大家。

重视临古, 这是学书的起点, 起点对了, 方法不对, 还是很难登堂入室。董其昌在这方面的思想虽不能说是唯一法门, 却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盖书家妙在能合, 神在能离, 所欲离者, 非欧、虞、褚、薛诸名家伎俩, 直欲脱去右军老子习气, 所以难耳。那叱拆骨还父, 拆肉还母, 若别无骨肉, 说甚虚空粉碎, 始露全身。” (《容台别集》卷二)

所谓的“合”就是形似, “离”就是神似, 从形似到神似的学习过程, 就是在掌握了各位名家的各种风格、技法, 也就是他们的骨肉之后, 再把这些骨肉还给他们, 也即所谓的得鱼忘筌、得意忘形。而难就难在“别无骨肉”, 也就是没有掌握对他们原作的毕肖, 就谈不上拆骨拆肉的“虚空粉碎, 始露全身”了。但掌握毕肖只是个开始, 他在评论惟寅的书法时说“惟寅临摹功夫甚深, 诸体毕肖, 又自运机轴, 不至刻画” (《容台别集》卷三) , 毕肖容易刻画, 要想克服刻画的毛病, 就得“自运机轴”, 也就是要有我在。

《容台别集》〈书品〉云:“尝见妄庸子有摹仿《黄庭经》, 及僧家学《圣教序》, 道流学赵吴兴者, 曾绝肖似, 转似转远, 何则?俗在骨中, 推之不去。”以毕肖为目的在艺术上便成炫技, 结果就会“转似转远”, 越毕肖越没有原作的精神, 自然也就越像越俗。因此临摹在达到一定肖似的程度后就要“自运机轴”, 要结合自己的气质、天赋来蜕变。

所以董其昌认为“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也” (《画禅室随笔》卷一) , “守法不变, 即为书家奴耳” (《容台别集》卷二) 。这里的变应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要不断变化临摹的对象, 即前面所谈的转益多师;二是要有自家精神, 即上面所说的“自运机轴”。

转益多师前面已谈过, 对于“自运机轴”的认识, 如果我们再读一读他对唐人书法的论述, 也许能有更好的理解。“唐人书无不出于二王, 但能脱去仿临之迹, 故称名家” (《容台别集》卷二) ;“余尝谓右军父子之书, 至齐、梁时风流顿尽, 自唐初虞、褚辈一变其法, 乃不合而合, 右军父子殆如复生” (《石渠宝笈》卷六) 。因为唐初虞、褚辈临摹王书“各参杂自家习气, 欧之肥、褚之瘦, 于右军本来面目不无增损” (《画禅室随笔》卷一) , 融入了各自的审美趣味, 结果反而使二王书法“殆如复生”, 而他们个人也由此成为一代大家。

文章作者:陈胜凯

文章节选自:《董其昌书学思想浅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董其昌以“淡”为宗的书学思想
书法欣赏 | 董其昌大字《周子通书》
【】 董其昌行书《周子通书》
董其昌 枯树赋-- 明 董其昌行书临褚遂良枯树赋
《王铎临古书法》
董其昌《书陆畅惊雪诗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