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的“读书方法”——天人合一开口诵
真正的“读书”,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大瑰宝。现代人把这个读书的“读”字已经误解了,只是用眼睛看。中国古代文化当中,读书是要调动舌头,调动眼睛,调动手,还要调心。基本上是要求四动:眼动,舌动,手动,心动。要一起动起来,那才叫读书。而且这个读书,基本上分为三种方法,也就是儒家的吟诵、佛家的念诵、道家的观诵。这三大方法当中,哪一种比较好呢?
根据我研究道学几十年的心得,我认为道家的观诵法比较优秀。
我认为道家的观诵法比较优秀。从汉字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文化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就是说,我们学习也好、诵读也好,都是为了要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
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黄帝内经·灵枢》)
这里雷公所讲的意思是:请求黄帝传给他医道,他愿意运用讽诵的方法进行感格,运用心灵进行解读。
“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
讽,即背诵、朗诵、传诵之意。这里的“讽诵用解”四个字,可以说字字千钧!讽诵,就是掌握中国文化的法宝。
讽诵,就是古代教育和学习的根本性方法;讽诵,就是古代文明继承和发展的钥匙;讽诵,就是中国古代一元四素方法论的重要技术手段。(编者注:一元四素方法论,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一元指德和道,四素指象、数、理、气。德和道,是宇宙万物生成与发展的本源与基础,也是万物的最终归宿。老子《德道经》第五章“中和”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虚无的道化生德一,德一生成阴阳二,并平衡阴阳,生就与滋养万物。四素中,象指万事万物在德与道层面的本质表现与规律,是通过慧智观察而从纷繁复杂的万事万物演变中获得其根本发展规律,例如中国古代也常以象喻来隐喻事务发展。数,指中国古代通过数学模式,对万事万物变化规律中质象能量的演变和阴阳属相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主要应用在《周易》的研究与应用中。理,指事务本身的发展规律与次序,是对事务所蕴含自然规律的解析与应用。气,是指道德化生与生就万物,并用德一滋养万物,人类和万事万物所含有的德的能量,是万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天人合一内观诵读方法
恖、思演变过程
“思”字在早期的甲骨文当中,上面是个“囟门”的“囟”字,写作“恖”,后来“囟”才变成了“田”字。《说文解字》 :“思,容也。从心,囟声。凡思之属,皆从思。”译文:思,包容(万物)。从心,囟声:大凡思的部属都从思。
注释:
1.容,包容有相的和无相的万物。
2.从心:古代以心和脑共同做功为“思”,故“从心”《孟子·
告子上》:“心之官则思”。
3.囟:(xin)声。心为神臟,脑为神腑;囟上、心下,为古之“恖”。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徐灏《说文解字注》:“人之精髓在脑,脑主记识,故思从囟,兼用为声。囟、思一声之转也。”《尚书·洪范》:“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六书精薀》:“元神何宅?心谓之宅。元神何门?囟为之门。”(编者注:囟门(xìn mén )原指婴幼儿颅骨接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有前囟、后囟之分。前囟门位于前顶,呈菱形,约在出生后2岁以内闭合,后囟门位于枕上,呈三角形,约在出生后三个月闭合。婴儿一岁之前,主要依靠囟门与自然天地连接,接收天德能量滋养精神系统,继续完成先天能量的摄入,从而使体内先天环境充分获得营养。)(编者注:《黄帝内经》:“心为神臟,脑为神腑”。“心者,五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思维是心脑合一的思维体现,心脏是心神的宅舍,大脑是心神的工作区。心臟内的心神,才是人类大脑办公室内的真主人。心神在大脑工作时,主持着神经系统各种各样的生物反应,包括神经递质的传递,以及良性弧和恶性弧的反射。)
古代“恖”字直解:运用道德心灵的先天慧性,与大脑后天智识相结合,通过囟门与天地相连接,将自己的心与天相连,主动获得天德的能量,进行先天合一的深刻思悟,得出最符合自然规律的结论,就称之为“思”。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名言:“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搏而生者也。”就是说:天给我们人类的是“德能”,地给我们人类的是“地气”。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应该主动地获得天德和地气,否则仅仅靠我们自己体内有限的能量,是难以达到的,同时也难以实现诵读中的高能量。
我们人体的营养,基本是两个来源。一个是五谷杂粮,另一个就是精神系统的营养——金、木、水、火、土五种能量,称之为仁德、義德、礼德、信德、智德。五种德性的能量养精神,地上长出来的五谷养我们的肉身。经典诵读是通过诵读前人著名的篇章,引导我们主动地获得天德和地气,来滋养我们体内的精神系统。我们的肉身系统通过一日三餐进食五谷杂粮,得到了足够的营养,但是我们的精神系统,由于长期的忽视,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其实,人体精神系统的自我营养机制在我们体内也是存在的。人类在大约15岁以前(男性16岁,女性14岁),都天然具备自动吸纳天德和地气的生理机制和心灵状态,而且还在体内建立了一定的储备。但是大部分人15岁以后没有继续跟进,没有用一定的方法辅助,继续获得充足的精神营养,那么就只能不断地调用仓库里的能量。一般来讲,女子49岁、男子64岁,就把仓库的储备调用完了,人就会出现明显的衰弱。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感觉精神不支了。“不支”的原因,到底是肉体缺乏营养还是精神缺乏营养呢?奋斗了几十年,物质条件丰富了,一日三餐吃得更好,比年轻时吃得丰富得多。为什么反而没有力气,没有精力了呢?实际上主要是我们的精神系统缺乏了营养。
古代祖先留下一个滋养我们精神系统的宝贵而简单的方法,就是“读书”。这个“读”字所强调的,正如许慎《说文》里边谈到的:“读”的意思,主要是开口诵读。如果不主动开口,就不叫读书。
选自《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团结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修真、五德与养生的关系揭秘(三)
汉字分析
相信祖先智慧 文化自信
为什么说中医药是打开中华五千年文化宝库的一把金钥匙
郭彦岭院长讲空间医学大总结(一)
三脉七轮的修行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