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哈佛宾大史密斯蔓荷莲的大学初体验!南外2017届四位“女神”这样说……





从左至右依次为:许灵川、李瑞怡、何宜烜、孙涵钰



1
上了大学半年后有什么感想?



何宜烜:我个人最大的感想是上大学之前和上大学之后心里面所在意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在申请和真的进入大学之后。在申请的时候,看到的很多的是别人对这个学校的评价以及所谓官方的对学校的评价,但到了学校之后才能真正感受学校的氛围、气质以及在大学这个环境里自己所在意的一些东西,还有对未来的思考,会发现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哪些是不适合自己的。还有包括我在学校里面会参加一些活动,这些都是我比较有感触的。




2
你觉得上了大学之后和自己想象的一样吗?比自己想象的好还是怎样?



何宜烜:对于我个人来说,学校是比我想象的要好的。在去之前我对学校最大的期待是马术,现在学校也有很多其他的优点,比如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授的水平都很高,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很好……我们学校有很多放弃了看似官方排名很前的学校offer来的女生,有的时候和她们交流会发现一些她们来这个学校的理由。我记得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学姐,她说她进来之前就换了32个学分,相当于一学年的学分,我问她为什么来这个学校,她说因为觉得在这个学校她可以很自由的做自己的事情,没有人会对你指手画脚,所以选择了这个学校。


李瑞怡:我觉得我上了哈佛之后,对于哈佛的了解还是挺多的,因为之前和学长学姐们就有非常多的沟通。关于哈佛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在进入学校之后可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是我觉得对我而言,学校和我想象的最不一样的地方反而是同学们……哈佛在美国一直被认为同学们比较高傲,但是我在学校从来没有遇到过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的同学。在交往过程中我觉得真的非常了不起的同学他们却很低调,他们认为只是在做自己非常喜欢的事情而已。比如说我认识一个同学,他在高中的时候就去非洲研究如何防治艾滋病,这个他在申请过程中可以说这个是一项很好的活动,但他其实只是在做他喜欢的事情,顺便把它当作申请学校的一个活动。在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同学,我在申请结束后有一次和我的面试官聊天,他说,我们身边有很多同学是“美而不自知”,这让我有很大的感受,能够做到美而不自知的人真的是有很高的境界了……我觉得这个是我上大学半年来最大的感受。




3
学姐们是如何在申请阶段找到自己心仪的学校的,对学弟学妹们选校有何建议?



李瑞怡:我早申请的时候没有去上我早申请的学校,所以到RD的时候就申请了非常多的学校,除了像MIT这样的理工大校,其他前20的几乎都申请了,所以最后拿到一些offer也有概率比较大的原因,早申请的时候我没有申请哈耶普斯,没申请耶鲁是因为我觉得耶鲁在RD阶段还有机会,没有申请另外三所是因为这三所在早录取阶段的录取率非常低,其实一开始早录取的时候我就把目标定在RD了,所以我当时RD做的准备也比较早。在ED结果出来的时候我是做了心理准备的,没有觉得是多大的损失,所以在RD阶段我全力以赴,把ED阶段的一些失误调整过来。在上哈佛这件事情上,与其说是我选了哈佛,不如说是哈佛选择了我。在我的申请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在写文书的时候如果你觉得你和这个学校非常契合的话会越写越多,感觉非常喜欢这个学校。我当时如何判断是否和学校气质符合呢?一个是看学校的官网,还有就是看网上对它的评价,尤其是学生们的评价。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看学校的校报,看他们的新闻你就会发现学校的学生会在意什么。还有就是在做学校research的时候做累了,我就会在YouTube上面看学校的搞笑小视频,这样可以判断学校的气质是什么。


在申请的时候,学校的层次也要拉的开一些,尤其是不想刷前20的同学,不要都申请一个层次的学校,要多一些尝试。做school research的时候大家要找到这个学校你非常喜欢的一点,这样你就会发现其他你喜欢的地方。


何宜烜:ED1没有进也ED2了,但是都没有进,非常不幸运。但是我觉得刚刚李瑞怡说的很对,做school research的时候,如果觉得学校和你很契合的话会越写越多,我ED的时候就有一种学校不录我真的是天理难容的感觉,哈哈……但是最后没有录就没有录嘛,缘分不够。后来我在选校阶段我个人比较庆幸的是我给自己的学校列了非常多的限制,我知道自己不喜欢大学校,我不喜欢学校在城市中心的地方……很多看起来非常不重要的条件我全部列进去了。最后,我申请的名单的里面有一些学校可能有一点点我不满意的地方,但是大部分都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学校,录取我我都愿意去。还有有的学校是有一点让自己非常喜欢的地方,我现在的学校就是,所以我很愿意去。


学校的排名不是全部,但是气质符合是很重要的事情。在写文书和面试的时候如果能找到和学校契合的地方或者是一些小连接,还是比较有帮助的。


许灵川:当时我也有做school research去看学校,也会匹配一些自己的信息,比如说成绩、学校特质之类的……其实我本人比较看重学校的画风。当时和学姐聊过之后,就觉得史密斯特别适合我,我喜欢文理学院这种探索学术兴趣的感觉,因为我兴趣太多,一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到底是什么,我们学校比较多元,这是我选择史密斯的原因。


孙涵钰:我觉得ED选校很多时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我会在ED选校的时候选择比自己水平稍微高一点点,够一够可以够到的那种,当时我不是特别清楚自己想要学什么,但又不想去文理学院,所以就按照排名选择综合性大学。我个人比较喜欢大学人比较多的那种感觉和气氛,排一排自己够得到的然后适合自己的大学其实不是很多,当时综合考虑之后选择了宾大。




4
在国外,感觉最需要提高的能力是什么?大学感觉最不适应的地方是什么?



李瑞怡:我到国外后,在学术上,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写作能力,还有就是数学。为什么讲数学呢?因为在南外的时候我是在一班,理科实验班,但我一直都不是走纯理科路线的。到大学之后呢,就发现就算你做社科方面的研究都需要用到很多数学的基础,大家前段时间读到曹起曈学长获得罗德奖学金之后的一篇采访就说,你做到最后就会发现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不用大数据或者不用数学是多么的可惜……所以我当时就觉得如果我高中能把数学学得更好一些就好了。然后在写作方面,在国内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无论英文还是中文的写作能力都挺好的,但是到了国外之后发现和非常优秀的同学相比还是有差别的,比如说条理能表达清楚,但是风格上就不够优美啊之类的。但是经过这学期有两门关于写作的课,经过多练习和经常和老师沟通,我感觉进步了一些。


在能力方面,我感觉在国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和同学们社交。虽然我们学校不像伯克利有这么大,但是一届也有1800个人,也是相当大了,所以我们大一同学都在食堂一起吃饭,但是大家都很忙,很难会像高中一样每天都有固定的几个同学一起吃饭。所以有的时候要锻炼那种就算和陌生的同学也能聊的能力,多聊几次就会变成朋友了。


还有规划能力非常重要,我上学上到第三个星期的时候特别焦虑,因为刚开始适应学校的节奏,然后选课又选的稍微难了一些,工作量很大,我参加的社团又很多……我非常焦虑就问了我一个老师,她说一定要做计划,而且至少要提前一周,打一个时间表下来。现在我每周都有一个时间表,把事情按照时间规划下来,有的时候甚至会提前一个月做计划,这样可以培养长期的思维和统筹规划能力。


何宜烜:我很同意刚刚瑞怡讲的写作能力很重要,还有我觉得与人沟通除了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积累,这是可以锻炼的,也是需要锻炼的。还有一种能力也需要具备,就是能静下心来思考关于自己的事情的能力。我们整个学校只有2000个人,这样其实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让我去思考,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什么是适合我的,什么是不适合我的。同时还是要学会如何关心自己,因为不管你去了哪个学校,你都会非常忙,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时间真的蛮少的。千万不要让学业和压力把自己弄垮了,所以要懂得关心自己,不要害怕去寻找帮助。




5
回看高中的时候,你们觉得学校有哪些比较好的资源?从哪些方面可以更好地去利用学校的资源?



李瑞怡:我高一的时候出去交流了一学期,高二小高考又脱产。我个人而言对高中的经历不是特别完整,我真正发现南外有很多资源都是在我申请完回学校之后,看到学校里面的各种活动,贴的各种大海报,我就在想:哇原来南外还有这种活动,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学弟学妹们如果在学校里发现什么活动可以去多找老师聊一聊,以我现在大学的经历的经验来看呢,有很多东西别人不会直接告诉你,但是实际上是非常好,资源非常丰富的,如果你对哪些东西感兴趣就一定要积极主动。


何宜烜:我高中的时候,高一在南外上,高二出去交流了一整年,高三回来申请。我对南外学校里有什么资源不是非常了解,但是我觉得南外给大家最大的资源和财富就是自由。时间上和自由度上都相对比其他学校多一些,可以让大家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孙涵钰:我觉得南外最好的资源是身边的同学,学长学姐,还有聊得来的老师。因为我走的是理工科路线,南外本身就有很多的竞赛资源。有一些比赛如果你想参加可以去问相关的老师,能争取到一些。我个人觉得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个人给在校的学弟学妹的建议就是去寻找那些和你有相似兴趣和热情的人,和他们保持良好的联系,如果是学长学姐的话会给你很好的建议,你也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


许灵川:我觉得高一的时候目标很明确,就是奔着大学申请去的,但是我觉得当时我目标有些短浅了,因为到了大学之后还是要定专业,考虑以后的工作。然后我就觉得我高中的时候要是能多探索一下我的学术兴趣就好了,因为我的学术兴趣太广了,没有针对性,没办法找专业,还要到大学再上课,这样时间都浪费了。如果我高中的时候多探索一下,把学习和兴趣的时间分配均衡一些就好了。至于如何找资源呢?南外的公告栏上会贴很多的活动,大家可以关注,积极参加就好了。在探索到自己的学术兴趣后,在这方面好好的做些事情,一方面是给招生观看,但另一方面是锻炼自己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驱动,所以有自己的兴趣很重要,不要压抑和忽视自己的兴趣,说不定就是你以后的专业。




6
高中时候如何安排课内、标化和活动的时间?什么样的活动含金量比较高? 



李瑞怡: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什么样的活动含金量比较高?这就分两类活动,第一是比赛类,有头有脸的活动,比如说奥赛、竞赛之类的,大家都知道你拿省一是什么水平、国一是什么水平、进国家集训队又是什么水平……还有就是像美国的英特尔大赛之类的,这种就是非常明确的,是大家非常公认的活动。还有一些国内比较认可的比赛,像21世纪演讲比赛我觉得就是非常好的,这也相当于国际的演讲比赛在国内的一个分支。大概就是这样的逻辑,看着个比赛的认可度,看比赛的承办单位,是否专业……尽量参加一些自己能力能够达到的而且认可度比较高的比赛。还有就是自己兴趣类的,比如自己在学校参加的社团,做的一些公益活动,一个是量化的标准,比如每周参加了多少小时,有多少人报名参加,帮助了多少名人士之类的……核心就是看这个活动的社会价值在哪里,是否解决了你关心的问题,假如是这样的话,在写文书的时候就可以自然地流露出来。


孙涵钰:我觉得活动价值可能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李瑞怡同学所说的活动的认可度,还有一方面是你自己对这个活动投入了多少,你是否真的热情。因为就算有些活动是你自己发起的,你也没有什么主办方之类的,但是真的投入了热情且认为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就可以在文书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也可能招生官会被你所打动。关于活动的信息的收集,有一部分你会在学校收到,还有一部分关于夏校的内容,你可能需要去请教一些学长学姐。


关于如何平衡活动、标化和课内,前段时间我在国外大学,我妈经常给我发东西,叫《自律及自由》,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如果你心目中有想做的事情,想要有自由把这些事情都做好的话,那就需要自律,只有自律了才会有更多自由。我在高中要忙好多东西,比如竞赛、课内、标化……要同时兼顾确实挺累的,这时候心态就要调整好,做好计划,对于我来说,自律真的非常重要。


许灵川:活动含金量方面李瑞怡把可量化不可量化的活动都已经讲的非常详细了。我不知大其他大学怎么样,但是文理学院还是挺喜欢身上有不可量化特质体现出来的同学的。关于高中的时候如何平衡课内、标化和活动,我觉得我当时规划做的太晚了,如果时间再来一次,我肯定一早就开始规划,因为本来就是越早越好的。在我看来,标化最重要,因为标化是体现你学术实力的一个标准,我当时标化出的特别晚,因为我比较拖延……标化一定要趁早出,基础一定要打牢,也不是说为了拼标化拼命刷题,你到了美国之后就会发现你和母语是英语的人差距还是有的,所以努力提高英语硬实力很重要。课内的话,我觉得不要太差就好,当然有的人可能要求更高一点。活动的话,挑自己看重的东西做,能做出来就很有意义,做不出来也没关系,标化最重要。


何宜烜:我觉得前面三位已经讲得很全面了,我就想补充一点,我觉得什么样的活动含金量最高?你有热情的活动含金量是最高的。我希望大家不要为了申请大学需要做活动而做活动,应该是说,因为你要申请大学,所以你得到了可以去做活动的一个机会,不要把这个事情想的太功利,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不要设定一定要做到的水平……这样容易给自己一种焦虑的心情,功利色彩太重了。





7
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哪些做法对你们帮助最大?父母的哪些做法是你们希望他们可以改进的?还有你们希望父母能给你们哪些帮助?最好能够举例说明。



何宜烜:我觉得我爸妈的教育方式其实挺不一样的,我一直很喜欢我妈妈的教育方式,因为我觉得她尊重我的想法,她也愿意支持我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如果说希望他们改进的地方是:在我小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判断力的时候,我希望妈妈可以在尊重我想法的同时,能够更多地去引导我继续往下走,去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和探索。在教育这块,我妈妈做的比较多,我爸爸基本是在给我一些比较实际的建议,因为我高中就不是理科生,但是我爸爸就比较喜欢“插手”,他会比较喜欢给一些建议,说你要不要学这个呀,这样会比较实际些,我个人不是特别喜欢这样的做法。


孙涵钰:我比较感谢的一点是我妈妈,她在我小学的时候管我管得比较多,可能我比较晚熟,我小学也不知道要干什么,我妈妈其实是语文老师,但是她在我小学的时候,会跟我一起研究小学的奥数题,这对她其实也挺不容易的。我到了初中,大概初二、初三的时候,基本上家人更多给我的是精神方面的支持,其实我后来学得东西他们也不是很懂,所以也没法给我更多的建议。更多的时候他们还是督促我学习,但我觉得我在初二、初三时,已经不需要他们的督促了,这个时候他们给我的主要是精神上的支持,以及支持我选择我想选择的道路,在我不开心的时候鼓励我等等。我觉得父母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还是我小学的时候,我个人的情况是这样子。


许灵川:我跟我妈吵了很多次,因为我觉得我们的价值观非常不一样,而她也没有意识到我们的价值观不一样,所以会经常争吵。当时,在申请的时候,我压力大,她也不带我去看心理医生。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是:不要指望爸妈,自己好好干。


李瑞怡:我觉得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我妈经常跟我讲的一件事:就是你要把握好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个时间段要全力以赴,我觉得这个说得非常对。比如说申请阶段,一定要全力以赴,如果这个阶段要考试了,那么就先集中精力准备考试,然后再心无旁骛的继续准备申请,我觉得这是我妈给我的一种很重要的做事方法。我前面讲过我妈从小对我要求比较严格,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比较有趣的是,我爸妈对我期望不是很高。当时,我初中上南外时,他们说你就在年级里成绩中等就好了,后来申请大学时,他们说你就上二三十名的大学就可以了。但是,他们对我生活中的决定都是要求比较高的,就比如说怎么样处理人际关系、怎样做时间规划等等。虽然他们对我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在这些小事情上的要求比较高,所以积累下来,就让我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最后,也是做一些事情的结果都挺好的,所以我觉得一个是要把握好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是细节方面要不断积累。


希望我爸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我觉得从小我爸妈比较严肃,这就导致我小时候也比较严肃,我从小时就比较早熟些,所以大家说我当时看起来有点像初中生,但是我到了高中以后,大家说我看起来还是像初中生。我从美国回来后,我的一个特别大的感受是:我希望家里的气氛能够活跃一些,我觉得我爸妈做的挺好的,现在我们家气氛比较活跃,幽默的气氛也多了。我觉得我爸妈还有一点做得特别好的是,他们自己对工作特别认真,他们也在讲要不断进步。像我爸,大概从我高中开始,就立志要多看书,然后就读了很多书,也经常问我有没有什么书要看,我觉得我爸都这么努力了,我不好意思不去努力。像我妈也是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也是很高的。所以,我觉得他们也是我的一个榜样。


但是,确实我觉得跟家长的矛盾是一定会有的,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我也经历过跟许灵川那样,跟父母相互无法理解的状态。最近有一部比较好的电影,叫《伯德小姐》(Lady Bird),大概讲得就是一位来自保守天主教家庭的叛逆高中生,她希望自己能早日离开家庭和闭塞的生活,去纽约读大学一闯天下。我觉得对父母要宽容些,毕竟跟我们年龄相差比较大,我觉得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会有一些印象的固化,可能改变的不会像我们这么容易,所以要理解他们成长的背景,给他们多一些宽容。


希望父母给自己什么样的帮助?我觉得父母生活的开心,自己很有追求,不需要我来操心就可以了,因为我觉得现在学校的资源也很好,找工作的话,他们能帮上就帮,帮不上就算了,大概就这些。




8
申请季结束后到大学开学之前这段时间,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想做些什么?在这段时间要为大学做些什么准备?如何利用好这段时间?



孙涵钰:首先你有什么想去玩的地方、想玩的东西或者很想学的乐器,就赶紧去学,因为大学真的没有时间去学。还有一点,针对ED学校已经上了的同学,你可以联系下你的学长学姐,问问他们有没有什么AP是最好要考掉的,然后你就好好准备下AP,把它们给考了。我个人是比较浪的度过,同时我自学了一些CS的东西,然后我还看了大半个高等数学。如果你不知道想做什么的话,可以考虑去看下高等数学,因为学理工科的话,是无论如何都要学习这些知识的,高等数学的内容一般是第一门或者第二门数学课会学的东西。


何宜烜:我就接着她的话往下说,可能确实是要看一些数学,因为像我这么文的人,我大一的第一学期也上了数学,可能至少也要有一些基础知识。我觉得可以保持一些学习的节奏,但是也不要有那么大的压力,也确实可以去学些自己真正想要学的东西。像当时我学姐给我的忠告是你要好好玩,但我没有听,现在有点后悔。确实是到大学后,玩得时间少了很多,我当时其实特别想做一件事但我没有去做,我现在想想大学四年可能到我工作稳定后,都不太机会做了,所以特别后悔,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有特别想去的事情,可以趁着这个时间段去做。


许灵川:后申请季的话,是一个特别空的时间,我觉得可以做两件事:一件就是你特别想做,但是不一定能够安插在一个正常的学习生活节奏里的一件事情,比如说一个短期旅行,或者是特别想做的活动或事情,千万不要让自己后悔;第二件事是好好查一下自己以后要上的大学的基本情况,提前做些准备和适应工作,这样你上大学之后不会很累。


李瑞怡:刚刚我特别同意许灵川讲的就是一定要做自己很久以来一直想做,但是没有去做的事情。我在申请结果出来以后,除了考了AP,然后做了两件事情,我到现在仍然觉得特别值得。第一件事就是五个同学一起自助去了越南,从越南的北部一直玩到南部,大概玩了十多天,所有酒店、机票、行程都是自己订的,我觉得那一段经历是我一直特别想做然后最后也完成了。开学的时候,我跟别人讲去了越南,我觉得大家都特别喜欢,就是玩的事情一定要玩,一定要去那些及之前特别想去但是没机会去的地方。


第二件事情,我觉得就是许灵川讲得特别理想化、特别不切实际的事情,就是办了“渡鸦学堂”,这个事情可能大家之前听说过,这个事情相当于我们给初中的同学办了一个夏校,因为我觉得南京像南外这样的资源确实太少了,所以我希望把南外和我在国外的一些学习模式带给南京的初中同学。这件事情其实是我高二的暑假,从美国夏校回来就想做的一件事情,因为那个时候正好脱产,但是当时因为新老SSAT交接的问题,我只有老SSAT的成绩,不得不去考了新的SSAT,以求更稳妥些,所以这件事就耽搁了没有做成,而且这件事在当时看来也是一件特别理想化的事情。


教育这件事情对于我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从我爸妈那一辈讲起,还是从我自己这一辈最后能上一所很好的大学讲起,我觉得都是教育的作用。去年暑假,我觉得特别幸运,我找了五六个同学,跟他们说了这样一个想法,问他们有没有兴趣做这样的一件事情,结果他们都愿意参与,我真的特别感动。这边的三位我都认识,我这次回来南京,约的第一顿饭就是跟“渡鸦学堂”的同学,我们有革命友谊。当时,我们六七个人是在世界不同的地方筹划这件事,但是每一次开会,没有一个人不来,每次开会都是两三个小时,甚至开到半夜,大家都很有热情,最后做出来这个活动,虽然因为我们前期经验不足,没有做足够的推广,但是最后来的学生,觉得收获很大。像这些学生今年进了南外高一,表现也特别好,无论是校内的成绩,还是在活动甚至学生会竞选当中都出类拔萃,我觉得能够帮到学弟学妹是一件特别特别开心的事情。我当时做这件事,我特别开心,因为我想这是我十年后能做的事情,结果我现在已经在做了。今年,我还是想做这样的一期活动,但是因为我们大家在国外很忙,大家有其他的一些安排,所以我希望能找今年高三毕业的同学来接我们的班,现在我也在对接高三很优秀的早申请已经走的同学,也希望有更多高一、高二的同学加入,希望我们能够一年年传递下去,所以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来找我。正好今年我们也希望把这个项目拓展到民工子弟的小学和中学,可能公益的成分更强一些。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也可以给大家申请大学时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大家也可以关注下我们“渡鸦学堂”的公众号。


关于玩的事情,大家就趁没有工作之前多玩一玩,可能哈佛的同学比较喜欢浪,我跟学长学姐聊天的时候,他们跟我讲的都是如何拿学校的钱去世界各地玩,于是我的目标就变成了每年至少拿学校的钱去一个地方玩。




9
在大学期间,有没有什么想要做的事情或者Bucket List?



何宜烜我其实还真的有一个Bucket List,在我期末考之前,我有列了一个小单子贴在那边,我其实现在也在思考更多的。其实我的Bucket List上面很简单,我在上面写我想在正常的选课学分限制内,超出那个学分限制的课我自己也有想选的课,我也去找了我的adviser,所以我下学期可能就是这种比较疯狂的状态。然后,我也写了自己非常想去哪些地方玩,其实我自己现在也在征集有哪些建议我们大学要做的事情。


许灵川我的Bucket List应该说是一直在积累起来的,每当我认识新的人或者听到新的观点,我可能就会添加新的一件事去做。我现在觉得我们学校的人都特别酷,我很喜欢他们,喜欢跟他们聊天,也喜欢跟他们一起玩,大家会讨论以后要干什么等等,然后就会有新的Bucket List出现。我觉得就是保持永远都在学习新的东西,在接触新的事物的这样的一个过程或者状态中吧。


孙涵钰可能我个人还在探索阶段,所以我其实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愿望。我大学比较本质的愿望就是学习新的知识,找到我将来可以非常开心地为之付出的领域,知道将来比较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为之努力。其实我个人也还在探索中,所以并没有明确的Bucket List。


就“渡鸦学堂”我想再多说几句,当时我是作为类似理科老师的身份,在渡鸦学堂里工作了两周多,我个人觉得,这段经历是我后申请季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因为我个人通过跟一些小的学弟、学妹讲理科的一些知识,也是我非常喜欢的,那段时间我过的非常充实和开心,同时能和那么多优秀的人一起做这样很有情怀的一件事情,都是我后申请季中非常好的经历。


李瑞怡:我接着渡鸦学堂再讲几句,因为她们是负责课程方面的,我是负责项目方面的,我们去跟很多机构都谈过合作,有些对我来说是非常新的感受。比如有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我们半夜爬起来进行处理,这些经历对于我大学期间对于一些紧急情况的处理很有帮助。在我申请很多社团的时候,我也很有底气,说我曾经处理过这么多问题,有一种提前进入工作阶段的状态。当时那个暑假,其实我是有两个实习机会可以选择的,一个是去律师事务所,一个是去江苏省电视台,但是当时我推掉了那两个机会,因为我想去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我觉得后申请季,如果大家有实习的机会也是非常好的,比如我知道南小妹去江苏省电,做的也特别开心。其实这些机会都挺多的,像我跟省电视台人员聊天的时候,他们都很欢迎南外的学生过去做一些短期的实习。




10
如果想出国,但是担心性格不太适应,是该改变自己的性格?还是选择留在国内?



李瑞怡:如果还比较早的话,比如是初中阶段的话,建议可以选择去夏校体验一下,这样可以知道自己的性格是否适合或者国外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如果经济允许的话。我觉得现在留在国内,如果能够上好的大学,也是非常好的。我记得,我去哈佛上了两个月,还一直在后悔我为什么没有留在国内呢?因为我觉得清华、北大的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假如以后想在国内做事情到话,在清华、北大积累的人脉资源还是非常好的。尤其是我可能比较喜欢政策或者商业这一块,需要对当地有很多的积累和了解,而你在另外一个国家,总归会觉得中间有一段距离。我觉得现在清华的理科非常好,北大也非常有人文情怀,一些基础学科也非常扎实,所以,大家可以有更open的一些想法,并不是说国外的大学就一定比国内的大学要好。


何宜烜就我个人而言,清华、北大对我而言太难了,我也很珍惜现在的学校。刚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在想其实我的性格也没有那么适应国外的大学,但可能我现在有很多时间去思考自己的问题,所以也不会那么在意这个问题。是应该改变自己的性格,还是留在国内?我觉得这个抉择还是得由自己来做的,而且性格如果刻意去改变的话,应该也会非常痛苦,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给自己时间去思考和体验。


孙涵钰:我觉得并没有说某一种性格就适合出国或者不适合出国,因为我现在在宾大,可能我们人也比较多,就说我们中国人的群体,我觉得各种性格的人都有。我也见过一个很厉害的学长,他就整天待在图书馆,他现在发展得也挺好的。也有一些人非常外向,喜欢去结交不同的人,包括宾大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多元和包容的集体,大家性格不同,但是依然在这所学校存在着,他们依然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并不能把某种性格等同于适不适合出国。你仍然可以保留着你的性格,不能说为了做一件事情而去改变性格,如果说要改变性格的话,也应该是说这种性格你觉得自己会更喜欢,或者在环境下潜移默化的去改变,而没有必要说我为了出国,所以我要改变性格,毕竟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许灵川我们当时高中有保送的,有出国的,大家方向挺明显的,就有些人觉得自己适合出国,有些人在国内待着也能上一所很好的大学。假如单从性格方面来看的话,我不知道提这个问题的家长孩子是在什么阶段?假如年龄稍微大一点的话,朋友圈可以看出他是跟愿意出国的人玩得多,还是跟不愿意出国的人玩得多。我觉得正是因为这个性格的独特造就了你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那也是一种贡献。假如说要改变性格的话,可能是觉得不好还是怎样的想法,我觉得还是根据实际情况吧,假如没有造成特别大的冲突的话,我觉得没有必要改变自己。



预告:本周五晚7:00—9:00

李逸章郑中元郑路潇分享美国名校初体验


李逸章:杜克大学


写这一篇小稿之前,读到了学长写的关于哥大的文章。

”选择周三早上去喝酒,或者周六晚上刷图书馆,都要毫不惭愧。“

这话说得太真实,太令人感触。


五个月,看到了太多。

大学就是一个戏场,一个独立的社会,很光鲜,很有爆发力,但也真实得可怕——这五个月,唤醒了太多我对于人性与人生的思考。

人生第一次成了开放题。人生第一次有了令人受宠若惊的自由。人生第一次如此畏惧孤独。

想说的太多,到时候,想到哪儿便聊到哪儿吧。





郑中元:康奈尔大学


如果让我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康奈尔大学的生活,我一定会选择“与世隔绝”这个词吧。 坐落在伊萨卡小镇的卡尤加高地上,康奈尔大学本身就可以说是我们学习,生活,娱乐的全部了。但是正是这样一所学校,让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每日的课堂,讨论;每天的作业,论文;以及每一天走进食堂,都让我感受到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对我来说,这个“与世隔绝”的小镇大概就是我理想中的“桃源仙境”吧。





郑路潇: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大学第一学期,我眼中的WashU的氛围是友好与乐于助人的,大学里的机会与挑战并存,来自学业,生活,同伴和自己的压力不小,需要有一个好心态和自我规划的能力。从吃住到交流到课堂,需要适应与学习的有很多,每一天都是成长与自我挑战的一天。我还有非常多的地方需要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学期间,你做过的最疯狂的事情是什么?
你们处在人生最好的阶段 ——致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的同学们
辅导员说015|我该怎么做学生干部?
毕业生张诗涛:纯山是让人可以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组织
刚步入大学门应该注意什么?
我的老师王立孝【李瑞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