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利亚的研究及其特殊教育启示

按:作为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作为维果茨基的同事和学生,鲁里亚的研究从某种角度看是为文化历史学派提供证据的。但这些证据实际上开创了一个重要的新领域——神经心理学,尤其是他对伤兵进行研究后。当然,从特殊教育角度看,鲁里亚的研究依然为儿童的发展、为障碍儿童的干预尤其是发展障碍儿童的干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例如,感知肌能训练只有和言语、语言相联系,才能实现维果茨基所言的发展高级机能的断言。鉴于目前中国大陆的特殊教育实践,尤其是发展障碍儿童的干预、特别是孤独症儿童干预中的那些不当甚至错误做法,本号特发表作者大约写于2007年的这篇文章。尽管作者囿于外文水平的限制,未能全面研究鲁里亚的著作,饶是如此,此文对于如何干预孤独症依然可以有很大启发了。

摘要:本文在介绍鲁里亚的研究后,就鲁里亚研究给特殊教育的启示,包括如何动态的看待特殊儿童尤其他们动态的发展、早期干预的生理基础何在、感知训练的机制何在以及如何通过作品鉴别的方式鉴别异常等。

一、鲁利亚

鲁利亚(A·P·Лурия1902~1977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内科医生,也是神经心理学的创始人。他1921喀山大学社会科学系毕业后,即从事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开始是研究劳动生理心理学,1923 年研究人的激情状态问题,1924年结识维果茨基,并与他一起研究心理发展问题,特别是对情感过程的心理生理方法问题展开研究。1924~1934年间,他与维果茨基和列昂捷夫共同研究并提出了“心理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19261929 年间,他和维果茨基在 E.M.罗萨里莫神经病院进行了脑机制的研究,19311933 年在哈尔科夫乌克兰精神神经病研究所附属医院继续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19361941 年他在前苏联医学科学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失语症问题。1936年他以题为“激情过程的生理心理学”的论文取得教育科学(心理学)博士学位,1942年又取得医科学(神经病理学)博士学位。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主要研究脑外伤引起的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恢复问题,特别研究了大脑额叶在心理过程中的调节作用,19511956 年他在苏联教育科学院儿童缺陷研究所开展了关于言语对不同年龄的正常儿童和异常儿童的随意运动和调节作用的研究。

之后,主要是对以前的工作进行总结。

鲁利亚的学术生涯主要是和心理的生理机制的研究密切相关的,他不仅与维果茨基、列昂节夫共同建立了著名的学派,而且他的大脑的工作机制的相关研究,开神经心理学研究之先河,成为神经心理学的创始人。

二、鲁利亚的主要研究

(一)确定文化发展的生理基础

维果茨基曾经天才的猜想到文化的发展必然有其生理的表现,或者说,一般生物学的发展是为一般的心理发展准备条件的,而文化的发展也必然有其特有的生理准备。可惜的是,维果茨基的早逝使他本人没有机会对这个天才的猜想进行彻底的研究。

然而,鲁利亚的研究回答了这些问题,即鲁利亚回答了维果茨基上述问题的机制。他的研究表明,大脑的三级机能区是意识活动的生理机制,也即文化发展的生理基础。他具体实现、展示了发展的符号是如何工作的,即机制问题。

从发生学的角度,鲁利亚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发育过程中脑发育过程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儿童脑的发展从后到前,分成三步逐步发展。

他说:大脑皮质分层次结构的渊源——这种脑皮质分层次的结构,是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i]

他借助vogt的成熟说,认为,如果第一级皮质区——投射区的神经要素的髓屑化在早期就结束了,那么,在第二级和第三级皮质区中,髓屑化的过程则要延续很长的时期,在某些情况下,要延续到7~12岁的时候。[ii]

他认为,与那些心理活动最复杂的、综合的形式相适应的器官,是在发育的较晚阶段才成熟的,因而,人的心理活动的形成是由比较简单的形式向复杂的、间接的形式进行的[iii]

他说:“在幼儿那里,第一级区的保存对于第二级区的顺利形成是必要的,而第二级皮质区的充分形成对于第三级区的形成是必要的。”[iv]

而这个第三级机能区是人所特有的意识活动的器官。这个器官的最后形成的部分就是脑皮质的前额部分。

他认为,脑皮质的前额部分是在个体发育的4~8岁——晚期才成熟的。3.5~4岁时面积增长速度加快,7~8岁第二次飞跃。

正是脑的高级部位的发展的滞后或延迟性才为高级心理机能的获得提供了条件和器官,为两者的辐合发展提供了时空的条件,使两者的发展能够融为一体[v]

当然,鲁利亚的天才的研究不仅为本学派的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且,在后面的论述中,会发现这些观点也是早期教育、早期干预乃至特殊教育的重要的生理基础和理论源泉。

(二)开创性的工作——大脑的动态机能定位理论

鲁利亚最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是经过几十年的系统研究后提出的大脑的联合区理论。

他写道:用神经心理学的方法分析心理过程内部结构的途径,“这个方法基于细致地分析脑局部损伤时的心理过程的变化,其目的在于阐明:在这种损伤时究竟哪些心理过程的复合体或系统受到损害。因此,这个方法能够分析各种心理过程的内部结构和相互联系。”[vi]

鲁利亚的理论打破了过去大脑机能定位的机械论观点,而认为脑机能的定位是一个有机的动态的过程。这些观点在为学派的理论进行证明、论证的同时,也开创了神经心理学的新天地。

1.大脑的三级皮层学说

鲁利亚认为,大脑皮层存在着三级各不相同但彼此联系的层次系统,即三级不同的机能区。这些层次系统是大脑新皮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分化、完善起来的。

皮层的第一级机能区,也称为投射区——就是新皮质的第Ⅳ、第Ⅴ层细胞,其基本作用是接受外周的冲动(传入)和发放冲动到外周(传出)。因此,这个区又可以称为特异功能区。

皮层的第二级机能区,也称为投射-联络区——主要位于第一级区上的第Ⅱ、Ⅲ层细胞层上,这些细胞主要是由具有短轴突的细胞组成的。他们轴突的大部分或者同外周没有直接的联系,或者接受来自处于脑的深部中的皮质下组织的冲动(这些皮质下组织实现着对来自外周的冲动的初步加工)。这个区不负责具体的与外周的联系,而只是负责对相关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整合。因此,这个区域可以被称为初级联络区。

皮层的第三级机能区,也称为重叠区——位于皮层的最上层,这些部分完全是由上部细胞层(联络层)组成,与外周没有直接的联系。他认为:第三级皮质区保证各个分析器皮质环节的协同工作,保证大脑皮质最复杂的整合机能[vii]。因此,这个区可以被称为联络区。

2.大脑的三个联合区

鲁利亚在对大脑的皮层进行机能分区的基础上,又认为,大脑——整个大脑——也可以分作三个基本的联合区,就是这些联合区的协调工作才使得各种心理活动的完成成为可能。

第一个机能联合区主要位于大脑下部的脑干和脑的皮质下部位中,是保证调节紧张度或觉醒状态的联合区。这些器官与皮质有着双重的关系,既增强皮质的紧张度,同时,又受皮质的调节[viii]

这个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按照“非特异性”原则工作的,兴奋不是以个别的、孤立的冲动扩散着,也不是按照“全或无”的规律,而是分阶段逐步变化自己的水平,从而调节整个神经器官的状态[ix]来工作的。

第二个机能联合区主要位于新皮质的外表部,占据着它的后部,即位于两半球靠后部分,包括视觉区(枕叶)、听觉区(颞叶)和一般感觉区(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是由皮层和皮层下神经元组成的,它是接受、加工和保存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的联合区[x]

这个联合区的作用是接受、加工和储存外部信息。

它的工作原理不是上述的分阶段逐步变化,而是根据“全或无”的规律来工作的。

这个系统具有高度的模式化的特点,即高度的模式特异性,亦即各种感受器或细胞只管自己的事情。

第三个机能联合区是规划、调节和控制复杂活动形式的联合区。它对进行着的活动予以规划、调节和控制。它位于大脑两半球的前部,在中央前回——中央沟的前方。

这一联合区的工作和第二联合区一样,采用分层次的原则,但是,与第二联合区相反,神经冲动是由三级皮层区传至二级皮层区,再传至一级皮层区的,即从三级机能区传至二级机能区,再传至一级机能区和效应器的。因此,这个联合区又可以称为外导联合区。

鲁利亚说,大脑额叶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这些重要的器官使得动物得以不仅指向现在,而且指向未来,从而保证它的积极行为的最复杂形式[xi]

当然,三个联合区是密切合作的,第一个联合区保证必要的皮质的紧张度,第二个联合区实现对进入脑的信息的分析与综合,而第三级机能联合区保证有目的的探索运动,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由于所有信息都与第三个联合区有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第三联合区是整个大脑的三级区[xii]

3.皮层三级机能区的工作规律

鲁利亚认为,大脑皮层的工作规律有三个。

第一是大脑皮层的分层次(结构)规律。

这种层次不仅表现在成熟上,也表现在工作上。在成熟上,如前所述,是低到高逐渐成熟的;而在工作上也是各层各司其职。

在儿童的早期这些皮质是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的,而在成年后则遵循自上而下的路线。

第二是皮层区域的特异性递减规律。

他们表现为:第一层高度模式化,第二层少模式化,第三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超模式的性质。

也就是说,第一级机能区的功能是各种细胞各司其职,与自己无关的信息不会处理;第二级机能区已经基本上较少对特定的刺激发生反应了,而是具有初步的分析综合的特征了;三级机能区不对具体的特定刺激发生反应,只是综合处理相关信息。形象的说,一级机能区相当于是士兵,二级机能区相当于将军,三级机能区则是元帅。

第三是机能的渐进性侧向化规律,即随着从第一级皮质区向第二级皮质区,然后向第三级皮质区的过渡,机能逐渐同一定的脑半球相联系的规律。

表现为,随着言语的产生,右手活动占优势的人的左半球成为言语优势的半球,某些机能向一侧半球发展。

鲁利亚说:“模式特异性递减和机能侧向化递增的活动原则,保证了大脑的工作的最复杂形式的可能性,而这些形式,乃是人的认识活动最高形式的基础,这种高级形式从发生学说是与劳动联系着的,而从结构上说,则是同言语参与心理过程的组织联系着的。”[xiii]

4.残疾儿童特点的研究

从某种程度上说,维列鲁学派的起派之作就是残疾人、伤病人的研究。无论是维果茨基、还是鲁利亚无不如此。

鲁利亚及其同事以及学派的其他学者都对残疾儿童的神经活动特点——尤其是智力落后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特点进行了详细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大脑皮层的接通机能减弱是智力落后儿童最重要的一个个特点,这也是他们学习速度缓慢的原因。

条件联系的分化机能差是他们的第二个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

这个特点决定于智力落后儿童的神经过程没有达到足够的强度,即他们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的过程较弱,没有足够的强度。这是他们的第三个神经活动的特点。

这种结果的出现源于智力落后儿童的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占优势,就是还没有如何工作就开始出现保护抑制了。这是他们的第四个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

最后一个神经活动的特点是两种信号系统的作用出现障碍。

鲁利亚和他的学生的实验证实了,智力落后儿童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障碍明显。实验让普通学生和智力落后学生根据口头指示和直观示范让他们学习不同的技能和熟练技巧。结果表明,智力落后儿童是更多的根据直观直觉而不是口头的指示去行动。语言对他们在新的复杂的经验环境中定向的帮助很少,而语言对正常儿童很早就起着调节的作用和决定作用。[xiv]

5.残疾儿童的教育与诊断

鲁利亚说:“建立一门关于反常儿童的、特别是智力落后儿童的发展的、对其缺陷的正确辨认和估计的有科学依据的学科,寻找训练他们的合理途径——这一切,如果不采用一系列临床的、实验心理学的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都是不可能的。”[xv]

正是这些研究使得他们的鉴别更多的带有医学色彩,这或许是他们的鉴别更为准确的原因之一。[xvi]

鲁利亚曾经谈到生理特点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例如,在视觉皮质的二级皮质损伤的病例中,如让损伤病人看眼镜的画面,他们就很窘迫,不知道意味着什么。说“小环……,还是小环,木棒……横梁……想必是自行车吧?”没有办法感知到完整的形象。[xvii]

据此,就可以设计出诊断视觉损伤的图形量表。

鲁利亚曾经真切的说:“神经学及其最年轻的和积极的领域——神经外科学的发展的每一步都表明,临床是多么感到及其缺少对脑的病灶性损伤的准确的、尽可能早的部位诊断(至少是区域诊断),以及有科学根据的恢复被脑局部损伤所损害的机能的途径。”[xviii]

鲁利亚说:“对反常儿童进行细致的临床研究,进行有助于确定反常儿童所具有的本质的心理学实验,并找出补偿这些缺陷的方法,乃是变缺陷学为一门有科学依据的知识体系的必要条件。”[xix]

三、鲁利亚给我们的启示

(一)整体而动态的看待残疾儿童

整体而动态的看待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对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其缺陷的最大限度的校正或矫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鲁利亚的关于脑机能的动态定位的学说,实际上就是一个整体的、变化的、分工又合作的脑机制的学说。不同的机能区分管不同的工作,但是这些机能区又协同工作。这种有机的整体工作观,是符合大脑的实际的。这就使得我们在看待所有儿童时,必须整体的看、有机的看,而不是片面的、机械的、静止的看。否则,残疾儿童的发展就谈不上。这就是残疾障碍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共性之处。

整体而动态的看待残疾儿童,就使我们看到残疾儿童发展的渠道或途径。也就是说,整体看待残疾儿童的发展时,就能从机体的整体补偿角度看到儿童发展的希望和可能,这是机体自身的特性。这种特性,用皮亚杰的观点说,就是认知结构有自己独特的完型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源于大脑的整体工作机制)。这种完型能力在残疾儿童那里,包括在脑功能上,就是那种自我修复缺陷的倾向,也就是缺陷补偿的倾向。

这样,在理论上、在大脑活动的机制上,鲁利亚就为我们解释残疾儿童的发展——主要是智力的发展、脑功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照。

(二)感知机能训练与特异训练的生理基础

感知肌能训练或感统训练或医院的所谓的OTPT,实际上都是一类活动。在鲁利亚之前,从福禄贝尔的恩物,到伊塔德、谢根的生理学方法,直至蒙台梭利的蒙台梭利方法,实际上都是今日的感知肌能训练。但是,在鲁利亚之前,是没有理论上的解释,或没有生理基础或神经心理学的解释的。鲁利亚的研究为我们无意之间提供了感知肌能训练的生理基础的解释。

首先,无论是对智力落后儿童、孤独症儿童还是对肢体残疾儿童,抑或是对普通的婴幼儿而言,大脑的成熟是由内到外的进行的。即先成熟低级中枢再成熟高级中枢,具体说就是第三级机能区的成熟最晚。或者说,如果没有第一级和第二级机能区的机能成熟,第三级机能区的成熟是谈不上的。而这些机能区的成熟的要求之一就是信息的刺激,感知肌能训练恰好就是既适应了大脑机能发展、成熟的这个顺序,又提供了相应的信息刺激。也就是从这个角度说,感知肌能训练辐合了大脑的生理和功能发展的需要。

其次,感知肌能训练对于那些脑损伤患者有独特的价值。包括智力落后在内的那些和脑损伤——包括传统的器官和组织水平的损伤以及在分子、离子水平上的损伤——有关的所有残疾障碍儿童,如智力落后儿童、脑瘫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等,在脑功能的成熟和缺陷的矫正上,都需要由低级的机能过渡到高级的机能。虽然鲁利亚本人并没有谈到对这些残疾儿童的训练的生理机制问题,但是,他的学说或研究实际上给出了感知肌能训练的生理机制。

一方面,感知肌能训练的主要是第一级机能区和第二级机能区的功能,没有这些功能的发展,就很难耳聪目明;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机能区功能的训练势必影响到第三级机能区的功能,或者说,通过对第一、二级机能区的训练,最终有可能促进第三级机能区的发展,就是促使这些儿童作为人——高级生物的意识的生理基础的发展,也就是说,通过感知肌能训练,能够促进整个智力的成熟和发展;同时,感知肌能训练,不仅仅是对大脑的第二和第三联合区的功能进行训练,也促进第一个联合区功能的进步,从而促进这些儿童的大脑激活水平和控制水平的提高。

对于那些特异性训练——如专门的语言训练、定向训练等(这实际上也是感知肌能训练的内容之一),其生理基础也如鲁利亚的研究所显示的,是通过第一、二级机能区的功能训练、重建和复建,在确定本机能区功能的同时,促进第三级机能区的功能发展。

这里有两个完整的生理过程,通过感觉器官的机能训练,在打通了从低级到高级的机能区的联系和功能的同时,也训练了传出机能的功能——从三级机能区——即从指挥系统到效应器的功能。

(三)早期干预的生理机制

鲁利亚本人并没有对早期干预的生理机制进行解释,但是它的研究却对早期干预的机制提供了很好的说明。

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早期干预是指对残疾或障碍儿童——有时也包括其他处境不利儿童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早期教育与训练。就治疗——主要是医学手术、教育或训练而言,其生理机制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首先,早期干预是补偿可能的大脑缺陷的最佳途径。尽管大脑的机能分区是鲁利亚观点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他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却是大脑机能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说大脑是一个既分工又合作的有机的整体,当一部分出现问题时,由于自身完型能力的存在,另外一部分的功能有可能代替失去能力的部分。这种替代或完型能力的建立,当然是在脑发育的早期更容易产生、在脑功能充分分化前更易产生。早期干预恰好在时间上与之吻合。

其次,当大脑的某些区域因为缺陷,功能得不到发展时,不仅这个区域的功能受损,其他区域的功能也可能受到牵连。这时,专门的训练——这些训练往往是特异性的(如语言训练)不仅可能建立或巩固本机能区的机能——例如建立新的或打通本区域内神经联系的道路,还可能同时刺激其他区域功能的发展。

当然,某些区域的传统的器质性损伤严重的话,即使是训练也不见得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也只能是使用这样的训练。

(四)鉴别的思路

鲁利亚的研究还为特殊儿童的鉴别尤其是残疾儿童的鉴别提供了神经心理学的思路。

一般而言,任何心理现象都有其生理基础。反之,也可以通过心理现象来推测其生理状况。这就为某些特定类型的残疾或障碍儿童的鉴别指明了方向。

例如,学习障碍儿童是由认知的器官功能受损——包括生理和功能的损伤——导致的,而这些损伤必然有特定的表现,如鲁利亚表述的失语症的状况。这样反过来,就可以通过对某些儿童是否具有某些特定的表现,来确定儿童大脑的某些部位的功能是否受损,从而决定该儿童是否是学习障碍儿童。

可以这样认为,智力异常儿童——包括智力超常和智力落后、学习障碍儿童、孤独症儿童、言语障碍儿童——主要是其中的失语症而非发音器官异常导致的言语障碍等,都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反映神经系统功能的量表而鉴别。

四、鲁利亚简评

无疑,鲁利亚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最伟大的神经心理学家之一。它的研究透着学派的观点,即为了维护学派的学说、观点而奋斗。它的研究在为学派的有关观点寻找依据的同时,创立了神经心理学。

他的关于大脑的动态的机能主义的观点,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典型特征,不仅用变化的观点研究、看待脑机制,也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研究、看待脑机制,避免了用静止的、不变的观点研究充满活力的大脑,使得其学说更接近事实,这是其他学派或学者的对大脑研究的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的那些研究所不具有的典型的进步之处。

正是如此,鲁利亚的观点才更具有现实意义,也才更能为教育提供生理机制的说明。

当然,作为一种学说或观点,鲁利亚也有自己的不足或研究不到的地方,这是科学研究或科学发展的必然。鲁利亚的关于脑机制的研究是从宏观或中观角度进行的,但是在微观上,脑的机制是如何的在他那里就没有解决。


[i] A·P·鲁利亚著,汪青、邵郊、王译,《神经心理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28页。

[ii] A·P·鲁利亚著,汪青、邵郊、王译,《神经心理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37页。

[iii] A·P·鲁利亚著,汪青、邵郊、王译,《神经心理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38页。

[iv] A·P·鲁利亚著,汪青、邵郊、王译,《神经心理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102页。

[v]笔者所述的两者是指高级心理的发展合高级心理的生理器官的发展,也就是文化发展和文化器官的发展,这点对于后面要研究的特殊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vi] A·P·鲁利亚著,汪青、邵郊、王译,《神经心理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321页。

[vii] A·P·鲁利亚著,汪青、邵郊、王译,《神经心理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20~27页。

[viii] A·P·鲁利亚著,汪青、邵郊、王译,《神经心理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84页。

[ix] A·P·鲁利亚著,汪青、邵郊、王译,《神经心理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84页。

[x] A·P·鲁利亚著,汪青、邵郊、王译,《神经心理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96页。

[xi] A·P·鲁利亚著,汪青、邵郊、王译,《神经心理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116页。

[xii]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三个联合区形象的叫做动力区、认知区和指挥区——笔者注。

[xiii] A·P·鲁利亚著,汪青、邵郊、王译,《神经心理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104~105页。

[xiv] C·Я·鲁宾仕坦著朴永馨译:《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42~45页。

[xv] A·P·鲁利亚:“正常和反常儿童高级神经活动研究的几个问题”,参见A·P·鲁利亚等著、马藤骧等译:《反常与正常儿童高级神经活动问题》,科学出版社,1959年,第1页。

[xvi]在前苏联,文化家族性智力落后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认为没有生物学的特征——笔者注。

[xvii] A·P·鲁利亚著,汪青、邵郊、王译,《神经心理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133页。

[xviii] A·P·鲁利亚著,汪青、邵郊、王译,《神经心理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321页。

[xix] A·P·鲁利亚:“正常和反常儿童高级神经活动研究的几个问题”,参见A·P·鲁利亚等著、马藤骧等译:《反常与正常儿童高级神经活动问题》,科学出版社,1959年,第1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亚历山大鲁利亚:心理学名人词典
2023心理学考研 | 百日打卡 Day.9--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普心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机制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人脑自我认识的沿革
孩子的未来在阅读!(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