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年一遇的新课改,语文怎么改,我一文说清楚

早上好啊,这些天大家都被新课改新闻刷屏了吧?也很多朋友想听我怎么分析。

这些天我也都在做这件事情,新课改涉及的科目很多,文件字数也有400多页,所以我花了些时间,一个学科一个学科给大家做对比。

今天先跟大家介绍的是,语文这个科目的课改方向。为了让大家能够看懂这次改革改了什么、加了什么、强调什么,我特地把2011年的课标也找了出来,给大家作个对比。

因为课改主要是针对学校教学指导的,所以我主要是高亮了跟我们家长有关系的部分,是家长可以比较清晰地感知到的,今天就跟大家仔细分享。

语文课改变化的部分

从2022年新课标来看,语文绝对是每个孩子都要着手抓的点。

在课程性质上,还新增了关于语文的作用表述:语言文学,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一句话,就已经透露了它在各个学科中的“核心地位”。

语文不仅是拉开考试分数的学科,而且在十六个学科的总时长里面,语文的占比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以上,当然这个课时是针对学校教学时长说的,这意味着语文课会增多,语文教学内容也会增多。

和2011年版本相比,2022年的新课改从定义上盖章了“语文核心素养”。2011年只是含蓄提出“语文素养”,2022年正式官宣定义了。

核心素养的内涵里,有几个关键词,我挑出了给大家感受一下。▼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属于一个整体,也就是缺一不可。

在2011年的版本里,语文素养的讨论已经开展,但当时还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解说,当时也有声音是提议在“语文素养”里再确定“一个核心”,经过多年发展,在2022年的版本中,已经可以清晰看到这层内涵。

简单来说,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希望孩子可以具备这样子的核心素养能力:

1. 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对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有信心。

2. 具备良好的语感,能有效交流沟通,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深厚情感。

3. 有好奇心、求知欲,思维灵活,积极思考。

4. 能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这些都会逐渐在学校的教学体系里得到体现,简单来说,其实跟家长没有太大的关系。

但这些改变也并不是2022年才有的,早几年前已经在变了,现在哥哥三年级,语文的学习里其实已经有大量的思维探讨,这里体现在日常课堂、作业评分、老师的修改意见等方方面面。

只是说,课改把这些都说得更细致、更透彻,让我们能够大方向明白国家的决心和力度。我单独把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的课改拿出来对比和介绍,让朋友们一目了然。

第一学段(1~2年级)

1)对书法和书写的重视进一步提高

和2011年相比,2022年版本把对汉字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包括提出对书法、笔顺、写字美感的要求。

大方向是:降低写字量,关注写字过程,注重写字基本功的培养。

1600个常用汉字,800个左右会写,这个难度其实是2011年就提出了,到了2022年,并没有调整,所以国家的方向在写字量上都是一致的,减负减的是量的要求。

但量的降低,一定是程度上是为了保证孩子的质的获得,多认字少写字,多认是为了尽快阅读,少写是为了以后能够写好、写快。

2)语文从泛读到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提高

对比2011年版本你会发现,整本阅读计划被放进核心素养的总目标里,这里包括了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读过的书。

这个感受我还挺深刻的,因为一年级上学期放寒假,老师做寒假作业布置,就明确提出了对孩子整本书阅读的期待,以及鼓励孩子精读、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的方式,让我们录视频,记录下孩子读书的分享和总结。

至于其他的要求,比如低学段的背诵范围、课外阅读积累总量,都没有改变,和2011年的标准一样。

3)鼓励孩子从生活中出发,写实话、落实处、言之有物,我手写我心。

在2011年版本的“写话”、“口语交流”和“综合性学习”,在2022年版本已经合并并升级为“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两部分的描述,意味着对这些教学方式背后的内涵要求,进行了更加明确的梳理。

的确如此,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感到特别亲切的环境,要让孩子有话可写、有话要写,离不开留心看世界,但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写他们想写的,才能逐渐培养起对写话的兴趣。

2022年版本对如何鼓励孩子写想象中的事物,提出了更为细致的描述,这是鼓励孩子能够多涉猎更为广阔的知识、积累自己的丰富见闻,然后顺应他们的兴趣,去我手写我心,尽情打开想象力。

第二学段(3~4年级)

1)书写卷面要求是规范、端正和整洁

到了3~4年级,对于书写的工整、字形美的要求,仍然是进一步细化的。

但写好字是不是意味着孩子要成为书法家,我觉得课纲并不是这么要求的,家长千万也不要陷入焦虑的死胡同。

“规范、端正、整洁”,这句话最早可溯源是郭沫若的观点,他认为:

“培养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写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

具体要求可以参考下面这张表,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编写的书写规范:▼

我自己感觉,孩子认真写,要写好真不难,但很多家长特别烦躁的地方在于孩子无法稳定做到这个书写工整的效果,这里回归到课标其实要重新自查:

自己给孩子的练字量是不是太高了,自己给孩子的书写要求是不是也太高了,不要陷入“低质量的机械书写操作”现象里,一味让孩子抄,五遍、三遍,一行、两行。

2)阅读整体框架和要求一致,重视朗读、重视默读、学习略读、强化诵读

对比2011年和2022年的大纲,你会发现基本标准是差不多的。这意味着,国家教育部在语文课程中的关注点是相对一致的。

三四年级是第二学段,其实是一个过渡性阶段,这阶段之所以是分水岭,因为它衔接了前面的基础,又为后面的系统做足的准备。

在2011年版本里,明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背诵优秀诗文需要达到240篇,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2022年版本是保持一致的,微调课外阅读总量数为405万字以上。

3)打通语文的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对比2011年的课改,除了把“习作”和“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之外,还强调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鼓励孩子清楚明白讲述见闻,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其实2011年版本也有这标红的部分,但是放在细节里,不像2022年的版本,直接放在开篇,作为二次强调。可以从中看到信号是什么。

这是在鼓励学校积极创建口语交际的情景,为孩子提供机会,并且易于总结,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里主要是体现在教材里,比如加入了一些口语交际的课文,鼓励孩子大胆说话,言之有物,表达更为自信。


3)鼓励孩子创新、多元呈现自己的观察和探究所得

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来呈现自己的观察和探究所得,这个小细节是新增的。这也是鼓励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孩子能够更充分地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我在这点上也深有同感,现在学校组织的很多活动,其实对于媒介的要求都更丰富了,不是只限定图文,很多时候是支持学生的各种创意表达,比如视频、图像等等,都是支持的。

其实关键点并不是具体用了什么方式,而是孩子能否充分表达、积极探索,能否提高自己的资源搜索能力、文献整合能力,来达到自己探究思维的提升。

语文课改新增的部分

2011年的课改文件,只有83页,而2022年的课改文件,是109页,新增的20多页,其实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这两大部份里。一方面对学校教学提出了更具体的质量要求,一方面也对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提出了更具体的质量要求。

我按照课改文件的思路,做了个金字塔模型帮助大家更好去看这个新增部分的侧重点和描述。▼

这三个学习任务群,螺旋上升,互相影响。

没有地基,就没有发展,就没有发展,就没有拓展,所以我们在引导孩子学好语文上,也要重视基本功的学习,一步一步,从语言文字到阅读表达,再到更拓展的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这都是基本思路。

具体可以看看我的整理和总结:

1)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2)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3)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看完这些任务群,孩子在学校里如何学语文,家长是不是更清晰了呢?

我自己的感受是孩子的语文课的确越来越五花八门,比如上周的习作就是让孩子去写一个实验报告,或者是目前学校在组织的朗诵会,这些在课改里都归纳到语文学习体系了。

语文课改不变的部分

整体来说,仔细对比完2011年的课改,和2022年的课改,我的感受是这十年的大变化并没有,至少在推荐书目和大的标准、功能性的要求是一致的。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基本一致,2022年还删掉了一篇原本在9年级的推荐篇《河中石兽》。

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也保持一致。

还有很多地方都大同小异的,这是对2011年课表的一种延续,继续强调要改变固有的“应试思维”,关注与时俱进的“语文素养”,着重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一门学科,更加偏向它的功能性、实用性和价值感。

写在最后

虽然说这是十年一改的新课标,实际上在实际操作中,所有的课改都是循序渐进的,就好像我家孩子现在读的一年级和三年级教材,其实也是一年年审定推行的,但是每年的教材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微调,都会在孩子的学习中一点点体现出来。

所以,对比完课改,我的整体感受是这样子的:

语文虽然比重提高,但不用太慌。从大范围来说,这几年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全国都在提高,课改主要是针对性地指导老师,让老师更好地去准备课程和内容教学,实际上是一件好事情,让老师更好地提供教学质量。我们作为家长,让孩子跟紧学校进度,提高孩子的校内学习效率,课后做到举一反三、充分思考,这才是最稳扎稳打的方法。

希望我们家长看完后会安心一些,不要被网上言论带跑,瞎焦虑了,国家的课改还是相当温和的,并且希望孩子能真正学以致用,这和我们的家庭教育初心也是一致的呢。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之所向
温儒敏:语文课改 读书为本——如何用好统编语文教材(小学四五六年级)
给语文教学的四点建议
温儒敏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双减】跨学科教学呈现“双减”教学新样态 ——薛家湾第一小学五年级跨学科教学实践及作业设计探究“双减”新路径
李金梅-《潜心言语》读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