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言语康复基本框架(二)


 共鸣系统是言语产生的共鸣腔。声道是指由咽腔、口腔、鼻腔,以及它们的附属器官所组成的共鸣腔。当声源通过咽腔、口腔、鼻腔时,会产生不同的共鸣,从而形成不同音色的言语。

   评估指标:共振峰、FFT/LPC谱

   治疗目标:建立正常的口腔、鼻腔共鸣,提高共鸣音质


共鸣放松

 主要通过“共鸣放松训练”进行正确的共鸣准备:通过完成一些夸张的动作或发一些特定的音,使共鸣肌群进行紧张与松弛的交替运动,从而促进共鸣肌群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为形成良好的共鸣奠定基础。   

建立正常的共鸣模式

1.增加舌的向后运动、减少前位聚焦
主要通过“后位音法”增加舌的向后运动、减少前位聚焦:通过发一些发音部位靠后的音来体会发音时舌位靠后的感觉,帮助减少发音时舌位靠前的现象,从而减少前位聚焦。
采用“元音跟踪训练”进行舌向后运动的强化训练。采用实时测量技术可以进行后元音跟踪训练。发位置较后的元音如/u/、/o/等,跟踪其发音时的位置是否在参考范围之内,实时地反馈其发音状况,有助于及时纠正错误的发音位置。
采用“元音匹配训练”将前位聚焦的矫治融入实时视觉反馈的卡通游戏之中。利用视觉提示和实时跟踪技术,通过匹配训练音,进行舌向后运动的强化训练。如治疗师设置样本音时可选择位置靠后的音如/u/、/o/等,然后让患者不断进行匹配训练。利用游戏的形式,给予某刺激物,当患者所发元音与样本的元音匹配时,刺激物向前行走。否则,刺激物静止不动。
2.增加舌的向前运动、减少后位聚焦
主要通过“前位音法”增加舌的向前运动、减少后位聚焦:通过发一些发音部位靠后的音来体会发音时舌位靠后的感觉,帮助减少发音时舌位靠前的现象,从而减少前位聚焦。
采用“元音跟踪训练”进行舌向前运动的强化训练。采用实时测量技术可以进行前元音跟踪训练。发位置较前的元音如/i/等,跟踪其发音时的位置是否在参考范围之内,实时地反馈其发音状况,有助于及时纠正错误的发音位置。
采用“元音匹配训练”将后位聚焦的矫治融入实时视觉反馈的卡通游戏之中。利用视觉提示和实时跟踪技术,通过匹配训练音,进行舌向前运动的强化训练。如治疗师设置样本音时可选择位置靠前的音如/i/等,然后让患者不断进行匹配训练。利用游戏的形式,给予某刺激物,当患者所发元音与样本的元音匹配时,刺激物向前行走。否则,刺激物静止不动。
3.减少喉位聚焦
主要通过“伸舌法”减少喉位聚焦:通过将舌伸出口外用高音调发前位音,扩张口咽腔,体会发音时口咽腔放松的感觉,从而治疗因咽腔和喉部过于紧张而导致的喉位聚焦和后位聚焦。
4.减少鼻腔共鸣低下
主要通过“鼻腔共鸣法”减少鼻腔共鸣低下:通过发鼻音,帮助患者体会鼻腔共鸣的感觉,从而建立有效的鼻腔共鸣,提高鼻腔共鸣能力。
5.减少鼻腔共鸣亢进
主要通过“口腔共鸣法”减少鼻腔共鸣亢进:通过发特定的音打开口腔,帮助患者体会口腔共鸣的感觉,减少鼻腔共鸣,建立有效的口腔共鸣,提高口腔共鸣能力。
6.提高整体的言语共鸣效果
主要通过“鼻音/边音刺激法”、“U声道法”、“头腔共鸣法”、“胸腔共鸣法”提高整体的言语共鸣效果。
(1) 通过交替发鼻音和边音,可以促进鼻腔和喉腔间共鸣的转换,从而获得良好的共鸣音质。
(2) 通过在不同位置发/u/,使胸音与头音之间的转换连贯,声道通畅,从而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
(3) 通过以高音调持续发鼻音,使声波在头腔产生共鸣,帮助患者体会头腔共鸣的感觉,从而建立有效的头腔共鸣。
通过以低音调持续发音,使声波在胸腔产生共鸣,帮助患者体会胸腔共鸣的感觉,从而建立有效的胸腔共鸣。  

构音功能


构音系统由口腔、鼻腔、咽腔及其附属器官所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构音器官是下颌、唇舌、软腭,它们各自的灵活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运动是产生清晰、有意义言语(语音)的必要条件。

   评估指标:下颌距、舌距、舌域图、口腔轮替运动速率、构音清晰度

   治疗目标:建立正确的构音运动模式,提高言语清晰度

发声放松

1.发声准备

   主要通过“发声放松训练”进行正确的发声准备:颈部放松训练使颈部肌群紧张和松弛的交替运动,使患者的颈部肌群(即喉外肌群)得到放松;声带放松训练通过打嘟的形式,让患者体会发声过程中声带的放松,并放松整个发声器官甚至颈部肌群。

2.进行正确的发声运动

主要通过“哈欠-叹息法”、“张嘴法”进行正确的发声运动。

(1) 通过夸张的哈欠和叹息动作,使声道充分打开,咽部肌肉放松,然后在叹息时发音并体会放松的感觉,为形成自然舒适的嗓音奠定基础。

(2) 通过视觉提示等方式,帮助患者培养张嘴发音的习惯,增加发音时嘴的张开度,从而协调发声器官和构音器官之间的运动,为获得更好的音质奠定基础。   

立正常的响度模式

1.感知不同的响度

   针对响度异常的患者,可首先采用“响度感知”来提高响度的感知能力。采用现代化声控动画技术的形式。例如给予某刺激物进行游戏,当用较低的响度发音时,刺激物的耳朵是垂下来的,当响度增大时,刺激物的耳朵也变大了。如此将响度的大小与某物的体积联系起来进行响度的感知训练。

2.建立正常的响度                  
主要通过“用力搬椅法”、“掩蔽法”建立正常的响度。
(1) 让患者坐在椅子上,在用力上拉椅子的同时发音,来增加其言语的响度。
(2) 让患者在背景声条件下进行发音,并调节背景声的大小,使患者不自觉地提高声门下压及声带闭合能力,从而增加响度。
采用“响度训练”进行响度的强化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增加响度”或“减少响度”,然后进入训练。采用现代化声控动画技术的形式。例如给予某刺激物进行游戏,要求患者发音达到一定响度,刺激物才能吃到猴子手中的果实。多次练习,来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响度。
3.提高响度控制能力
主要通过“碰撞法”、“响度梯度训练法”提高响度控制能力。
(1) 通过滚球撞物,在球撞物的瞬间突然增加响度发音,来提高患者的响度及其控制能力。
(2) 通过阶梯式响度训练提高或降低患者响度,增强患者控制响度的能力。   

建立正常的音调模式

1.感知不同的音调
针对音调异常的患者,可首先采用“音调感知”来提高音调的感知能力。采用现代化声控动画技术的形式。例如给予某刺激物进行游戏,当用较低的音调发音时,刺激物飞得比较低,当音调上升时,刺激物就飞得比较高。通过飞行的高低来匹配音调的高低,使患者对抽象的音调概念有形象具体的理解,有助于患者对不同音调进行模仿练习。
2.建立正常的音调
主要通过“手指按压法”帮助其建立正常的音调:通过按压患者喉部,改变喉部甲状软骨的位置,可以提高或降低音调,从而帮助其建立正常的音调。
   采用“音调训练”进行音调的强化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增加音调”或“减少音调”,然后进入训练。采用现代化声控动画技术的形式。例如进行增加音调的训练,给予某刺激物,要求患者发音达到一定音调,刺激物才能顺利通过。多次练习,来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音调。
3.提高音调控制能力
主要通过“乐调匹配法”、“音调梯度训练法” 提高音调控制能力。
(1)通过对乐调的模仿和匹配训练,来逐步建立正常的音调,并提高其音调控制能力。
(2)通过阶梯式音调上升或/和下降的训练,使患者建立正常音调,以及增加言语时音调控制的能力。
4.提高音调流畅性
   可通过“重读训练法”中的行板节奏来提高音调流畅性。训练材料可选择核心韵母/ɑ/、/i/、/u/等。   

建立正常的音质模式

1.建立舒适放松的声道状态
主要通过“喉部按摩法”放松声道:通过按摩喉部肌肉或穴位,放松喉部肌肉,从而建立舒适放松的声道状态。
2.减少音质的粗糙声
主要通过“咀嚼法”减少音质的粗糙声:通过夸张的哈欠和叹息动作,使声道充分打开,咽部肌肉放松,然后在叹息时发音并体会放松的感觉,为形成自然舒适的嗓音奠定基础。
3.提高声带闭合能力、减少音质的气息声
主要通过“哼鸣法”、“半吞咽法”、“吸入式发音法”提高声带闭合能力、减少音质的气息声。
(1) 通过闭嘴哼鸣的方式发音,使哼鸣时在声道内的气流反作用于声带,促进患者声带的闭合,改善其音质
(2) 通过在吞咽进行到一半时用较低的音调大声地发“bo---m”音,产生的气流在声道内反作用于声带,来提高声带闭合的能力。
(3) 通过在吸气的时候发音可以帮助患者重新使用真声带进行发音,从而提高声带闭合能力,减少音质的气息声。
采用现代化技术可通过“电声门图”显示其声带闭合情况,同时也可进行实时发声训练,观察训练中声带闭合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4.减少音质的嘶哑声
主要通过“吟唱法”、“气泡发音法”减少音质的嘶哑声。
(1) 通过用类似唱歌的形式,流畅连贯地说话,使音调响度变化较小,声带振动舒适规律,从而改善音质,减少音质的嘶哑声。
通过柔和的气泡式发音,使声带得到放松,声带振动更为均匀而且富有规律性,同时使声带内收能力增强,从而改善音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通话培训讲稿
新手伪音教程免费教学,女声变男声伪音的教程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音特点及训练方法
发音训练丨怎么样发好前鼻音和后鼻音!
想获得有魅力的声音?只需六步
好声音?来自好声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