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缸中之脑”或将成真,急需建立伦理框架

17位著名的科学家、伦理学家和哲学家在本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The ethics of experimenting with human brain tissue,指出现在需要对培养或维持人脑组织的行为做出伦理考量。举例来说,如果研究人员有一天可以在实验室内创造出一个似乎可以产生意识经验的模型,那么这是否会引发有关所有权、管理、权限、处置和数据保护方面的问题?

使用人体干细胞作为起始材料可以在器皿中培养简化的3D脑器官。

GENOME INSTITUTE OF SINGAPORE, A*STAR

为了研究帕金森病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研究人员正在利用干细胞培养小型简化版的人脑组织——脑类器官。另有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将人脑细胞移植至小鼠身上,还有一些人在研究手术时从患者身上移除的脑组织。这类模型可能具有无穷的价值,“但是脑类器官离功能性人脑越近,伦理问题就越严重。”Farahany等人如此表示。

研究人员在解剖人脑组织切片。

 

作者们提出了一些他们认为研究人员、资助机构、审查委员会和公众应该加以讨论的问题,以便为这类研究提供指引。这些问题包括研究人员是否有可能评估脑替代品的知觉功能以及人类对于生死的理解可能将受到的挑战。

干细胞衍生的3D人脑组合体。

作者总结说:“为了确保这类研究可以在长期范围内取得成功,并为社会所接受,现在必须制定一个伦理框架。”他们还指出,人脑实验模型或有助于解开长期以来令人难以理解的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谜题。

Nature|doi:10.1038/d41586-018-04813-x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陈根:半人类大脑的小鼠,该如何回应伦理挑战?
继人工智能之后,人脑类器官能否拥有智能<div></div><div><br></div><div><br></div><div>医学科普顾事</div>
科学家于试管中培育出“体外人脑”
类器官——培养皿中的再生医学
Nature:研究创造新型人脑“类器官”
香港科技大学吴若昊教授团队发表综述文章:血管化人脑类器官芯片研究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