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疾控中心:中国仅0.2%成人心血管状况理想,哪些病要注意预防?

除了人口增长和老龄化,不健康生活方式和代谢问题也是驱动因素。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及其合作机构共同发布了《1990-2016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

数据显示,虽然近20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CVD)的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了28.7%,但年龄标化患病率却增长14.7%,患病人数更是翻了一番。同时,地区差异不断扩大,而外周动脉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心肌炎、房颤等具体疾病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死亡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是主要死因

1990年至2016年期间,每年因CVD死亡的人数从251万增加到397万,其中外周动脉疾病死亡增加最多(268.7%),其次为房颤和房扑(184.9%)、缺血性心脏病(184.1%)、缺血性中风(83.8%)、主动脉瘤(72.4%)和心内膜炎(45.8%)。仅在风湿性心脏病中观察到显著下降(-47.9%)。

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28.7%,从1990年的每10万人431.6人下降到2016年的每10万人307.9人。具体到各病种,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高血压性心脏病和主动脉瘤的死亡都显著下降,但缺血性心脏病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出现大幅增长。

2016年,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是导致CVD死亡主要原因,占CVD总死亡的三分之二。在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主动脉瘤和心内膜炎中观察到男性死亡率更高。

图片来源:pixabay

患病人数增加,缺血性中风患病率最高

2016年中国估计有9380万例CVD患者,是1990年的两倍多。年龄标化患病率显著增加了14.7%,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增加19.1%,缺血性中风增加36.6%,心肌病和心肌炎增加23.1%,心内膜炎增加26.7%。

2016年,缺血性中风的年龄标化患病率最高(1534例/10万),其次是缺血性心脏病(1507例/10万)和外周动脉疾病(1441例/100000)。女性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患病率更高。

相对负担整体改善,但地域差距拉大

虽然CVD绝对负担显著增加,但年龄标化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衡量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生命年)显著降低,女性(-43.7%)降幅大于男性(-43.7%)。

从这个角度来看,1990年-2016年间,各省的CVD整体DALYs负担都有所下降,出血性中风负担也持续下降。但这种相对负担的省际差距不断拉大,整体大致呈现东部沿海省份负担降低更快、西部改善缓慢的趋势。北京、上海、澳门、香港等经济发达地区,CVD整体负担和缺血性心脏病、中风这这些主要疾病负担的降幅都最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和江苏这两个发达省份的缺血性中风负担有所增加。

▲以年龄标化DALYs 计,1990年-2016年所有心血管疾病(A)和缺血性中风(D)的相对负担变化(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疾控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联合发布:中国20年心血管病标化死亡率下降28%!中国有近1亿心血管病患者
权威数据 | 心血管疾病全球流行形势
吃鸡蛋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概率
全面分析中国饮食显示:这3种食物不足,是心脏病的重要原因
中国心脏临床研究:现状与未来
【合集】2019年12篇权威疾病统计报告(全球或中国数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