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误读了千年的“红杏出墙”


| 读史 |ID:dushi818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文:赵炎 来源:沈阳晚报


最有名的“红杏出墙”诗,自然是南宋叶绍翁的这篇《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如今说到“红杏出墙”,我们大概立马会想到某某出轨了,这已经成了“越出常理的情爱”的代名词,属于不正当男女交往。


遗憾的是,它真的是被误读了,至于怎么被误读的,我不知道,但它的原意,其实非常优美和高洁的。


最早的“红杏出墙”诗


最出名的“红杏出墙诗”是南宋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但他也是借鉴来的,实际上,最早写出这句话的是晚唐诗人吴融,其诗《途中见杏花》云: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人行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曙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皇州。


全诗流露出的是对帝乡无限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中的“红杏出墙”,仅仅是诗人眼前的景物,是勾起思乡情绪的媒介而已,而不含有言外之意。


后来的“红杏出墙”诗


金代刘豫的《杏》也提到了“红杏出墙”:

竹坞人家濒小溪,数枝红杏出疎篱。

门前山色带烟重,幽鸟一声春日迟。


这是一篇写实景的代表作,也比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要早很久


此外,陆游也写过一首《马上作》:

平桥小陌雨初収,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栁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陆游这首诗比叶绍翁的也稍微早几十年,但在写景上与叶绍翁颇为相似。


从时间先后来看,是叶绍翁效法了前几位。但从韵味和意境来看,前几位的诗确实又不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叶绍翁其诗的妙处


《游园不值》一诗,已然入选《千家诗》,其选者曰:“诗题‘游园不值’,意思是诗人去朋友的花园游玩,可园主人不在,园门紧闭,只能欣赏到墙头伸出园外的一支红杏,并由此而得此诗。前两句写诗人高兴而来但叩门不开颇为扫兴,后两句得来十分珍贵,一个‘关’字,一个‘出’字,却使情绪急转直下,失望中忽见浓浓春景,不觉一喜。同时,也向人们昭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顽强的生命力,勃勃生机是很难禁锢扼杀的,诗文妙趣横生,活泼感人。”


如此理解可否?当然可以,但常言道“诗无达沽”,尚未切合叶绍翁的其人其品及其追求的实质,需要重新解读。

应嫌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二句写诗人想去访问一位隐士园亭。但轻轻敲门,隐士的小院柴扉不见打开。于是诗人推测道,这可能是担心游客们的“屐齿”会踩伤他家的青苔吧。暗指主人不愿意就俗。


我以为主要应该着落在“苍苔”二字上。《陋室铭》云:“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采用刘禹锡的这一联想,诗的下句意思就明显了。“红杏出墙”在这里不仅是写景,还有了韵外之意:“你的品德修养深厚,声名远播,就像这墙头的红杏一样,是遮掩不住的。”


也就是说,“红杏出墙”在这里,既有对隐士品德的赞赏和敬仰,又有对隐士拒不见客态度的一种善意警醒,当然也似乎颇有微词。首尾照应,意脉贯通,可谓深有意味。


说清楚了吧?“红杏出墙”原先并非贬义或中性词,它是一个极其优美的诗歌艺术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一朵奇葩,需要我们去正确解读和传承,而不是肆无忌惮的调笑和曲解。


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误读了近千年的“红杏出墙”
诗词中怎么描述”红杏出墙“?
请大家帮忙回答一下,谢谢了哦
叶绍翁很有寓意的诗作,短短的四句话,却是值得吟诵的经典
叶绍翁《游园不值》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内敛的他,写了首春天的诗,弄出一个世人皆知的“不守妇德”的成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