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海峰 ‖ 《西沟往事(11)》


陈海峰,陕西省三原县人。陕西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西部名流》报执行编辑;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作协会员。心的感触落在笔尖,不拘形迹。

作品欣赏

西沟往事(11)

曲曲弯弯的浊峪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全国上下一片红的年代,人们又在这里堵了一个坝(拦河造坝)。抽水泵一直从沟底水坝,三级导,到塬坡高大的垫方上。在全国农业学大寨的风潮中,用红宝书(毛泽东选集)树立昂扬的斗志,树立干革命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全邓家大队的人们出工出力,历时两年的千辛万苦,流血流汗,终于在西沟的崖畔上把浊峪河清亮的河水提升到塬坡和台地上。浇灌着全大队几千亩土地。这个年代的人们,完成了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梦想而不可能完成的天大的事情。

       千万年来,干枯的塬坡台地,俯瞰着清亮的河水,默默的叹息着,无奈的任凭风吹日晒,皲裂的崖畔只有酸枣树陪伴。记得在西沟沟底距离河面落差较小的一块地,是队里的唯一一块水浇地,安置了一个木制的大水车,用人力踏板,搅动水槽,引河水浇灌仅有的一块地――生产队的菜园子。而塬坡台地上的庄稼只有看老天爷的脸色才有好收成。

      这是一个辉煌的年代,一个斗志昂扬的年代,就是在那时,人心得到了空前的团结和凝聚。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是伟大的。在西沟是一个永远值得记忆的历史。

       据县志记载,明正统二年,1437年到1448年,连年干旱,民缺粮,饿死者甚多。清康熙三31年32年(1692年1693年),民饥饿溃散,乾隆12年(1747),道光26年27年,(1846年1847年)二麦不收,饿死者众多。民国17年到19年(1928年1930年),三年大旱,庄稼基本绝收,树皮草根皆食尽。出现卖儿卖女饿死者无数。在干旱时期,浊峪河也几经断流,老辈子人口传心受的给后辈们讲着历史的苦难,一辈一辈顽强的于命运抗争。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光辉旗帜下,勤劳的西沟人,与天斗与地斗,努力的改变着贫穷落后的山区面貌。    

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景象时时显现在脑海,记忆的片段时隐时现。原始的工具在这里最后一次得一发光,发热。担土的柳条簸箕,用两头老黄牛套拉着硕大青石碌碡在垫方上来回碾压,几个壮劳力光着膀子,喊着号子,提拉着石夯,石夯在号子声中高高的被抛起,又随着号子结结实实的砸在新铺的黄土上,扬起一团尘烟雾。镢头抡圆(就是举高使大劲),掘开万年尘封的黄土,铁锨高扬,黄土源源不断的流向垫方,一层一层,高大的垫方在鞭炮声中建成,如一条长龙横卧在村子北梁之上,保佑着前进中的小山村。每到干旱的时节,水站上型如碌碡的大马达,轰鸣声如巨龙长吟,奋力的汲取浊峪河清亮的河水,顺着粗壮的铁管喷射到垫方最高处。便缓缓流向各处干涸的农田。

      干渴的秧苗汲取着水中的养分,茁壮成长。风里,传来它们欢快的歌声:毛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要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    

水站灌溉面积仅限于邓家大队六个村民小队。渠线一大部分共用玉皇阁水库修建的水渠。一小部分从新修渠,灌溉台地及偏远的塬坡地。

       邓家大队隶属马额公社,行政区域北临魏廻大队,东临文龙队和陵前公社朱家大队二郎庙小队,南至五队于陵前公社小道口接壤,西经浊峪河西岸山坡以外新兴公社塔凹村,李寨村为分界线,成立的一个生产大队。邓家大队又名邓家堡,据三原县志记载过去明清时期邓家叫夏侯堡,永丰堡。后来村中邓姓的人居多,又叫邓家堡。永丰堡的石刻现在还得一保存。

       玉皇阁灌区总干渠在邓家堡子以东,由北向南穿过,同时也灌溉辖区平整的水浇地。

小时候,去一趟堡子(邓家大队部所在地,)有联社(供销合作社),每次跟上大人们灌煤油的时候,顺便可以混一个水果糖,冰糖啥的。还有高大的兰砖兰瓦房。窑洞的世界观一下子在这里改变了,人们还可以在这里住?怪不得大人们常说,好好去书房(学校)念书,可以住凉房。凉房在我脑子里无数次的想象,想象在这凉房里的感觉。后来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终于在大人们说的凉房下上课学习了。世界观又一次的被改变,想象中的凉房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夏天的凉房是闷热,冬天才叫凉房。第一次看见玻璃窗是用旧塑料布钉上的,隔风,透光,稀奇的不得了。

堡子里的书房是在一座娘娘庙里,四方小院,坐北朝南。庙门口有很高的几级台阶,校长邓保民每天都要背着手,站在上面讲话。

      威严或者慈祥的神像在破四旧的时候,被摧毁了,只留下东西大殿,南北几间宿舍。兰砖兰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就是漆水(油漆的颜色)有点斑驳了。屋顶上的瓦楞中长着一排排胖嘟嘟的松喇喇(学名叫葫芦藓,吃起来甜甜的,还可以治疗咳嗽)。院子中间几棵石榴树一个乒乓球台,那是我见过最阔(好)的学校和最歪(方言:厉害)的先生(老师)。

       过去的人们,在靠天吃饭的年代,庙宇就是他们倾诉的对象,祈求上天的恩赐,菩萨的保佑。于是虔诚的永丰堡的人们就在村子周围建起了:马王庙,娘娘庙,关帝庙,显神庙,菩萨庙,药王庙,无量庙,七座大庙。以保平安,幸福,风调雨顺。

       时光飞逝,曾经一时香火旺盛的庙宇,连同最后的学校驻地也荡然无存。只留在老人们的记忆里,和仅有的文字记载。但是留在后人们心里的曾经,只有仅存的哪块碑:永豊堡。


(关注ID:wang2050164243)

(书香雅韵欢迎您)

书香雅韵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激发民族奋进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库老故事】药王庙在炮火中耸立 作者:于福贵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 河北省—-— 张家口市蔚县南留庄镇水东堡村
周治富:庙沟名称的来历
趣谈丹东的地名
陈海峰 || 西沟往事(十二)
袁五省|王堡村的来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