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职称晋升可行性途径分析报告(1)-评职称的途径有哪些?
职称文件提出的条件很多,但对普通的技术人员,合适的途径却很少。通过对几种途径的介绍,并比较一下几种途径的可行性,希望对你评职称有所帮助。
职称评审需要提交一定的学术成果,学术成果中可以有论文、专著、课题、标准、专利、奖项等。本文对这几种职称晋升途径进行可行性分析,共有3篇小短文,今天是第一篇。
1、发论文这是最为大家熟知的一条路,每一个评职称的人第一个能想到的绝对是发论文。但评高级工程师需要核心论文,核心论文主要是指:南大核心、北大核心和科技核心。核心论文难发表,既需要真才实学、又需要长期等待。核心论文的通过率也很低,一般约为5%,也就是说,核心期刊平均每月收到1000多篇稿件,最后能刊发的也就五六十篇。一个字:难!
2、申请专利
如果说发论文的是人尽皆知的道路,那么申请专利的相对小众一些。专利包括外观专利、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职称认可的是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评高级职称需要发明专利,当前发明专利的审核越来越严格,周期拉的很长,一般都要一年以上,甚至有些达到两三年的周期。发明专利的通过率近期不断下降,一般30% 左右,未来通过率还会进一步降低。3、出书
职称文件明确认可的是“专著”,可实际的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并未区分“专著”和“编著”,这是职称评审的一个漏洞。既然裁判和选手都心照不宣,所有人都默许这个漏洞存在,于是出书也就成为当下职称评审的终南捷径。
评高级职称,前两条路耗费经历多、周期较长,因此当下最流行的评职称方式就是出书!方便便捷、周期短,唯一的缺点是出书贵,现在一个书号也要五六万。
4、其他途径
其他途径是指标准、项目、奖励等。
前三条是依靠个人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自己可以发表核心论文、申报专利,不少核心期刊,例如不少大学学报是免费的,除了贡献自己的学识,不需要额外的费用;或者需要个人财力雄厚,自己花钱买个书号,不少出版社提供书稿、出版、发行一条龙服务。
标准、项目、奖励等归入其他途径,是因为这些途径,往往不能依靠个人努力去实现,需要借助团队(单位)的力量。所以,如果想在这些途径上有突破,一定要有一个强大的平台和团队支持,靠单打独斗,能力再强也是行不通的。
标准和项目不存在通过率的问题,基本上能立项,没有结不了项的;同时都有项目资金支持,不存在费用问题,唯一的难点就是立项!立项就离不开平台的支持,所以标准、项目、奖励等评职称途径是针对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央企(或国企)里面的技术人员。
(1) 标准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标准的等级越高,评职称的分量就越重;从学术方面来说,特别是一些地方标准,是相对容易的。所以对申报高级职称的人来说,如果有平台支持,这个途径是首选。
(2) 项目
项目课题包括国家课题、省级课题和市级课题,评正高至少要省级以上课题。课题往往比较庞大,会附带产出论文、标准、专利、奖项、科技成果等,所以项目的收获是最多的,一个项目课题下来,再加上附属成果产出,基本上离评高级职称的条件就差不远了。
(3) 奖励
奖项主要是指省级以上的科学技术奖,例如河南省被正高职称认可的奖励为河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科学技术合作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他类似协会的奖励,评职称作用不大。奖项不是单独存在的,是依附于项目课题存在的,所以根源还在项目课题。这种奖项九成以上被几个重点大学里面几个顶尖教授获得,普通的科研人员接触不到,所以这条途径,你只需知道有就可以。
5、 小结
有能力,你就在论文、专利上多发力;有财力就在出书上多发力;有平台你就在标准、项目、奖励上多发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验谈—失败反思角度
课题申请难还是核心论文难
为什么要发表论文?发表论文有什么用?
你想过吗?为什么评职称一定要发论文?
评职称时想要成功晋升,这些材料一定准备好!
医生晋升职称都是怎么获得加分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