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沁心荷及青年班主任朋友们

愿你早日成为一头巨鲸――致沁心荷及青年班主任朋友们

沁心荷老师,你好!
实话实说,真的,我现在很忙……但是,当接到你发来的《在这深蓝色的海洋里,我是一尾快乐的小鱼》一万余字的文章时,我还是兴奋地忘乎所以地一头扎进这深蓝色的海洋里。
是的,这是一片深蓝色的海洋。我看到一尾快乐的小鱼在遨游。从这里遨游到那里,遨游有一百海哩,一千海哩,一万海哩……这尾小鱼越游越快乐,越游越有力,越游越雄壮。在她的眼前,海洋越来越辽阔,越来越浩渺,越来越富饶。
这片深蓝色的海洋的水滴是一部部凝结着智慧的书籍,这片深蓝色的海洋的浪花是教育在线上的热血男儿的激扬文字,这片深蓝色的海洋的巨澜是朱永新、李镇西、陶继新的如椽之笔搅动的……在你的笔下,这水滴,这浪花,这巨澜……五光十色,璀璨光鲜,引人入胜。激起人们投身其中的欲望。
我读你的文章,我欣赏你的文字,其实,我在做着一直牢记于心的一件事情,研究有志者、有为者、有成者成长、成才的轨迹,给包括我的徒弟在内的年轻班主任们一些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启示。今天,我从你的文字中总结归纳出这样几点:
第一,要如饥似渴地读书,读大师的书,读高雅的书。
读书,不能慢条斯理,不能得过且过,不能来日方长,要如饥似渴。你就有一种让人感动不已的迫切的读书欲望。
第二,在心灵中耕耘。
你读陶继新的系列文章,走近他所报道的一系列人物,走进他报道的一所所学校,其实,你走进了先进人物的心灵。我特别欣赏你的《走近陶继新》读书札记。陶继新是大家,没接触到他的时候,就感受到他人格的炙热的光辉;接触到他的时候,更加陶醉于他的渊博的学识、高雅的谈吐、儒雅的举止之中。他报道的人物几乎都是教育精英。他的文学功底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学习他的鸿篇巨制,是学习知识、提升生命质量、增长才干的捷径。你5万字的读书札记,实际是是在心灵中耕耘的记录。
水易老师对你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你读罢他的文章,说“浮躁的心渐渐平复下来,烦乱的思绪开始清晰”,你决心:“人在旅途,与梦同行。”水易,赵登亮老师是美学大师,你有这样生动的感受其实是你走进了美育的心灵,在你的心灵中种下了美育的种子。
我觉得你是善于乐于肯于在心灵中耕耘的人。在心灵中耕耘,在心灵中种下美的种子、善的种子,追求的种子,感恩的种子,事业的种子,读书的种子……你的心灵会越来越清澈,越来越澄明,越来越丰盈,越来越高雅,越来越高贵,越来越充实,越来越美丽。
第三,善于抓住机会,创造机遇。
我们在网上相知相识,时间并不长,可是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朱永新先生,对于李镇西,对于陶继新,对于赵登亮……来说,对你的印象一定很深刻。为什么,因为你的求知精神,你的感恩之心,你的谦虚品质,你的优美的文笔,你的过硬的功底……都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你结识了这些人,你的进步也是突飞猛进的。这一切源于你善于抓住机会,创造机遇。
现在许多教师缺乏这种精神,总是与机会机遇失之交臂,或者是坐失良机。在天津,不管哪所学校邀请我讲课,我都是百分之百地投入,我都要声明,愿意和青年班主任交朋友,愿意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尽力。可是,就难得有几个抓住这个机会的。
第四,要有一颗感恩之心。你感谢朱永新老师,你说:“我已治愈了“职业倦怠症”,以“享受教育”的心态看日升日落,看草长莺飞。”你感谢李镇西老师,你说:“当我读第一篇的时候,心灵悸动,我知道自己的心还没被尘垢蒙敝;当泪水夺眶而出的时候,我知道自己的心还没被坚冰包裹;当我一口气把书读完的时候,我知道从教九年的我胸中还涌动着激情,理想还未泯灭,只一把火,就把它烧得旺旺的。”你感谢陶继新老师,你说:“陶老师的文章则直接驱散我心空的阴霾,在我的心头撑起一把大伞,让我那颗在风雨中受寒受冻的心一下子找到了遮风挡雨的依靠。当我第一次接触那些文字的时候,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从此沉醉其中……”你感谢水易老师,你说:“给我前进的力量,让我的脚步迈得更坚实!我常常在水易老师的跟帖里感受到这一点;给我人格的影响,让我的世界更充实,我常常在水易老师的书中体味这一点。”
你深情地由衷地说:“我总是太幸运。得到太多名师大家的关注,得到太多的厚爱”“沿着心踪履痕回头看自己来时的路,带着感恩的心默默地读着恩师朋友的名字……”
是的,你的真挚的热情,你的深厚的感恩,你的深切的情感,多次打动了我,感动了我。人是有感情的,正因为你有一颗感恩之心,所以,你被朱永新打动,你被李镇西打动,你被陶继新打动,你被水易打动,而朱永新也被你打动了,李镇西也被你打动了,陶继新也被你打动了,水易也被你打动了……因为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你还会被更多的人打动,更多的人还会被你打动。
一个人要想赢得事业的辉煌,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应该多接触大师,而具有感恩之心,就能够走近大师。
第五,时常反思。你说:“一个教师的成长,不在于你有多少篇文章发表,不在于你写了多少字的随笔,而在于你是否愿意读书,是否愿意以享受的心态面对教育,是否愿意更新观念,学会反思,学会记录。”你写道:“在忙碌中,我依然常常茫茫然不知所措,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问:“我,就这样耗尽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穷尽一生的心血而回首时两手空空,这是最痛苦的事情。我,总得为自己留下些什么吧?一次又一次地在黑暗中自问,一次又一次地遭遇无解而睡去,”你痛苦地反思:“前面工作8年,我浪费了多少时间?我把多少时间消磨在办公室的闲谈中?我把多少时间浪费在埋怨环境大发牢骚中?我把多少时间浪费在对名和利的过分关注中?”文章的最后,你总结道:“一个教师的成长,不在于你有多少篇文章发表,不在于你写了多少字的随笔,而在于你是否愿意读书,是否愿意以享受的心态面对教育,是否愿意更新观念,学会反思,学会记录。”
反思,已经成为老师必备的品质。我们不能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不能模模糊糊地工作。只有不断地反思,我们才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分析出自己的劣势,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时时保持“更上一层楼”的态势,才能从一个目标走向一个新的目标。
需要突出的是,我还特别欣赏你的这句话:“前面工作8年,我浪费了多少时间?我把多少时间消磨在办公室的闲谈中?我把多少时间浪费在埋怨环境大发牢骚中?我把多少时间浪费在对名和利的过分关注中?”闲谈,浪费了宝贵的生命,可怕;对名和利的过分关注,耽误了生命价值的发挥;而埋怨环境、发牢骚,又是司空见惯的。我们多少青年教师总是埋怨环境,总是发牢骚。其实,埋怨之后,牢骚之后,于事无补。自己满腹牢骚,怨天尤人,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自己工作没有做好,书没心思读,业务没心思进修,而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不会因为牢骚而有所改变。而更可怕的是,埋怨、牢骚,还有从众心理。看见人家埋怨、牢骚,自己唯恐落后,也要有过之无不及,要更胜一筹。埋怨、牢骚像瘟疫蔓延,毒害着年轻的肌体和灵魂。其实,埋怨、牢骚,不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
你“两个毕业班(一个高三班,一个高四班)的语文课,兼补习班(121人)的班主任,一个播音班的术科指导课,三个班三个不同的教案,周课时量曾高达25节!此外,还负责学校心育室“阳光心语”的主播工作,参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电教组的老师创建学校的网站……”这样的工作量,你没有埋怨,没有发牢骚。相反,你感到快乐,感到惬意,而且游刃有余地应付自如,写了这么多震撼感染感动读者心灵的文字。教育在线给了你力量,朱永新先生等大师给了你力量,如饥似渴学习的书籍给了你力量,新的教育理念给了你力量。你在深蓝色的海洋里遨游,海洋托起了你,海洋给你营养,海洋给你雄浑,海洋给你气势,海洋给你力量。你看见的是围绕你的是浩渺的海洋,是浩瀚无际的海洋,是撼天动地的巨浪,是排山倒海的狂澜。现在,你是一尾快乐的小鱼;日后,你会成为一头能够掀起狂风巨浪的巨鲸。
你说――以“享受”的心情品味每一轮新的朝阳,就会发现每一天都是新的;以“享受”的心情欣赏日落,就会发现每一次夕阳西下都如此美丽。在上课下课的单调重复中,我们过的是平凡的生活,但我们享受到了几十颗心灵的交流,我们享受到了几十种思想的碰撞。如果一颗心就是一座花园的话,那我们拥用的是几十座花园;如果一颗心就是一片天空的话,那我们拥有的是整个宇宙。是的,还有谁比我们更富有?
你说――如果你还没体会到快乐,那是因为你的心窗没有打开,你还没有让孩子走进你的心灵;如果你还未感受到幸福,那是因为你的情感还没解冻,你还没有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如果你觉得教育很累,那是因为你还没有足够细心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如果你觉得教育很烦,那是因为你还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孩子们五彩缤纷的世界。
最后,我想送你几句选自我编写的即将出版的《教育小语》中的话,与你共勉――
其一,其实,一生都是在路上。无论走在哪里,重要的是有好心情。真的,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再长的道路都可以一路欢歌;拥有一种愉悦的心境,漫长的路上可以是一道道灿烂的风景。
其二,当今教师的生存状况是艰难的,但不管多么艰难,也要认识到,要避免色泽黯淡的“人生”,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谋求自我灵魂的充实和成长――这,就是读书、反思和写作。
其三,在干事业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地追求物质,不要被外在的条件所困惑,所束缚。人不能成为物质的奴役,眼光瞄准前方,一心一意地奋斗,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过分的、无休止的物欲追求,会妨碍人对生命乐趣的享受,使人生变为一场苦役。只有淡化物欲,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味。
其四,茫茫人海,悠悠古今,多少人的抱负在灯红酒绿中沉没,多少人的聪明才智在功名利禄的喧嚣中消隐!而适时给自己一条冷板凳,其实就是看淡名利、远离浮华,守住自己最初的梦想,守住创造的激情,守住灵魂深处的宁静。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伟业,最低也不会虚度一生。
其五,有时候,你必须知道自己是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你要卓尔不群,就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才行。所以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若要自己卓然出众,那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其六,“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能成就某种事业。”(路遥)
其七,只有学会学习,才能胸中沟壑万千;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口中旁征博引;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学会创造性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进而促成学生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是一个持续而长期,甚至相伴一生的过程,生命不止,学习不息。
其八,我们在赶路,一路匆匆,一路寂寞。但干渴后会发现清冽甘甜的溪流,寂寞后会发现倾心相爱的旅伴,艰辛后会发现诗情画意的享受。那个神秘莫测的风景具有不可抗拒的磁力;那个步入成功的日子散发着爱情般的芳香。让我们乘着金色理想、红色激情的翅膀飞翔。从出发中走来,再从出发中走过,让我们一次次更加喜欢出发。
其九,优秀的人不会等待时机的到来,而是寻找并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征服机会,让机会成为服务于他的奴仆……其实,一个人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机会。
张万祥2005-10-3
附――在这深蓝色的海洋里,我是一尾快乐的小鱼
一初来乍到,在书香世界诗意栖居
沁心荷
我的论坛生活开始于三槐居,那是2003年的5月,一个蛙儿齐鸣,槐花飘香的夜晚,我“蓦然回首,发现三槐,浪迹天涯,槐下安家”。“三槐居”不是一个浮躁的网站,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都能抚摸你疲倦的心灵,让你在这儿尽情地休憩。来这里后,我不用扭着枝干向贫瘠的土地寻找营养,只要我大张着嘴,就可以饱吸花香。
羽翼丰满的鸟儿渴望远行!我离开“家乡”,2003年9月,我误闯误撞,来到教育在线,这片深蓝色的海洋让我不知所措,我睁大眼睛看着这繁华美丽的世界,我成了一尾小鱼,任我如何畅游,也触及不到海的彼岸。我怯怯地独坐一隅,读别人的文章,自己却不敢轻易打下一个字,怕显露自己的肤浅。常来读网,却不敢写文,这是一种痛苦,就好象合唱时大家都在引吭高歌而自己只能痛苦地对口型,怕别人发现自己滥竽充数,于是勉强发声;又怕自己发声了和“合声”对不上,于是又收紧喉咙。痛苦中,我发现了成都新教育书店,“走进”书店,翻阅书的时候,我发现了网络中许多熟悉的名字出现在书的封面上,我毫不犹豫地购买了第一批书:李镇西的几本专著,还有一套“教育在线文库·教育随笔系列”。于是,上网的同时,我躲进氤氲的书香世界,让书熨平心灵的皱纹。在夜深人静的子夜时分,在夕阳西下的暮色里,在晨风晓露的清晨,在艳阳高照的午后,心都在书香中沉醉。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我真是疯狂了。如今,一闭上眼我还能想起那段超负荷工作的日子:两个毕业班(一个高三班,一个高四班)的语文课,兼补习班(121人)的班主任,一个播音班的术科指导课,三个班三个不同的教案,周课时量曾高达25节!此外,还负责学校心育室“阳光心语”的主播工作,参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电教组的老师创建学校的网站……书香让我走出了因繁重的工作带来的精神危机,在很短的时间内,我读了《风中芦苇在思索》《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批判与建设》《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与梦飞翔——献给中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青春期悄悄话》《e网情深》《享受教育》《呵护生命》《心蕴芳华》《书生意气》《心声》等,在书中,我忘记了工作的劳累生活的艰辛,只是疯狂地吸呐书之灵气。
吸呐之后,抑制不住胸中涌动的激情,灵感总在我读书的时候跳跃出来,紧紧地攫住我手中的笔,逼迫我倾吐心声。我常常自问:“自己要这样一辈子怯怯地不敢示人吗?”不甘心哪!于是,怯怯地迈出第一步,2003年11月13日,子夜时分,趁着浓黑的夜色,我从海的深处浮出水面,在“书香世界”里小心翼翼地开了专栏《书海泛舟,心荷留痕》,写下了这样一段开场白:
常常在书海中泛舟,常常在书山中跋涉,但总是在心海微澜之后一切归于沉寂。捧着书的时候激动,放下书的时候遗忘。即使是思考,也是一闪而过,过后太多太多繁琐的事情挤占了脑子的空间。
真想把自己读书时想到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哪怕是幼稚的,单纯的,但它一定是真诚的,朴实的。于是,有了这或深或浅的足迹。
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敏锐的洞察力,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笔,有的只是思考和记录。也许,我甚至无法长成一棵在风中摇曳的芦苇,那就让我成为一株低矮的小草吧,扎根于书的沃土中,吸收书的营养,成为最绿的那一株。
我不想用语言去保证自己能坚持多久,我之所以在教育战线发出来,就是想让朋友们来监督我,帮助我,让我一路走下去。
从此,我真正成为这深蓝色海洋中的一员,开始了我的游泳生涯。先是歪歪斜斜的三五行字,再就是奋笔疾书,洋洋洒洒。终于有一天,从未在真正意义上发表过文章的我收到了一张汇款单,那是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寄来的!我激动兴奋的心情难以表述,冷静之后我纳闷了,我并没有投过稿件啊?后来,我才得知,是《北京教育》杂志的编辑刘原老师在我的《书海泛舟,心荷留痕》里采用了一篇读后感《在大师的膝盖上休息——我在享受〈享受教育〉》,那是一篇三千多字的文章,要占很大的版面呐!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我感慨万千:这么快就有收获了!
二、教师随笔,伴我诗意成长
日子依然在忙碌中一刻不歇地飞奔向前。累的时候,“把我们的头枕在大师的膝盖上休息一会儿罢。他们会安慰我们。”但是,大师的境界太高,我用尽全力攀登也无法达到他们的境界。在忙碌中,我依然常常茫茫然不知所措,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问:“我,就这样耗尽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穷尽一生的心血而回首时两手空空,这是最痛苦的事情。我,总得为自己留下些什么吧?一次又一次地在黑暗中自问,一次又一次地遭遇无解而睡去,直到2004年,春寒料峭的某一天,我象一个无路可走地逃犯,闯进了教育在线的另一个天地——教师随笔专栏,我惊呼:教师,还可以这样活?!这里“生活”着一群和我一样忙忙碌碌的普通老师,他们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总是聚在这儿用“手”交流,倾心交谈,彼此关注,互相鼓励……在这里,我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每座殿堂都是那么富丽堂皇,每座花园都是如此芬芳馥郁,我象刚刚进城的陈奂生,不知所措;每个角落都充满着孩子们的欢笑,每篇文章都让我感受到一颗颗热爱教育的心在跳动,我象一只贪玩的蝴蝶,东逛西逛。无意中,我闯进水易先生的花园,我的心一下子安静下来!我贪婪地欣赏风景吮吸着花香,我一次又一次地在花园里静坐,每一条林阴小道都留下我的足迹,每棵树下每一朵花下我都仰头惊叹:原来,平凡的日子还可以这样抒写!
于是,我又为自己找到了渲泄情绪的另一个出口:写随笔!2004年3月21日,夕阳西下,暮色渐浓,我开了自己的第二个专栏《人在旅途,与梦同行——心荷心语》,写下了这样的开场白,依然惴惴,依然怯怯:
读云之青老师的随笔,我心怀惭怍,一个数学老师用如此流畅的文字记述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篇篇美文让我这语文老师无地自容;读水易老师的美育日记,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心灵在美的浸润下日益丰满起来;读陆日松老师的日知录,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坚持就是胜利”的内涵;还有蒋玉华老师、菊荣老师……
榜样就在身边!他们离我那么近那么近,近得每天都临屏交流,每天都读到他们的心跳,读到洒在他们身上的每一片朝阳,读到吹拂过他们笑靥的每一缕夜风,我无法再等待,是该鼓起勇气将自己的思考写下来了,哪怕作者和读者都是自己。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我知道自己水平还不如人,但如果我不学不写,就真的被时代淘汰了;如果我边学边写,还有梦想成真的可能。
人在旅途,需要绿阴为我遮阳,需要清泉为我解渴,需要真诚的鼓励给我力量,需要中肯的批评让我少走弯路,朋友们,心荷先谢过了。(鞠躬)
于是,我烦躁的心更加安静了,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我准时来这儿,写发生在我和学生之间的故事,写我的喜怒哀乐,写我的苦乐年华。
于是,某一天,我又得知,一篇随笔在《教师之友》上发表,看着那“豆腐块”,我很知足,依然感慨万千:这么快就有收获了!
我这尾小鱼,摆着尾巴,快乐地遨游在这片深蓝色的海域!
三教育在线,让我与大师同行
让我享受教育的朱永新老师
高考后填志愿时,我所有的志愿全都填了师范院校,我发自内心地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可是,参加工作以来,我在工作中却极少体验到教育的乐趣。每天清晨,带着不情不愿的情绪出操;每天深夜,拖着疲倦的脚步回家;尽管我努力地备课改作,却无法让学生喜欢语文;尽管我尽心尽力管理班级,却挡不住青春期驿动的心,违规违纪事件频发。我苦恼,却无计可施;我疲劳,却不知所措。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过着日子,一过就是8年!
“享受教育”?当我接触到这样的字眼时,我有几分怀疑:也许又是一本我看不懂的书,充满说教的理论吧。然而,当我翻开书页的时候,我意识到我错了!正如我的读书札记里写的那样:
“我读了许多遍了,每次看完之后总想说写点什么,但打开电脑之后,就是呆呆地看着封面那四个字‘享受教育’。
是的,就这四个字,就够回味的了。‘享受’意味着快乐,意味着满足,意味着幸福。
序中苏静老师的诗让我浮想联翩。是的,以“享受”的心情品味每一轮新的朝阳,就会发现每一天都是新的;以“享受”的心情欣赏日落,就会发现每一次夕阳西下都如此美丽。在上课下课的单调重复中,我们过的是平凡的生活,但我们享受到了几十颗心灵的交流,我们享受到了几十种思想的碰撞。如果一颗心就是一座花园的话,那我们拥用的是几十座花园;如果一颗心就是一片天空的话,那我们拥有的是整个宇宙。是的,还有谁比我们更富有?
如果你还没体会到快乐,那是因为你的心窗没有打开,你还没有让孩子走进你的心灵;如果你还未感受到幸福,那是因为你的情感还没解冻,你还没有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如果你觉得教育很累,那是因为你还没有足够细心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如果你觉得教育很烦,那是因为你还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孩子们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果真的那样,那就让我们一起享受《享受教育》吧,让‘理性共激情一色,严谨与热诚同飞’的文字抚摸我们慵懒的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让‘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我为自己写下了这些话的时候,自己已努力地从倦怠中走出来,发现头顶上是一片绚丽的天空。
尽管每天都在教育在线穿行,尽管常常可以看到朱老师忙碌的身影,但我一直没想过要和朱老师说话,哪怕是打声招呼。毕竟他是一个大官哪,而且我知道,他是忙碌的,无暇去顾及一个无名小卒,我看着他匆匆来去的身影,心里涌起的是敬意。常常去读到他的小品文,我内心充满着快乐。2004年10月,我买齐了《朱永新教育文集》(10卷),享受他的文字给我带来的快乐之旅。
读得多了,胆子也大了。在读他的《滥觞与辉煌》时,我发现一个错误。我是一个心中有话,不吐不快之人,于是,我斗胆给朱老师进一言——
在2004-11-7 18:48:56,沁心荷给您发送的消息!
消息标题:朱老师好!  朱老师好!喜欢读您的书,常常沉浸于书中找不到归路,呵~~读书时,还喜欢品读书前的每一首小诗。近日在读卷二《滥觞与辉煌》,对其中的一处语言提点拙见:《聆听大师的声音》:沐浴着五千年的文明我走进教育大师的身边在汗牛充栋的典籍中间我聆听他们智慧的声音……“我走进教育大师的身边”的“进”是不是应该改为“近”字?或者改为:"我走进大师的心灵"?("灵"和下面的"音"等写正好押韵.)呵,斗胆......见笑了
发了短信,很惴惴。吃过晚饭,我急惶惶地上网,看有没有我的短消息。第一次查看,没有。临睡前,又上网,意想不到的是看到了朱老师的九点多发来的回复:
在2004-11-7 21:08:55,朱永新给您发送的消息!
消息标题:RW: 朱老师好! 谢谢,非常好!
寥寥数语,让我非常高兴!让我更敬佩的是朱老师还在网上设了一个帖,“有奖找错误”,并且把第一份奖品发给了我:
以下是引用朱永新在2004-12-4 8:52:00的发言:
沁心荷老师第一个得到奖励,请通知详细地址
2005年1月10日,星期一。
一个冷雨霏霏的早晨,新的一周又开始了!
我来到收发室,打开信箱,看到一个邮包静静地躺在里面:谁又寄书给我呢?正纳闷中,看到那一行大字——“苏州市政府朱永新”!真不敢相信我的眼睛,看了又看:“可这是真的啊!”呵,我一步三跳地跑上楼,高兴的心情无法形容。打开信封,两本书印入眼帘,一张卡片掉了出来,上面龙飞凤舞地写道:“沁心荷老师:新年快乐。”明信片的正面是熟悉的苏州风光,凝视这美丽的地方,心中依然狂喜。这个时候,我的语言极度贫乏,我无法恰当地表达我的快乐之情感动之意……
从此,我更了解朱老师的治学态度,为人风格。如今,我已治愈了“职业倦怠症”,以“享受教育”的心态看日升日落,看草长莺飞。
通过文字认识李镇西老师
尽管天天上教育在线,尽管常常进“李镇西之家”,但我很少和李老师交流。一方面是性格中的自卑让我不敢接近每一个出名的人,另一方面我知道李老师是忙碌的,他忙教书育人,忙传经布道,忙走笔写书……
但是,我对李老师是“很熟悉”的。我知道他和学生之间的很多故事,比如那个抄《烈火金钢》的万同,比如那个差几分就考上大学的宁玮,比如因了那本《傅雷家书》而结下深厚感情的杨守丰;我了解他的人生经历,我理解他心中坚定的教育信念——“‘素质教育’的旗帜终将在中国的每一座校园的上空猎猎飘扬”;我可以背诵他很多堪称为经典的句子:
◆“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
◆“ 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教育:请把童年还给童年。”
◆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
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人文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语文教育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没有民主,便没有创造;没有民主的教育,便没有民族的未来。”
◆        “尽管也许还会有碰撞,但素质教育这只世纪鲲鹏,毕竟已经顽强地起飞了!”
…………
是的,太熟悉了,因为他就站立在我的书架上。
我曾经收藏过一段文字,那是他写给读者朋友的:
以下是引用李镇西在2003-12-27 16:25:00的发言:
共同的情怀共同的爱――写给我的读者朋友
一位网名叫“沁心荷“的老师在网上写道:“我无法在办公室读《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因为那常常夺眶而出的泪水让我不知所措。回到家里,独坐一隅,让自己沉浸在那一个个情感的故事中,陪着李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一起痛哭一起欢笑……清冷的秋夜透着丝丝寒意,但我分明感觉到胸间涌动着的激情。李老师的书再一次让我心海澎湃。”后来,这位老师读了《风中芦苇在思索》后,又这样写道:“合上《风中芦苇在思索》,任由自己思绪飘飞,任由自己泪水长流,任由自己呆坐在电脑前,许久许久,不知身在何处。但我知道心在何处。心,还在书页中停留。还在为那清秀而坚强的女孩杨守丰泪湿衣襟,还在为李老师和科利华人的真诚友谊而感动,还在和李老师一起寻找“通用5469”的师傅,还沉浸在对安妮的悼念之中……我无法平静。我也没强求自己平静,那就放纵自己吧,让自己久违的泪尽情地流吧。好久好久没被书感动了,好久好久没被自己感动了……当我读第一篇的时候,心灵悸动,我知道自己的心还没被尘垢蒙敝;当泪水夺眶而出的时候,我知道自己的心还没被坚冰包裹;当我一口气把书读完的时候,我知道从教九年的我胸中还涌动着激情,理想还未泯灭,只一把火,就把它烧得旺旺的。”
每次读起,都觉得很温暖……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陶继新老师
2004年,我走不出陶继新老师的文字。如果说李老师的文字让我思考班级管理的艺术、思考语文教育的本真的话,那么,陶老师的文章则直接驱散我心空的阴霾,在我的心头撑起一把大伞,让我那颗在风雨中受寒受冻的心一下子找到了遮风挡雨的依靠。当我第一次接触那些文字的时候,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从此沉醉其中……
李老师的书,我可以买,在我微薄的收入中挤出钱来一本一本地买齐。让我苦恼的是,陶老师的“文”不能买,有钱也买不到!我遍寻网络,搜集“陶文”,再一篇篇下载,然后利用零星时间一篇篇打印,再读。整个过程,是亢奋的激动的,尽管花了很多精力,但是我需要这样的“过程”。正因为得之不易,所以倍感珍惜——我把一篇篇文章装进一个大大的文件袋里,并写上“陶继新文集”几个大字,于是,它成为我须臾不可离的“好友”。  
我反复研读陶老师的每一篇文章,每读一遍都心海涌动,每一篇文章都写满了眉批旁批。我在读书笔记里写到:
“因为他笔下的人物离我是那么近,近得可以每天临屏而视,凝神谛听,他笔下的人物也曾如我一样的平凡,上课下课备课改作和学生谈心巡查宿舍……但是,他们身上的某种特质帮助他们在教育的大道上走得更稳健,而那种特质又是我缺失的。于是,随着陶老师的文字,我走进了一所又一所学样,走进一个又一个在教育路上的追梦人的心灵世界……”
正因为距离近,所以没有遥不可及的感觉;正因为平凡,所以没有高不可攀的神圣感。就这样,这束阳光照透了我的心灵,我在阳光下诗意地成长。
读多了,我的“老毛病”又犯了,“语文老师除了‘咬文嚼字’外,还会什么呢?”这是平时身边同事对语文老师的评价,这职业病一犯上,我也较起真儿来。我本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真”勇气,第一次发短信给陶老师,便不知天高地厚地“挑刺儿”:
在2004-9-19 11:39:06,沁心荷给您发送的消息!
消息标题:陶老师好! 陶老师是教育在线的一道风景,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拜读您的文章,曾经搜索您的所有作品一一品读,在您行云流水的文字中沉醉,也通过读您的文章,感受来自崇高灵魂的精神力量不过,最近读您的>一文,有两处想跟老师商榷一下:“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和实验视野,窥到的是一道异常绚丽的教育风景。”“窥到”是“偷偷看”之意,一般都是用在贬义方面,在这儿“窥到……风景”读起来,总感觉感情色彩不大妥。“报告之后,他便被一群年轻教师围了起来,他笑着回答他们的提问,一种天籁般的笑容始终挂在他的脸上。我突然感到,他是天真的,幸福的,人性化的。”“籁”本指箫,后来泛指声音,“天籁”指自然界的声音。“一种天籁般的笑容始终挂在他的脸上。”感觉搭配不够恰当。陶老师,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学疏才浅,如见解不对,请予以谅解。向您致以敬意!沁心荷(黎志新)9/19
第二天,便收到陶老师的回复,在短信里,他做了极为详细地解释:
在2004-9-20 16:27:50,陶继新给您发送的消息!
消息标题:回复  谢谢您的褒奖。对您提的问题答复如下:“窥到”确如您说,是偷偷看的意思。不过,在《文学评论》中的一些文章中,并不将其视作一个贬义词,而是作为一个带点文学味道的看到之义。我喜欢《文学评论》,读得多了,于是就自觉不自觉地“拿来”了。另外,“天籁”诚如您言,是自然之意。我的本意正是用以形容朱教授笑之自然。我之所写未必是一种最佳的选择,甚至未必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只是习惯了这种用法而已。今天得到您的指正,真的非常感谢。还望以后多多提出宝贵意见。中秋节与国庆节就要到了,向您致以节日的问候!
发出短信的时候,我只知道陶老师是一个记者,不知道他是山东教育社的总编,更不知道他是行走于大江南北传经布道的大家!读了他的回复,我深深地感动了。一个大家如此谦虚地对待一个普通读者的批评意见,这是何等宽广的胸襟!
我把涌动着的海浪化为了一个个文字,一写就写了五万多字,我称自己的这种阅读方式为“煮字疗饥”!我一直都把这些读书笔记当成宝贝一样收藏,不敢示人,因为我知道那些见解是肤浅的,那些文字是粗糙的。但是,陶老师知道以后,一再地鼓励我把它们发到教育在线去,于是,就有了《走近陶继新》读书札记的一系列文章。
我一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写这样一位大家,好几次要动笔,呆坐良久,终无法成文。陶老师对我的影响将是终身的。今年五月,在韩军老师的跟帖中,我读到一段话,感动不已,当晚,写下了这样一篇日记:
2005年5月25日   星期三   晴
这是韩军在陶继新老师的《他,让语文教育返本归根——韩军的“新语文教育”理念》一文后面的跟帖,寥寥数语,吸引我的不是这篇文章的形成背景,也不是被采访者和记者之间的四个多小时的交流,而是韩老师后面的补记:“另外交待几句:陶老师年已五十五岁,现在仍然每天坚持背诵《论语》《道德经》等……”
我的视线久久地落在这句话上。
陶继新老师,我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他的文字中取暖,那天然浑成的文字写成的一篇篇教育人物通讯总是吸引着我的注意力,那一篇篇文章中个性飞扬的人物跃然纸上,让你听到他们的呼吸,闻到他们的气息。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离你都是那么近,近得你可以随时和他们交流,文章中的许多人还是那么普通,普通得就和你一样,天天夹着教案本在校道上忙碌的穿梭,天天埋头于备课改作和学生谈心中,但是他们又是那么不平凡,他们张扬的个性逼视你的眼,让你禁不住要仰视他们。于是,长久以来,我沉浸在陶老师的文字中走不出来,任由自己在这束阳光的温暖下诗意地成长。
读的时候,我总是从文字中寻找陶老师的魅力所在,这种追索越来越清晰地集中于两个字上:“读书!”是的,字里行间蕴籍着丰富的文化气息,他常常思接千载,目遇八方,信手拈来的诗词名句自然地嵌在句子中,这是陶文的一大特色——“文有诗书气自华”。读到韩老师的这句“另外交待”,也揭开了我心中一直想知道的谜底:“每天坚持背诵《论语》《道德经》等……”每天与历经千年仍灼灼闪光的经典书籍同行,自然“腹有诗书气自华”,血脉中汩汩流淌着的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手中所写自然厚重而大气。
说实在,读了陶老师几十万字,我读不出年龄。从文章里我读到作者博览群书、知识渊博的特征,也读到自然流畅,诗意盎然的文风,这是一个长者的特征。但是,作者笔下人物个性张扬,如张晓梅沈红旗;洋溢着青春激情,如王立华苏静,我又固执地认为陶老师一定很年轻!后来,看了陶老师在山东诸城开会时的相片,那么亲切熟悉——年轻儒雅的气质就是站立在文字背后的陶老师的形象。所以,读到“陶老师年已五十五岁”,我还是吃了一惊!我想起一句烂熟于心的话:“书香能养颜!”——这就是陶老师年轻的秘诀吧!
是啊,每天沉下心来诵读经典书籍,让他既有丰富的知识素养,又有思接当代,兼容并包的胸怀,所以,他才能写出这样大气磅礴的宏文!
在陶老师的影响下,一向只喜欢唐诗宋词和外国文学的我也开始读《论语》等经典书籍了,先是通读再是精读,越过千年去触摸先师的脉搏……
陶老师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我曾经在读书笔记中写道:“
随着陶老师的文字,我走进了一所又一所名校,我认识了一个个老师,我亲聆了他们的教诲。我无法言说那份幸福,无法掂量我手中的份量——我只知道,我的收获是巨大的!“巨”到何“大”,我自己竟也无法将之具化!只是,我迈着坚毅的脚步,胸中涌动着“踏破坎坷成大道”,“笑对豪情凌九宵”的豪迈,跟着他们一起去追梦!
幸哉,有这样一位恩师!
让日记与美育相依的水易老师
常常有人说:“上网读帖莫如捧书读书。”是的,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网上闲来荡去,浮躁得很,极少能静下心来临屏读帖。可是,当三月一个如水凉风沁人肌肤的夜晚,我读到水易老师的文字后,我改变了看法!
——如果我没有记错,那一天,2004年是3月16日的晚上,我无意中闯入一座花园,一座让我忘记时间忘记归途的美丽的大花园。我在那儿流连,在那儿采撷珍珠,在那儿品花香,尝馥郁,在那儿度过了一个诗意的夜晚,一直到子夜时分。不忍离去,又不得不离去,怕第二天回去的时候迷失了方向,急急地留下“记号”:
“走进你美的花园,我便没有离开,一个晚上就静静的读你的文,读你的心灵。我知道,你并不知道我正和你对话,你更不知道我一个晚上就静静地坐在你对面读你。尽管如此,我还只是读了你前面三页日记以及你和网友们的交流。
我知道,我不会长久的离开,我知道这儿象一块磁石一样吸引我……谢谢水易!
春天的夜,露冷风寒,你美丽的头像还亮着,我知道你正和我一样临屏而坐,保重为盼!”
第二天夜里,依记而来,嗅到了那芬芳的气息,于是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夜晚,在留言里我写道:
“昨夜,就着凉风,捡拾颗颗晶莹的珍珠 。
今夜,寻着昨天的履痕,我一路走来,又走进你的花园。不一样的风让我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因为,那文字分明与我相关,谢谢水易老师的回复。
今夜,从第三页读起……”
接着,第三天,又依时而来:
“沉浸在水易先生的文字中忘了时间的来去,一抬眼才发现,夜已经来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已被夜色包围。我只记得打开电脑,翻开水易先生的美育日记时,斜阳的余晖还从窗户透过来,现在,竟是黑夜了!我没有开灯,任夜色弥漫。
又想起那人所尽知的“相对论”,是啊,美在眼前,哪里能感觉到时间的脚步呢?读这文字,分明就是一种享受,忘记时间的享受。尽管时间已晚,尽管周身夜色溶溶,但眼前分明一片光明!
好了,暂时学到此,上班去了。”
就这样,天天浸润在美的文字美的思想中,浮躁的心渐渐平复下来,烦乱的思绪开始清晰,我知道自己将要做出一个自从教以来的“大决定”(尽管在别人看来,是多么普通而平常的一件事情,但对于我却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读完了水易老师的帖之后,于3月21日,我开了专栏,郑重地打下了:“人在旅途,与梦同行。”我知道这对我意味着什么——我要开始我的道德长跑了!
边读边写使我的教育生活一下子丰富多彩起来。依然在水易的文字里流连,在字里字外读到的只有一个字“美”!那是一个七彩的世界,山川风物,人文景观无不美,我陶醉在这芬芳馥郁的世界里!
当我怯怯地流露出想看书的意愿时,2004年4月5日从千里之外的沭阳邮来《心蕴芳华》到达我手中,而这距离我进驻水易老师的《让日记与美育同行》还不到一个月时间!那一刻,我是多么地幸福多么感动又多么不知所措!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两位赵老师的相片,那份儒雅气度令人心向往之。于是,我除了读网中的水易又开始读书中的水易。直至接到《书生意气》,我才惊觉自己得到太多太多,而口拙舌笨的我除了一声“谢谢”竟不知如何回报恩师……
给我前进的力量,让我的脚步迈得更坚实!我常常在水易老师的跟帖里感受到这一点;给我人格的影响,让我的世界更充实,我常常在水易老师的书中体味这一点。我多想亲聆恩师的教诲,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来自江南水乡滋养出的这样大美的人物身上的人格魅力。于是,有一天上午下完课之后就拨通了遥远的号码,当浑厚的声音传来的时候,我竟紧张了……
挂断电话,老师的话还在耳畔:“读书,重在悟,如果自己悟不了,书再好也没有用;写日记,重在坚持,坚持就是一种美……”
仍是口拙舌笨,挂电话时,连句祝福的话都没有!我怔怔地坐在电话机旁懊恼。
水易,赵登亮是也,江苏沐阳人,全国日记与美育研究专家;我,广西一个小县城里最普通最平凡的老师,能和先生交流,能得先生教诲,我何等幸运!
美丽的误会——张万祥老师
和张老师的相识,开始于一个误会。我在《书海泛舟,心荷留痕》中转了一篇文章,在文章后面附上了作者的姓名和资料。张老师来信问:
在2004-9-17 7:12:16,张万祥给您发送的消息!
消息标题:询问  
[url=作者简介:袁章奎,男,1978年生于贵州赤水,2003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现贵阳一中心理健康教师。先后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当代教育》上发表心理学专业论文。----------------------------------------------书海泛舟,心荷留痕:http://www.eduol.com.cn/web-ia/bbs/dispbbs.asp?boardid=32&star=1&replyid=944538&id=54481&skin=0&page=3人在旅途,与梦同行:http://www.eduol.com.cn/web-ia/bbs/dispbbs.asp?boardID=9&ID=76036&page=1三槐居欢迎您:http://3hj.cn]作者简介:袁章奎,男,1978年生于贵州赤水,2003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现贵阳一中心理健康教师。先后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当代教育》上发表心理学专业论文。----------------------------------------------书海泛舟,心荷留痕:http://www.eduol.com.cn/web-ia/bbs/dispbbs.asp?boardid=32&star=1&replyid=944538&id=54481&skin=0&page=3人在旅途,与梦同行:http://www.eduol.com.cn/web-ia/bbs/dispbbs.asp?boardID=9&ID=76036&page=1三槐居欢迎您:http://3hj.cn[/url]
这是你的简介吗?我是张万祥,很想和你认识,很欣赏你的文笔,你的才华。我想邀请你合作写书,不知可不可以?盼回信。
这个误会让我不安,袁章奎不是我,是为了尊重版权,把他介绍在转帖文章的后面的;但这短信也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表示愿意试一试。接着又收到他热情洋溢的鼓励,我感动莫名,于是,接收了第一次任务,写了三篇稿子发给张老师。
我和张老师素不相识,身居僻壤的我孤陋寡闻,很少读张老师的文章。于是,我到班主任论坛潜入水底,把精华帖通读一遍,然后把张老师的文字细嚼慢咽,希望能将之化为己用。读文章的同时在读人,在文字间认识张老师的人品,感动于他的厚德载物。
张老师好几次来信鼓励我,信中的溢美之词既让我羞愧,又让我充满信心!此后,在张老师的鼓励下,我逐渐放开手脚,大胆下笔;在张老师的鞭策下,我不敢不读书,害怕文章的浅薄之气把张老师吓跑。于是,我一上论坛就会搜索张老师的帖子来看,感受张老师身上的光辉。
“一个有修养有教养的人,总是以仁爱之心待人,哪怕对方是个地位十分卑微的人,或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乳臭小子。巨匠、大师决不会恃才傲物,决不会目中无人,决不会盛气凌人。”在张老师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仁爱、修养、宽容等美德。
2005年1月7日,我收到张老师寄来的书《新课标德育资料库》,感动而狂喜!张老师奖掖后生的情谊,怎一个“谢”字了得?
我总是太幸运。得到太多名师大家的关注,得到太多的厚爱,我常常以为是在做梦,常常觉得也许有一天,上帝一觉醒来,发现错爱我了,把所有的一切都收回去,那我可该怎么办?很多时候,我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我常常把自己比成郭靖,憨厚而愚钝的郭靖不小心得到大师们的指点,只是郭靖练成了降龙十八掌,而我还在修炼,也许穷其一生也无法练成我的“降龙十八掌”。当李老师张老师赵老师陶老师说:“你是优秀的,你能行!”的时候,我常常想,我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于是,我充满自信地继续前行。
我一直用感动的情绪读着教育在线许多恩师的名字,一直用心体会老师丰厚的学养美好的品德宽广的胸襟……
四在深蓝色海洋里快乐游弋的鱼
教育在线成立三周年了,而我的在线生活也有一年零九个月了。今天,我一页页地翻开自己的帖子,沿着心踪履痕回头看自己来时的路,带着感恩的心默默地读着恩师朋友的名字……
写到这,我托腮沉思:这些年来,工作量很重,工作压力很大,我为何还能躲进书香世界含英咀华?我为何还能“手耕”不辍,在键盘上飞舞,营造自己的一片天?我想起鲁迅说的话:“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就会有。”“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上了。”是啊,先哲们早就明示了道理,我怎么到现在才悟出来?!我,悟得太晚了,但是,我毕竟悟出来了!!前面工作8年,我浪费了多少时间?我把多少时间消磨在办公室的闲谈中?我把多少时间浪费在埋怨环境大发牢骚中?我把多少时间浪费在对名和利的过分关注中?我,我,实在不敢去清点前面那8年逝去的时光,我更不敢后悔,因为时光又会在自怨自艾中飞逝而去……
我想,一个教师的成长,不在于你有多少篇文章发表,不在于你写了多少字的随笔,而在于你是否愿意读书,是否愿意以享受的心态面对教育,是否愿意更新观念,学会反思,学会记录。
教育在线,是一片广阔的海洋,我愿作一尾快乐的小鱼,在她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写于2005年6月17日,教育在线三周年纪念日前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今天开始,上课,读书,爱自己。
我的教育人生,因为阅读变得更加开阔!这位老师的私家书单亮了……
“感谢师恩”演讲稿
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教育天地】读书心得之三:做什么样的教师?| 紫烟
【看刀】被点亮的心灯——我读《阅读照亮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