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告诉你正宗太极拳应该是什么样的

文章导读

        古人功夫好,今人理论高。古代太极拳传人都有过硬的功夫,这些功夫皆来自真传和苦练,没有什么捷径。

        上篇文章《以道来看太极拳,以太极来识道悟道》发布后,很多读者留言想进一步了解正宗太极拳应该是什么样的,贫道不想沦为大话太极的理论家,故借三丰祖师《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来抛砖引玉,大家自行领悟。至于各门派太极拳传承的问题,这里也不赘,明道者自会明白,源就是源,流就是流。


张三丰祖师原著如下:

《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张三丰/著

太极之先,本为无极。鸿蒙一气,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二气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万物。

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迨入后天,即成太极。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人之作用,有动必有静,静极必动,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人之生机,全恃神气。气清上浮,无异上天。神凝内敛,无异下地。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

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既交,而太极之象成。内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意者,神之使也。神气既媾,而太极之位定。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氲化生,而谓为七二之数。

太极拳总势十有三;棚、捋、挤、按、采、捩、肘、靠、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克也。其虚灵,含拔、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此太极拳之十要,学者之不二法门也。

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故习此拳,亦须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外聚,神必乱之。心性不相接,神气不相交,则全身之四体百脉,莫不尽死。虽依势作用,法无效也。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矣。学者须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之太极成,阴阳交,动静合,全身之四体百脉周流通畅,不粘不滞,斯可以传吾法矣。


贫道仅借三丰祖师之文抛砖引玉,简单为大家白话引解一二,望悟者自得其意。


《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第1段引解

       张三丰祖师在《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开篇就给我们开示了道教的宇宙观和修行的基本理论概念。

        道教《常清静经》中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就是道教宇宙生成论的最简明的概括。我们道教所言的“道”:为阴阳未判之前的混沌无极,道教用无极表示“道”。它无形无象,无色无声,无所不在,无所不备;它是“生生之本,化化之根”,是生天生地的始祖,是众生之父母,是万物之根蒂。它本无形而不可名,但却真实存在。因此,按道教的说法:勉强把它叫做“道”。概言之,“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本原与主宰者,是宇宙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演化者。《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按照道教的理解,其中的“道”就是无极,而“一”是太极,“二”即是阴阳。“太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无极)之后,而后才形成万物的本源。“太极”是道教宇宙论、修行理论的基本概念。


        如果这么说大家觉得晦涩的话,那么我们拿韩国的国旗来通俗讲讲。韩国的国旗被称为太极旗, 是以道教的思想为基础而绘制的,中央的太极象徵宇宙, 蓝色为阴, 红色为阳, 万物是由阴阳所构成的。太极则是由阴阳组成, 以表示宇宙调和与统一之意。所以张三丰祖师开篇便告诉我们,太极拳离开不了“道”,道教的人生观、修行观亦然。


《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第2、3段引解

       天地人灵,道存唯此,欲修太极之功,象天法地。参自然而合人身,夺造化在悟玄机。第2、3段三丰祖师概述了阴阳的概念,而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阴阳五行乃道教文化的根本,更是国学之根本,看似简单,却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三丰祖师明示:“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

        而张三丰祖师在《太极炼丹秘诀·太极行功法》中说:“此练太极拳者,所以必先执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明确表示太极拳是结合阴阳五行变化、中医经络学等等综合而成的内外兼修的“内家”拳术。单从名称上来说,“太极”足以让人一目了然。


        第3段中最后一句“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氲化生,而谓为七二之数。”是贫道经常用以暗示弟子的,也是经常用来堵那些理论家嘴巴的一句话。何谓“七二之数”?学过河图洛书的人都应该知道,七二代表什么。其位既定,说明是方位的问题,背北面南,气收地灵,直立两肩之中,安定子午之位。行这是从天地这一宏观角度论阴阳,如不是道教弟子,或是明师真传很少有人能懂。这句术语更能说明太极拳是道教的产物,河图洛书之深奥更非普通常人所能理解。


《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第4段引解

        太极拳凡“棚、捋、挤、按、采、捩、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式,这十三式基本囊括了人体运动的轨迹。人在运动时,固有的平衡被打破,重心随运动方向不断变换,人体必须在运动的同时不断调整使之建立新的平衡。其间维持平衡的肢体与身体整个的运动方向与力度上存在相对的虚实、动静变化。“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盘拳架过程中强调的慢,就是要让练拳者充分体会由平衡到不平衡进而建立新平衡,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过程带来的身心感受。“虚领顶功,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说到底是要求练拳在运动中维持平衡。通过运动中去僵催柔的变化,神形意气相合,从而达到表里精粗无微不利的境界。


《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第5段引解

       太极拳就是道教文化的一种“现实形态”。它产生于道教,结合阴阳五行生克、及中国古代道教的导引术和吐纳术,用拳术的形式完美阐释着醇厚的道教文化。但是,如果不加以文化层面的解读,它就只是一种“技击术”而已。张三丰祖师曾言,自己创立太极拳的直接目的,是“欲令天下豪杰作延年益寿之用,不图技击之末学”。

        太极拳的创立更离不开道教的“丹道”,太极拳中的“动功”,也就是将意念、呼吸、肢体运动结合起来,以调身导引为主,外动内静、动中求静,逐步做到养心定性、聚气敛神。所以,太极拳最初就是道教修行者的修道方式,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体悟道教所说的天地万物之间一以贯之的“道”,感受到“道”的内涵,太极拳为习练者提供了体悟“道”的现实途径,最终目的就是“以拳合道”。


结 语

什么是正宗的太极拳?它不仅是一套拳术,不仅是道教的一种功法,他是对道教文化形象化的体现,它阐释了道教对于世界的认识,合“道”即是太极。

如果本文足以让您驻足,请点赞鼓励一下辛勤的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太极拳即是修道悟道
牛胜先:练习太极拳应拳功并修
李派太极拳修炼综述----杜子宇
徽州——太极拳文化的摇篮(下)
学习太极拳的须理法并融 理是拳法理论 法是拳法功夫
张三丰道家养生太极拳乃道教养生文化之精华 (梅应生) - 太极拳论坛 - 武术万维网 -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