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驿站——思德村
作者:张建春  夏伟田  

明清驿站——思德村

思德村,位于淇县城北6公里处,原名槐荫店。春秋卫国国君卫武公时期,施行善政,人民安居乐业,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去世,被谥为“武”。后人于淇园内建武公祠,每年春秋祭祀。后人为怀念卫武公之德,将祠前的石河(又名美沟河),更名思德河,河中游的槐荫店改称思德村。

由于该村落坐落在南北御(官)道上,又居于朝歌城和淇水关中间,还能提供充足的食物、饮水、草料,故成为古时专供传递文书者或来往官吏中途住宿、补给、换马的处所,即交通线上的驿站。据明清《淇县志》载:淇县地处官道要冲,古称南北通衢,官道始创于商代,在淇县境内南北全长二十余公里,北自淇水关(今高村),向南过沧河……。明朝嘉靖皇帝南巡,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11月,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回京,皆经此路。

《淇县志》又载:“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官府在淇县淇门镇设驿站,传递公文。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官驿迁至淇县城治西南(马号街北),同年又迁至县治西北(今北上关)……在县城北12里设'思德铺’,北接'高村铺’,驿站置烟墩、瞭望台。沿途每三四里置一窝铺,以白石灰涂墙,上书县名里程及巡夫姓名。

思德村北玄武帝庙中有一通雍正二年的《重修广生殿碑记》,碑文记载:“淇治北思德铺去城十二里许,地当孔道路冲,实为南北咽喉”,路旁有玄武宫,庙前有盘龙井,“载有治书,昭人耳目,虽非胜景,亦属古迹。”“伤郎、征夫、贩士憩息于斯”。由此可见当年思德铺的喧嚣和繁华。

由于当时此村地处驿站,商贾云集,十里八村来此做生意之人甚多。有些商人定居该村,购地建房,就地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移民村,姓氏以刘、朱、贾、郭、王姓居多,其它杂姓人口相对较少。时至今日,全村约有八十多个姓氏,最早迁入该村的为刘氏,居住于村南头,现人口约400余人,村南现存有一棵古槐树,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该树由刘氏先人刘大本所植,树中间已空心,但仍枝繁叶茂,见证着历史变迁。

古槐树

思德在明清时期共建有两座庙宇,村南为火神庙,呈座北朝南相,东西有配殿,南屋有过庭,因影响村镇规划,该庙现被拆除。

村北为玄武帝庙,位于古官道西侧,距驿站较近。北庙建筑规模宏大,分大殿、二殿、过殿,东西还有配殿,据现保存完好的浮雕“二龙戏珠”石供案(部分)上记载,该庙建于明朝嘉靖十四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该石刻雕琢细腻,花纹清晰,造型生动,具有宝贵的历史文物研究价值。

村民至今记得,先人用黄铜两吨有余,铸成一尊南顶老爷佛像,也称为“铜老爷”,是镇庙之宝,也是村中珍宝。“文革期间,被造反派砸碎卖掉。每当提及此事,村民惋惜不已。

玄武帝庙内原来石碑很多,今仅剩三块,有康熙四十二年邑庠廪膳生源李克勤撰文并书丹的《重修南顶庙碑记》,雍正二年岁贡生李克勤撰文、郡庠生孙世发书丹《重修广生殿碑记》,乾隆十四年《重修山门拜殿碑》等。

玄武庙古碑及砖雕

据村民相传,在北庙正殿前方,有一古井叫盘龙井,井水甘甜醇正,为全村百姓饮水之用。过去在村里全部是用水桶担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桶落井数十只。有一年,村民杜付贵等人用缰绳顺井而下,打捞上几十只水桶。他们在水下发现,井底呈鹅卵型,石棚下方呈现一条石龙,盘于井底。《重修广生殿碑记》载曰“(玄武宫)前有盘龙井,”即为此井。乾隆皇帝南巡路过此地,饮用此井水后,大为称赞。从此之后,“北京到南京,思德有个盘龙井”之说,传遍四方。今盘龙井仍在,但弃而不用。

玄武庙山门

据传乾隆皇帝南巡,于公元1744年三月初三路过思德,这一天是庙会,该村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四邻八村做生意的络绎不绝,皇帝正在吟咏《论语》中的句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忽然见此情景便说道:上巳节风俗遗存,此村尤盛,庙会不小。当年农历六月初六,皇帝从南巡回北京,正好又路过思德村,这时仍是人山人海,皇帝不由赞叹:唉呀,思德村庙会大哉,三月三会到六月六。由此,思德村“三月三会到六月六”流传至今。每年两个大庙会也沿袭至今。

玄武帝庙大殿及塑像

思德村有开明绅士王郁亭。王郁亭(公元1901――1983),原名王文林,父亲王老香,为本村大地主。公元1983年12月在新乡病故,终年82岁。

王郁亭早年在卫辉府省立十二中,北京大学农学院经济系读书,参加过“五四”运动。公元1931年大学毕业后,有多人请他出去做官,他看见军阀连年混战,毅然返乡务农。当时王家有良田八百余亩,但他布衣粗饭,将学到的知识指导种田,曾于灾年赈济百姓,民声甚佳。

公元1938年初,日军侵占淇县,几次请他任伪县政府要职,王均拒绝。他说:“我是个中国人,决不当汉奸”。公元1943年7月,盘踞在淇浚一带的日伪保安团团长扈全禄的匪兵到他家,要他交出一把二十响手枪,他不交,扈全禄把他拴到马背上带到韩楼村进行恐吓,经韩楼村绅士刘老珣一再讲情,赔出枪钱,才免遇难。同年冬,日军特务股苗文田、何占勋说他私通八路军,将他抓到日军司令部严刑拷打,经多方托人说情,花银元8000元才被释放。公元1944年秋,日伪军以他为抗日政府给伐树木为罪名,又将他抓到日军司令部,后经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李锡禄多方营救获释。

王郁亭屡遭日伪军迫害,使他更加痛恨日军和汉奸,公元1944年冬,中共冀鲁豫卫西工委和太行区淇县抗日民主政府向其做团结教育工作,他成了党的同情者,随后,王郁亭家成了共产党的地下联络工作站,在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王郁亭掩护太行冀鲁豫西解放区干部数十人,安全通过日伪封锁的平汉铁路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郁亭从国民党军队买了一批步枪、手枪和一挺机关枪,一则准备看家护院,二则为抗日出点力。国民党淇县县长李埏在山区组织抗日武装时,王郁亭曾把一些步枪、机枪交给李埏,希望他抗日救国。公元1943年5月,李埏率部队下山投降日军,王郁亭十分气愤,招见李埏,将枪要回,于公元1945年春将七支长枪交给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李锡禄,又由刘胡克、刘秉建将武器和400发子弹转送到中共太行根据地。

日军投降后,国民党淇县县长张景源几次请他当思德乡乡长,他即把不愿同张景源为伍的想法报告给共产党地下组织,中共九地委派李清泉转达地委批准王郁亭任思德乡乡长,以便于为中共做些工作,王郁亭才当了国民党思德乡乡长,这是当时淇县10个乡镇中,唯一为共产党暗中服务的乡政权。

新中国建立后,王郁亭到新乡市政工程处当工人,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在多次政治运动中,由于“左”倾路线影响,王郁亭多次受到批斗,文革后被平反,他坚决抗日,视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支持共产党,追求进步的精神,令后人永世不忘。

思德村贾氏家族闻名梓里。贾家于100年前由原浚县大赉村(今淇滨区)迁入,现居住于村西后街南,人口为160余人,贾氏家庭人丁兴旺,贾荣祥一家不仅闻名十里八乡,而且也是全国最有名有五好家庭。五个儿子一块生活长达50年之久,至今仍未分家。贾荣祥家最早外出经商,家庭经济发展为全村第一富。长子贾福兴曾率弟兄五人到北京出席全国五好家庭表彰会,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贾家长幼有序,众人和睦相处,善待左邻右舍。相聚在温馨、和谐、向上的大家庭里,其乐融融,让人羡慕不已。

(注:编辑时对原文有改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朝歌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之朝歌古村落(三十七)思德铺——明清驿站
淇园考
了解:鹤壁淇县庙口贺家村 青岩石窟
重修无量庙记
独特风貌 后沟古村 (旅游览胜)
肥城小店庙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