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院风采丨书法学院本科2021级隶书结课优秀作业

指导老师

杨江泽,1993年生,贵州人,本科及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为西华师范大学书法学院专任教师。

优秀作品

赵体操

隶书临创这门课程,是把临摹转化为创作,是量到质的转变,也是思想的一个跳跃。我选择学习的是《张迁碑》。它是东汉晚期作品,通篇为方笔,方整劲挺,棱角分明,结构谨严,笔法凝练。书风端正朴茂,方劲雄浑。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行气也见灵动之气,沉着有力,古妙异常。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和美好的意境关联起来,感受到简约,朴素,平淡。

杨雪莹

平时我自己是不太擅长写隶书的,在短时间内接触一个新字帖,并尝试着去创作是有难度的,但我认为这五周的学习,对我的理解能力和专业能力有很大帮助。临摹上对于章法、字形和老师探讨许久,而这张创作也反复调整很多遍,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最终呈现的字势更加开阔,字形更显厚重敦实,但限于我对字形理解不足,整体比较统一缺乏变化,还有提升空间。对于线条理解,我自己更偏向于用汉碑线质去表达,求高古拙趣,但同时又不能缺乏书写性,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取一个平衡点,书法之难亦在此。

许宝文

本学期隶书技法课,我选择临摹汉简,以居延汉简为主。历经千余年的汉简,简牍上的墨色依然新鲜,字迹也历久弥新,其书体多隶书和章草。简牍书法呈现出多样书体,多种书风,从字形上看有的字形工整、结体严谨,有的轻灵飘逸、烂漫多姿。我也尝试了在竹片上书写,但这并不容易,仅仅几周的时间,我知道自己只学会点皮毛,想学精汉简,我还需继续努力研习。

谢方莉

观其朴厚稚拙之态 , 应为熟而后生之佳构。在隶书临创过程中,每一次练字,仔细揣摩字帖,总能给我带来与之前不同的感受。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写字大概也是如此。

肖文儒

学隶已过一月有余,日日勤耕,方不敢懒惰。余选张迁为主帖进行创作,于临帖之中体会其雄强烂漫、质朴高华,日日跟进,力求其古意。

马璐瑶

隶书的用笔特点是点画继承了篆书的曲线美,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形成了汉代文化的沉雄博大的艺术风格。与篆书、楷书相比、隶书在点画、结体、章法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

刘培华

隶于先秦始,兴于汉,而至今千年。篆隶之变,最为精妙。端庄秀丽,风神鹤骨,一片豪迈,尽显大汉气象。今隶书课数节,广阅数帖,深有感触。然今之所做隶书,甚为拙劣。怎知学书数载,方见书法之门,台阶在内,而步步艰难。当知,术业宜从勤学起,韶华不为少年留。

李卓瑞

为期几周的隶书学习让我对线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张迁碑》线条浑劲敦厚,朴实无华,具有金石味;结字巧中有拙,拙中有巧。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隶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自己许多不足之处,接下来也要多加练习。

黄欣

这次我选用《礼器碑》进行创作,它笔画瘦劲且有轻重变化,结体紧密又开张舒展,平正中充满奇气和独具特色的美,险绝中保持均衡。再一次临写,看到了更多的细节,体会到更多笔下之美。

黄奇富

在本学期的隶书创作中,我知道了要始终遵循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本次结课我取法于《礼器碑》,创作前,进行多次临摹,想从中习得古人凝练而不失流动的线条,平整中见险绝的结体。《礼器碑》整体神清气健,沉静肃穆,典雅秀丽,清超绝尘,清刚之气充溢纸面,是值得一学的隶书碑帖。

豆荣荣

对于隶书创作来说第一位的是取法,取法应该选择有共通性,旁通性的。然后是临摹,首先是精临,在掌握了一定能力之后,我们就不要把创作和临摹分割的如此清楚,要把临摹当作创作来写,给自己一定的思考空间,创作的思绪包括个性的东西就会随之而生。寻找属于自己的用笔,构成作品的不是形式感,而是内涵在文字中的笔法,这是精神性的体现。

程会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法学习没有尽头,是一个不断的过程。经过一个多月的隶书学习,感受颇多,也加深了我对隶书这类书体的了解。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通过对各类隶书贴的临摹,提高了对不同隶书风格的审美。如《礼器碑》清超遒劲,庄重典雅,高古且充满逸趣,而《张迁碑》给人一种沉厚的感觉。不同的风格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也锻炼提升了自己的心性和临摹、创作的能力。

杨雅茹

对于隶书创作,追求古朴雄健与灵动的中和。礼器碑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以礼器为创作基调关键在于“瘦、硬”,抓住其灵动活泼特征,力求潇洒自如。

滕小数

隶书临创是我们在新的一学期所开展的一门临摹与创作相结合的课程,十分感谢杨老师对我的引导和启发!寒假时在家选择临习北大简,体会了在上一学期所忽略的一种精致与块面感塑造,所以选择临摹北大简-老子篇,但在创作时我思考到:对于作品塑造时不能依靠“密集型工作”靠量堆积满足感。故而,我转身投入到了张迁碑等大字隶书的创作,在临摹中思考创作方向,在学习了古人的同时,思考今人对这些碑帖的考虑,观摩今人作品,学习长处,也避免时代遗风,在杨老师的引导下,更多的吸收古人的营养。但学书之路漫长,作品也有许多不足之处,诸君共勉之。

税新越

这次隶书结课我选择《西狭领》进行临摹创作。西狭颂用笔貌似平淡,但骨力内含其用笔或提笔裏锋暗转至末画自然回锋上提;或逆锋铺毫直下,采用空收。因为还有里面很多字有的偏旁部首采用篆法用笔,也增强了我的线条能力与结构掌握。

瞿莹莹

隶书临创,是把临摹转化为创作,是量到质的转变,也是思想的一个跳跃。我选择的是《礼器碑》,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结体严谨,字法规范,笔画虽然以方为主,又方圆兼备。它能将笔画的粗细、方圆、笔势的动静、向背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 清超遒劲 , 庄重典雅 , 高古且充满逸趣。在临创《礼器碑》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隶书之美,美在朴实无华,悠然自得,从容淡定。

庞佳浏茗

《封龙山碑》气魄雄伟,方正古健,点划之中有篆籀之意,粗犷俊朗,有独特的阳刚之美。通过这段时间对隶书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隶书的独有魅力。

孟一晨

虽然以绞转笔法为主,但线条呈现出的气息并不霸悍、浮躁,而是很安静。《石门颂》线条里的安静不是一种静止的安静,而是一种动态的、流动的安静,扎实的安静。黄宾虹老人讲:“流动中有古拙,才有静气;无古拙处即浮而躁,以浮躁为流动是大误也”。书法学习不能仅仅是手上功夫,还要有对书法史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学习丰富历史文化知识,让自己肚子里有“墨水”,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刘佳欣

《居延汉简》用笔自然简洁,章草简册,运转流畅, 衔接自然,粗犷朴实,变化较多而不拘束。大部分文字形态变化很大,自由奔放,无造作之感。有的若篆若草,浑然一体;有的波磔奇古,形意俱足;有的敦厚朴茂,风韵飘逸, 形成了汉代书法艺术绮丽多姿的景象。学习汉简后,我明显感觉到书写的字越来越生动,去分析和观察字形“笔势”,学习其中的手法,结字和布局,去沉浸其中,感受它的自由率意和朴美。

李丹

在这学期我们由临帖慢慢过渡到创作,这学期接触了汉简,让我对隶书有了更深的认知,以《张迁碑》为例,古朴敦厚,线条苍劲有力,朴实无华。在学习隶书的过程中收获颇多,接下来会更加深入地学习和钻研。

蒋雨潮

学习隶书的这段日子算得上清简如水,也并非是愁云惨雾。张迁的憨厚,摩崖的挺拔,总是把我迷得神魂颠倒。自然而然的变化书写,也会让我乐在其中。谢谢老师的指导,让我一次又一次的进步,学习隶书的路还很长,加油吧!

韩伊静

漆书是隶书中兼有楷书的体势,用笔方扁墨浓似漆,雅拙为趣,金石气为其内涵,笔画之间一放一收极富力道,字形长扁适度一派天真烂漫。我觉得金农书法有种特别硬挺又极潇洒的感觉。笔力浑厚又工整。有一种文人化的金石气。金农的字个性化十足,需要学习其中一种气质,那种气质如果能捕捉到的话,就算和原帖不一样也是金农。

崔紫涵

这一阶段的隶书学习,我主要临摹了封龙山碑并进行创作,该碑刚劲有力,沉着但不迟滞,苍劲而不圆润,雄强而不粗疏。通过学习,我深刻领略到了其超然之处,今后还需更加努力学习研究,争取更上一层楼

陈卓星

这学期的隶书学习,我选择了秦简隶书《云梦睡虎地》进行学习,《云梦》字迹清晰端秀,笔画浑厚朴拙,笔意轻松自然。秦篆到古隶的演变,使我深刻感受到文化历史的厚重与古人的智慧。学习过程中,《云梦》的浑厚只被我学去十之一二,却让我受益匪浅,今后的学习中,我自当不断前行。

谭晶宴

再次学习隶书,对其感悟更加深刻。创作基于临帖,通过前几周的临摹对张迁碑的感受大有不同,进一步体会到其线条之浑劲敦厚,朴实无华与之拙中寓巧的风格特点。将所学所感运用于创作中,收获颇多。

张庆渊

粗粗浏览,觉得它平平淡淡,古拙质朴,提按变化不大,也不作装饰夸张,字正体方,填满字格,方头方脑,笨手笨脚。仔细观赏,发现它饱满浑厚、端庄谨严、大气包举、张力十足,具有方严端庄、朴茂古拙的独特风格,是中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之一。经过杨老师的指导,我的字体线条也有了很大进步。

吴长红

通过这几周的隶书临创学习,将临摹转化为创作,是量到质的转变,也是思想的一个跳跃。我选择的是《石门颂》,它是一方摩崖石刻,刻在高低不平的粗糙岩面上的,书写者也无法写得精丽,加上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形成了一种具有朦胧之美的神韵。在我看来,它的美在于坦率,每个字的主笔造势毫无掩饰,直抵所向。蚕头燕尾是入笔与出笔的完美演绎,让人观之坦然,舒心。

王思琪

隶书起源于先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由篆书快写演变而来。我们这几周的学习,先进行了隶书的临摹,体会笔画字型的变化曲折,把握其特点。在后面创作中我们融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使其更富有趣味性,抒发自己的情感。

王世奇

隶书的用笔特点是点画继承了篆书的曲线美,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形成了汉代文化的沉雄博大的艺术风格。与篆书、楷书相比、隶书在点画、结体、章法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

莫思静

隶书的美是多样的,我只窥探了其中一二,这次隶书学习让我收获很多,对隶书也有了新的认识。

莫色尔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刘兆薇

《杨淮表记》其用笔洒脱,线条圆润,柔中寓刚,凝重中有飘逸感,奔放中不失法度,朴拙中见灵秀,有天然古朴之趣,结体宽博疏朗,气格宏大,气象高古。在创作时,结合《杨淮表记》与《石门颂》的风格,创作节选诗,在创作中体会其中的变化趣味。

李江亮

这几周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感受到了隶书的那种古拙、久远感、超尘脱俗的气息,对隶书的认识更加的深入,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钻研,丰富自己的创作。

郭梦雨

学习书法贵在坚持,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而且学习书法要勤于思考,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并思考字的结构。

陈艳

隶书的美,如同任意一种书体的美一样,各有各的独特魅力,今天的感悟仅为隶书之笔势之美。隶书之笔势之美在于坦率。每个字的主笔造势毫无掩饰,直抵所向。蚕头燕尾是入笔与出笔的完美演绎,让人观之坦然,舒心。隶书之笔势之美在于厚重。竖划粗犷厚重,横画相对细致,自成生成一种和谐的姿态。隶书之笔势之美在于酣畅。隶书之长横与长捺的舒展,短竖与短撇的聚力,都让人观之,心中顿生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隶书之笔势之美在于雅致。隶书之动与静之雅致之美体现在其伸缩有度,收放自然。

责 编 | 温 燃

资料整理 | 税新越

图 片 | 王子谦 黄奇富

编 辑 | 王 蕤

审 核 | 何春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隶书书法临习创作刍议
隶书的结构技法和书写秘笈,几张图展示的淋漓尽致
关于草书结构的造型
西汉隶书《苏马湾界域刻石》
从秦汉简帛看汉字发展——由篆到隶
汉代隶书历史及特点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