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约】国展获奖书家:孙培严(四川)

孙培严( 曾用名:孙勇 ),字万笔,斋号一画斋,19678月生,四川泸州人,祖籍吉林,汉族,本科毕业,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公司员工。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正书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

1982年师从陈天啸(已故)学习书法及古典诗文;1999年入西泠印社篆刻培训班学习篆刻艺术;2004年师从何应辉先生学习书法艺术至今。


书法作品:

1996年,入选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

2004年,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楷书组第一名);

2005年,获第二届“杏花汾酒集团杯”全国书法电视大奖赛优秀奖、获四川省首届“谢无量奖”获奖提名;

2006年,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并获奖提名;

2007年,获全国第九届展书法篆刻获奖提名、四川省第五届“巴蜀文艺奖”三等奖;

2008年,获全国第二届隶书展三等奖、当代中国楷书名家作品邀请展;

2009年,获庆祝建国60周年四川省中国书画作品大赛二等奖,四川省第六届“巴蜀文艺奖”二等奖;

2010年,获四川省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

2011年,入展全国第十届展书法篆刻展、被评为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

2012年,获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优秀奖(最高奖)、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十大书法家”;

2013年,获四川省第七届“巴蜀文艺奖”书法类银奖、四川省第二届书法创作“谢无量奖”三等奖。

2014年,中国文字博物馆隶书名家邀请展。

篆刻作品:

2004年,获西泠印社第五届篆刻评展优秀奖;

2005年,入展全国第五届篆刻展;


书于锦里十年时

孙培严书法创作自述

我自1982年开始学习书法,从唐楷到魏碑一练就是十几年,想学隶书时却举步维艰,想学行草书就更难了!经常会有前途渺茫、无所适从、书法不过如此的感觉。1997年至2000年是我学习书法的转折,参加四川省书协举办的临帖培训班和到西泠印社学习篆刻艺术,经历了以实用、艺术为目的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2004年入何应辉门下后,我才真正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直接到传统的'原矿’去发掘、化取、熔铸自己”,步入清晰又可持续发展的习书途径,巩固及形成了极具个人风貌的楷书和隶书,并努力探索篆、草、行三体创作,以期融通五体、陶冶古今。
在记录创作心得时方始记起:《巴蜀翰墨—当代四川中青年书法家系列丛书》的截稿时间,正是我移居成都十周年之际,十年前,虽习书二十余载、五体兼备,但能够示人者仅用功较多的楷书,且以吾师所言“仅仅是找到点感觉而已”。十年后在准备第一本面向全国出版发行的个人作品集,即选择以非扬长避短的方式,展示五体兼修的学书现状,除几幅记录前几年学习状态的作品,大部分为临时新作,备稿时间虽不足两月,亦为十年求艺的真实写照,就教于各位师友及观者。


“篆、隶为本,行、草、楷为用”这一对书法的认识,是师从何应辉十年来逐渐形成的。篆书是线条基础中的基础,力度、厚度均出其中,为力源、力性与线条内核及层次的认知与把握;隶书培养各种力量转换及线条内外的多维变化,手上关节的发力及整体配合与接触纸面的笔毫组合状态尤为重要,筋骨血肉自此而生;草书练气、势,掌握线条的呼吸、开合收放,多元化的时空组合,空间品质高于线条、白比黑更重要。识势、造势,借势行笔,因势成形;行书练节律,培养力量、速度、情绪的多极融合;楷书练稳固,有篆、隶、草、行的基础方能深入。认识书法,五体缺一不可。五体兼修对于书法专业学习者,既是古人的要求,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于是对其核心—线质(笔法、墨法)与空间(单字结构及整体章法)的锤炼即成为平素练习的重点。

我的楷书创作,是以篆、隶(特别是摩崖刻石文字)线条为支持,博涉汉末至唐代楷书造型为载体,以行书的笔调统一、化合之。先取纵势以突出篆意,再转横势以显隶意,现正向多种体式发展,静中愈动、方中寓圆、朴野俊逸为努力方向;


隶书创作则是以大、小篆线质为基础,以秦汉时期特别是两汉隶篆相揉的刻石古隶为载体,参以汉砖、瓦当、汉金文及部分庙堂碑刻的结构情趣而成。注重章法、墨法的整体营造,用书写方式表现摩崖石刻的意象,极力营造“山林之气”。然线质的境界还有待提高,整体空间形式尚需改进;

篆书中小篆创作是以秦汉篆为基础,借鉴清人及民国时期文人篆书并进行写意化处理而成。大篆创作难度较大,虽已初现端倪,但线质及构图还不能心手合一;

草书创作则是以成熟的章草为基础,大量吸收汉简中的古章草及小草中的章草元素,以大草的开合气韵为辅而成。纯粹的大草创作,由于速度与力量及线条意味的关系还未协调,尚需时日专力而为;

行书创作范围较宽,但以二王行书为基础,参照唐宋人对二王的理解与个性发展,再融入魏晋残纸和汉简意象,视为形成高格的有效途径。然能够显现自身个性的还是与我的隶、楷风格较近者。

相对静态的篆、隶、楷三体练习过久,则会导致思维与手法的固化,有失呆板、难于飞动;极具动态的行、草利于情性抒发,若无坚实的线条基础,易显浮滑、难于凝重。动、静既有对立亦可相生,用心沉潜则过渡自然,收发自如。

我们拥有丰富的书法历史遗迹,除了机械地继承优秀的传统外,还有大片的创作领域尚待开发,而砖、瓦、碑、碣、摩崖等石质契刻书法的线条感觉,字体、书体演进过程中的原创精神,一直是我钟爱并孜孜以求的。有了自己对楷、隶等个性化处理的经验,极力营造一种具有通感的线条及空间语言运用于诸体的创作,讲究墨色层次、空间构成、线质的丰富变化,力求不同于古人、不同于今人、不同于既往的自己。当一种书风成形后,我通常采取放一边的办法,平常则以练习形成这种风格的元素为主,以广泛涉猎充实个性熔铸,极力避免结壳。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则会享受到诸体互通、了无挂碍的愉悦,当偶有失控而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时,则大快我心矣!

然,五体兼修也是建立在专精一门的基础上,“偏工易就,尽善难求”,每一门均有大量值得研究和取法的对象,临帖不够即有顾此失彼、患得患失之虑,没有长期不断的积累与对五体关系的认知,妄言通会。十年来,谨遵“深入传统”的师训,唯不随时风所趋,不为成法所囿,不以既成自矜,非对书法艺术的挚爱与全力以赴而不能为也。

孙培严20145月记于锦里东隅大观湖畔一画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阳师范学院2015级书法专业毕业作品展
有古复有我——韩天衡书法作品欣赏你
《认识书法艺术——楷书/隶书/草书/行书/篆书/篆刻》(6册)
汉字与书法 (2)
韩天衡先生书法浅析:宽博、堂皇、雄浑
最新历年书法高考真题汇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