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邓石如与李阳冰篆书相比,谁更精进一些?从这些方面比较就知道了

邓石如初学篆书时,以李阳冰为法,但他经长期书习后发现李阳冰的篆书美中不足,“余初以少温为归,久尔审其利病。”

所以,本文中为了更好地探究将邓石如篆书的特色,将其与李阳冰的篆书进行比较,以《千字文》为例,分别从二者的字体和用笔两方面进行分析。

字体方面

(1)线条

自秦篆问世以来,篆体受秦代律例的影响,严格规范、整齐划一的同时又带有呆板之意。到了唐代,李阳冰复兴了篆书,其篆字线条干净简洁、娇媚纤瘦、粗细均匀,关于篆字线条方面,邓石如与李阳冰都追求婉通的意境,但二者所表现出的态度不同,以“乃、已、九”为例,如图所示:前者为李阳冰篆字,后者为邓石如篆字。邓石如比李阳冰突出的地方不仅仅表现出流畅的特点,还很好地把握住了节制,使字体的线条收放自如,流畅有度,清人刘熙载在《书概》中也记录了这点:“'篆尚婉而通。’余谓此须婉而愈劲,通而愈节,乃可。

通过邓石如与李阳冰二者的《千字文》中的篆字比较,笔者发现两种篆书的 字体笔画完全不同。如图所示:以“来、不、下”为例,李阳冰的字体横画和竖画较直,粗细一致,而邓石如的横画和竖画呈现弧度,改变李阳冰篆字线条的过于刻板,以及对线条匀细的过分追求,所以邓石如的篆字线条比李阳冰的更加厚重、自然。

在线条的关系安排上,二者也有所不同。以“宇、金、千”为例,如图所示:李阳冰的篆字线条连接留有缝隙,而邓石如的篆字线条连接则是封闭的,与楷书的字形很相似,可以说邓石如的篆书是在李阳冰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此外,邓石如的篆字将线条延长,将传统的篆字变得更加修长,使篆字更加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2)字形

如上图所示,笔者从二者的《千字文》中节选出“字、不、问”三个不同的字,来比较李阳冰篆书与邓石如篆书笔法的不同之处,前者为李阳冰篆书,后者为邓石如篆书。李阳冰篆字中的竖画的长度延伸较长,字体两侧线条向外扩展,整体呈现圆转且娇媚的姿态,缺少稳重纯朴的气质;邓石如的篆字与之相比较,字形略显修长,字体两侧线条向内收紧,重心向上平移,改变李阳冰的不稳习气,使篆字在视觉上给人以平实稳重且不失古朴天然的感受。此外,邓石如将篆字的笔画进行调整,以增减笔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传统篆书的敬意,因而这也是邓氏篆书别具匠心的地方。

(3)结构

邓石如与李阳冰两位书家的篆书在结构上都遵循着上紧下松的基本规律,但各自有着明显的不同。在结体布白上,邓石如提出“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不透风”和“常计白以当黑”两个理论,使疏与密、虚与实的关系安排得更加恰当,笔画间的比例均匀且字体平衡、和谐,疏密有致的布局使篆字更富有灵气,他的篆字结构种类包括上疏下密如“之”、“曰”;上密下疏如“心”、“文”,布白上包括字体左下方留空、正下方留空、不绝对等分留白等,邓石如的篆字整体上疏密安排合理,凝聚力极强,笔笔呼应,既做到了密而不挤,疏而不散,又达到了黑白和谐的艺术效果。这些都弥补了李阳冰篆书布白结构上的松散,凝聚力上的缺乏以及作品古朴气韵的丢失。如下图李阳冰的篆字所示:布白上虽然看似均匀,但结构过于松散,字体失重,缺少浑朴的韵味。

用笔方面

(1)笔力

邓石如与李阳冰的篆书的不同之处还表现在各自的笔力上,李阳冰篆书用笔的力度偏向柔弱,所写出来的线条圆活姿媚,缺乏平稳和雄浑的力度;邓石如与其相比,用笔的力度更加丰厚,大胆地铺毫,增加线条的厚度,利用笔随指转的方式融入隶书的笔法,使字体更加有力量,有变化。这点在上文中的例子里就可以看出。

(2)节奏

邓石如与李阳冰在用笔的节奏方面略显不同,李阳冰篆书严格遵循李斯及传统篆书的规则,字体显得相对严谨,运笔过程中节奏把握得不紧不慢,速度始终如一,没有明显的节奏感,因此使线条表现得行云流水般流畅;而邓石如篆书在运笔的过程中,果敢地铺毫,行笔起伏,提按沉浮,顿挫明了,将隶书的行笔要领与篆刻的刻法同时运用,目的是为了增强字体线条的厚重感,并突出枯涩的艺术效果。

(3)笔法

李阳冰得法于李斯的篆书《峄山碑》,用笔圆润匀称,作品多采用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的笔法,行笔过程中节奏快慢保持一致,形成简单干净,力度丰满的线条, 邓石如则是得益于隶书的笔法,将隶书的笔法融入到篆书中,在转折处增加提按,折笔、方笔与圆笔融会贯通,既保存了传统书风的婉通,又开拓了新书风的古典朴拙,将传统篆书的刻板性改变成具有丰富、灵活且生动、自然的书写性。以“侈、黄”为例,如图所示:前者为李阳冰的字体,后者为邓石如的字体,前者可以轻松地看出运笔过程中圆润顺畅,笔笔藏锋;而后者则能够看出明显的差别,笔法中参杂着顿挫、提按的笔画,两种笔法经过比较之后,发现邓石如的笔法更加古朴,有着浓厚的金石韵味。

通过邓石如篆书与李阳冰篆书的细致比较,清楚地了解到了二者篆书艺术所处的社会环境、家世背景、书学经历等,并获悉了各自篆书的不同点及篆书的特色所在,同时着重地剖析出了邓石如篆书艺术的精妙之处。

聊一聊邓石如篆书的风格特点:“密不透风,疏可走马”

《白氏草堂记》作为邓石如晚年所书六条屏作品,其书风一直受世人所追捧,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是凭借他对篆书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大量临摹练习在实践中提炼的结晶。接触邓石如篆书后使我如痴如醉,开始尝试临摹《白氏草堂记》,同时细致查阅有关邓石如的艺术作品及大量文献材料,我从用笔和结构、章法三个方面分析研究邓石如《白氏草堂记》的风格特点:

用笔方面

书法艺术无论是临帖还是创作都离不开用笔,笔法是书法学习的核心问题。从邓石如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用笔方面表现得十分大胆且极富创造性,以隶作篆,这一创新打破了篆书粗细均匀、千篇一律的特点,用笔淳练,粗而不肿,方笔圆笔结合,书写工具改为长锋软毫。

值得一提的是邓石如在起笔、运笔、收笔的写作技法上一改前人的习惯,改变了篆书一直以来的提笔收笔为按顿收笔,追求充实厚劲且更加饱满圆润的线条,提按起倒,富于变化,有提有按如同音乐般此起彼伏,节奏错落有致,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整体呈现雄浑厚重,高古质朴的艺术特征。“推为千年来一人。”

结构方面

邓石如篆书结构紧实坚韧,是厚重一脉的典范,字体内外疏密变化极为丰富多样,计白以当黑,字取纵势,间隔均匀,正中寓斜,左右高低层差错落,笔画穿插避让,上下大小开张,疏朗豪迈,字的体势微方,用笔触线条的粗细变化、节奏速度、收放关系来赋予结构的自然灵动,浓重润泽的墨色和茂密的线条,增强了黑白之间的对比,使结字布局更加生动,使整体结构更加雄厚高古。“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是邓石如书法结构方面最突出的特征,提升了篆书结构的审美意趣。

章法、墨法方面

在章法上运用了隶书的章法布局,左右行距大于上下字距,因字布势,疏密交错,虚实相生,黑与白交相辉映、错落有致,给人以浑然天成,长锋羊毫储墨性极佳,毛笔和宣纸相得益彰,使作品更加自然苍劲,古拙质朴,时有涨墨和枯墨,墨色变化丰富,使其具备了更浓厚的文人气息,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意趣。

各位师友您认为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风格、笔法、章法以及书写工具剖析邓石如对书法的创新
书法中,如何从《峄山碑》过渡到《袁安碑》?
书法入门基本常识,说说清代邓石如小篆的基本特点
推荐几个更适合初学者临摹的字帖,收藏好!
篆书教程(三)
隶法作篆,破千年玉箸篆之樊篱,开清代篆书新天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