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别关注】刘颜涛:弘道养正•当代篆书提名展之浅见


      

欢迎扫码

关注我们!


开幕式现场

弘道养正·当代篆书提名展之浅见

——以汉篆和部分商周金文为例

刘颜涛

 

在近年一些展赛评选中,与行草和楷书相比较,篆隶书相对薄弱。然而,看到这次当代篆书提名展,将近年来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中,以篆书入选和获奖的优秀作者的作品集中在一起时,却是让人眼睛一亮。

参展作品中,有取法秦篆、唐李阳冰和清人诸家流派直至近现代王福厂的小篆作品42件,取法晚商西周的金文作品约30件,取法楚简牍帛书为主的东周篆书作品10件,还有3件殷商甲骨文作品,特别是以秦诏版和汉金文、缪篆作取法对象的作品多达10余件。凡是种种,均可看出篆书作者视野的宏阔和取法的宽广,以及在笔墨表现能力上对传统学习的深入。总体来看,以植根传统、多样包容、鼓励创新衡量,应该说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在古文字书法界是令人欣喜的景象。

我这里仅就提名展中部分取法晚商和西周的金文与汉篆部分略作浅述。

蒋子旺作品

尹彧作品

张学怀作品

赵世峰作品

韩明利作品

谢仁练作品

鲁雪娟作品

刘明明作品

其中西周金文部分,有蒋子旺、尹彧、张学怀、赵世峰、韩明利、宁森泉、谢仁练、鲁雪娟、刘明明等一大批取法“墙盘”“毛公鼎”“大盂鼎”“来盘”“㝬簋”“颂壶”等呈正大气象的器铭,或端庄规整,或挺拔伟岸,或骨健清峻,或宽博雄强,或凝重朴厚,或宕逸雄阔,各具风姿,不一而足。

赵贺作品

陈梅辉作品

孙培严作品

又有赵贺、陈梅辉、孙培严等取法商代晚期西周早期金文的佳构。赵贺和陈梅辉的作品随字赋形,瑰丽遹伟,用笔沉厚雄强,呈现出典丽瑰奇、拙朴卓伟的精神气质。而孙培严的作品除突出了如“公”“文”“子”“母”等文字保留的商代晚期西周早期最为明显的象形图案特征外,在用笔上更是解衣盘礴地汲取了散氏盘和草书的恣肆浪漫,章法上也是无行无列的乱石铺街,作品凸显了一种野逸之美。

陈靖作品

另外,陈靖书写的对联,稚拙、空灵而高古,除在用笔和线质上借鉴山水画大家黄宾虹的金文外,在宿墨的应用和墨色的丰富上更见倾心,落款行书风格与正文风格和谐统一,强化了整篇作品的意境。

受汉金文、秦诏版、秦汉印文、砖瓦文字、虎符文字以及祀三公山碑影响而创作,成为近年篆书领域的一个亮点,在10余幅此类风格的作品中,因每位作者取法侧重和理解不同,大的基调下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

辛志辉作品

曹佑福作品

辛志辉和曹佑福于秦诏版之外,辅之以简牍帛书的艺术元素,且在字里行间借鉴了行草书章法,疏密有致,欹斜起倒,聚散无常,摇曳多姿,增强了作品的节奏感和视觉效果。

代青荣作品

何聪作品

代青荣、何聪的作品,结体取正势,风格趋端庄,而前者作品字距紧密,气势贯通,产生压迫感并由此带来艺术张力。后者则与此相反,拉大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空间距离,章法如西周金文“虢季子白盘”,如杨凝式“韭花帖”,月明星稀,寥廓旷朗。

张鼎作品

伍长巍作品

潘兵作品

梁路昌作品

贵州张鼎、伍长巍、潘兵和上海的梁路昌四位作者,作品取法都以“篆隶杂糅出新姿”的“祀三公山碑”为主,用笔以方为主且方圆结合,浑厚遒劲,高古浑穆。虽然四位作者取法相同,面目相近,但在用笔轻重、行笔速度、虚实程度等方面又各有千秋。或结体茂密而富于变化,或疏密有致而自然生动。当然,“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创作的成熟,相信他们在同一碑帖的共性规律中,会更加强调个性体验和主观意识,逐步找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个性语言。

谷松章作品

刘永清作品

谷松章、刘永清两位作者的汉篆作品,以印入篆的特征尤为明显。二位作者都是优秀的篆刻家,这也是作者充分利用自己优势和善于扬长的明智之举。同样是学习汉金文并以印入篆,谷松章用笔简洁明净,线条挺劲硬朗,作品清雅劲峭。而刘永清用笔爽健果敢,线条雄健质朴,作品浑然生动。

李娟作品

袁凯作品

李娟和袁凯二位作者都是以细线条来书写表现,一个线质略为劲直挺健,一个线质较为萧散稚拙,但都体现出用笔的轻松和生动。李娟的作品能将“汉嵩山少室阙铭”与汉砖瓦文字结合得浑然一体,端严茂密,聚而不束,字型高低,伸缩自如。而袁凯作品能把学习“汉袁安碑”的成果运用到“新莽嘉量”体态中,线条悠游蜿蜒,别有意趣。

好的作品一定要植根传统,能从中体现出对传统经典的审美依归,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性发挥。从这次当代篆书提名展的汉篆和部分商周金文作品中,可以看出新一代篆书作者的视野和心胸、功力和才情。但艺无止境,在高峰林立、经典纷呈的篆书历史渊源与流变中,跋涉者永远在路上。时代的快节奏裹携着我们的快步伐,如同高科技时代乘坐高铁和飞机只有起点和终点一样,在挥毫落纸匆匆的起笔收笔中,却忽略了行笔中间对沿途景象的观察、体悟和表现,所以我们的作品与先贤创作的经典比,总体上还不够意味深远,还不够韵味悠长。让我们静下心来,深耕细作,沉浸其中,气定神闲,书写得再至情至性刻骨铭心些,再从容不迫悠然自在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少年书法杂志 | “第八届书坛新人展”篆书评述
经典与经典意识(二)
李刚田 || 黄牧甫:印从书出、书从印入的典型和杰出代表
篆书创作要以最大功力打进去,以最大勇气打出来!
安徽马端兵书法作品网展【十二届国展人物篇】隶书入展
《石鼓文》对近现代书家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