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麦积山石窟访古记


麦积山石窟,东方雕塑博物馆
时间|2021年4月28日
访古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
交通|公交、徒步
文字|张淼淼 · 图片|张淼淼 · 视频|张淼淼

 字数|5090字
推荐阅读时间|3-5 分钟
图片|共33张 · 表格|共1张 · 视频|共0个

公元500多年的一天,北朝大文学家庾信来到麦积山,写下了著名的《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邀请他人,是当时秦州的大都督李充信。李充信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很知名的人物,史料当中关于他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句。然而李充信所属的陇西李氏家族,却是声名显赫。依托于府兵制东山再起,迅速地和北周宇文家族建立起了政治同盟,积累了丰富的家底。职是之故,他才有相当充裕的财力和物力去修建麦积山的第四窟,也才能请得动一代文豪庾信前来写序。

麦积山当然不止有一窟。作为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节点,麦积山所属的秦州一带,很早就受到佛教的濡染。西晋时期,高僧竺法护就曾在天水境内重译《普曜经》八卷;长安高僧帛法祖也曾在此弘扬佛法。至于麦积山,自然更不用说,这里环境清雅,植被茂密,史书记载麦积山为“秦地林泉之冠”,可谓名不虚传。十六国时期,北方政治动荡,关中地区血流成河,佛教借此机会大为传播与发展。对以禅修和观像作为主要佛事活动的佛教徒来说,选择一个清净的地方进行禅修,尤为必要。很快,麦积山进入了历史的舞台。
于是,开窟造像活动开始了。

上2图:麦积山以及山下的瑞应寺(张淼淼/拍摄)

上2图:麦积山远景(张淼淼/拍摄)

当时的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开凿石窟的时间。只是人们在上七佛阁(第四窟)石梯入口右侧崖面上发现了刻于南宋绍兴年间的题记——“麦积山胜迹始建于□秦,成于元魏”,直言麦积山石窟最早可能开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下令开凿的人,就是崇尚佛教的后秦第二位君主——姚兴。但也有人对此表示反对,宿白认为,麦积山石窟极有可能是在北魏开凿。


上图:麦积山窟龛编号(张淼淼/选图)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麦积山开凿的时间大致是在公元4-6世纪,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均有开凿或补修,跨越1600多年时光,现存大小洞龛221个,各类大小造像7000多尊,可谓规模宏大,气势恢弘。麦积山石窟因此和河南龙门石窟、山西云冈石窟以及甘肃的敦煌石窟并列中国四大石窟。但麦积山的石质多为砂砾岩,这种岩石质地疏松,易于开窟但不易精雕细刻,故而麦积山的造像大多采用泥塑的方式而非洛阳龙门的石刻方式。麦积山因此被称之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上2图:东崖大佛全景拍摄(张淼淼/拍摄)

而泥塑的方式,又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木骨泥塑,一种为石胎泥塑。位于东崖的第13窟大佛,便是一处典型的石胎泥塑大佛。这组造像高17米,是麦积山体量最大的一处造像,内容由一佛二菩萨组成:一佛为释迦牟尼佛,大佛左侧为观世音菩萨,右侧为大势至菩萨,此组开凿于隋代,宋代又重修。位于西崖的第98窟大佛,同样是一处石胎泥塑作品,由一佛二菩萨组成,正中大佛高12.2米,始凿于北魏,但经历代修缮,如今原貌基本不存。
上图:东崖大佛所在位置以及其他主要窟龛

上3图:东崖大佛细节(张淼淼/拍摄)

上图:西崖大佛所在位置(张淼淼/拍摄)

上图:第四窟所在位置(张淼淼/拍摄)


至于泥塑中的精华作品,无疑就是上文说到的第四窟,此窟在隋唐之后也叫做“散花楼”,现在也叫做“上七佛阁”,是整个麦积山对外开放的窟龛中,规模最大、质量最为精美的一处。实际上,由于唐代开元年间,麦积山一带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地震,导致崖面中部坠落,由此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东崖现存窟龛54处,西崖存窟龛140多处。现在对外开放的窟龛,大部分位于东崖,经典洞窟包括第三窟(千佛廊),第四窟(散花楼/上七佛阁),第五窟(牛儿堂),第九窟(中七佛阁)。
上2图:第四窟前廊天王造像(张淼淼/拍摄)

上图:第四窟前廊(张淼淼/拍摄)

为了纪念亡父而由李充信修造的第四窟,可以说代表着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的精华。在形制上,第四窟属于前廊后龛。刚修造时,前廊原本有八根柱子用来支撑屋檐,由于地震,中间六根坠毁,只留两根角柱。后龛为一字排开的七座仿帐形佛龛。佛龛内共塑大小佛像77尊,其中7个龛的主尊为七佛。七佛,在佛教中分别是庄严劫的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现在贤劫的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对于各个佛龛中主尊对应的七佛中的哪个佛,并没有准确的说法,按照传统观点,释迦牟尼佛理应居于正中龛。但兰州大学的张铭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认为,按照佛法的传承顺序,那么第一龛才是释迦牟尼佛,第二龛为迦叶佛,第三龛为拘那含牟尼佛,第四龛为拘留孙佛,第五龛为毗舍浮佛,第六龛为尸弃佛,第七龛为毗婆尸佛。

上6图:上七佛阁的泥塑造像(张淼淼/拍摄)

上2图:上七佛阁造像(张淼淼/拍摄)

李充信为亡父开窟造像,为何选择七佛这样的题材呢?有人认为,七佛和中国传统的孝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佛教世俗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儒佛合流,名为七佛,实际上其主要表现的是孝道中追思七世父母先人的思想。关于这一点,在大足石刻当中也有着非常显著的表现。
现在上七佛阁的塑像,大多重塑于宋代。至于塑于北周时期的佛像缘何被毁,有人认为是后世的灭佛运动,也有人认为是毁于兵燹之灾。但是在7龛左右两侧壁面上,有八身护法像,当为北周原作。
上3图:北周原作的天王像(张淼淼/拍摄)

在前廊的廊顶和前廊正壁上方存有壁画。廊顶壁画原有42块,现仅存6块,自东向西依次为菩萨弟子赴会图、天人赴会图、骑兽天人图、莲花图、妇人出行图、庭院图、城池图、天人图。前廊正壁上方有七幅飞天壁画,这也是第四窟得名“散花楼”的原因所在。壁画采用塑、绘相结合的方式,飞天的脸庞、胳膊等是用细泥塑出来的,属于浅浮雕的一种,而彩带祥云等部分则是彩绘上去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麦积山考察的中央勘察团将这种独特类型的壁画命名为“薄肉塑”壁画。

上3图:前廊廊顶平棊藻井壁画(张淼淼/拍摄)

上4图:前廊外正壁上方的薄肉塑壁画

在第四窟每个佛龛上方,另有匾额或者题字。“是无等等”的匾额吸引到了我,该匾的是由明代的王了望所题。王了望是谁呢?我查阅了相关资料,竟然引出这样一个故事。这王了望本是明末清初福建的一个地方官,明亡后,他失去官职,一心想着反清复明,就在这个时候他把自己的姓名改为“予望”,希望自己可以肩负起恢复明朝的重担。但谈何容易呢?随着岁月的消逝,王了望也进入风烛残年,这样的年龄自然再无心也无力复国大业,只好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女,于是又改名为“子望”。时间进入到了康熙年间,国运昌隆,人民安居乐业。有一天,王了望来到麦积山礼佛,遇到麦积山寺庙的方丈,经过点拨,王了望悟到一个道理。于是,应方丈之邀请,他挥笔写下了“是无等等”几个大字。“是”是“正确”“得到”“存在”的意思,“无”是“错误”“失去”“不存在”的意思,“等等”是“如此而已”的意思。整体意思是,得到也好,失去也罢,都不过如此。大概就在这个时候,他最后一次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望”,最终放弃了反清复明的想法,承认了满清对中国的统治。也许,此刻他心里想的是,如果都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又何必计较当权者是谁呢?
上2图:王了望题的匾额(张淼淼/拍摄)

上2图:第四窟的其他匾额(张淼淼/拍摄)

穿越第四窟左侧廊道的一个极为狭窄的洞口,便进入第五窟,名为“牛儿堂”。属于前廊后窟三间四柱式崖阁形制。后壁开三窟,中龛为一处洞窟,由于铁丝网大门紧闭无法仔细看到里面内容,但看资料为一佛二弟子四菩萨,隋代作品;左右龛为浅龛,内容为一佛二菩萨,为初唐作品。这也是在整个麦积山石窟中,少见的唐代泥塑作品。前廊仅存的一处塑像为脚踏牛犊形象的天王。为何天王要脚踏小牛呢?传说小牛如果站立起来,便会有地震发生,因此需要天王在此镇压。
上图:第五窟牛儿堂所在位置(张淼淼/拍摄)

上3图:进入第五窟的洞口和天王像

上2图:第五窟造像(张淼淼/拍摄)

如果说第四窟是整个麦积山对外开放的石窟中最为经典的洞窟,那么通往它的过程必然也是不平凡的。如果游客想到到达第四窟,必然要通过千佛廊(第三窟),然后登上一个开凿于北周、呈45度斜坡的石台阶(第168窟),方可到达散花楼。

上3图:第三窟千佛廊(张淼淼/拍摄)

上图:第3窟-千佛廊(张淼淼/拍摄)

上图:第168窟石阶(张淼淼/拍摄)

千佛廊是一个人字坡顶长廊式崖阁建筑。在廊道上下,共有上2排下4排总共6排计297身石胎泥塑佛像。上2排佛像由纱网罩着,下4排佛像裸露在外。有研究认为,上2排千佛和下4排千佛,并不是同一时期开凿。上2排千佛和第四窟是同一时期开凿,是一个整体,为北周时期的作品;而下面四排千佛则和第九窟是一个整体,可能可能开凿于隋代。


在麦积山所有对外开放的洞窟当中,除了上七佛阁外,我认为最经典的还当属中七佛阁,也就是第九窟。第九窟开凿于隋代,现存的泥塑则大部分是北宋时期的作品,壁画和彩绘则多是明清时期所做。
窟内,7个平面呈马蹄形圆顶落地龛一次排开。佛龛内现存造像19身,除了第四龛为一佛二弟子外,其余佛龛皆是一佛二菩萨。这也间接说明了,第四龛在整个中七佛阁中的特殊地位,由此推断正中的佛应为释迦牟尼佛,两旁的弟子,年老者为迦叶,年轻者为阿难。迦叶像塑造于北宋,而阿难像则塑造于清代。阿难像面容姣好,形色清秀,难怪会把摩登伽女迷得团团转,非阿难不嫁。
上2图:第九窟-中七佛阁(张淼淼/拍摄)

所有这些塑像的衣纹脉络,均沥粉堆金,非常细致而形象,可以看出宋代非常高超的雕塑技艺。但是,这些开凿北宋时期的佛像,在清代又被重新彩妆,如今在脸的两腮部和胸部,原本的彩色蜕变成斑块状的黑色,可能是在所用的颜料中,加入了朱砂,在阳光不断的照射下,逐渐氧化所致。

上7图:中七佛阁造像(张淼淼/拍摄)

第四龛右侧上方的壁画中,有一个双头童子,佛教故事中叫做“共命鸟”。共命鸟,一身二头,鸟翅鸟爪。其中一个叫做“法鸟”,另外一个叫做“非法鸟”。故事中这样写道:有一天,法鸟捡到2个果子,心想,反正两人共用一个身体,不如趁非法鸟睡觉的当儿独吞这两颗果子。结果,等非法鸟醒来,闻到果子的香味,十分生气,为了报复,非法鸟决心服毒,结果这个一身二头的鸟因此亡命。“共命鸟”的故事似乎以简单的道理告诉人们,人类的命运是共通的,嫉妒和贪婪不可取。

上2图:中龛壁画中的共命鸟
另外,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有些佛头下颔会有胡须的痕迹。而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佛像似乎并没有胡须。记得去年国庆在山西看应县木塔的时候,同样也看到塑造于辽代的一尊大佛,带有八字胡须。于是猜测,麦积山石窟的佛像,应该是和应县木塔大佛相同的道理,即出身于北疆塞外之地的少数民族认为,佛像理应带有胡须,这样才有男子气概。无疑,这是尚武精神的另外一种表现。

以上就是麦积山石窟当中对外开放的主要洞窟。其他一些窟龛,除特窟外,则大多被铁丝网罩着,那铁丝网又极密,几乎看不清里面的佛像,关于这一点诟病确实挺多。很多人抱怨,这些密密麻麻的铁丝网,像是一个牢笼一样,把麦积山的佛像关押其中。
另外,麦积山石窟还有15处特窟,无疑,这些特窟无论是文物价值还是文化价值,都是最高的。然而这些特窟的门票也价格不菲,这对于那么不那么阔绰的人来说,确实让人望而却步。换句话说,特窟有没有设置的必要以及是否应该降低门票费用呢?
上2图:被铁丝网罩住的第191窟(张淼淼/拍摄)

上图:透过铁丝网拍摄的小沙弥

这让我想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不久前,在我的微信通讯录里,有一个叫做“老白”的人,从他发布的朋友圈来看,此人应该是一个游学团体的负责人。今年4月的一天,在我参观完位于咸阳兴平的汉武帝茂陵后,我发布一条朋友圈文案,大概意思是茂陵可参观的珍贵文物太少但门票又太贵。结果这个叫做“老白”的人就讥讽地评论道,光里面的循石造像就值这个门票。我回复到,文物的价值并不能依据门票的多寡来衡量——因为就在5年前,它的门票才仅仅20元,现在涨到了80元,如果门票的价格依据文物价值而定,难道文物的价值是波动的吗?很显然不是的。这个老白被我说得气急败坏,转而删掉了我的微信。

上2图:云梯栈道以及栈道上大部分被铁丝网关闭的洞窟

我又想到之前看到的一篇论文,内容是,依据社会调查表明,大部分情况下,10块钱的门票就可以筛掉大部分对文物历史并不感兴趣的人。所以,以门票价钱来衡量文物的价值是非常蠢的。文物的价值,首先在于对人的文化熏陶和其精神内核的传承,它需要被看到被关注被了解才能实现以上的价值,在此基础之上,才是文物的保护功能。如果文物注定会消失,为什么不能让它绽放绚烂的光芒而非要消寂在漫漫的长夜当中呢?这样的答复同样可以适用于麦积山的特窟。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错怪这个叫做“老白”的人。因为我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这个人其实是一个游学团队的负责人,换句话说,他是一个生意人,是靠这个赚钱的。门票贵点对他老说自然是有益的。而对于像我这种手头并不宽裕的人来说,要花两三千大洋把特窟看一遍,实在有些幻想。

上5图:用手机透过铁丝网拍摄(张淼淼/拍摄)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即使是这些对外开放的普窟,其艺术的价值都已经非常之高,尤其是上面我重点介绍的几个洞窟。每一个人来到麦积山的人,都会被这里跨越千年的精美文物所震撼,无论是你是信徒,还是普罗大众;无论是古人,还是当代人,皆如此。
回头再来回味庾信写的这篇气势磅礴的文章,闭目遐思,仿佛眼前一一闪过好多人:他们是僧人,是工匠,是功德主,是勋贵名达,是人文墨客,是平头百姓;他们来自十六国,来自北朝,来自唐宋,来自明清。明代万历年间,一个名叫赫瀛的河南浚县人来到麦积山散花楼,在第四龛外上壁题下了“麦积奇观”四个大字。今天,这四个大字依然显赫,而时光已经过去了400年。

本文完成时间:2022年8月5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绝壁上的璀璨佛国!麦积山彩塑最全攻略
拉梢寺
精品推介|麦积山石窟13窟东崖大佛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一千六百多年风风雨雨,告诉了我们什么?
煌煌东崖大佛:宝玉玲珑分享麦积山现存最大一组石胎泥塑造像艺术
西行散记(八)——麦积山石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