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峄山石刻(三)
原文地址:峄山石刻(三)作者:石刻迷

 


 



峄山志说,峄山道教有世系可考应始于全真道北宗的随山派。其创始人为刘处玄,曾师从王重阳学道两来峄山,命徒王贵实守炉丹峪,弟子安然子,姚之翊奉守白云官后传120余年至明转归华山派住持。清净派孙不二之徒李崇彦创建玉泉观。华山派于明代正盛,道徒众多,多达1300人,拥有土地3700亩,观宫573楹,使峄山道教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明万历年间,颁布《续道藏》一部181卷,峄山佛道两家历时9年建成道藏阁,至清朝峄山道教属丘处机传下的龙门派最为盛行,主持白云官已一百多年。










 

 

泰山行宫。民间关于泰山行宫的传说颇多。古人说山有山神,泰山神名叫东岳大帝。东岳大帝的女儿也是一位女神,名叫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据说宋真宗到泰山封禅后,在水池中洗手,见到一座石人浮出水面,从水里捞上来一看,是一座玉女像,他认为是传说中的泰山玉女,因他封禅泰山而显圣,于是赐封号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并为碧霞元君建祠供奉。碧霞元君能扶危济困,慈佑众生,又能为民清灾解难,奇迹屡彰。明黄锡爵《东岳碧霞宫碑》中,称这位女神“为众生造福都能如其所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求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交相愿,而神亦靡诚弗应。”随着时代的推移,能消灾解难的泰山女神,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神灵,到处建庙祭祀。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碧霞元君是妇女生儿育女的保护神,只要敬过碧霞元君,就能得到她的庇护,母子平安,大家就称她为送子娘娘。明代成化年间,北京最早建供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的庙宇。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江淮之间的徐州、峄山、铜山、砀山、睢宁、沛县、赣榆、宝应、江都、泰州、泰兴、东台、海安、通州、仪征等地,纷纷建起泰山庙、泰山行宫、碧霞祠、碧霞宫、碧霞行宫、碧霞元君庙、东岳庙等,供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每年的四月初一至十八,这些庙宇中的香火最为旺盛,有的地方还同时举行泰山庙会。



 

圣水泉在白云宫玉皇殿偏西。幽洞中,洞中砌一井,深2米许。其实,洞上口为井,洞下为泉,脉汇甘露池。所贮之水,可饮千人,味甚甘美。俗呼“三眼对”,即:人眼看井眼,井眼对泉眼。世人掬圣水洗目,传可却病消难。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王自谨于泉左上勒“圣水井”,西南壁勒“冽泉”。洞口东侧立一石碣,刻“圣水泉”,由众善人集资建立。清末陈云琴有《咏圣水泉》诗云:“一鉴澄泓清且鲜,哀哀圣母曾呼天。游人饮得泉中水,也识思亲孝一年。”
自王尔鉴二十四景诗石碑之右,进洞5米,见井;再进5米是水神圣母石雕,水神前又有泥神。旧时迷信,有不孕妇人,其婆母暗中取圣母裆内土,煎成丹而服之,据说可育,实在愚昧可笑。不过,圣水泉洞内幽静清凉是真,诚为避暑福地佳境。因而,洞内多有历代游人石刻。





 

 

甘露池甘露池上有一石坊,为清代所建,横额刻有“甘露池”三字。甘露池也叫“仙源”,隐藏在两米深的石洞里,池水清澈见底,冬夏不盈不竭,味道甘美。甘露池底有一道石缝,甘甜的泉水就是从石缝里涌出来的。据说饮用甘露池的水,有清瘟解毒,祛病爽身,益智明目的作用。相传古代名医华佗曾用甘露池的水和峄山的人参、灵芝、黄边、山菊等所制成的药丸一时传为神药。秦始皇、司马迁、王羲之、乾隆皇帝都曾喝过甘露池的水,并对此有很高的评价。









 

 

爷娘洞。洞内供奉伏羲女娲,人类因他们而繁衍生息、薪火传承。所以,几千年来被人们尊称为“爷娘”,此处许愿特别是求子最为灵验。





 

 

峄山洞美。据考,峄山有洞穴一百余处,被文人、方士命名的就有三十六洞天。这些山洞多为大石篷架而成,经年累月,大石滚动与滑坡则形成了曲径通幽的洞穴。笔者印象最深的有蟠龙洞、仙人洞、祖龙洞等。

仙人洞又称仙人棚,位于峄峰东侧半山腰中。现洞内供奉八仙像。一块巨石覆顶,重愈数万吨,方圆几十平方丈。洞口南向,上刻“如天宫”,玉泉山人吉中浮书,还有“仙人洞”、”真人真境”、“蓬莱仙岛”诸石刻,为元、明两代人所题。




石田洞。洞内有一大石,其状如鼓,且“以石击之,镗然有声”。相传此鼓是邾文公(孟子爹)当初操练号令所用。




 

 

隐仙洞。由数块圆石擎起偌大巨岩而成,幽洞深远,洞间可居数十人。相传彭祖曾在此洞修炼,另据传说明代刘真人在此修炼。

 


 

 

盘龙洞。盘龙洞是峄山上的七龙洞之一。盘龙洞口石壁上的“盘龙洞口”四个字,明代万历年间王自瑾所书。洞里有八大奇观:空谷寒泉、洗耳泉、幽溪玄远、处处光明、天眼滴漏、日出三竿、钟石及钟石文。其中最神奇的就是这个钟石了。盘龙洞很深,里面九曲回转,一步一景,一步一泉。进洞5米左右,往西拐,有一个钟形巨石吊悬在几块巨石中间,它就是钟石,也叫石钟。钟石下丰上锐,形状像钟。它是由洞顶的三块巨石夹而悬之。钟石下面有石,游人站在石棚下伸手可摸到钟石。



 

妖精洞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中,一块巨大的石壁下面有个小巧的洞口,洞里面很大,而且与其它的洞通连着。相传古时洞内常常闹妖精,所以叫妖精洞。洞口石壁上的一片刻石,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它的文化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越来越被世人重视。这块面东面立的石壁上刻的这些大字,是一段佛经经文《文殊般若经》。这篇经文是北朝时期刻的,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峄阳观的西方偏下,有一静幽谷穴,称为“甘泉洞”。中有甘泉河,流经500多米。洞心一池,深半米,可三人围之。泉水甘美,沁人肺腑。





 



 

石刻“东方砥柱”,为明万历邹县令王自谨书。



 

峰西下阳面刻有“光风霁月”,每字高六尺,潇洒飘逸,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邹县令王自谨的老师罗景所书,意为所观景象如天朗气清的和风,又似雨后天晴的明月,表达了攀临绝顶后的心旷神怡之感。

 

《地图集·山东分册》五华峰摩崖刻经【北齐】位于峄山主峰五华峰上的“光风霁月”峭壁上,经文面南。刻面高2.13米,宽3.65米。刻文11行,行9字,计98字,现可辨识者仅40余字,字径0.17—0.23米,隶书。首行刻“文殊师利白”,后为《文殊般若经》经文。由于刻经上部有明万历间罗景书题“光风霁月”四大字,部分经文被毁。可经书体同“妖精洞”摩崖刻经,当为同一时期之作。





仙人洞前的大石碑





 

大自然雕刻“神龟探海”



 

五巧石,实为一块奇石,立于小南天门东10多步,从五个不同的角度观看此石可显示出五种动物形态:自西向东看象金鱼翩游;从北面向南下看象骆驼伏卧;登至西寨门俯视象玉兔浓睡;从南下而向北上眺象乌龟翘首;再往南下山回首顾盼象甲鱼爬行,维妙微肖,趣味盎然。





“五菱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肥城小泰山八仙洞
谈古论今话广东2020-22 英德宝晶宫 碧落洞
冬暖夏凉——蟠龙仙洞
杭州一个山洞不仅暗泉涌动,内壁上更有无数摩崖石刻,古韵犹存
俊逸挺拔--青州玲珑山(旅游览胜)
云梦山——人间仙境【转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