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米芾这样的书法大家在写书法的时候,也要“集古字”吗?


米芾的“集古字”,历代详论,褒贬不一。在视古人传统为归宿者来看,集古是成就;在创新者看来,集古失之于无自家面目,是其短处。见仁见智,各执一端。肯定也罢,否定也罢,暂且不论。问题的价值在于米芾是如何师法古人的,对我们今天书坛的继承和创新有无启示意义。这里,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米带的学书道路。



米芾曾云:“余初学....额,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展)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魏晋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篆便爱《诅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小字大不取也,大不取也!”



这段学书法经历的自叙, 足以示其学书之甘苦,亦可视为米芾“集古”的大概过程。从自叙中,首先我们可见米芾在继承传统书艺方面取法相当广泛,颜、柳、欧、褚乃至魏晋法帖,皆一规模。同时,也从钟鼎铭文及汉碑、汉简等具有勃勃生机的民间书法中吸取营养。而且,他以书学博士得游宣和殿,禁内所藏历代名迹皆能亲眼目睹。因此,其篆、隶、真、草、行诸体皆能,尤工行书和草书。



从其传世的墨迹来看,其师法古人是择其善而从之:一拓直下之笔,祖法二王和晋人法书;其外拓的笔势及起承转合处,取之于褚河南;往而能收,垂而能缩及顿挫的笔致,又显出颜柳的遗意。他将晋唐诸家之长有机地熔为一炉, 出诸自己笔下,从而形成了米书风貌。可见,他的集古是集古代大师、诸体之所长,既不是人云所谓无自己面目的集古人字而成篇,也不是郑板桥那样的篆、隶、正、草、行诸体相参的“六分半书”。至于他假造前人墨迹,那不过是他炫耀其娴熟的笔法而玩弄的笔墨游戏而己。



其次,从自叙中反映的师法古人的渐次序列来考察,米芾的“集古”过程是一个不断“慕”而又不断“悟”的辩证发展过程。其所“慕”者,如柳的紧结,段的转折肥美、八面皆全等等,不言而喻,显然是诸家的长处,米芾取为已有,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书艺。“慕”在本质上是米芾求新心理的表现,同时显露出他学书过程中敏锐的洞察力。这种心理状态和洞察力驱使他主动转益多师,不断开拓新的师承领域,从而拓宽了艺术视野,使他有极大的兴趣和充足的动力去追溯唐人成就的源头。这些正是他卓然而立,成为宋代书坛上的一位大家的原因所在。米芾善于“慕”,更善于“悟”。



米芾在书艺方面的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善悟师承关系。其慕柳而学之,既久,能“知”其出于欧,于是转慕欧、慕段而学之,久之能“觉”其全绎《兰亭》,遂并看法帖,入魏晋平淡。这里的“知”和“觉”皆是指悟性。悟性如向导,将其一步 步引入神圣的艺术殿堂。第二,善悟各家之优劣所在,知所趋避。如柳的紧结,段的转折肥美,学欧易于流为印板排算等等。这里,悟是以“慕”的面貌反映出来。悟是慕的前提条件,慕是悟的新起点。慕则知其长而取法之,察其源而追溯之。因此,米芾在师法古人。其“慕”和“悟”的不断转换的实践过程,也就成了纵向的不断扬弃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 他一步一步地追踪溯源,由唐人的“法”步入魏晋的“韵”,由有法之境化入无法之境,终于回归到王书流派的渊源上去开拓自己“意”的境界。



“集古”在米老眼中是“取诸长处”的手段,目的却是总而成其自家面目。手段和目的,泾渭分明,在米书风格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米芾“集古”的成功,不仅使其成为宋代著名书家,并且使学书务必广泛师承,主动转益多师,追溯本源成为书坛上众所周知的常识了。所以,米带所叙师法古人的经历是书史上极好的第一手资料,在我们今天的书艺实践中,还不失有方法论的价值。

(本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米芾“刷字”的背后
该怎样学习米芾的书法?
“宋四家”的学书之路,你了解么?
从米芾“集古字”看当代书法创作中技法的缺失
“与古为徒”——米芾的“集古字”创作观
李啸 ‖ 米芾对习书者的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