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的革命

【本文摘自陈澄波先生“挑战企业培训的传统逻辑”主题论坛演讲实录】


E-learning也好,或者移动学习也好,本质上来说,它都是一种学习技术,为学习效果服务。我们特别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学习,这究竟是什么呢?

BIG THINGS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些大事件。

第一个大事件:各行各业纷纷抢夺移动互联网船票,企业人才培养如何先于转型,注入基因?

我们经常说:变革未动,培训先行。人才发展本身有滞后性,反映到业务,我们企业要做这种移动互联网转型,就意味着人才发展肯定要首先转型。

第二个大事件:对于互联网原著民的新生代员工,组织如何主动抢夺他们的指尖时间?

我们做了很多用户研究和调查,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互联网原住民,85后或者90后,我们发现,每天除了通话和短信必要的交流之外,他看手机的时间基本超过两个小时。刷朋友圈,玩游戏或者看新闻,也就是说这是他沉默的指尖时间,在这两个小时以内,能不能抽出半个小时来变成我们的学习呢?


第三个大事件:组织如何有效且高效的提升学习效果?

第三点,这句话有一个很基本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以用户为中心?因为我们不希望我们做的只有培训,而是真正的提升学习效果,这种提升不但有效,还高效。

第四个大事件:如何破除成人学习的“习得性无力感”,营造积极、喜悦的学习文化?

如何破除成人学习的“习得性无力感”?经常有企业反映一种声音,就是学员不太爱学习,怎么破除这种习得性无力感,愿意去学并且愿意去营造一个积极、喜悦的学习文化?这是一个新的话题,也是我们今天探讨的一个思路。

【企业学习的现状:“可接受,未满意”】

这是我们总结的企业学习现状,用六个字来形容,叫“可接受,未满意”。很多企业一开始培训请了很多名师名家,包括我们看到更多方向的培训,领导觉得不错,评价也还行。但我们在圈内来交流,包括我们自己,都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还不够满意。


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基本上我们现在的大多数情况是以讲师为中心的学习,关键是讲得好,我们会甄选很好的品牌课程,选择很好的老师,现场满意度以及现场的表现也不错。我们知道,这不是学习效果,这只是现场的表现而已。真正要满意,尤其要用户满意,我们必须要以用户为中心来思考问题。要关注什么呢,除了讲得好,关键是学不学的进去。

一、如何学得进?

解决“如何学得进”的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首先是做到刚需化,就是学习与绩效、晋升挂钩。我们经常所说的学习地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做不到刚需化怎么办呢。


请问大家一个小的问题,如果不是必须要学的时候,什么情况你愿意去学习?是兴趣吗?还有一个比兴趣更重要的——你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事实上我们每一次学习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如果你不能做到刚需,就做软需。比如,通过学前测试,激发疑问,创造学习需求。


第二点是做符合个人学习习惯的学习。如果我们的学员有个知识点或者产品必须要学的话,他们是想上课,上e-learning,还是手机这种方式呢。如果一定要学,他所选择的可能就是符合学习习惯的学习。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形容现在的互联网原住民为随需而学者。我们做了一个矩阵,纵坐标表示认知学习的价值,横坐标表示愿意为学习付出代价。在我们的解读里面,大多数成人都从右上角转成左上角,转变为随需而学者。他认为学习有价值,但不愿意为此付出代价,哪怕是时间和精力。这种人有三种特征:


第一是不主动学。第二种叫做拿来主义。第三个更可怕,就是没有耐心。

我们做培训学习调查,调查里面会说学员选择那些他们认为自己最急迫的或者最需要的培训。有一种情况是原来选了的人后来不参加,他们就属于这种随需而学者,他们体现的是当时的诉求。我们当时可能碰到项目管理的难题需要解决。但是当过了一个月,已经不需要了。所以他们主流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呢,是百度+微博模式。有问题,搜一搜,问一问。其实平时刷刷微博,关注公众号,也是学习。看到哪是哪,没有追求一个系统的学习,这是我们现在的主流成人学习习惯。

随需而学者的学习诉求:减少代价、提升价值

我们如何符合他们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学得进去呢?那就要了解他们的诉求。他们有两类基本的诉求:

第一个减少他们路上的代价。让我们痛苦的往往不是学习而是去学习的路上。这个是很可怕的,因为人们不愿意为学习付出代价。这也是我们从2012年开始投资移动互联网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因为没有比这个让他路上的代价更低了。


第二个更可怕的是选择的代价。我们经常说,以为大家学习越多越好,其实不是。当信息量极大丰富的时候,所有的信息存在感都在削弱。反正我都学不完嘛,索性就不学。这就意味着十年前或者七八年前你开一个班,请一个好老师,会有很多人涌过去学习,因为那时候信息比较少,对他来说每一个信息的价值就很大。但现在信息量极大膨胀,也就是说当选择越多的时候,每个信息的价值就更小。

如何提升价值呢?

第一个是just in time,想学就学。有时候就这一刻想要。

第二个是on demand,随需而学。我有一个问题,马上希望有人能给我回应。这就是随需而学者的学习诉求。


一、如何记得住?

第二步更重要,要记得住,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一个人学习一个月如果不做任何干预,至少忘记80%。那怎么办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国际学习界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如果要克服遗忘曲线,很简单,就是要复习,多轮的复习。现在中国的企业学习界可能更多花精力在前端,怎么讲得好,所以不断地选老师,选课程,定制开发等等。但是如果不干预的话,最后可能只记住20%


我们要克服遗忘曲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复习,第二个方法叫teaching is learning,也就是我们说的转训。为了做好转训,学员自己必须复习才记得住,这样我们才能够追求干得好。什么叫干得好呢,有两种核心的情况可以来解释。第一种就是完成了以前完成不了的挑战任务,还有一种方式更加适合我们学习界进行推广——高效培训。有一句话我觉得讲得特别好:我们并不缺乏知识,只是缺乏知识在复杂场景的应用技能。


其实这个道理一点都不深奥,那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去做或比较少去做呢?很简单,因为我们可以做到有效,但做不到高效。对某一个班,某一个项目我们可以设计一种惊喜,有前面的预习,中间的学习,后面的复习,推送一些复习材料等等。怎么才能做到高效呢?借用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我们一定要做到系统的推送,主动的提醒,以及后台的监控。


二、如何干得好?

案例教学是目前最有效、最高效的应用式学习

从学习角度来说,如果真的想要学习效果,不单单学进去了,记住了,还能真的学以致用,最好的方法就是案例教学,其实就是题海战术。


案例教学是如此重要,哈佛商学院出了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叫《界定时刻》,他意思就是说区别卓越组织/领导者与平庸组织/领导者,核心不在于对与错的抉择,而是在对与不错、错与不对的两难抉择(又叫:界定时刻)。案例教学就是模拟了界定时刻,让企业真正去解决问题。要让我们的学习更简单,让他学进去了,记住了,就开始做题海战术,拿出两难场景,让他用这个去解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当他们把一些很难的场景都能够模拟好了,至少我们可以认为在现实中碰到这一类问题,他们可以得到更充分的理解。以上是我们很重要的研究结果,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学习,我们的目的是帮助用户有效且高效地实现学得进,记得住,干得好!

【最佳实践:翻转课堂】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试点,叫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其实就是我刚刚所说的,以用户为根,效果为本的实践。传统的混合式学习更多是一堆土豆,将各种学习方式捆在一起,就叫做混合式学习。但我们认为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学习,是翻转课堂。它满足从测试到学习到巩固到应用的模式,我们不是装成一堆堆土豆,而是把土豆变成薯条。怎么做呢?

核心观点

  1. “测验+学习+巩固+应用”将成为标准配置,而不是个别精品项目的点缀

  2. 内容大于形式。测试、学习、巩固、应用的内容必须紧密相连,真正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作用,“不是很多土豆,而是薯条”。

  3. 有效还要高效。这是推广的关键,必须借助新技术的手段。

  4. 低成本还要高效果。以终为始,兼顾企业、培训管理者、学员诉求。


总结:我们看到企业培训的现状是可接受,不满意的现状,这是因为我们更注重以讲师为中心。如果我们真的想提升学习效果,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用户,关注学员。能让他们学得进去,记得住,以及干得好。怎么做到?我们提出了一种最佳实践,叫做翻转课堂。这种方式不单有效,而且高效。我有理由相信在下一个几年,我们企业线的学习方式会不断变化。五年前,很多做培训是上课,买课的方式。这几年我们都不叫买课了,都叫做项目——混合式学习项目,很多土豆装一个包里,可能再往后,我们更多的是把预习、学习、巩固和运用变成标准配置,而且是一个可选配置,我们凯洛格的思酷就是为了迎接整个趋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培机构借助企业微信快速抢占私域流量红利
如果干得好
【嫁的好不如干得好!!】
投资未来的人,都是忠于现实的人
如何提炼产品核心卖点?
“接诉即办”延伸“指尖”服务的意义重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