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什么农民很少吃到?口感不佳只是一方面

准确地说,现在很多人吃的水稻品种并不是袁隆平所研发的。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出现在国内掀起了一场关于水稻种子的“革命”。一大批优秀的农业学家,在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技术基础上,推出更多水稻种子品种。

杂交水稻是袁老当年在田间地头偶然发现的,杂交水稻种植技术推广也多亏了袁老,但是杂交水稻出现在国人餐桌上的时间并不长。

为什么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发明者,他研发的水稻品种却没有成为今天国人主要粮食?刘三点认为背后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袁老研发的杂交水稻以籼稻为主

中国古代有一句俗语叫“生南为橘,橘生北则为枳',这句话是说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产环境。

橘树在秦岭淮河以南生长的果实就是橘子,在秦岭淮河以北生长的果实就是栀子。水稻跟橘树一样,在南北两地有着不同的品类划分。在南方生长的水稻叫籼稻,在北方生长的水稻叫粳稻。

袁隆平当年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是以籼稻为母本,籼稻本来就是南方地区的品种,以籼稻为母本的杂交水稻自然不适宜在北方地区种植。

我们从新闻报道也可以经常看到,袁隆平团队的水稻实验基地主要位于海南、湖南等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杂交水稻主要还是以粳稻为主。

籼稻和粳稻主要有三种区别,刘三点跟大家普及下。

形态区别:籼稻株高比较长,成熟籼稻株高可以长到90厘米以上,如果籼稻被种植南方肥沃土地上,株高甚至可以长到1米。而粳稻株高比较短,一般成熟的粳稻株高只有60-70cm高。

果实区别:籼稻生长周期比较短,而粳稻生长周期比较长。籼稻谷粒狭长、淀粉黏性较弱,粳稻谷粒圆润、淀粉黏性较强。

种植区域不同:籼稻耐热性较好,适合生长在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区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区域和华南部分省市。粳稻耐热性较弱,主要生长在华北、东北地区。

第二点:早期研发的杂交水稻口感较差

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不高有两层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袁老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更适合在南方自然环境下生长,另外一方面就是早期杂交水稻口感并不好。

当然并不是袁隆平院士研发不出来口感更好的水稻品种,背后是有原因的。

上个世纪60年代,全国各地面对严重饥荒,很多地方土地歉收,老百姓为了填饱肚子,甚至出现吃树皮啃观音土的现象。当时全国人民需要的是能够填饱肚子的粮食,粮食口感并不是第一考虑因素。

袁老当时为了提高水稻亩产量,对水稻口感改良不大。

农村40-60岁的农民对杂交水稻还有一定印象,有一种杂交水稻品种叫早稻,早稻产量比较高但是口感并不好。还有一种杂交水稻品种叫晚稻,晚稻产量不如早稻,但是因为生长周期比较长,晚稻口感要比早稻好。

在我们农村当地,农民都会种植两种水稻,7-8月份水稻成熟后,我们会把早稻卖给粮站,晚稻留在家庭供自己食用。想必不少老农民当年种植过“南优二号”水稻种,“南优二号”就是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

“南优二号”该品种类型属于籼型杂交水稻,主要种植在南方多个省区。“南优二号”水稻种在当年很火,全国有几百万亩耕地都种植过此水稻种。可是因为“南优二号”的稻种抗病性较弱,水稻在生长期中容易滋生虫害,后来逐渐被农民用其它稻种取代。

第三点:水稻品种数量多,农民挑选空间大

杂交水稻的发现者是袁隆平,但是中国并不只有袁隆平一个农业学家。

袁隆平团队属于隆平高科企业,隆平高科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鼎鼎有名的种子公司。隆平高科不仅研发水稻种子还有玉米、棉花种子,其中水稻新品种获得国家审定通过超过132个。

隆平高科水稻种子主要分为悦系列和臻系列,悦系列口感更好,比如悦两优2646,臻系列防病性更好,比如臻两优5438,农民朋友在选择稻种的时候可要看清楚了。

隆平高科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农业种子企业,但是随着时间发展,国内从事水稻种业研发的企业越来越多,比如丰乐种业、荃银高科等等。随着该类企业推出的水稻种子越来越多,农民在挑选水稻种子时候的选择性增多,进一步降低袁隆平团队种子的市场占有率。

最后总结:袁老历史贡献不容忽视

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不少朋友认为杂交水稻不好吃,就忽略了袁隆平的贡献。其实在当时能吃饱比能吃好更重要,袁老以一己之力让国人吃饱饭,这个历史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杂交水稻的面世是为了解决中国人吃饱饭问题,但是现在中国人已经能够吃饱饭了,现在我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这对杂交水稻的品质提出了更多要求。袁隆平团队研发稻种主要分布在南方的籼稻区,北方种植杂交水稻面积并不大。

总而言之,如果没有袁老研发的杂交水稻,就没有后来的水稻“革命”。如果没有袁老,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被饿死。在古代出现像袁隆平这样有巨大贡献的人,老百姓是会为他修建功德祠的。

今天袁老已经离我们而去,让我们一起缅怀袁老。期待你的转发、点赞,让更多人看到袁老的历史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隆平的国际地位到底有多高?
95岁杂交稻奠基人走了,与袁隆平是良师益友,“南袁北杨”俱往矣-今日头条
袁隆平的亩产1千公斤的大米,究竟有谁吃过?有吃过的出来说说?
95岁杂交稻奠基人走了,“南袁北杨”俱往矣
如彩虹的人,让我们以为,他们没有生老病死……
云南水稻品种亩产达近千公斤 远超袁隆平超级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