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教学研究:一堂作文课如何做到有实效

作文课教学,我们总是迷信授法,好像教了某种作文方法,似乎就能解决学生的写作问题,这实在是天真而愚蠢的。

仔细想想,学生为何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除了作文无法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因素:无生活积累、无阅读积淀,无思想、精神品位。

一堂作文课如果主要是讲授写作方法的话,自然是没有多少实效的。一堂课要做到有实效,据笔者看来,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1、将学生引向生活,并一起探讨生活;

2、将学生引向阅读,并进行阅读积累;

3、将学生引向思想精神世界,并做心灵体操。

下面结合笔者所上的一堂《深度探究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课例进行一些分析。

可以说,要让学生就“幸福”这一话题纵向展开议论,于高中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何让学生在深度探究幸福的同时,又掌握纵向展开议论的方法,笔者是这样展开的:

一、教材中找幸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幸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幸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幸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幸福。

以上可构成论据。

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告诉我们:

“被人爱”是一种幸福,“爱别人”更是一种幸福。

蒙田的《热爱生命》告诉我们:

热爱生命、珍惜时间是享受幸福,而糟踏生命、挥霍时间则是破坏幸福。

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告诉我们:

好好思想,拥有尊严,是人类的幸福。

富尔格姆的《信条》告诉我们:

能手拉手,紧挨一起,是一种幸福。

以上可形成观点。

蔺相如的幸福在于宽容别人,成就国家;苏武的幸福在于委屈自己,守住气节;张衡的幸福在于不断发明,造福于民。

这一些可用于论证。

二、生活中品幸福

(一)思维,请守住幸福(由四川保鲜膜男孩想到的)

1、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取决于自己怎么看

2、为什么幸福取决于思维选择

(1)辩证地看待事物就能获得幸福和满足;

贝多芬就是一位会看镜子的人。当有人问他是否为失聪而痛苦时,他说:“不,我很幸福!因为我仅仅失去了六分之一!除了耳,我还有眼、鼻、嘴、手、脚。”还有六分之五,这就是贝多芬从镜子另一面看到的幸福。

(2)善于自我开解就能获得幸福。

尼克松知晓自己患了癌症以后,竟微笑着这样诠释死亡:“酒吧打烊时我就离开!”这简直就是一个“阿Q”,一个美国版“阿Q”。在余留的生命中,他依然很幸福。这就在于他面对死亡,选择的不是恐惧不已,而是坦然笑迎。

3、要获得幸福,就要选择正确的思维方式。如极具开解性质的阿Q精神

以上是问答式。

(二)幸福,是爱的传递

4000里一颗心的生命接力

21岁的小叶走了,他的心脏被医生取出,飞行了1800多公里奔赴北京安贞医院。经过5个小时紧张手术,这颗“希望之心”在12岁男童小包的胸膛中有力地跳动着。

于小叶来说,他让生命延续,若泉下有知,他会感到幸福。

于小包来说,他获得别人的爱,内心充溢着的是幸福。

于运送者和医护人员来说,争取时间,抢救生命,他们同样感到幸福。

4000里一颗心的生命接力(现象)

爱的延续与传递,其实质是“给人爱”是一种幸福。(实质)

给人希望,造福他人,和谐社会(好处)

去掉私心,出于公心,付出行动(办法)

(三)幸福的意义全文的中心论点:幸福的意义在于保持本心。

摆现象:

中央曾做过一个“国民幸福指数”调查。许多民众都认为,当今的幸福生活,主要体现在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私家车,或是银行中一笔不小的存款。

挖根源,析危害,指出这实际上是一种物欲享受思想,如果这种物欲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产生危害,轻者让你不知不觉地失去了些什么,重者可能会误入歧途,走向罪恶深渊。

最后指明方法:(1)为大众奉献。(2)淡泊名利,怀有一颗纯真质朴的心。(3)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心中的那一个梦想。

这就是锥体式的行文体式。

三、走向精神“品”幸福

读书是幸福的

1、拥有书是幸福的。

2、拥有书并能用心读更是幸福的。

3、拥有天下有形之书、无形之书,且能静心读认真读,是最大的幸福。

分解式: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分论点涉及到的各层之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如果把分论点的顺序弄颠倒了,就不合逻辑。

四、放宽眼光“望”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境,幸福是一种体验;幸福是清闲自由,幸福是艰苦创业;幸福是书山寻宝,幸福是亲近自然;幸福是创造与奉献,幸福是互助与奉献;幸福是父亲递来的一顶草帽,幸福是妈妈传出的一声呼唤,幸福是朋友捧上的一束鲜花……

幸福是如此地令人神往,却又如此地被人忽略;幸福常常是触手可及,却又被人视作缥缈虚无;幸福是那么急切地扣击着我们的心门,可是我们却老是浑然不知,还紧锁心门。

同学们,你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你们的幸福又在哪里呢?

在空间里。家庭?学校?公园?公司?  

在时间里。过去?现在?未来?  

在于爱好。读书?演唱?郊游?  

在于追求,创造。  

在于知足。在于心情。

幸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而大多受到时代影响。  

生活中不是没有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睛。

幸福无处不在。  

五、运用笔墨写“幸福”

以“幸福”为话题,任选“问答式”“分解式”和“锥体式”中的任何一种方式结构议论文,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整个一堂课进行得非常顺利,通过师生多向交流,学生对幸福有了广度了解和深度认识,而且在拟写观点提纲中,掌握了“问答式”“锥体式”“分解式”纵向结构模式,为学生第二节课写作奠定了生活基础、情感基础和思想基础。

听课的领导与教师认为“上得好”,“情感充沛”,“指导得力”,学生也觉得实在有劲,是一堂有实效的作文指导课。

就其整个一堂课,一是将作文与生活、阅读进行了有机联系:

课例中的“保鲜膜”男孩儿、“4000里一颗心的生命接力”,学生五一借书回家等事,都来自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将之集中于课堂,用意有二,一是告诉学生,“幸福”并不抽象,她就在生活里;二是生活值得关注与思考。

课例第一部分,主要源于人教版高中第五册教材,笔者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感受幸福,积累幸福思想、情感与经验。

这堂课,不是将学生囿于课堂之内,还将学生引向教室之外,放宽眼光“望”幸福,从更宽更深处探究幸福。

由这堂课,笔者明白,一堂作文课要做到有实效,就不应该是干瘪的、冷漠的、抽象的、单一的指导,而应该是丰满的、热情的、具象的、综合的。其间有教师的“三引向”“一授法”,有学生语言体操、思维体操、思想体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书生的课下“五个一分钟”与课上“十条”
作文教学设计,搞定分论点一堂课就够了,经典!
【第192期】学习提升II张家界学习第五天(8月10)
新课改理念下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立足课堂,有的放矢
充分挖掘教材 提高课堂实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