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与鉴赏(1)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与鉴赏·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小说概述】

1、小说的定义

    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以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2)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3、欣赏小说

    (1)欣赏小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欣赏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体味其思想内容、生活情趣和艺术特色。

    (2)欣赏人物形象,可从两个角度入手:

    一是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整体到部分,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因人物的性格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矛盾的冲突中展现出来的。

    二是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共性+个性

    如祥林嫂: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勤劳、善良、朴实——共性

        倔强、愚昧、麻木——个性

   (3)学习小说中人物语言的口语化、个性化的特点。

    欣赏小说的语言,必须细细咀嚼,细心品味,通过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之处,领悟其言外之意、含蓄之美,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考点内容】

    文学类文本阅读及其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解说】

分析综合C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既然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那么,要分析小说的结构,第一步就是把握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展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

1、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题型有:

    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①创造悬念,引人入胜;②前后照应;③侧面衬托,埋下伏笔;④总结上文,点明题意;⑤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作用:引发读者想象,耐人寻味。

4、总结情节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5、挖掘作品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在高考阅读测试时,可能出现的题型是: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试题例说】

木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式、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竞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我们知道,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例如《木笛》第1题实际上包括了三点要求:一是概括事情,二是与大师有关的,三是语句要简明。明白了这个道理,答案就马上得到。

    例1、文章主要写了和音乐大师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句一一概括。

    ①在考场上,大师拒绝了朱丹更换曲目的要求;

    ②大师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前找到了朱丹,并把正式录取的消息告诉了他。

    例如《木笛》第2题的解答与第一题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要充分利用已知的信息源——题干中已概括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它们暂时删除,这样情节就显得比较简明,便于迅速找准目标,正确概括;二是故事情节的对象是朱丹(与大师有关的事就不要),这样,两个空格的答案就马上得到。

    例2、阅读全文,结合朱丹的言行,在空格处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每处不得超过6个字)

    请求更换曲目—            ——伫立纪念碑前——           ——终被乐团录取。

如果要求把小说所有的事情都一一概括出来,就只要把第1和第2题的答案加在一起就行了;倘若要具体指出故事情节的四个部分,其方法大致相同——先概括比较后正式确认:请求遭到拒绝、碑前(雪夜)吹奏木笛。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2题。

  

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 同时规定沿岸200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能再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愤愤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遭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记。
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儿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在30米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也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选自《外国小说选》)
1、作品着重反映了怎样的主题?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①体现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十分关注、充满向往之情;②凸现了对战争的残酷与扼杀人性的反感情绪;③讴歌了心地善良的人性之美。(本题主要考查对主题的理解与概括,每点1分,3点齐全且语言通顺得4分)

2、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去掉结尾一段更耐人寻味。哪一种结尾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7分)

答:                                                                             

                                                                                

                                                                                

【答案】保留现有结尾更好。(1分)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出波澜,情节出现撞击心灵的高潮,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悲剧性的结尾与前面所描写的美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艺术上强烈的感染力。从主题上看,悲剧性的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结构思路的把握,每点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迎宾竹

齐运喜

    郑副市长喜欢舞文弄墨,尤爱画竹,工作之余总爱操起画笔涂涂抹抹地忙乎一阵。

    这天,郑副市长正在家中画台上创作《百竹图》,红尘宾馆的马经理光临了。他似乎特别喜欢“百竹图”。眯着眼睛点着头,绕着画台转来转去,不时用手指指点点评论着。

    竹子翠绿欲滴,生机盎然,做临风起舞状,挺拔多姿,似有清代郑板桥之竹韵。图上题有8字:高风亮节,虚心向上。字体龙飞凤舞,潇洒遒劲。

    马经理不是门外汉,他的评论和夸赞都很中肯,还指出了不足之处,郑副市长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不知马经理是不是有备而来,他欣赏过这幅画后,当即表示花两万元买回去,放大后镶嵌在总台大厅里。

    郑副市长一怔,心想:前天我在红尘宾馆,看见总台大厅里挂着一幅迎宾松,马经理为何还要再花钱买?

    未等发问,马经理就向郑副市长作解释:那幅迎宾松档次太低,有伤大雅,昨天他下令撤了。改革年代要有创新意识,许多宾馆落俗挂这个,他们则挂幅迎宾竹,新颖雅致,别具一格。

    郑副市长放下画笔,洗净手,来到客厅。马经理随后跟到客厅,说是这幅画要定了,嫌价格低可再加钱。郑副市长笑笑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的画不值那么多,只收2000元,我多一文也不要。业余创作嘛,又不专职搞这个。你先回去,我正儿八经画一幅迎宾竹,晚几天给你们送去。”

    马经理走后,妻子淑芬买菜回来。郑副市长乐呵呵地迎上去,叫淑芬给他炒几道好菜。淑芬见他一脸喜气,问:“有客人用饭?”

    郑副市长笑道:“客人走了,就咱俩,小饮几杯酒,庆贺第一次获得润笔费。”

    淑芬先是一怔,问明事情经过后,微笑道:“老郑,的确该给你炒几道好菜,你的墨宝的确够水平。不瞒你说,前不久省里举办书画赛,聘请十几位专家学者任评委,我从你的作品中挑了最好的一幅竹图,化名给他们寄去。昨天,我打电话询问,评委们用无计名投票的方式对150幅参赛作品打分排名次,结果你的那幅……”

    淑芬稍一停顿,郑副市长便接过话茬儿:“不是自吹自擂,我的作品肯定名列前茅,至少也在前三名。我是专门研究画竹的,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淑芬长叹一口气,脸上露出淡淡的苦笑:“评委们给每幅作品逐一打分,结果你的作品排名109位,108将里没有你。”

    “这不可能!怎么会这样?”郑副市长一脸惊疑再三摇头。

    淑芬语音不高,却声声入耳:“实话告诉你,前不久,我特意拿你的一幅墨宝到书画市场去试价,有给5元的,有给10元的,最高的一个给20元,这才是真实的价格真实的你!你以为2000元出售是物有所值,是你应得的报酬?其实你出售的不是才华和艺术,而是官衔和权利!”

    郑副市长脸色通红,默默地坐在沙发上,点燃一支烟,一口连着一口地抽起来。

    淑芬瞥了他一眼,转身到厨房炒菜去了。不一会儿,淑芬炒了几道菜,又取出一瓶酒,放到餐桌上,招呼郑副市长用餐。

    郑副市长慢腾腾地来到餐桌前坐下,发现几道菜都是他最爱吃的,不禁叹息一句:“唉,可惜无喜可贺!”

    淑芬朝他点头一笑:“人如其竹,高风亮节,闻过则改,还有比这更值得庆贺的喜事吗?来,我陪你喝几杯。饭后你趁酒兴再去画竹,陶冶性情自娱吧。”

    郑副市长点点头,眉毛往上扬了几下,说:“我想通了,还是你做的菜最干净,吃得心安理得,不生病。”

    第二天,郑副市长给马经理挂了个电话,谢绝了他买画的要求。从对方说话的语气上听出,马经理显然很吃惊。

    几天后,淑芬告诉老郑:“我打探过了,红尘宾馆撤下的那幅迎宾松,是赵副市长画的,上个月赵副市长已退居二线。”

    老郑听后,自然几多感慨。

    半年后,郑副市长在家中无意间翻到一个获奖证书,打开一看,他的《百竹图》在省里举办书画赛中获得二等奖呢。(选自《2000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

1、这篇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

【答案】最后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一事,一方面暗示郑副市长的竹画确有水平,使情节波澜再起,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给人留下无穷韵味;一方面,原来以前市长妻子说的一切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这又使副市长妻子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鲜明,让人不能不为副市长妻子的贤慧聪颖而折服。(每点2分,大意相近即可)

2、这篇小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案】示例:我认为小说表现的主题是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首先,人物关系上,主人公是郑副市长的妻子淑芬,郑副市长的洁身自好,知错能改,都是从侧面烘托淑芬的形象,从而表现主题的。其次,情节安排上,小说前半篇虽然主要写郑副市长和“红尘宾馆”的马经理的思想较量,但小说的重点是妻子淑芬“买菜回来”怎样做丈夫的思想工作。最后,郑副市长婉拒马经理更体现了淑芬思想工作的成效。

【答题要点】小说主题归纳正确2分,恰当结合文本作探究性或深刻性分析3分,语言表达通顺1分。)(主题理解参考:①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②领导者要洁身自好,廉洁奉公,更要警惕手法隐蔽而多样的拍马、行贿等不良不法行为,同时要勇于接受批评,闻过即改。③领导者的亲属,对领导的工作既要支持和帮助,更要勇于监督,对其错误要敢于批评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小说阅读高效复习指导
高考小说阅读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全面解读
精品课件|小说情节的作用
写作基础知识-小说的写作
小说中情节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