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年5月1日:一次时评写作训练

上周三,科组集体布置了一次新闻时评写作训练,材料如下:

最近,日本大地震之后,中国个别商家打出了这样的广告:“陕西新丰源4S店为庆祝日本大地震,三天内在本公司订购所有车辆,一律超低价。余震不断,活动不变,如震加级,价格还低,若死十万,价格降穿,若日沉底,所有车归你。”对于商家这种行为,你怎么看?请自选角度,写一篇评论,不少于700字。

这个题目是我从微信公众号中的一篇文章的材料改编而成,事件是新事件,但内容并不新鲜。于是,题目发给老师们之后,我听个别老师说:“这个题目没什么好写的,无非就是理性爱国。”之后,我没有做声,虽然我并不认同该老师的大而无当的说法,但还是尊重其发言的内容与权利。

正因为材料看上去没什么新意,无非就是在中日关系上做文章,才导致有的老师不去看材料,直接得出关于写作内容的结论:理性爱国。实际上,这则材料讲的内容与“理性爱国”没有半点关系。这个商家的行为能算是“爱国”吗?或者说,商家是出于爱国的目的才打出这样的广告吗?其实,日本大地震也好,中日民族仇恨也好,只不过是商家炒作进而获取利益的“噱头”。“爱国”根本不是本材料的核心内容,更不是核心关键词,而“理性爱国”的写作内容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当我改完了自己所教的两个班的作文之后,感觉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多数同学能够准确地把握到材料的核心内容,能够树立正确的理性的价值取向,并且能够很有条理地进行说理论证。忧的是,还有部分同学不会审题,不懂得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只是根据惯常的思维习惯,对中日两个国家的历史和现实进行评说。集中起来,本次写作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首先,不少学生对于“写作内容”与“写作思路”缺少清晰的认知。高中作文的写作,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机械的、印象式的、单凭感觉进行的写作的习惯,树立起清晰的、逻辑性强的说理观与说理方法。对于一则新闻时评,学生最应该思考的就是三个问题:1.这是一件什么事?或者说这件事的实质是什么?2.导致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3.如何对这件事进行价值判断?说白了,就是对事情进行定性,进行原因分析,进行价值判断。

拿着这材料来说吧,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呢?很简单,这是商家利用日本大地震和中国人仇日的民族心态进行促销商品从而达到获利目的的行为。因此,这件事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商家的最终目的,二是商家借助的手段。这两个关键点一明确,原因分析自然也就明了了。即商家为什么要这样做,商家为什么要利用中国普通民众的仇日情绪达到获利的目的?抓住这个点,我们就可以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一个点,对这则材料进行价值判断。商家的行为显然是偏颇的,是失去理智的,甚至是丧心病狂的,他没有区分“普遍人性”与“政治人性”之间的区别,没有认识到普通日本民众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之间的区别,忽略了灾难面前的普遍人性的存在,而是以民族主义情绪代替了对普通民众的怜悯与同情。这就是其行为的偏颇之处。

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应该以“商家促销行为”作为主要思考对象和写作对象,至于中日的历史与现实、侵华战争与南京大屠杀、修改教科书与钓鱼岛事件,都不应该成为这则时评的主要写作内容。当然,写作过程中也不是绝对不能涉及这些东西,关键是主要的写作内容不应该是“中日关系”。

其次,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原因分析”的思维方式与结构方式。新闻时评写作的奥妙就在于对事件进行追本溯源式的原因分析,而我们的学生往往能够对事件进行基本的评价,并且做出基本的价值判断,而对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者说导致事件结果的原因,则不能进行深层思考。例如,商家利用中日仇恨来促销商品的原因,如果仔细辨析的话,应该分为“促销商品的原因”和“利用中日仇恨的原因”,前者是“结果原因”,后者是“手段原因”。在前者的前提下,对“手段”进行深层分析,才会使文章更深刻。再比如,很多同学都能够判断商家的行为是不对的,但不对的原因在哪里,往往阐述得比较混乱,缺少一定的逻辑条理性。也就是说,我之所以认为这件事做出否定性的价值判断,是因为商家的行为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对这些不合理之处进行条分缕析地解说、辨析,才是真正的写作重点所在,当然,也是写作的难点。

再次,学生缺少“运用术语”的意识。很多学生只会讲一些普通的生活道理,例如人与人要坦诚相见,不要记仇之类的,而不会从社会、政治等角度进行说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的阅读量有限。有同学反映,心里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就是无法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我给出的“药方”就是:大量阅读新闻时评、社会评论的著作,在此基础上积累作者的观点特别是作者说理时运用的术语。有一个学生写的题目是“消费人性”,我觉得概括得非常精当。商家的行为不就是把普通民众的生命作为商品交换的筹码吗?这件事实质上不就是把人性作为商品进行消费的行为吗?还有的同学运用了“人性扭曲”“仇恨机制”“漠视生命”“普遍人性”“共通感情”等术语,使得文章的说理有了深度,也体现了小作者的思考深度以及阅读量。

新闻时评写作,语言、卷面、结构固然是训练的重要方面,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听有老师说:“这个题目太难了,学生没有相应的理论水平。”其实,没有理论水平并不可怕,没有理论可以积累,可以学习,但如果每次写作都是原有水平的重复,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永远得不到提高。也就是说,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评,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指导学生多读社会评论著作,学习他人的观点与理论,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才能真正写出有深度、有思想的新闻时评。我带的一个班的部分学生在读刘瑜的《观念的水位》,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7年高考时评类作文的基本写法
【写作训练】2022备考:任务驱动型作文——行使本能,勿忘素质(真题+解析+范文 时评)
关注社会热点梳理写作思路 ——时事评论类作文写法探究
?时评立意的开掘
教学研究:高考时评类议论文写作技巧探究
作文改革了?“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什么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