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宣,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间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蘦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联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歉:至,到。②鱼龙曼延、角蘦:均为古代杂戏名。③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

11.对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括号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为)伯父让之所鞠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 (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 咸私哂其矫饰(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D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

 A 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B 凡所陈奏,……矩辄以闻             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C 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D 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城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诸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人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4年广东高考文言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一14 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出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扰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于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选自《 孔子家语· 颜回》 )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原来   B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 巧:灵巧
   C .是以舜无佚民 是:此;这    D .岂足多哉 多:称赞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于)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勾践说于国人曰
  B(之)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则)善则善矣               此则国人之罪也
   D(其)舜不穷其民力         樊哙侧其盾一撞
   13.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 .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
   C .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 ,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C.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 l )公闻之,越席而起,出驾召颜回。
   ( 2 )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 3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2005年广东高考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遭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摹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珲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诫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①掾属:佐治的官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召晖拜为郎             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   谓:对……说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           B. 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             D.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   

   ①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③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⑤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

  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2)主簿大惊,以白就。

   (3)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2006年广东高考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然诺,好周人急     周:救济

B.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诣: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     谢:道歉

D. 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食:给……吃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竟绐以他事辞去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为赵王击缶

7.下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B. 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 何故而至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有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9.断句和(1)用“/”给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2007年广东高考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日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沈:弄脏。②狃:因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记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心恚愤而无如何             何前是而今非也

B.会王生者,以故至山         以是益疑狐妄

C.郭具言所苦                 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D.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3分)(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又复视沈卷,类冗杂可删       于是渐不信狐

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是真妄矣!    何前是而今非也

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异史氏日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2008年广东高考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因家庐江寻阳焉     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   与贼战,斩首数百

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   又破之,奔于临贺

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3分)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09年广东高考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B.发兵捕之,久不得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D.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 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时间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2010年高考广东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1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 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举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咸顿首称善。(选自明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语诸侯曰…   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   放置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标志

D.噫!我固无恙     祸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今俞瑱得之    乃令吴玉守之                

B.利为彼有   宜为报仇

C.降家皆为上所杀  儿为所误               

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      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3分)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值襟喉                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 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2011年高考广东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痛苦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腾跃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做官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       碰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智能亦自可韬              语其妻曰……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7.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3分)

①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         ②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③俟船过,附而锯其舵           ④乃改行,投身军营

⑤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⑥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齐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2012年高考广东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轕,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於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③,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澍就擢巡抚                                 擢:提升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推举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最终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出为川东道             B. 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

结为婚姻                   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C.灾民赖之无失所         D.  澍毅然以身任

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3分)

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为四川第一  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

③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④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⑤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B. 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

D. 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4分)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3分)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3分)

 

2013年高考广东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绳之           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议以咏首荐   若以一部校故

B.咏引前事为言  为乡里所称

C.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D.饥者八九   求霖者三十年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分)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2014年高考广东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B.将论囚               论:讨论

C.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

D.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

6.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

A. ①且  ②则 ③所                         B.  ①以  ②于 ③因

C.  ①且  ②则 ③因                         D. ①以  ②于  ③所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 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 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 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2003年广东高考文言文

 

  11.C。C选项的“遇”因为“对待”,本句很好翻译,后半句“遇……尽礼”合在一起为“以礼善待”之意。

  12.C。“咸私哂其矫饰焉”中的“焉”很明显是语气词,“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焉”则是代词“之”;A项两个“为”皆是表被动的介词;B项的“以”则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来”;D项的“因”都是连词“于是”的意思。此题依然沿袭高考考查虚词题的一贯风格,即一半句子出自课本。所以,今后文言文教学一定要立足课本,重视课本。

  13.B。A项中第二句只是裴矩强调该罪犯的罪行,C项中第一句是裴矩为人乖张之道,D项是太宗对裴矩敢于讽谏行为的称赞。都不符合题意。

  14.C。C项裴矩主张立即回京总观大局,而非主张立即平定。其他选项都可在原文中找到答案。

15.B。此题是今年高考的新题型,司马光说,“裴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就是强调裴矩之变非裴之变而是君王之功。司马光在本段中主要强调一方面(表动)而非双方面(即表动则影随)。考生应当注意,《资治通鉴》本身就是给君王作辅证,司马光当然站在劝谏君王的角度论事。而《旧唐书》则是站在裴矩的角度。文言文难度较大,尤其是14、15题。今年文言文有两个变化,一个是人物形象有所变化,是发展的,而非往年的人物形象或忠或奸都是一贯而终;二是文章分为两部分,分别引自不同的典籍。这两种变化给所有语文教师一个新的提示:今后文言文中的人物将有可能比以往更加丰满,富于变化。因为一篇文章中对一个人的评价一般是一致的,但两部不同典籍中的相同人物形象可能就不同甚至相反。这类题的好处就在于人们可以学会辩证的看待人或事。

16.翻译: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此题得分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因此要翻译为“当廷”、“当面”。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译文: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伪就会变为忠诚。本题较为简单,大多数考生应该能准确翻译出“佞”、“直言”等知识点。

 

2004年广东高考文言文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1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情况。能力层级为B级。B中的“巧”是“高妙”“擅长”的意义。

12.【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A中的都是介词,可译为“对”。B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的作用。C中前面的“则”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后面的“则”是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D中的“其”都是代词,指代前面的人物。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与判断。从文中容易看出,A项陈述的是中心重点。

14.【答案】B【解析】此题是针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A中“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转述有误,应该是听了掌管畜牧的官员的回报,证实颜回判断的正确后,通过深入的对话明白了。C中的错误在于“他同造父一样”,这里是说他不能像造父那样“不穷其马力”。D项的错误在于“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意思应该是孔子分析了颜回有这方面的认识能力。第二部分(共108分)。

15.【答案】(1)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招颜回来(派人把颜回招来)。

(2)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3)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解析】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文言文翻译应对关键词语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翻译出全句。

附参考译文:鲁定公问颜回说:“先生你也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吗?”颜回回答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定公面色不高兴,对左右随从说:“君子也会有陷害别人的。”颜回退回。过了三天,饲马人来陈述说:“东野毕的马逃走了,两匹骖马拉着两匹服马进了马厩。”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把颜回招回来。颜回到了,定公说:“前两天我向先生你询问东野毕驭马,先生你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不知道先生凭什么能够知道这件事呢?”颜回回答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舜不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力。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的苛求马。我凭这知道。”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你所说的那样。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咬,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定公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回答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是这样。不值得去夸奖!” (选自《 孔子家语· 颜回》

2005年广东高考文言文

9. B(候,拜访。前面有动词“往”,明显看出“候”作“等候”不恰当。)

10.B(A.都为介词,“和”、“与”之意。B.分别是副词,“将要”;连词,“就”。C.都是连词,“因为”。D.连词,表转折。) 

11.D(①②④⑥句都是“不惧权势”的直接体现。③句是阴就的赞颂之辞,⑤句是骠骑将军对他的器重;都不是直接表现的。)   

12.C (C项涉及的相关句子为“苍既罢,……为卫士令。”是苍问朱晖能否和蔺相如相比,而不是“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

13.(8分)   

(1)(朱晖)性格端庄严肃,举止行动一定依照礼仪,众位儒生都称赞他的高尚品德。

(2)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

(3)朱晖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在之处,他都被人弹动。

   【附 文言文翻译】

    朱晖字文季,南阳郡宛城人。朱晖幼年丧父,朱晖13岁时,王莽政变失败,天下大乱,朱晖和母亲及其亲属从乡间逃入宛城。路上碰到一群强盗,强盗们拿着刀挟持众多妇人,掠夺她们的衣服等财物。朱晖的兄弟及随从们都惊慌害怕,伏在地上不敢动。朱晖拔出剑走上去说:“财物可以拿走,妇女们的衣服不能拿走。(如要拿),我朱晖就和你们拼命!”强盗们看他年幼,佩服他的胆略,笑着说:“小孩子收回刀吧。”于是放弃了掠夺离开了。当初,光武帝与朱晖的父亲朱岑一起在长安求学,有故交之情。等到光武帝即位,寻问朱岑的时候,朱岑已死,于是就召来朱晖授予他郎中职位。不久朱晖因病离开官位,在太学府完成学业。朱晖性情端庄严肃,行为举止讲究礼仪,各位儒生都称赞他有高尚品德。

    永平初年,显宗帝的舅舅新阳候阴就羡慕朱晖的贤能,亲自去拜访他,朱晖躲避不见;阴就又派家臣带着礼物去求见,朱晖躲在家里不接纳他们。家臣回去禀报,阴就叹息说:“真是志士啊,我们不要辱没了他的气节。”后来朱晖在郡里任职,太守阮况曾经想买下朱晖的奴婢,朱晖不答应,等到阮况死后,朱晖就厚赠给了他家。有人为此讥讽朱晖,朱晖说:“以前阮大人有求于我,我之所以不接受他的要求,是告戒自己,不要玷辱了大人的美好名声。现在送奴婢给他家,是要表明自己当初那样做,并不是因为自己吝啬。”骠骑将军东平王苍听说了朱晖的事迹,就想征召他,平时对他非常恭敬有礼。正月初一的早晨,苍去朱晖家庆贺新年。旧例,少府要给予出行官宝璧。当时阴就做府卿,显贵骄纵,他手下小吏们也傲慢不守法。苍坐在朝堂上,更漏快要燃尽,可还没得到宝璧,回头对佐治官吏说:“这件事怎么办?”朱晖看见少府的主簿拿着璧,就走上去;骗他说:“我经常听说宝璧但未曾看到过,请让我看看。”主簿就把它交给了朱晖,朱晖回头招来令史拿走了璧。主簿大惊,马上把这件事告诉给了阴就。阴就说:“朱先生是义士,不要再找那璧了。”苍也就罢手了,召来朱晖对他说:“你是个属官,你和蔺相如比怎么样?”显宗帝佩服朱晖的胆略,任命朱晖做了卫士令。后来又封为临淮太守。过了几年,朱晖因为犯了法而被免职。

    朱晖做官吏的时候刚正不阿,常被上面官员嫉恨,担任官职时大多被人弹劾。自从去了临淮,闭门居于乡间,穿粗布衣服,吃粗杂粮食,不与乡里人来往,乡里人讥讽他耿介。建初年间,南阳发生饥荒,朱晖把家里的千多石粮食和家中财物,拿来分给同宗亲友、故旧之交和贫穷老弱的人,乡里人都心向着他了。后来朱晖被任命为尚书令,在年老体病的时候离职回家了。

 

2006年广东高考文言文

5.C 解析)“谢”应解释为“推托”

6.B解析)A项均是介词“用”的意思;C项均是“才”的意思;D项均是介词“替”的意思;B项前“因”是“于是”之意,后“因”是“经、由”的意思

7.A 解析)B、D全是正常语序,C是动词宾语前置,A是介词宾语前置

8.B解析)“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错

9.(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2)①现在安庆太的谭敬先,不是允公的朋友吗?为什么不去投奔他?

②伯章就像没听见这些话一样,只说“我也知道目前的情况,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罢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杜环,字叔循。他的祖先是庐陵人,陪父亲杜一元在江东过着宦游生活,最后把家安在金陵。杜环特别好学,书法好,重视对别人的承诺,喜欢在危急时周济别人。

他父亲的好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在九江,家业破败,他的母亲张氏有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哭泣,禾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可怜她老迈无助,告诉她说:“现在安庆做大守的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为什么不去投奔他?”允恭老母照这个人的话去做,坐了一条船到谭敬先处,谭敬先推辞不接纳,张氏陷入了困境,随从的人到了金陵,趁机打听杜一元家在哪儿,问:“一元现在还好吧?”路上遇着的那个人回答说;“一元已经死了,好久了,只有儿子杜环在,他家住在直鹭洲的街市里。”常母穿着破衣,下雨天走到杜环家。杜环当时正和客人坐着,看见常母来,非常吃惊,于是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怎么到这来了?”常母哭着把原因告诉了他。杜环听后也哭了,扶着她坐下,对她行跪拜礼,又叫妻子儿女来拜见。他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下常母的湿衣,拿饭给她吃。拿被褥安排她就寝。常母询问她的故旧亲人及幼子伯章的情况,想投奔他们,而不想拖累杜环。杜环知道老人的故旧亲人都没在这儿,不足以把老人托付给他们,又不知伯章的死活,姑且安慰老人说:“外面正下雨,雨停后我再替您走访,假使无人奉养您,我虽家贫,难道不能赡养您吗?希望您不要有后顾之忧。”常母见杜环家很穷,等雨停后,坚持要出门找自己其他的故旧亲人。杜环让使女跟着她走,到了晚上,果然没有收获而返,这才在杜环家定下心住下来。

杜环买了布帛,让妻子给老人制作衣被。杜环全家人无论老小都把常母当作长辈来侍候。十年后,杜环在外乡遇到了老人的儿子伯章,哭着对他说:“你母亲在我家,天天想你都想出了心病,你赶快见见她吧。”伯章就象没听见这些话一样,推脱说:“我也知道母亲的情况,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呀。”

杜环回家半年后,伯章才来见母,母予相见抱头痛苦,不久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杜环奉养常母愈发恭谨,可是常母思念小儿予伯章的心思更切,病情也更为加重。三年后,去世了。杜环为她准备好棺椁,举行了葬礼,在城南钟家山买了一块地安葬了她,每年按时给她扫墓。

史官评论说:“真正奉行交友之道,是很难的事呀。当人身处顺境、志得意满时交友,双方情意相投,恨不能为对方奉献一切,就好象遇不见难事一样。等到事态发生了变化,局势不妙的时候,不能履行自己对朋友的诺言、违背友情的人,很多呀,更何况朋友本人死了,却能奉养他的亲人,我看杜环的事迹,即使是古代那些被称做义烈之士的人也比不过他,可世俗之人常说现在人比不上古人,这不是在错怪天下的士人吗?

 

2007年广东高考文言文

5. D  (D 录:抄录)

6.D(D项中的两个“于”字,都是介词用法,但意义不同。第一个“于”译为“由”。第二个“于”可译为“在”。A项中的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译为“但是”、“却”。B项中的两个“以”都是介词,译为“因”、“由于”C项中的两个“所”都是作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为名词性短语(“所”字结构)。)

7.B(B项中的上句“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描写的对象是王生,与郭生无关。虽然下句“于是渐不信狐”是郭生在狐狸以涂墨来判断叶公及郭生自己满意的文章水平不高后,不以为然,并开始怀疑狐狸,是属于“骄傲态度”。但是上句不符合“属于郭生表现”的前提,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A项上句描写郭生积文以询学求道,可见其虚心;下句描写郭生因多次考试顺利而心高气傲,可见其骄傲。C项上句郭生以狐为师得到提高后,认可狐狸对自己文章的判断,可见其虚心;下句写郭生认为狐狸现在否定那些之前曾认可过的文章是狐狸的荒诞行为,可见其骄傲。D项上句写郭生购买闱墨名稿时由狐狸来抉择,可见其虚心;下句写郭生因不信狐狸判断文章的水平而撤去供馔,锁起范文选本,可见其骄傲。)

8.C(C项中“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的内容没有错,但狐狸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郭生逐渐不相信狐仙;而郭生明白叶公文章不出色的原因在文中却是“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这句话是说叶公因为文风不正,被收下狱,郭生这才逐渐佩服狐狸的先见之明,可见原因在此。故C项的分析错误。A、C、D三个选项对文意的概括分析没有错误,答案是C。)

9.【参考答案】⑴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⑵①(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②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

参考译文:

   郭生是淄博东山人,他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山村没有地方可以请教,二十多岁时,他的字画还有很多错误。以前,他家中狐狸作难,衣服、食品、器物,总是丢失,他深深地为狐狸的祸害而苦恼。一天晚上,他阅读自己的诗文,读完后,随手把诗卷放在案头。第二天一看,他惊呆了:自己精心写出的诗文竟被狐狸涂得乌黑,以至于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于是,他只好选择稍稍干净的编辑起来读。他心里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后来,他又收集了新写的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早上起来,见诗卷被狐狸翻开摊在案几上,墨汁几乎把它全部涂满了,他更加愤恨。

   刚好王生因事到东山,他与郭生是好友,登门拜访郭生时,见到被墨汁污染的诗卷,问是怎么回事。郭生详细诉说了他的苦恼,并拿出残剩的诗给王生看。王生仔细地看了看,发现狐狸的涂抹,好像有章法,被它污染的地方好像可以删去。他惊讶地说:“狐狸好像懂诗,它不仅不是你的祸害,而且你应该马上拜它为师。”郭生开始不以为然,过了几个月,郭生回头看自己的旧作,忽然感到狐狸涂得很对。于是修改了两篇放在案上,以观察有什么怪异。到天亮时,又被狐狸涂了。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只是用浓墨洒洒点点,弄得满卷都是。郭生感到奇怪,拿去告诉王生。王生看了看说:“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这好文章可以入试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他从此感激狐狸,常常买些鸡肉黍米,备给狐狸吃。他买了别人名稿,自己不选择,而是让狐狸选择。因此,他在县、府两级考试中都名列前茅。

   当时,叶、缪等人的作品,风格典雅,文词华美,家传户诵。郭生有一个抄本,爱惜备至,不料被狐狸倒了约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有剩余的字;第二天,郭生又仿照叶、缪的题目创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没想到,狐狸又把它涂得漆黑。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但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文章内容不当被囚禁,郭生又不得不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但自己每次惨淡经营地写一篇文章,总是被狐狸涂坏。他还是怀疑狐狸妄为,就拿了从前被狐狸圈点很多的文章来试狐狸,狐狸又全部涂污。郭生笑着说:“这真是胡闹了!为什么以前肯定而现在否定呢?”于是,他就不再为狐狸安排饮食,并把读过的书锁在箱子里。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锁着,打开一看,卷面却涂了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没有涂了。此后狐狸没有再来打扰。以后郭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才知道那征兆已寄寓在狐狸的涂划中。

2008年广东高考文言文

5.C(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最佳选项C项。“造”通过回忆,老师讲过“造访”(拜访)“造诣”(达到某种水平)等词,

可见“造”有“往”“到”之意。

6.A(A于是、就;趁机。B跟、同。介词。C来、用来。连词。D到。介词。)

7.B(“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8.C(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B文中“被皇帝赏识”并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强加因果。D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无中生有,没有说到“生产”同时原文说了“简卒”,即“精兵”,这里却不说。)

9.访练兵简卒 / 欲宣力中原 / 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 善于抚纳士众 / 皆为致死 / 闻敦有不臣之心 / 访恒切齿 /敦虽怀逆谋 / 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翻译(1)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2)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是为什么呢?

  文言文翻译参考:

  周访训练军队简拔士卒,想要进攻中原,慷慨激昂有平定河洛的志向。善于安抚收纳军民,他们都愿为周访效死。听说王敦有不臣之心,周访一直切齿痛恨。王敦虽然怀有叛逆的心思,但周访离世之前不敢为非作歹。

  周访字叫士达,原本是汝南安城人。汉末时期逃避战乱到了江南地区,到周访已经是第四代了。吴地平定后,就在庐江寻阳安家(因:于是,就。家:名词做动词,安家。)周访年轻时沉稳坚毅,谦逊而且礼让,行事果断,周济穷困的人(振:本意,救济,赈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产。

  做了县衙的功曹(功曹: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吏,周访推荐他做了主簿(省略句,荐之。),与他结为好友(相:代词,他),把女儿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做妻子(妻:名词做动词)。

  周访被察举为孝廉,然后被任命为郎中、上等甲令,都不去就任。

  等到元帝渡过长江,命令周访参与镇东的军事。当时有一个与周访同姓名的人,犯罪应当处死,狱吏误会扣留周访,周访奋起还击扣留他的人,几十人都逃散了,然后自己到元帝跟前自首,元帝没有怪罪他(倒装句)。不久任命他做扬列将军(寻:不久。省略句。),

  讨伐华轶。周访统领的厉武将军丁乾与华轶统领的武昌太守冯逸勾结(交通:古今词。)

  周访逮捕丁乾并杀了他。冯逸来攻打周访,周访率领军队迎击打败了他。华轶的将领周广烧毁城池来响应周访,华轶军队溃败,于是平定了江州。

  元帝任命周访为振武将军,命令周访和各路军队共同征伐杜弢。杜弢制作桔槔(“桔槔”({jiégāo})∶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也泛指吊物的简单机械)攻打官军的战船,周访制作长岐枨(枨chéng木柱)来抗拒他(“距”通“拒”),桔槔不能够成为祸害。周访又率小战舰前往湘城,军队抵达富口,于是杜弢派遣杜弘出军海昏。周访徒步登上柴桑,偷偷渡江,与敌人交战,斩掉首级几百个。敌军退守庐陵,又在庐陵包围了杜弘(倒装句)。杜弘扔到城外许多宝物,士兵争着捡宝物,杜弘趁阵前混乱突围逃出城。周访率领军队追赶他,获得鞍马铠甲武器不可胜数。杜弘逃入南康,太守率领士兵迎面痛击,又打败杜弘,杜弘逃向了临贺。元帝又一次晋升周访为龙骧将军。

  周访到了襄阳以后,致力于农业生产和训练士卒,勤于选拔人才接纳谏言。王敦以之为患(患:意动用法),但是害怕他的强大,不敢有异心。

  周访的威严风范树立之后,远近的人都愿意归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智慧勇气超人,成为中兴名将。性格谦虚,从不谈论战功。有人问周访:“别人做了一点好事,很少不自我宣传的。您功勋卓著,却不说一句,为什么呢?”周访说:“将士们冲锋在前,周访有什么功劳!”(倒装句)将士因此更敬重他。

09年广东高考文言文

5.B【解析】A、奇:意动用法,认为……惊奇,C、诛:诛杀,D、弛:松弛。

6.D【解析】A.代词,代李迪 /表祈使,当,可。  B.代词,代亡卒/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以何”的倒装,用 / 用来 。D.都是竟然。

7.C【解析】①说的是李迪有才情, ④、⑤与“胆量非凡”无关,删除BD选项,答案选C。

8.D【解析】A.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C.“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皇帝。

9.(1)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原文:論曰:李迪、王曾、張知白、杜衍,皆賢相也。四人風烈,往往相似。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於斯見之。知白、衍勁正清約,皆能靳惜名器,裁抑僥倖,凜然有大臣之概焉。宋之賢相,莫盛於真、仁之世,漢魏相,唐宋璟、楊綰,豈得專美哉!《宋史卷三百一十列傳第六十九》

(2)① (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② (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解析】第(1)句注意“向”、“ 殆”“ 过”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许”、“然” “壮”等词的落实。

译文: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违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里,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因为有其他名义赖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漱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2010年高考广东文言文

5.B委 放置,丢弃

A语,说C识,明白,知晓,动词D恙,病,担忧。

6.B

利为彼有,为,二解。其一,介词,表被动。其二,判断动词

宜为报仇 为+动词,判介词,省小宾。翻译:给,替

A代词且皆为居庸关

C表被动,为……所结构

D方位地点

7.D

排除法。1句,地势之要,2句,喻证地势之要,皆与形势分析无关。

8.C敌方间谍,错。原文中,“获贼间谍”,其人为宋忠部下。

9.(1)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

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

赋分: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②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赋分: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译文:

丁丑年,俞瑱在居庸关大肆抢掠,在当地居住的百姓偷偷地前来报信,皇上说:“通往居庸关的山路地势险要,高峰林立,是北方边境通往北平的咽喉。如果有一百个人(在这个地方),那么有一万个人窥视中原,据守此地就可以不用担心北面的忧患。现在,俞瑱占领了这个地方,这种地理上的便利被他所占有,我们势必要把它夺回来。就好像家的后门,怎么能够允许把它舍弃给强盗土匪呢。现在趁着俞瑱刚刚到达(居庸关),又忙于抢掠,民心不服,占领(居庸关)是非常容易的;如果刚纵他而不去攻打,他们增加兵力据守(居庸关),以后再想攻打就困难了。”于是就命令徐安前往居庸关讨伐俞瑱。徐安攻占了这座城池,俞瑱逃跑到怀来,依附于宋忠。取得胜利的消息传到京城,皇上说:“假如贼人知道坚持团结人民,笼络民心,小心谨慎地坚守这座城池,即使我们想攻占它,怎么能够这么快就攻破呢?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于是命令千户吴玉据守(居庸关)。

皇上对诸位将领说:“宋忠率领军队驻扎怀来,有必然(与我们)争夺居庸关的势头,因为他还没有到达,(我们)可以首先攻击他。”诸位将领都说:“贼人众多,我们人少,很难与他们争锋,攻打他们没有益处,应该坚守来等待他的到来。”皇上说:“你们有所不知,贼人虽多但他们是刚刚聚集在一起的,他们的内心并不一致,宋忠轻敌暴躁,缺少谋略,生性凶残,自以为是,我们趁着他们还没有安定下来,攻打他们一定可以打败(他们)。”

癸未,皇上率领八千精锐骑兵、步兵,携带盔甲而进军。甲申,(大军)到达怀来。在到达之前,抓获了贼人的间谍,(间谍)说宋忠欺骗(部队)中北平籍的将士:你们全家都被皇上杀害了,丢弃的尸体填满了沟壑,(你们)应该给他们报仇。将士听到后,有的相信有的不信。

皇上知道了这个情况,于是就让他们的家人作为前锋,使用他们原来的旗帜,(宋忠的)众多将士远远看见那些旗帜,知道父母、兄弟、孩子都还活着,高兴地说:“啊,我们本来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是宋都督在其骗我们,差一点被他误导了。”于是调转枪头前来归降。宋忠和余下的众人仓惶摆兵布阵没有成功,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宋忠大败,逃入城池。王师趁机攻入城池,宋忠急忙藏匿在厕所,被王师搜查抓获,并且还擒获了俞瑱,在阵前斩杀了孙泰,其余的人全都投降了。

诸位将领擒获宋忠以后,面带笑容,非常高兴。皇上说:“宋忠本来就是一个平庸的人,凭借着能说会道,阿谀奉承,用财务贿赂奸恶之人,获得官职,执掌军权,便骄躁放纵,他能够迷惑一般的将士民众,但是(我们)看待他就好像是狐鼠而已。小小的胜利有什么值得欢喜的。”大家都磕头说皇上说的对。

2011年高考广东文言文

5.C(A.为……所苦,苦于……,使困苦,困于。例:《列子·汤问》:“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B.释放;放走。例:纵火,纵虎归山,七擒七纵。D.到达,抵达。例:抵京,抵临,平安抵达。)

6.B(凭,介词/相当于“而”,表顺承。A.他的,代词。C.他,代罗提督。D.将,将近,副词。)

7.B(①叙述他曾经率兵到南山。④叙述他投身行伍。⑥叙述他跟妻子商量卖身以求钱治病事,这点勉强可算是。)

8.D( “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无依据。)

9.(1)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评分说明】共12处,每错3处扣1分。

【标点如下】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补充注释】

①鬻,本义为“粥”,引申为“卖”。鬻文(为人撰写文章而接受酬劳,即“卖文”),鬻技(出卖技艺以谋生),鬻歌(卖歌,以歌唱谋生),鬻爵(出卖官爵)。成语“卖官鬻爵”,形容政治腐败,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

②训,典式,法则。成语“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③糟糠,酒糟糠皮,是穷人赖以生活的食物。后常用“糟糠”形容穷困共患难。“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知心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④道里,指道学家主张的法则、规律。

⑤磊磊落落,一一分明的样子,也形容胸怀坦荡。

⑥绳,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绳墨,准绳,绳正,绳之以法。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或:泅渡)的人(或:士兵/勇士),(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或:躲藏/藏匿)(在)上游的江水中。(3分。泅、上流、句意,各1分)

②(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或:延聘)文人(或:读书人)详细地(或:清晰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非凡(或:异乎寻常/奇特/奇异)的男子汉啊。(3分。历、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

【补注】洵,诚然,确实。《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

【参考译文】

东乡罗提督的战功,在《圣武记》中已经被记述得很详细了。他的智力与才能之多但也是怀才不露,并不只是凭借武力称霸一时。罗公曾经带领士兵深入南山,搜寻漏网之贼。南山村民不堪群猴偷吃粮食之苦,每天早晨都发射火器恐吓猴群。罗公知道村民们发射火器吓猴的原因之后,命令他们抓获一只猴子来并将猴子的毛剃光,又在猴子的脸上画上大眼睛等,将猴子扮成丑陋的妖怪的样子。第二天等猴群来之后,就将这只画了脸的猴子放归猴群,猴子都惊吓得四处逃走。以后再也没有来过。

罗提督任职夔州游击之时,夔州的关隘临近峡谷,山上流水迅猛湍急,眨眼流泻千里之远,盐枭(私自贩卖食盐的团伙,通常配备武装)到这里总是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地越过关卡离开夔州,他们的船都设有火炮枪械,船的两旁绑着大竹子,弯弯的像弓一样,如果有其他的船追近他们,他们就砍断绳索发射竹箭,追船必定会倾覆,因此没人敢抓他们。罗公招募擅长泅水的人,(令他们)手拿锋利的铁锯藏在上游的水下,等盐枭的船经过,就依附在船身并且锯损船舵。盐枭的船到达夔州关时船舵恰好就断了,船不能继续前进,又撞到暗礁而损坏,罗提督将他们全部抓获。

罗提督小的时候很无赖,屡次行窃,官府下令抓捕他后杖刑至死,并将他抛尸野外。半夜里,罗提督醒来,爬行到一个老妇人的家中,老妇人细致地照顾了他。于是,他就不再行窃,投身到军营去了,在军营里他的骁勇善战在同辈中实属第一。在赵金龙叛乱的时候,罗提督受命平乱,和总督卢坤前往平定赵金龙。赵金龙等叛贼已经被围困,将要被捉拿到手。当时宣宗派尚书宗室禧恩来监督军队,但是他迟迟没有到,诸位将领商讨决定仍然继续等待禧恩到来才发兵,罗提督说:“如果围困赵金龙过久,我们的军队会懈怠,叛贼肯定会趁势逃走。”于是力排众议发兵征战,将叛贼杀得差不多片甲不留。

罗提督每次都会和人说他以前做过窃贼这样的事,没有一点避讳,并且请文人将他的事迹全部记述下来,他确实是一个奇特的男人。他参军后才娶了一房妻子,忽然得了一种怪病,用了很多的方子都没有治好。有一个道长拜访他说:“有一个方子可以救你,但是需要三十千的钱才能给你配药。”罗提督自忖家里没有钱,从哪里获得三十千的钱呢?就对他的妻子说:“我现在病得要死了,你也会被饿死。如果把你卖掉,换来一些钱买药,那么我们两个都可以活下来。”他的妻子哭着听从了他的建议,他的病后来果然痊愈了。

罗提督任职游击之后,就派人找他的妻子,并且用很多的钱将她赎回来,他们破镜重圆,他就像当初恩爱自己的妻子,用来报答妻子卖身救夫的意气。这件事不足以成为典范去效法,但是看到世间很少有与妻子共同经历艰难困苦的男子,他们一旦富贵之后,就会讨厌抛弃自己的妻子,他们与罗提督在对待妻子薄情厚恩方面不是一点点的差距啊。罗提督天生是豪杰之士,行事光明磊落,怎么能用卫道士们的标准来要求他呢?

 

2012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举,兴起,发动,治理。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第一个“为”是动词,担任,;第二个也是动词,成为;B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指江水;C项第一个“所”是名词,处所;第二个“所”与“经”组成所字结构,指经过的地方;D项都是介词,用。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用排除法;①表现陶澍的政绩;⑤表现陶澍见义勇为的性格特征。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由原文“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可知,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非陶澍。

9.翻译(4+3+3=10)

①年成不好的话就把准备好的粮食用于救济,丰年再捐献,大体上如同社仓法,却又避免了社仓法的弊端。(“赈”、“乐岁”、“略”各1分,大意1分)

②(陶澍)最先编修了《安徽通志》,表彰了忠孝节烈来激励民风(改良风俗)。(“旌表”、“以”各1分,大意1分)

③(陶澍)晚年准备把淮北的方法推广到淮南,但已经患上了风痹病,来不及完成这项工作。(“病”、“竟”各1分,大意1分)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句式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1)“歉”,粮食歉收;“乐岁”,丰年;“去”,除去;(2)“旌表”,用表彰;“以”,目的连词,用来;翻译时需要补充被省略主语;(3)“已”,后来,“风”,中风,“竟”,完成。此句中“于淮南”句为倒装句,翻译时需要调整到正常语序。

参考译文:

陶澍,字云汀,是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被选任庶吉士(官名),传授编纂修书知识,后升任御史、给事中。陶澍弹劾治河的工人不合格而被滥予任用,以及外省吏治的诸多积久相沿的弊病。视察南漕时,革除不好的惯例,招工疏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任川东的道台(官名)。总督蒋攸铦推荐陶澍的治理能力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被提拔为巡抚。安徽公库款项,经过五次清查,都没有头绪。陶澍从任藩司开始,就核实档案,分别给他们弹劾的弹劾,赔偿的赔偿,豁免的豁免,于是三十多年的纠缠不清的事情,一下子就被厘清了。江边发生水灾,陶澍买了十万石的粮食赈灾,仔细核对赈灾的细目,受灾民众因此而受益。又怀远初次出现涨水,水流被沙洲堵塞,陶澍一并将它们凿开,并引导水流入淮河。淮河流经的地方,陶澍告诫民众修筑堤坝贮存河水,用来保障农业用水。每个县都在乡村设立储备粮仓,命令民众秋收后量力捐出公粮,捐粮不经过官吏之手,粮食不能出售,不能与别的商品交换,也不能借贷给别人,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

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

道光五年,陶澍被调任到江苏任职。一开始洪泽湖决堤,漕运不通,协办大学士英和上书提出海运策略,但是朝廷内外纷纷议论并阻挠他。陶澍毅然承受了这个重任,亲自去上海筹措雇佣商船,他能体恤商家的艰难,所以得到了商人的热烈支持。海运开通之后,被皇帝重赏赐予花翎。

由于太湖水流不畅通,江苏多次遭遇水灾。陶澍上书说:“太湖下游在吴淞江和刘河、白茆河,其中吴淞江是最重要的。治理吴淞江又是以通海口为最重要。”于是把海运节省下来的二十余万的银两用于治理吴淞江,选择贤能之人来负责事务,到了道光八年竣工。陶澍当初巡视南漕时,就条分缕析陈述利害上奏皇帝,到这里就先疏通徒阳河,要依次发起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这些工程。后来在总督任上,和巡抚林则徐戮力同心疏浚诸河,吴中人称他们做了利在数十年的好事,此语在《则徐传》中有详细记载。

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后来咸丰年间才最终施行。道光十九年,逝世。临终奏表,皇帝下诏褒奖,称他“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陶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让他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在江南治理河水,漕运,管理盐铁贩卖上面成就斐然,也依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这些人的帮助。和左宗棠、胡林翼在未做官时就认识了,他们结为儿女亲家,他们后来全都成为一代名臣。

2013

5. 【参考答案】C

【解析】根据前文中“捕获犯者数百人”,可知此处的“绳”应为“绳之于法”之意,即“用法律制裁”。

6. 【参考答案】C

【解析】A、把/ 因为;B、作为/“为……所”表被动; C、表顺承,可译为“然后”; D、……的人/ 表停顿,无意义

7.【参考答案】A

【解析】“咏”需做“移文谕”的主语,故排除C、D;“时”与“之际”为固定搭配,意为“(当)……的时候”,故选A。

8. 【参考答案】C

【解析】由“俟秋成,当仍旧法”可知张咏建议应为“按之前的法律判处”,而非“减轻刑罚”。

9.(1)①【参考答案】(饥民)如果不用贩卖私盐的方法让自己活下去的话,一旦他们像蜜蜂一样聚集成为盗贼,那么制造的隐患就深了。

【评分标准】(“苟……则”表假设关系,如果……那么……,1分;“自活”1分,“蜂聚”1分,大意1分)

②【参考答案】傅先生是天下德才兼备的人,我尚且不能够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敢叫他的名字!

【评分标准】(判断句,1分;“名之”,1分;大意1分) 

(2) 【参考答案一】

①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

②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参考答案二】

①张咏考中进士后,群臣商议把他作为第一人才推荐给朝廷,可是张咏和寇准却给各位群臣写信,推荐另一位没有中第的饱学之士张覃作为第一人才。

②当初,蜀地的读书人只知学习,而不愿意为官。张咏细心观察到张及、李畋、张逵都很有学问和品行,被乡人称道,于是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最后三个人都登科了。

 

2014

5.【答案】B

试题分析: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有三种: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其次是联系学过的课文知识加以辨析;其三就是运用替代法,把提供的词义置放于句子中,然后根据语境判断正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答案】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答案】C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8. 【答案】D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由原文“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大意可知,应是刘敞的意见与执政者不合,而皇帝采纳了刘敞的意见。所以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答案】(1)①本来有大路可走,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这么走呢?②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平冤,才敢告发,原来富人陈氏是杀人凶手。

(2)①刘敞对契丹道路了如指掌;②刘敞不仅能认识驳这种怪兽,还能描述怪兽的声音和模样,熟知古书。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筛选信息的能力。(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2)此题可根据答题区间第二段,根据刘敞出使契丹时做的两件事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题(有详解和译文)
(2)广东卷文言文及翻译命题规律探索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技巧
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 (40)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精选及答案
2012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课外文言文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