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0年高考语文科考前指导

    对于语文高考,关键是要找到增长点,提高自己的总分。那么,怎样才能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呢?

一、考时的心理策略

    高考是紧张、激烈的脑力劳动,需要考生全身心投入,且处于最佳状态,以保证每分钟都能积极思维。考试开始前,考生摒弃与高考无关的一切杂念,排除种种可能在考场中分散注意力的因素,适当热身,提前进入“角色”。

    考试中要克服四种不良心态:

    1、偏急心态。考试时,有些考生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情绪急躁,没有审清题目就慌忙答题。正确的做法是:拿到试题,先大致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每做一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目要求,挖掘隐含信息;根据条件,梳理出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使解题有序地进行。

   2、犹豫心态。一接触到试题,好像有不少思路,但对每一种思路又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正确的做法是:仔细分析题目,选取自己感到比较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操作。

    3、烦躁心态。经过几次的尝试,仍不得其解,心情烦躁不安,这种心态,堵塞了思路,阻挡了灵感,妨碍了能力及水平的发挥。正确的做法是:静下心,不急躁,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下,继续做下面的题目。

    4、固执心态。考试时,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又不愿意转换思考角度,苦思冥想,徒然浪费时间。正确的做法是:遇到事情想得开,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要为了一个芝麻而丢掉大西瓜,学会放弃,才会成功。

    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调节越重要,因此可以说,调节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如何调整好心态,概括为16个字:坚定信心,优化情绪,沉着冷静,充分发挥

二、时间的安排策略

    在动笔前首先浏览全卷,大致了解试题的类型、数量、分值和试题的难易,进而确定答题的顺序,估计答题的时间。动笔时要做到“看菜吃饭”,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做,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记住:考场上的时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你必须精打细算,其核心是让时间为你高考得分最大值这一目的服务。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必考题75是分钟左右,选考题应在20分钟之内作文在50—60分钟之间(在审题、立意、选材上注意比较,考虑成熟后动笔写800字其实很快的)。

三、答题的策略

    拿到试题后,在大致浏览一下、初步摸清题情、估算好时间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头一两个题目,让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状态。要做到“先易后难,先熟后生”,但要注意,对熟题要千万小心,不可大意。回答问题时不仅要善于回忆,更要懂得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保留命题者的原意,注意满足题旨,注意书写的规范和工整。

具体的题型应注意相关知识的回顾,解题时应注意回答用语的规范和技巧的把握。

一、名句默写(6分)

     1、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像小学生一样一笔一划写字,切勿卖弄。

    2、脑子里根本没有印象,则不必苦思冥想,浪费时间,要把时间用在能够挣来分数的句子默写上,要注意养成“一字不差”的习惯。一时出现思维短路,想不起来的句子,暂时放过,有时间再回头想,回想时尽量朝前背诵段落。

  3、一般考查的句子都容易出现错别字,务必要注意不出现错字、别字、多字、漏字等现象。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答题时注重整体阅读,标示文章中重要信息。要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解读。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联系学过的课内知识,揣摩分析;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分析字形,辨明字义;结合语法,理解分析。

    注意: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2、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

    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

3、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4、文言文翻译答题技巧

    文句翻译题答题原则: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一一对应,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以直译为主,做到字字落实。翻译一般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操作时要打草稿,如果一下子写在试卷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②根据分值抓住关键词语的翻译十分重要,因为评分时关键词语是主要得分点。在翻译时要估计出哪些是关键词语,千万不能让它们糊过去。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善于联系,做好知识迁移工作;二是考虑全面,注意文言词的特殊用法。

    ③句子翻译时,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特殊语气(如反问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④掌握古汉语所特有的句式也很必要,句式有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省略句(省主、谓、宾、介词)、被动句、判断句。

    ⑤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三、诗歌鉴赏(6分)

1、怎样才读懂一首诗词呢?

    首先做以下两步:

    第一,看标题,看诗(词)人,看注释。

    第二,把诗歌默读一遍,翻译一遍,判断属于什么题材,抒发什么思想情感。

    题材及思想感情:

    ①闺怨诗——佳人寂寞之愁、见春伤春之愁、怀人思归之愁、惆怅、无奈、伤春惜时

    ②送(离)别诗——贬官谪居之恨、游子逐客之凄凉、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痛、思乡怀友之苦

    ③怀古诗——国破家亡之痛楚、昔盛今衰之感慨(借古讽今)

    ④山水田园诗——自由悠闲之闲适、宁静淡泊之心境、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乐观豁达、倾慕歆羡、恬淡闲适

    ⑤咏物诗——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

    ⑥风物诗——秀美风光、华美胜景

    ⑦边塞诗——气势恢弘之边塞风光、建功立业之豪迈、杀敌立功之志向、报国无门之激愤、激昂奔放、乐观豁达

    ⑧羁旅诗——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痛、离别思念之绪、寂寞(愁绪万端、凄清冷落、孤独凄清、悲观失落)

    ⑨咏怀诗——寂寞愁绪、凄清冷落、物是人非、报国无门、时光易逝、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托物言志)

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A、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和叙事抒情等。

    B、描写手法:联想、想象、动静结合、白描、渲染烘托、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

    C、修辞手法:衬托、象征、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和双关、白描等。

    D、写景特定手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绘声绘色(有声有色)、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点面结合、高低远近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哀情等。

3、语言特色。

    语言的风格或特点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4、炼字炼句。

    第一步,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鉴赏常用语如:

    A、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

    B、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C、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的意境,生动形象,极富美感。

    D、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

    E、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

5、一句统领全诗。

    第一步,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表达技巧)(译);第二步,该词(句)在全诗所起用的作用(思想内容)(情)。

6、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首诗是怎样来描写了某种艺术形象的哪种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历代名人称这首诗表现了某种“味道”,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古诗的思想内容大致有九种: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怀才不遇、隐逸志趣、山水之情、吊古伤今等。

    第一步,找出诗歌的意象(如梅、月、菊、舟、雁等),归纳其特点和所营造的意境; 第二步,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意象、形象和诗歌主旨的关系,感受意象、意境、情境之间的关系(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第三步,明确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知识储备】

    1、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不同角度的描写。

    2、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以乐景衬(写)哀情、融情入景、移情于物、一切景语皆情语。

    3、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衬托等。

    4、写作技巧:赋比兴、象征、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

    5、意  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①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

    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 、寄托、衬托、烘托、渲染、侧面描写 、对比、 起兴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言特点类: 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词藻华丽等。 

    ④风格类:沉郁顿挫 、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

    文章结构: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

   ⑥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

    特别提示: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②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③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比喻)。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⑥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

四、文学名著阅读(10分)

    文学名著阅读重在考查学生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和效果。其中客观题(多项选择题)占5分,它采用设错的方式考查学生掌握阅读文学名著的情况。设错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时间设错式、人物设错式、地点设错式、情节设错式、数字设错式。每个错项设置了两个错点。主观题(简答题)占5分,设计两题,答题字数需100字,采用任选一题作答,要求学生根据记叙的要素,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文学名著的设题不涉及到评析、论说。

    针对选择题和选答题的特征,建议考生:最后阶段的备考,可以把重点放在熟悉掌握《考试说明》所规定的4部中国文学名著,或者4部外国文学名著。

五、文化经典阅读(6分)

    今年只考《论语》《孟子》。考题将设计一道单项选择题(设错式)和一道开放性的简答题。单项选择题降低了答题的难度,它具有提示与导读功能,扣除一个错项,其余三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选文的思想观点;简答题则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和评价,答题要紧扣文本内容具体来答,不要随意套上诸如“仁”“礼”“义”“性”“心”等。

六、现代文阅读(12分)

    重在考查论述类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包括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考题有3道,一道二项选择题,两道简答题。简答题的答案一般可以从文本中找出相应语句,然后加以分点整合则可。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方法

    A、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严格紧扣题干要求,抓住问题的陈述对象,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契合要求的答案。

    B、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如题干中的名词、修饰陈述对象的形容词等)、句子(中心句、例子前的观点句等)就在原文中,考生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

    C、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总体建议:先通读全文,标好层次,初步掌握全文意思;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找到原文中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字迹工整。

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选考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文学类文体,二是实用类文本。

    文学类文体以小说、散文为主。重在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同时要求学生对作品蕴涵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客观的辩证的分析;文学类文体的阅读设置一道二项排错题(5分),一道问答题(4分),一道探究性题(6分)。

    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了解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体,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实用类文本阅读应以传记为主进行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会设题与赋分值跟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样。

    选做题应做如下处理:

    ①首先快速浏览试题内容,关键看两道主观题哪一篇可能在更容易在文中找到答案。

    ②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确定选做题(如需要,注意做好标识)。

    ③在最短时间内当机立断做出抉择,不能拖延时间。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方法

    1、考查文本的体裁:小说或散文的可能性最大。

    2、一道二项排错题(5分)考查文本的思想感情、主题、表现技巧等。第一道问答题(4分)考查文本词句的理解,考查信息提炼能力,考查文本内容思路手法的理解,考查信息整合筛选能力,第二道问答题为“探究题”,分值6分。

    3、探究是基于作品和文本自身的,而不是游离文本,跳出文本。探究性题目,要立足文本本身,具体看题目要求(结合文本或联系生活),可适当延伸。①如果是思想内容方面的题目,首先要思考作者的观点态度、倾向性,结合自己看法,适当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进行分析、阐发、评价;②如果是表现形式方面的题目,要首先弄清用了什么手法,然后从表达主旨和结构方面分析其表达作用和效果。③答题思路一般是:总(观点看法)——分(举例分析)——总(总结评价)

    探究考查方向主要为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人文精神。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有创意解读。基本步骤是:阅读一筛选一比较一排除。(包括实用类)

   (一)小说

    阅读及解答小说的具体分析如下:

   (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的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具体说来,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行为是统一的,什么样的性格,决定有什么样的行为。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一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考察。

    ①故事情节的把握

    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②人物形象的揣摩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这一切都是为了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分析人物形象的解答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

    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

    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

    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概括人物形象万能公式:

    ①总体所处的社会阶层;②具体性格特点;③文中哪些信息体现这一特点(举例);④阐析(文中信息与人物性格建立联系)

    3、分析环境描写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描写环境的作用,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4、把握小说的主题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知识储备】

    表现手法:正面描写(语言肖像动作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景物)、细节描写、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照应、悬念、欲扬先抑等。

    语言特点: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幽默诙谐、含蓄耐人寻味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文阅读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 最新文学类本阅读答题指导
福建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答题技巧指导
语文学科考前提醒
2015高考语文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