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玉楼为什么嫁给恶霸西门庆?只因前夫是银样蜡枪头?

孟玉楼在西门庆众妻妾中排行第三,因此人都称她“三娘”,她是《金瓶梅》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关于孟玉楼,一直以来就有一些传说。《金瓶梅》刚刚问世不久,就有一位明代人写过一本小说集,名叫《乙丁编》,其中有一篇说到孟玉楼,说是《金瓶梅》作者的自我寄托,“孟”就是“梦”,“玉”就是欲,“楼”就是“留”,说《金瓶梅》作者是“梦欲留之,而不可得也”。孟玉楼被称作“三娘”,除了在西门庆家排行第三之外,还因为“三人为众”,《金瓶梅》作者“梦欲留大众”而不能够,因此才有永福寺普静禅师幻化的描写。

清代张竹坡,在他的评点中,也认为孟玉楼是《金瓶梅》作者的自我寄托。明清传奇《奇酸记》中也流露过这种意思。因此,把孟玉楼说成是《金瓶梅》作者的自我寄托或理想人物,这股风自古以来就很盛。其实,这都是误解了《金瓶梅》作者塑造孟玉楼这个人物的原意,也不怎么了解孟玉楼的生平行事。

本文我们这里就来说说孟玉楼的故事。

据说,孟玉楼原是清河县人氏,家就住在北门里臭北巷。孟家世代经商,孟玉楼的父亲往南方扬州、严州一带搞长途贩运,有时也到川广一带去。孟玉楼的生身母亲,原是九江府的一位歌妓。有一年,孟玉楼的父亲到九江府去贩货,认识了这位歌妓。当时他原来的老婆因病死去,就花三百两银子从怡红院把孟玉楼的母亲买回来作了妻子。

这孟玉楼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是孟玉楼父亲的前妻所生,只有孟玉楼和她的弟弟孟锐,才是这位歌妓所生。孟玉楼的父亲死后,孟锐继承了他父亲的事业,往川广一带贩运杂货。

孟玉楼的大哥看不惯这位歌妓出身的继母,因此从不跟她所生的儿女来往。孟玉楼的二哥、二嫂以及孟玉楼的姐姐倒时常跟孟玉楼来往,但关系都始终不如这位亲兄弟孟锐密切。不过孟锐因为到川广贩货,一年到头在外,很少到孟玉楼这里来。李瓶儿死的那一年,孟锐回来了。这时他已经五年没有回家了,一来到家,听说了姐夫西门庆这边有丧事,就跟随韩姨夫来上祭,送了许多丧礼。

孟玉楼自幼就十分聪明伶俐,很得父母的喜爱,她母亲不光教她学得一手好针线,而且教她弹得一手好琴。孟玉楼识字不多,却受她父亲的影响,很善于管理经营家务,所以后来嫁到西门庆家中以后,往来的日常银钱账,都是由她经管,管得很不错,后来这账移交给潘金莲,潘金莲管了不久,就闹出了不少矛盾。

孟玉楼七岁那一年生了水痘,差一点送了命,后来水痘出来了,命也保住了,不过脸上却留下了几点浅麻子,但这不仅不难看,反而使她显得天然俏丽,愈发明艳动人,到十七岁时,出落得一表人材,但见她

长挑身材,粉妆玉琢。模样儿不肥不瘦,身段儿不短不长。面上稀稀有几点微麻,生得天然俏丽;裙下映一对金莲小脚,果然周正堪怜。二珠金环,耳边低挂;镂金鸾钗,发后斜插。但行动,胸前摇响玉玲珑;坐下时,一阵麝兰香喷鼻。恰似嫦娥离月殿,犹如神女下瑶阶。

儿大当婚,女大当嫁,姑娘大了,作父母的难免要为儿女操心。孟玉楼的父亲想:“自己前妻后老婆,共有三男二女。玉楼虽然是自己的老闺女,自己很疼爱,但只要给她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一不愁吃,二不愁穿,安安稳稳地过上一辈子,生儿育女,也就对得起她了。”

他把心事主要放在儿子身上,以为只有儿子才能继承自己的家业。但孟玉楼的母亲可就不一样了,她把玉楼看作自己掌上的明珠,认为玉楼这孩子不仅长得俏丽,聪明伶俐,又有能耐,而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于是便一心一意想给她找个好人家,不光要富裕,人也要长得好,不然的话,不是鲜花插到牛粪上,委屈了玉楼吗?因此她对对方挑剔得很厉害但是俗话说得好千挑万捡,挑花了眼。最后把孟玉楼嫁给了清河县南门外猪市街贩布的杨家,女婿名叫杨宗锡。

杨宗锡和他的父亲都是贩布的,家中也算得上殷实,虽然不是田连阡陌,米烂成仓,却也有很多钱财。杨家不光有钱,杨宗锡也长得很英俊,高高的身材,红红的脸膛,也算得上百里挑一的好小伙。何况杨宗锡的父亲和孟玉楼的父亲都往南方贩运货物,时常在南方相遇,自然倍感亲切,这两家也算得上世交。这门亲事,孟玉楼的父母也都同意,于是二人就成了婚。

按说杨家要家产有家产,杨宗锡要人材有人材,小两口结婚后,日子应该过得很和美,哪知天底下的事情往往并不那么尽遂人意。原来杨宗锡虽然外表俊秀,身材也高大,但身上却有病,这病一般人从外表上还不大容易看得出。第一是心脏问题。有人说杨宗锡的心脏问题是先天性的,有人说是跟他父亲长年到南方贩运,不习惯南方的潮湿天气,再加上长年奔波,餐风宿露,受了潮,后来逐渐发展成心脏问题的,而这病结婚后似乎加重了。第二种病,不大好说,肾虚,所以孟玉楼讥笑他是银样蜡枪头,不中用,因此孟玉楼和他结婚后,并不像外人想象得那么和美。不过,孟玉楼为人很有心计,任凭什么事情,都不在外表上显露出来,所以外人看不出来。

丈夫有这种病,孟玉楼只能对她母亲说。孟玉楼的母亲原本是风尘女子出身,什么人没见过,什么事情不知道?她除了找各种偏方给她女婿杨宗锡治病之外,就是让他服用春药。当年的社会风气可不像现在这么文明,在宋朝的时候,汴京城大街上就公开地出售春药、春宫图的。到了明朝的时候,这清河、临清一带成了水陆大码头,十分的繁华,社会风气比大宋朝还坏,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自然很多,何况孟玉楼的母亲又是青楼出身,这东西能少得了吗?杨宗锡治病归治病,买卖却不能不做。杨宗锡到南方贩运一趟,少则半年,多则一二年才回来一次,而一旦回来,孟玉楼正在青春年华,恰如饿虎见了食,岂肯放过?无奈杨宗锡有病,难以应付。不过,孟玉楼的母亲早就为他们备好了春药。

这一年,杨宗锡刚从南方贩布回来,十分困乏,孟玉楼让他吃了很多春药,一方面吃的太多,再加上他有心脏问题,好端端的一个小伙儿竟然一病不起,很快就一命呜呼。

《金瓶梅》上说杨宗锡是去贩布死在外地的,实际上这不过是孟玉楼的母亲放的烟幕弹,真正死在外地的是孟玉楼的父亲。孟玉楼的母亲也知道自己这事做得不妥,对不住女儿,心中难免后悔,再加上自己的丈夫又死了,伤心过度,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也命归黄泉。

这时,孟玉楼不过三十来岁,还比较年轻,又没有孩子,还守个什么劲儿的寡?因此就想早点再嫁。

这时,媒人薛婆来作媒,要将孟玉楼嫁给西门庆。杨家这边,只有两人对孟玉楼的再嫁比较关心,一个是杨宗锡的姑母,她死了男人,住在娘家,但她爱的是钱,她明知道她侄儿媳妇手中有钱,不能断绝这关系,随便她嫁给谁也不管,只指望能趁机多得几两银子,而西门庆一出手就给了她三十两银子,答应成亲后再给她七十两,因此她自然同意孟玉楼嫁给西门庆。一个是杨宗锡的舅舅张四,他倚仗外甥杨宗锡的弟弟,也要图留孟玉楼手里的东西,于是一心举保孟玉楼嫁给大街坊尚推官的儿子尚举人为继室。

再说孟玉楼娘家这边,父母又亡,孟大哥、孟二哥因为与孟玉楼不是一母所生,不便说话;孟玉楼的弟弟孟锐年岁轻,做不得姐姐的主,何况女子“初嫁在父母,再嫁由个人”,所以这大主意全靠孟玉楼一个人来拿。孟玉楼对西门庆家中的情况不是没有耳闻,西门庆风流倜傥,妻妾成群,但她却果断地要嫁给西门庆,去做小妾,而不愿嫁给尚推官的儿子尚举人,去做主家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人不理解,有人说这是孟玉楼观念新,其实这里边另有原因,不过人们都不知道。

话还得从根儿上说起。孟玉楼的母亲是风尘女出身,即使后来从良,嫁给了孟玉楼的父亲,但那好风流的习性岂是能一朝一夕改变得了的?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那么有其母,也就必有其女。

孟玉楼从小由她母亲带大,自然也是个好风流的女子。一般读《金瓶梅》的人多不留心,其实,对于孟玉楼的风流,《金瓶梅》中写得很明白。在西门庆的众妻妾之中,李娇儿是青楼女出身,且不去说她,余下的人当中,最爱风流,又最会风流的就数潘金莲和孟玉楼,孟玉楼甚至比潘金莲更会风流。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要是趣味相投,自然就有缘分。潘金莲一嫁到西门庆家中,就首先跟孟玉楼成了好朋友。有一天,潘金莲和孟玉楼正在山上亭子里下棋儿,西门庆来了。西门庆看见她俩平常都带着银丝瞿髻儿,露着四鬓,耳边青宝石坠子,白纱衫儿,银红比甲,挑线裙子,双弯尖翘红鸳瘦小鞋,一个个粉妆玉琢,不觉满面堆笑,戏道:“好似一对儿粉头,也值百十两银子!”

这虽是西门庆的玩笑话,却也正中要害,西门庆梳笼了李桂姐,住在丽春院半个月不回家,家中这些妇人,别人犹可,惟有潘金莲这妇人,青春未及三十岁,淫欲难禁一丈高,每日和孟玉楼两个打扮的粉妆玉琢,皓齿朱唇,无一日不在大门首倚门而望,等到黄昏。列位看官,你说孟玉楼的风流比潘金莲差吗?

闲言少叙。且说孟玉楼自己十分风流,找主儿,自然也得找个会风流的人,而西门庆在全清河县乃是第一个会风流的人,所以孟玉楼自然也就容易看中西门庆。还有件事儿,人们不清楚,张四舅也不清楚,就是他所举保的那位尚推官的儿子尚举人的事。原来,孟玉楼跟尚举人死去的娘子早就认识。尚举人家住的大街坊与孟玉楼娘家住的北门里臭水巷虽然隔着一条街,却有一个胡同儿相通,相距并不算远。尚举人娘子的娘家是北门里小白布巷的,小白布巷与臭水巷紧挨着。早在孟玉楼和尚举人娘子出嫁之前,两个人就认识,过清明节的时候,哪一年不在一起荡秋千?两个人出嫁的时间前后不过半年多,又都是结婚多年没有儿女,于是都到东关外娘娘庙去烧香祈祷。

有一次,孟玉楼和尚举人娘子在娘娘庙逢上了,烧完香,便闲聊了起来。两个人来烧香的目的相同,是幼年的伙伴,又都是过来的人了,便无话不说很自然地就说起各自没有生孩子的原因。孟玉楼这时就知道,原来这尚举人也是个银样蜡枪头,不中用的人。

孟玉楼这样一个风流女子,自己已有前车之鉴,怎么会再嫁给尚举人这样一个人呢?所以走过场的和尚举人相完亲,直接嫁给了西门庆。

孟玉楼的这个决定事后来看,确实高明,西门庆不是蜡枪头,对孟玉楼也很好,而尚举人后来则变得落魄不堪,甚至沦落到去西门庆家借钱的地步。

孟玉楼嫁到西门庆家中,因为西门庆被潘金莲笼住了,不大到她这边来,便不觉时常含怨抱屈。不过,因为她城府很深,知道潘金莲泼辣,不愿在这种事情上跟她争,何况她原本想依靠潘金莲来制服吴月娘,而吴月娘一倒,这主家婆的位置却不会是潘金莲的,李娇儿也抢不到手,只能落到自己的头上。总之,她还想利用潘金莲呢,怎么能跟她翻脸呢?

但是西门庆死了,潘金莲被赶走了,吴月娘有儿子,这主家婆的梦想也就落空了,于是孟玉楼心中就打定了主意再嫁,三寻夫婿。这才有“孟玉楼爱嫁李衙内”一段风流往事。

李瓶儿是否人格分裂?为什么嫁给西门庆之前和之后差别那么大?

她是叛徒,小三,不爱江山爱美男,却活成金庸笔下最受欢迎的女主

天龙八部中辽国侵宋为何绕道雁门关?宋代弱势国防罕见高明之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话《金瓶梅》第五回 潘金莲盼嫁偷情郎 西门庆急娶富婆娘
明清小说之《金瓶梅·欲海相逢》内容解读与赏析
读刘心武的《孟玉楼之谜》
《金瓶梅》文人群像
详看金瓶梅 | 第七回:姑娘之命,薛嫂之言,三姐之误
《金瓶梅》中的“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